地理是中考
1. 地理中考多少分
地理没有中考
2. 地理中考 中考地理
关于这方面的资料,请到这个博客去看看,里面与这方面的信息很多的
http://blog.sina.com.cn/qinrenyu
我上回次在搜索答引擎里面找(2009年中考地理试卷)就搜到上面这个网址了,里面的资料很详细,对我帮助很大。再此对这位博客主表示感谢!
3. 地理中考要点
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①学什么?如黄河及其水文特征。 ②在哪里?如黄河流经的省区和流域范围。 ③为什么?如黄河的水文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样评价黄河对我国北部地区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⑤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如怎样使人类与黄河的关系协调起来,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要结合图表把地图或是地形图放在自己的床头,每天观察一到两遍,老师讲课要努力记住老师的要点,顺便把一些不重要的文字也要扫一眼,最重要的还是你要有对地理学的兴趣,这样你会事半好几成功倍!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门基础学科&自然科学。地理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可分为地球地理和宇宙地理。包括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分布、风土人情。 1.土地、山川等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 2.指研究地理的学科; 3.区域区划; 4.地址; 5.风水;
4. 中考地理重点。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5. 中考考地理吗
中考考地理,但在绝大部分省在八年级结业。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中考”,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笔试)、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体育、信息技术、实验操作考试、英语(口语)(在文化课之前);以及生物、地理(绝大部分省在八年级结业)。
(5)地理是中考扩展阅读:
中考体育调整: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从14年5月开始,教育部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最快到2016年,新版高中课本将启用。
此外,体育、艺术将纳入考试招生政策中;未来,中考体育成绩将进行调整,分值只会增加不会减少,高考也要把体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进行“学业水平考试”。
体育艺术纳入招考:
在考试招生方面,《意见》提出,各级考试命题机构要严格以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中、高考命题,评估命题质量,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意见》提出,建立考试命题人员资格制度,命题人员应熟悉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学校招生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中、高考命题中的作用。
同时,还要将学生体育课和艺术课学习状况纳入考试招生和评价体系中,促进学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审美素养,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6. 地理中考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气团在南下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东北季风、在逐渐南下的过程中逐渐升温,升温后这股冬季风高温干燥,吹过东南亚,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它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零星分布于中国台湾南部、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夏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由于在夏季,又从海上吹来,所以高温、携带大量水分,形成高温多雨。它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季风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特点有: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冬半年;
年降水量大,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
季风显著干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
盛行热带气旋。
植被:热带季雨林,向半干旱气候过渡区有热带稀树草原。
代表城市:全世界仅亚洲有热带季风气候:新德里(印度)、孟买(印度)、加尔各答(印度)、乞拉朋齐(印度)、达卡(孟加拉)、拉合尔(巴基斯坦)、科伦坡(斯里兰卡)、仰光(缅甸)、曼谷(泰国)、万象(老挝)、金边(柬埔寨)、河内(越南)、胡志明市(越南)、马尼拉(菲律宾)、海口(中国)、三亚(中国)、高雄(中国台湾)乞拉朋齐曾经年降水量达到26461.2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
7. 地理中考考些什么
考查内容
基本要求
地球与地图(7分) 地球
和地球仪 (1)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含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能识记重要的经纬线。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能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地球上的五带划分。
地图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生产生活中能合理选用地图,获取信息。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类型。
世界地理(6分) 海洋与陆地 (1)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气候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使用气温、降水资料,能识别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及所属气候类型。
居民 (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认识大洲 知道亚洲在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概况。
认识区域 (1)知道东南亚、南亚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及主要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2)知道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运用地图说出它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经济发展概况,重要旅游资源的分布。
认识国家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俄罗斯、美国、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说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简单说明其形成原因。
中国地理(7分) 疆域与人口 (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3)知道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人口国策,以及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知道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3)运用水系图,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4)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经济发展 (1)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
(2)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
(3)运用中国交通图,说出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
地理差异 知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比较其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差异。
认识区域 (1)说出长江流域、台湾省的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说出四川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概况。
8. 地理中考到底难度怎么样
只要把课本好好掌握了,再把中考纲要复习到就行了。难度一般是:7:2:1
地理是个很零散的学科,要求复习一定要仔细,也没什么诀窍,就是要记住。只有多看,多做,才能巩固。
9. 中考地理一般考什么
地球和地图30%,世界地理30%,中国地理40% 想要考好的关键就是多做题,考试时细心一些
(基础题80%,稍难题10%,难题10%)
10. 地理中考考点
考查内容
基本要求
地球与地图(7分) 地球
和地球仪 (1)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回分(含高、中、低纬答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划分),能识记重要的经纬线。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能说明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地球上的五带划分。
地图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生产生活中能合理选用地图,获取信息。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类型。
世界地理(6分) 海洋与陆地 (1)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能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气候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
(2)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3)使用气温、降水资料,能识别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及所属气候类型。
居民 (1)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认识大洲 知道亚洲在位置、范围、自然环境、人口与经济发展方面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