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高考地理卷
A. 广东地理高考
我也是08年高考的地抄理生,对于高考的地理,你大可放心.因为只要你有一定的水平,无论地理的难度深浅,对比历史\政治来说还是有原始分优势的。往年的高考用标准分,因为地理生很少,即使拿很前的名次也只有700来分,而现在不同了,用原始分,一分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分,是直接算入总分的。
广东地理卷的水平在全国确实也比较高,但只要你有耐心有兴趣地学,也是不难的,加油啊!
B. 广东高考地理怎样学习
熟悉 基础知识+四幅地图(中国行政、中国地理、世界行政、世界地理)回
掌握好答题模答式(就是人文地理死记硬背的“为什么”、“怎么做”)、看图能力、答题思维(这个比较难,要慢慢来)
准备好错题本,这个到高考最后很有帮助
经常做题,保持手感。
广东地理是学的很难,但考的简单,只要你熟透了基础知识,经常训练,基本没问题。地理是文科中很好拿分的。
C. 求2010年高考地理广东卷, 最好有答案。 不胜感激!
有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综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
1.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 改善局地气候 B. 综合利用资源
C. 防止水土流失 D. 保护农田作物
解析: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可以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业提供肥料故选B。
2.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来源:Ks5u.com]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解析: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平均气温高于25℃,最冷月平均气温为8℃,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3.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解析:色林错湖面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高山冰雪融水增加而导致水位上升。故选A. 冰雪融水增加
4.下列关于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右岸更容易遭受侵蚀 B. 河水最深处位于河床中心
C. 水面宽度一年中洪水期最大 D. 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增加
解析: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所以A、B错,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内陆河自上游向下游流量逐渐减小。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选C
读“2006年我国水费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2),完成5~6题。
5.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6.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7.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
因是
A. 侵蚀一搬运作用 B. 搬运一堆积作用
C. 风化一侵蚀作用 D. 沉积一固结成岩作用
解析: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有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量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粒径较小的泥沙堆积,故选B
8. 下列关于无霜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海拔,纬度越高无霜期越长 B.同一纬度,海拔越低无霜期越短
C. 同一山地,阳坡无霜期短于阴坡 D. 同一地段.开阔地无霜期长于低洼地
解析:光热条件好,无霜期长。同一海拔高度,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越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故选D
9. 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
解析:本题要重视沙尘暴的“降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降尘”会导致土地沙化。故选B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圈4),完成10~11题。
10.可知该市
A. 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 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 近郊区人口净迁人量最大
解析:观察图中箭头和数据,估算出净迁入伙迁出的数量,因此选D
11. 可推测该市
A. 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 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 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 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解析:本题反映的是“逆城市化”现象,而不是“郊区城市化”现象。后者指郊区的人口城市化和地域城市化,城市中心区人口不会大规模向外迁移。因此选C
40.(26分)中国是贸易大国,政府高度重视出口商品生产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2006年中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9)。
材料二: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图10)。
(1)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是亚洲、 洲和 洲。(4分)
解析:考查提取地图信息能力
答案:北美 欧洲
(2)2010年5月8日21时(北京时间),一艘货轮从上海出发,沿图示航线航行,经过的甲海域洋流流向为 ,经过的乙海域洋流性质为 。该货轮航行720小时抵达纽约(西五区)。此时,纽约的区时是2010年6月 日 时。航行中,可用于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为 。(10分)
解析:考查洋流流向和性质,区时换算,3S技术应用等.区时换算公式:所求纽约区时=北京时间-13(北京时间与纽约时间差:8+5)+720(航线时间)
答案:自西向东;暖流;7 8;GPS
(3)2000~2006年,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 分之一(填整数),该时期中国生产出口商品的C02排放量总体呈 趋势。(4分)
解析:考查提取曲线资料信息能力及量化估算能力
答案:三 上升
(4)中国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如何减少C02排放?(8分)
解析:注意关键词:外向型经济和减排,清洁能源.找准回答的理论依据即可持续发展下企业清洁生产,根据分值回答二三个要点,只有合理即可
(4)①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减少高耗能产品生产和出口;②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③更新生产设备与工艺,节能降耗;④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8分)
4l.(30分)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l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1)。
材料二: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12)。
(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 。(6分)
解析:考查提取和估算统计图表资料信息能力和相关区域自然带自然地理知识
答案:草地 林地 温带草原带
(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
。(5分)
解析:考查提取曲线统计图表信息并分析原因.考查城市化和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等地理知识的调动能力
答案:增加 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 。(4分)
解析:考查草原畜牧业区位布局主导因素和城市支柱工业
答案:原料 煤炭开采业
(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12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9分)
解析:考查工业部门和工业集聚联系和产业链
答案: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
理由: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②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向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③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9分)
(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解析:考查城市化和城市规划影响因素相关地理知识.可开放性组织答案
答案:①城市规划超前;②配套设施不足;③交通不便;④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6分)
D. 请问哪里有2010年和2011年的广东地理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
一、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2.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徙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切迁入量逐年增加
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是有、天然气等)
1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40.(28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10)
(1)2010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4分)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 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4分)
(3)据图10,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4分)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6分)
(5)20世纪60年年,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8分)
答案:(1)巴黎 马德里
(2)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意大利 西班牙 较小
(4)经济比较发达,市场广阔;发达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
(5)控制巴黎的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拓展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积极发展周边地区的基础服务设施;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延长产业链,合理布局产业
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深度1.6米处是 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答案:(1)西南向东北 内流 没有流入还有
(2)久 湖沼 湿 现代为沙,而古代为湖沼
(3)温带大陆性 荒漠化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节水农业;发展喷灌等,节约用水;恢复治理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
E. 2015广东高考地理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情况点评
2015广东高考地理试卷难不难,难度系数情况点评
地理:重视基础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回
地理科评卷组组长、华答南师范大学钟巍教授分析,2015年广东省文综地理科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重视考查中学地理主干知识,重视考查考生对地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掌握,重视考查考生地理图表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地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注重选用新材料和创设新情境,所设计的问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关注国家经济建设和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符合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方向和广东省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试题延续了近几年广东省文综地理科高考试题的特色与风格,难易适中,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考生作答。
考生答题存在地理基础知识欠扎实,错别字严重;审题不清,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规范表达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欠缺等问题。
钟巍建议,中学教学应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做到能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与运用;改变老师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此外,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活学活用,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分析、解释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F. 求2008年广东高考地理卷答案.B卷
一、单项选择题: B A C A D B B C D D A D B A D A D C B
二、双项选择题: BD AD AC AD AB AC BC CD AD A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 (满分1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中东地区美国日本
(2)ABCE
(3)D
(4)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5)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32.(满分1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标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1)依据: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
(3)ABD
(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33.(满分1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区域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雨)
(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
(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
(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34.(21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
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
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35.(满分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
(1)辐射雾
(2)平流雾
(3)辐射雾
(4)辐射雾
成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36.(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1)② ①③
(2)ABD
(3)分布特点:距离北京近人数多,距离北京远人数少(客源地人数随距北京的远近而变化)。
成因:距离北京越近,旅游成本越低(距离北京越近,旅游费用越低,时间花费越少)。
(4)积极意义: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②减轻了节假日期间交通压力;
③减少了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利影响;④平衡游客量的季节分布
37.(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G. 2014广东高考考试说明
今年广东省普通高考仍设置必考和选考内容,其中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学科考点有调整,其他学科总体保持稳定。与去年比,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及难度没有大的变化。文综 难度系数约为0.6
试卷结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300分。其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各占10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36题144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56分,这样的分值和去年一致,其中必考题为115分,选考题为41分。考生可从中选择三科各1题作答。其中包括从思想政治学科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和《科学思维常识》两个模块的试题中选答一个模块试题;从历史学科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模块的试题中选答一个模块试题;从地理学科的《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试题中选答一个模块试题。
全卷难度为0.6左右,其中思想政治试题为0.6~0.65,历史试题为0.6左右,地理试题为0.55~0.6,难度系数和去年一致。
思想政治 必考考点有调整
亮点解读:考生要引起注意的是,时事政治部分与去年不同的是,没有特别提出含中共十八大的主要精神;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包括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经济生活》部分,调整了“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等知识点,增加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点。在《政治生活》部分,减少了“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等知识点。在《文化生活》部分,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知识点。
考试范围:包括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内容,以及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4《科学思维常识》两个选修模块内容和本学年度时事内容。选修内容约占10%左右。
历史 部分考点有删减
亮点解读:在“近代中国”部分减少了“中体西用”知识点。
考试范围:包括《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以及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选修模块内容。选修内容约占15%。
地理 选修内容约占15%
考试范围: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以及选修2《海洋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三个选修模块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的相关内容。选修内容约占15%。
H. 2013广东高考地理的一道选择题
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这几个是关键词。阿尔卑斯山位于欧洲回南部、为东西走向、受西风答影响、故南坡为背风坡,使用排除法,A,反气旋是降温。C,春季盛行西风带北移。D,在春季,欧洲南部山区不会常出现暖风。B,最早在阿尔卑斯山的北坡谷地,人们发现这里常出现干热气流,在其影响下,气温会增加10度左右。冬季能造成雪崩,春季则积雪融化,温暖季节促进农作物早熟,强烈时可使植物枯萎,甚至引起山火。原因是翻越山坡的暖湿气流在迎风坡时水汽已凝结降落,到背风坡下沉时发生绝热性增温,变得高温干燥,此现象被称作“焚风效应”。每下降1000米,温度平均升高6.5摄氏度。 故选B
I. 2014广东高考文综难度
试卷结构和往年相同!
历史:选择题容易问答难
对于文综考试的历史考题,考生们普遍认为选择题比较简单。但后面两道问答题就有难度了。其中一道题考的是十八、十九世纪,欧洲经济贸易对边缘国家的影响;另一道题是请考生分析一段洋务运动的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分析什么因素影响了人物的历史观点。彭加木中学有考生认为:“这些题都会让我们有话可说,但是要回答得全面很难。奋笔疾书,感觉还有知识点没有提到。”
政治:课本为纲热点题少
至于政治,大部分受访考生称还能够“接受”,不过有关时事热点的题目极少,大部分题目以课本为纲。有一道题主要考大气污染,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建立了一些保护制度,体现了什么的价值观。而另一道图表题,给出一些消费数据,连出三道小题:请考生概述图表反映了什么?消费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政府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有考生认为,这道题看似容易,“其实会容易答偏题,这一题重点是考政府在文化生活中的职能作用的知识点。”执信中学的张同学认为政治的试题落脚点还是比较偏书本。还有一道地理题结合了广东特色,考了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城市化集聚。但是,这少数结合时事和广东特色的题目感觉都不难。
地理:出题新颖要多分析
考生反映地理题目都比较新颖,但很多题平时都没有遇到过。“有一条题问到为什么有些地区雷雨比较多,我们平时常做的题是为什么某个地区雨水比较多,这就完全是两个问题了,”崔同学表示。唐同学说:“有道题问到为什么爪哇岛渔业资源丰富,那平时也没做过,只能靠自己分析,也不知道自己分析对了没有。”
J. 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地理部分)及答案,可下载的!
1. 解析:农区是指“耕作区”,水土流失一般不太严重;以“圈养”方式进行的农区畜牧业可以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为饲料,并为耕作业提供肥料故选B。
2. 解析:甲乙两地位于29°N附近;甲地最热月均温高于25°,最冷月均温约为8°C,4-10月为当地雨季(降水多超过100mm),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冬冷夏凉,5-9月降水较多,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故选C.
3. 解析:色林错湖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上高山融水增加而导致水位上升.故选A.
4. 解析:弯道凹岸侵蚀而凸岸堆积;平直河道北半球右岸侵蚀而左岸堆积,南半球反之.故选A.
5. 解析:由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占全国的比重均最大,故选C。
6. 解析:由图可知,北方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小,西南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明显偏大,故选B
7. 解析: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相关,三峡大坝的建设,使三峡大坝下游流速稳定,搬运能力增强,从而减少了颗粒较小的泥沙沉积.故选B.
8. 解析:光热条件好,无霜期较长.同一海拔,纬度越高光热条件越差(太阳高度较低);同一纬度,海拔越低光热条件好;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故选D.
9. 解析:本题考查沙尘暴的"降尘"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降尘"导致土地沙化.故选B.
10. 解析:观察图中箭头和读取数据,估算出净迁入或迁出的人口数量.选D.
11. 解析:本题反映的应是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而不是"郊区城市化"现象.后者指郊区的人口城市化和郊区地域城市化,城市中心人口不会大规模向城市外迁移出现"空心化".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