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2008江苏地理高考

2008江苏地理高考

发布时间: 2021-01-19 04:12:18

⑴ 江苏省2008年高考的超级精确答案

暂时还没有公布,3+1+1的方案还没有最终批准

以下是现代快报上关于2008江苏高考方案的报道:
高考总分600分

一名知情人士昨天透露,新的高考方案仍可以用“3+1+1”来表示。

“3”是指正式高考时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每门学科各200分,也就是说高考总分为600分。

“1”指的是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考试成绩分为五个等级。

另一个“1”指文科考生在政治、地理中选考一门,理科考生在化学、生物中选一门,考试成绩同样分为五个等级。

相关考试有三次

据有关人士透露,预计2008年的高考从本学期末就要启动。首先是除高考科目以外的四门学科及技术课的等级考试,如文科考生在高考中考的是语文、数学、英语,再考一门规定的历史,再选考一门政治,那在高二阶段,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和文科没选的一门地理的必修课,这四门课的成绩都用等级来体现,如果对考试成绩不满意,考生在高三时还可以再考一次。在高二阶段还要考技术,其中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第二次考试安排在高三上学期,考两个“1”,同样计算为等级,对高招录取有影响,这次考试如果不合格,同样不能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的高考。

第三次考试是考语文、数学、外语。

五个等级如何划分

在新方案中出现了等级这个新名词,专家透露,考生考完后,会按照考生的考分排名来确定等级,共分为A、B、C、D、E五个等级,比方说,考分在全省排名前10%的,为A级,10%~25%为B级,25%~55%为C级,55%~85%为D级,而85%之后则为E级。

填报志愿仍有门槛

根据江苏现行的高考方案,所有考生都必须通过高考综合考,才能报名参加正式高考。同样,2008年填报高考志愿也设有相应的门槛。首先在高二进行的五门学科等级考试中,要全部达到D等级以上才有高考资格。同时,要报考不同批次院校,除了可能对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有不同要求外,考生的选考科目中的等级也有相应要求。

录取依据是什么

在高考录取时,江苏省招生主管部门还是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从高到低来投档,但高校可能对后面的“1+1”有要求,比方说,有的高校可能要求两门都是B级,有的高校要求可能会更高。

但昨天一位名牌高校招生人士表示,对划分的五个等级,学校觉得还是分得太粗,如学校希望考生的物理成绩要拔尖,但由于全省排名前10%的都是A级,高校要想分辨出哪些考生的物理学科成绩更优异,就有一定难度了。

【各方热议】

昨天,针对2008年高考这个初步方案,各方人士说法不一,有褒有贬,也有不少专家为这个新方案提出不少中肯的建议。

优点:首先是改变了以往单纯看高分的弊端。除了分数外,现在还有相应的等级制。

其次,从表面上看,正式高考时考生们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功课,减轻了考生的负担。此外,文理分科,这也适应了现在高校大众化教育的特点,也是江苏众多考生和家长所期盼的。同时,对高校而言,给了高校更多的录取自主权。

一位中学校长认为,这个方案对组织教学非常有利,学校可以有时间开足选修课,校本课程也有时间和空间去开,因为各科目分批考试,就减少了加班补课的可能。

缺点:南京一名中学校长提出,不可忽视的是,这个方案和目前实施的高中新课改仍存在矛盾,新方案目前讨论还局限在考哪些内容,没有注意到如何与新课改衔接。而且新方案过于复杂,考试次数过多,因为每次考试都关乎选拔,在考试组织、阅卷等环节,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建议:一名专家表示,现在高考方案改革改来改去,还是对考哪些科目进行调整。事实上,高考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改革高考选才机制,整个高考方案应该还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长、爱好等诸多因素。另外,现在的高考录取机制还是太死,考生们填完志愿后就只能听天由命,被录取后根本没有调整的机会。在这一点上,江苏还可以借鉴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在录取中就会给考生多次选择的机会,一次录取的院校或专业不满意,还可以再录取。从中学角度来看,通过这种高考方式,对一些特殊人才还是很难选拔出来。

快报记者 谢静娴 黄艳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究竟如何?内部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江苏省里的专家们已经商讨出一个初步的完整方案,还有待教育部门审批。此方案的设想是,从高二开始进行部分非高考科目的考试,作为取得高考资格的门槛,而真正影响到高校录取的考试在高三阶段进行,分两步走,“3+1+1”的方案里,先考两个“1”,再考语文、数学、外语,最后综合进行录取,影响到高考录取的两个“1”采用了等级制,而语数外仍采用计分制,形成了分数与等级相结合的录取模式。

⑵ 2008语文高考江苏卷答案

2008江苏语文高考答案详解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多音字、同音异形字、形近音异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cháo / zháo,dī/tí,lǜ/lù。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 shí/zhì,mó/mú,bō。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iān,rú,guǎng/kuàng。D项每对读音分别是tuān/zhuì,huì/weǐ,kān。
2、 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C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的很彻底。该句说的是书法风格各异,充分详尽地展现了汉字之美,用“淋漓尽致”非常准确。而A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B项“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D 项“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使用不当。
3、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病句辨析一般使用主干分析法和枝叶分析法,即从语法角度对句子成分进行分析找寻病因。D 项是正确的句子。A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C 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
4、环境影响 评价结果(或“书面报告”) 应用于决策(或“应用”、“应用于决策之中”)
【解析】筛选关键词的考题首先应该从语法角度对句子加以分析,提取核心成分,然后再压缩成关键词。
【错因】因语法知识不扎实造成成分分析错误。
5、赞成者的理由:节省时间,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
质疑者应针对赞成者的理由反驳。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首先要读清题目要求,赞成的用陈述句,反对的用反问句。理由的列举关键是自圆其说,言之成理即可。
【错因】题目看不清,虽然列举了理由但不符合题目形式上的要求。
二、文言文阅读
6、 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高考中考查的文言实词在中学所有课本的文言文中都可以找到出处,所以复习时回归课本非常重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也有一些推断的方法,如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推断,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推断,根据对偶、排比、并列结构等句法特点推断等。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7、 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依据所选文段中传主吴汉一生的主要事迹,以能“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为标准,选择了六个句子编为四组,让考生选出符合要求的一组。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和作者使用这句话的目的。①、②、⑥句都是直接表现吴汉激励士气,而③是从侧面表现,而非“直接”,④是吴汉不允许士兵贸然出兵,不是激励士气,⑤说的是吴汉利用时机进逼成都,和激励士气无关。用排除法,选择B项。
8、 C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考查考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四个选项都是用现代文的语言形式对原文内容进行的概述,实际上语言形式的变化反映出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与否,本题设置的每一个选项所需要的阅读区间都不是很大,设置的错误点也不是很大,不需要考生分析全文才能得出结论,只要认真阅读相关内容,完全可以找出选项与原文的不同。 C项中说吴汉“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而原文是“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意为吴汉在营内遍插旌旗,使烟火不绝,以迷惑蜀军。夜里率军潜出城围衔枚疾走,过江与刘尚会合,谢丰等人竟然没有发觉。而非选项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
9、(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
(3) 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解析】(1)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及”,到;“得”,获得;“见”表被动。
(2)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比”,近来。(《祭十二郎文》)“敕”,告诫;“何意”,为什么;“悖乱”,背离、错乱。
(3) 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就”,靠拢;“于江南”,状语后置,翻译时需前置;“并”,合并。
【错因】没能字字落实,文通字顺。
三、古诗鉴赏
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
【错因】诗歌大意未能读懂,专业术语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四、名句名篇
11、(1)辩乎荣辱之境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陟罚臧否
(4)江州司马青衫湿 (5)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6)合抱之木 千里之行
【解析】三题来自高中要求记忆的十三篇,其他三题为初中背诵篇目。
【错因】默写最令人担心的是字的书写,如“辩乎”、“陟罚臧否”等。
五、必做题
12、① 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顾按,此题答案似不甚通顺,方家宜斟酌之)
② 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题目要求比较具体,要求分析小说第二段文字对全文情节展开的作用。而这无非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了铺垫。考生要做的,就是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分析铺垫以及推动作用。结合4分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大点。
【错因】题目阅读不细致,答题方向就发生错误。又不能结合得分点,分点叙述。
13、① 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② 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解析】(1)4分总共四点,“甜”联系上文自然可以概括出来,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以及有了个好归宿。儿之所以“苦”,首先应该是由打首饰引发的,尔女儿走后自己一个也不禁酸楚。
(2)之所以喊女儿,是思念至深。而发现女儿早已出嫁,自己一人,又安慰自己说“老了,糊涂了。”
【错因】肯定都可以写出一些,但会遗漏要点,不够全面。
14、① 要花轿早有打算 ② 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③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解析】题目要求同样具体,要求分析花轿和刻画侯菊的形象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文中找寻关系的部分,细细阅读,扼要概括就可以形成答案了。可按出嫁前,出嫁时,出嫁后来组织答案。
【错因】要点不全,答题方向不明。
15、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所以小说的主旨一定是在侯银匠身上,但却写了女儿,则是运用了正侧描写、实写暗写等。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错因】未能理清两位人物的关系。
六、选做题
文学类文本:
16、 A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的能力。考生在完成这类试题时,必须把重点词语放置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根据上下文语境找寻具体有效信息,加以比较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纯朴”这一词语的理解。其实在文章第三段中已有具体的解释:“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以强凌弱,哪怕是最崇敬的大哥宋江欺凌弱小,他也会义无反顾地挥斧砍去。”结合选项,正是A项所说的意思。而B项的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三段,但选项中的“崇尚武力”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C项解释的不是“纯朴”,而是解释《水浒》的特点,有效信息来自文章第二段。D项解释的同样不是“纯朴”,说的是为什么“纯朴”和“嗜血”这两种迥异的特质可以统一在李逵身上,属于解释对象发生了偏差。
17、 C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理解文章的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对全文综合把握,把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细细阅读,找寻相关信息加以比较甄别。本题要求选择对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这一信息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所说的文章由对李逵这一形象的分析递进到对粱山好汉嗜血行为的反思,而文中并没有提及其他梁山好汉的嗜血行为。D项中提及作者最终提及的观点,这应该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
18、(6分)
① 本文作者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的行为持欣赏态度。
② 本文作者在情感上亲近李逵,在理智上则否定李逵。
③ 鲁迅的话与《水浒》作者态度形成对比,对本文作者观点是一个有力论据。
【解析】本文认为《水浒》作者对李逵所持态度,可从文章第二段第三句概括出来。本文作者对李逵所持的态度可以从文章第一段第四句概括出来。引用鲁迅的话的作用联系第二段,下句作者用了“却”,形成对比。
【错因】没有分三问具体答题,未能从文中找寻到有用信息。
19、(6分)
①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② 反对滥用暴力。
③ 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解析】对句子含义的理解,重点是解释“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最可怕”、“活在书中的好”这三个要点。“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告诫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反对滥用暴力。“最可怕”意为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意为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
【错因】句子含义理解类的题目答题不够规范。
实用类文本:
16、 D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日本之行,文章在第二段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说,而ABC三项的表述在这段中都可以找到,只有D项属于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而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
【错因】文章思路未能理清,信息不能有效找寻。
17、 B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舆地学研究,文章主要的有效信息在第三四段,而ABDD项的说法都可以找到,只有B项表述和原文不一样,原文说的是:“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20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而选项改为了“在杨守敬留下的83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错因】文章思路未能理清,信息不能有效找寻。
18、(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
(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
(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
(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解析】从文中看,概括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事情,第一段是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第二段中有两点,分别是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第三段开头是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
【错因】过于急躁,不能在原文中细细找寻有效信息。
19、(1)好学精神: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
(2)治学方法得当: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既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盲从。
(3)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
【解析】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通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找寻到三方面,分别是良好的精神品质,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有交友这一方面。
【错因】过于急躁,不能在原文中细细找寻有效信息。
七、作文
20、从命题模式上看,本题延续了以往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的命题理念:让考生有话说,有东西写,而且继续在“人文性”上大做文章。如果说,2006年的命题作文“人与路”考察点侧重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路”之间的关系辩证,2007年的命题作文“怀想天空”侧重于探究人的精神空间的话,那么今年的作文题目则有点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它巧妙回避了考前各种专家讲座、预测所津津乐道的诸如生命、环保、感恩等话题,无疑具有很深刻的艺术性。
从文体上看,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好写,不象2007年安徽的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基本上已经限定为记叙性抒情文体。人人都有好奇心,这就避免了选材的雷同或行文的撞车。而且,针对近几年套写文化类散文(如“李白向我走来”之类)的不良文风,这实在是有力举措。当然,本题目也适合写幻想、童话、小说、戏剧等体裁,从而在最大意义上拓展考生的写作空间,多角度展示考生的写作才能。
从考生审题的角度考虑,命题指向明确,在“提示语”中悄悄点明了写作线索:“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是暗示考生“写自己的生活”,这是记叙类文体的最佳切入角度;而“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这句话则暗示了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展开论证,这是写作议论类文体的最佳角度。同时,合起来看,则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可以在“好奇心”与“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词语的关系上做文章, 实现了之前考试研究专家的“降低审题难度,不为难考生”的预测。通过考后调查多名不同层次的考生得知,普遍反映容易迅速找到写作的切入口,这就不会出现像2007年全国卷(一)那样因审题失误而造成的作文低分,从而确保所有考生都在比较齐平的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当然,此题在貌似容易的背后,又隐含着一些选拔性考试必备的深度和难度。比如,考生在写作中不能泛泛而谈,像流水账般记叙自己生命中某些时段的不同的好奇心,应该侧重于“好奇心”对人的重要影响来写;又如,可能有的考生在写议论文中,陷入盲目探讨哲学理论的误区,大谈特谈“好奇心”的方方面面,从而造成中心涣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对考生字数的要求有了微调,以往都是全国一样的铁规定:不少于800字,今年调整为“800字左右”,这无疑是一种人文性的进步。
参考资料:http://www.pkuschool.com/zgk/ShowSoft.asp?SoftID=100025921

⑶ 关于09年和08年江苏高考分数线对比

09年分数线加上附加题分数而08另算所08分低啊
补充08年政策投档满分440分而09480所08330加附加分

⑷ 200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2008年高考作文源评分标准 :

基础等级50 分 一等(50—41) 二等(40-31) 三等(30—21) 四等(20—0)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什么内容

感情真切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病多

字体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
字迹难辨

符合问题要求
大体符合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1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4、材料丰富 7、语言生动,句式灵活 10、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
2、揭示问题产生问题 5、形象丰满 8、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11、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6、意境深远 9、文句有意蕴 12、有个性特征

⑸ 2008江苏省高考方案

2008年江苏高考六大备选方案
2008年高考文理分科已成定局 披露六大备选方案
与高中新课改配套的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确定在今年上半年与社会见面。目前江苏省共派出5组人员对2008年高考方案进行调研,其中江苏省教科院一组、部属院校一组、省属高校一组、南京及苏南一组、苏北地区一组。目前,5个调研小组已上报6种高考模式,江苏省有关部门正在紧张研究当中。权威专家透露,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根据课改模式,始于2004年的不分文理科的江苏高考模式将在2008年高考方案中改为文理分科。

方案一:“3+1+1”+高考综合考+综合素质评定

建议者:江苏省教科院组
“3+1+1”指高考中考生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必考,文科考生考政治,理科考生考物理,还有一个1就是指考生在其他科目中任选一门。
高考综合考试要求文科考生考理科综合,理科考生则考文科综合。综合素质评定分为ABCD四个等级,包括思想品德、平时表现等。
方案二:“3+1+小综合”建议者:部属院校组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必考,文科考生还需考历史,小综合则为政治和地理综合,而理科考生则考物理,再加考化学和生物的小综合。这种方案要求文科、理科分开划线。
方案三:“2+1+大综合+X”
建议者:苏南组
其中的2即指数学、语文必考,1是外语,外语考试分为ABCD四个等级,大综合是所有科目都考,同样分不同等级,X则是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一门。
方案四:“2+2”
建议者:苏北组
“2+2”,并结合外语等级考试、高考综合考试、应用能力考试的等级或成绩进行录取。
即语文、数学必考,文科考生则从政治、历史、地理中任选两门,而理科考生则从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两门,全省还将设立外语等级考试,每年考两次,考生均可参加,三年之内,该考试成绩都有效。同时,综合考试成绩也将作为录取依据,文科考生考物理、化学、生物的理科组合,理科考生则相反。此外,应用能力考试也将作为录取的一项依据。
方案五:“学业水平考试+3+1”
建议者:省属院校组
其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安排在高二进行,考试内容为九个科目的必修内容,由全省统一考试,统一评分。3则指语文、数学、外语是必考科目,1则指文科考生考历史,理科考生考物理。
方案六:学业水平考试+高校单独考试
建议者:省属院校组
学业水平考试将安排在高二进行,考试内容为九个科目的必修内容,由全省统一考试,统一评分。高校单独考试的内容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指定。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揭晓
2008年江苏高考方案:2008年高考分两次进行
2007年高考是采用旧模式的最后一年,2008年高考怎么考?模式有多大的变化?昨天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已经出台,大纲对2008年高考模式做了详细的说明。

大纲中规定,高中9门课程中,除语、数、外之外的6门必修课的考试安排在高二下学期完成,形式相当于现在的会考。高三上学期进行选修科目的“高考”,也就是说把现在“3+2”高考模式中的“2”拿出来提前考。选修科目的安排是:文科学生考历史加上政治和地理中的任意一门,理科学生考物理加上生物和化学中的任意一门。选修课“高考”的成绩分A、B、C三个等第,作为高校录取招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三下学期的高考只考语、数、外三门科目。文科考生的语文试卷分值为20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科考生的数学试卷分值为200分,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据有关人士介绍,2008年高考采用这样的态势,分流的趋势明显,体现了教育部门希望文理考察的要求和范围是有区别的这一理念。比如数学和语文,现在很多文科生都栽在数学上,分流就是对文理科考生的要求更有区别.

⑹ 江苏省往年地理高考b线是多少

解释如下
江苏省往年地理高考b线从未公布过。
一般来说,B线是平均水平,大体上B线分数70分不到。

今年由于题目比较简单,可能会比去年高。

⑺ 江苏08高考方案08年江苏高考方案是什么(要100%肯定的)

第一部分:分数构成
一:高考统一卷:语文160+数学160+英语120=440分
二:文理科附加卷:语文40/数学40
三:小高考加分:5分(1A1分,4A且信息技术等级合格,加5分),满分是485。
第二部分:考试科目
08方案实行语数英计分数,选修计等级,必修放在小高考,以A计分。学生在高二进行分班,方向有文科/理科/美术/音乐/传媒等共5个方向。文科生选修科目中历史必选,理科生选修科目中物流必选,原则上来说文理考生在剩下的4门中可以人选1门作为选2,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学校的班型已经固定了,文科大概是史政,史地,理科班大概是物化,物生,物地,当然,有些学校也会开比如史化,物政等这类罕见班型。选完两门选修,默认剩下的4门即为必修。艺术类班型高考文化分只有440分,小高考见A不加分,且6门必修允许有3门不及格,即D。小高考在高二下学期3月份进行,90-100为A,60分以下为D,中间还有BC。考完后,从10科变为5科,(艺术生变为4科),语数英和2门选修是高考科目,选修同样计等级,但是和必修算分方法不同。(注:如果向上本科院校,必修达到BC,且多数院校的那个B明确是选1,即物理或历史科目,这个制度很坑,稍后介绍),总共分为A+,A,B+,B,C,D共6个等级,以百分比算等级,该科分数在全省前5%的计A+,前50%的计B,50%-90%计C,以此类推。
三:方案弊端
上面谈到这项方案的计分方式。虽然选修不计分,但是,举一个例子吧,假设A同学当年三门计分科目考了485分(满分),两门不计分选修科目等级为A+和D,那么对不起,要么这位考生选择去大专,要么选择复读他将不会被本二以上的任何一所院校进档。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假设B同学的两门选修分数为满分120,120,都是A+等级,语数英三门计分科目中数学不是很好,只有八九十,那么无论他选修分数在高,基本上不会有太高的分数和太好的学校。我想说明什么呢,一,这项方案你不能偏科,因为只有三门科目计分,而江苏高考信奉得数学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原因?语文拉不开分,英语你看江苏每年的英语均分就知道了),第二个是学校轻视选修的地位,选1还好一些,选2的话因为只有保证达C,很多学校课时不够,把大量时间给了语数外计分科目,实则选修也很重要。
四:08方案即将迎来最后时刻,2020届江苏高三学子将是最后一届实行08方案的学子。历时13年之久的老方案终于要。从2021年起,江苏高三学子将实行全新的高考方案,新方案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选修计分,扩大总分数。在江苏,或许提高1分,干掉千人将会成为过去式。
——2016届江苏某高三学子,现读大四。

⑻ 2008年江苏高考理科一本二本三本分数线

2008江苏高考权威发布
本一:320
本二:286
物理:73B 90A
化学:81B 98A
生物:61B 80A
历史:77B 88A
政治:80B 94A
地理:79B 93A

⑼ 江苏省2010地理高考考纲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江苏卷)考试说明

地 理
一、命题指导思想
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旨在测试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必备的地理素养,注重测试学生对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与形成的地理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力求做到与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必修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充分体现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的功能价值和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力求突出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公平性和创新性,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不出偏题和怪题。
二、测试内容和要求
(一) 测试范围
测试范围包括“地理1”、“地理2”、“地理3”三个必修模块。
(二) 测试能力要求
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试题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判读和分析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 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
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
与规律等知识。
能够初步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进行相关的地理计算
等。
3.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准确简洁的文字、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要点。
能够结合有关地理事实材料,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通过比较、推理、判断和分析,
简要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4. 发现和探究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
能够尝试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究并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提出解决
问题的对策。
(三) 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球的圈层结构 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地表形态的变化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大气受热过程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气压带与风带 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天气系统 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水循环 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洋流 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知道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结合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了解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结合实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 结合实例,简述主要自然灾害(旱涝、台风、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2
人口与城市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人口增长模式 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人口迁移 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口数量与环境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城市的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城市服务功能 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 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环境问题 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可持续发展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地理3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区域的含义 了解区域的含义
区域差异 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地理环境 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区域环境与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 结合实例,分析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说明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测试内容 测 试 要 求
遥感(RS) 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 知道全球定位系统的概念及其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 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 知道数字地球的含义
三、试卷结构
(一) 题型比例
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综合题。客观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7:3。
(二) 试题难度比例
试卷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其占分比例大致为7:2:1。
(三) 内容比例
自然地理部分约占40%-60%。
人文地理部分约占40%-60%。
四、测试方式和时间
(一) 测试方式
闭卷笔试。
(二) 测试时间
75分钟。
(三) 试卷满分值
100分。

五、典型题示例
(一) 单项选择题
图1为“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图1
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解析】此题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的建成为情境,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关注重大的地理时事。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2.我国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运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进行推理判断,确定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D
3.近百年来,南极地区冰川消融速度有加快趋势,其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 B. 酸雨危害 C.风速加大 D.降水变化
【解析】此题涉及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得出南极冰川加速消融的直接原因是气温升高,而气温升高说明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A
图3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某地天气系统图,判断该地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并对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首先要能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进而分析暖锋过境对乙地天气的影响。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5.有关图式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分析该地地表形态的特点及成因。首先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进而判断乙、丙、丁的地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成原因。此题对比较、推理和判断能力要求较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A
6.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此题在上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学生对地表形态成因的掌握情况。根据判断,乙地为背斜形成的山谷,说明此处因张力作用明显,受到了较强的侵蚀作用。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读图4,完成7~8题。
7.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通过呈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考查学生从图中准确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力。此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大气受热过程的基础上,理解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然后判断图中四个箭头的含义,即①箭头表示太阳辐射,②箭头表示大气吸收部分太阳辐射,③箭头表示大气逆辐射,④箭头表示地面辐射,从而准确选出④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D
8.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保温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学生首先要明确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从而能根据图中各箭头所示的含义,判断出③箭头表示大气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9. “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从塞北到江南地域分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水分 B 热量 C. 土壤 D. 地形
【解析】此题由诗句引入问题情境,要求学生从地理学的视角,领悟诗句中所蕴涵的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B
图5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10.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分析判断该区域农业类型的特点。首先可以判断出该区域的农业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进而分析得出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D
11.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科技 D.市场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首先要知道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因素,进而分析判断出由于①、②小麦区纬度位置的不同,热量条件有所差异,因此处于纬度位置较低的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热量。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读图6,完成12~13题。

12.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分析判断该河段不同年份水位季节变化的状况。学生可以从某一年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水位差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1990年水位季节变化最大。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13.2000年较19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
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分析1990年到2000年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将使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图7为“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图7
14.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C.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根据某城市1980年和2008年某地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分析判断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1980年以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形态的变化与城市桥梁、公路以及铁路的建设与布局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判断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A
15.2008年该城镇产业布局中,不合理的是
A.自来水厂 B.大型服装批发市场
C.造纸厂 D.大型超市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布局基本原理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根据影响自来水厂、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造纸厂以及大型超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对各工业企业的空间位置进行分析,判断出其布局是否合理。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
2008年入冬后,华北、黄淮等地旱情发展迅速。图8为“我国2009年春季某日旱情分布示意图”,图9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6~19题。

16.地处特旱区的城市有
A.广州、南宁 B.呼和浩特、沈阳 C.太原、石家庄 D.兰州、西安
【解析】此题以2008年入冬后我国发生的大范围旱灾为情境,主要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图例读出地处特旱区的城市是太原和石家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17.造成我国北方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图9中的
A.①偏少 B.②偏多 C.③偏少 D.④偏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旱灾发生原因的探究,要求学生结合海陆间水循环过程来判断形成旱灾的水循环环节及其变化,本题属于难题。
【答案】C
18.若要实时获取我国旱灾分布范围的信息,应选用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数字地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及数字地球的概念及应用领域的掌握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读表完成19~20题。
年份 有户籍人口(万人) 总人口(万人)
1982年 2 2.8
1998年 120 750
2007年 200 1400
19.引起该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资源 B.资源、政策 C.政策、经济 D.气候、经济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根据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分析城市人口变化的形成原因。根据统计资料中不同年份的人口数据可以判断该城市人口在增长,进而分析得出该城市人口增长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快速发展所引起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20.20世纪80年代,该市大力发展电子装配业。该工业属于
A.动力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属于劳动力指向型。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C
图10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例(%)”,完成21~22题。
21.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能从地理统计图中获取有关信息,考查学生对城市化概念和特点的掌握情况。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主要指标,学生可以根据日、英、美、法四个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进行比较判断,得出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最高,故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英国。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B
22.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城市化进程及特点的理解程度,对读图能力的要求较高。中国和印度虽然城市化水平很接近,但因人口基数不同,所以城市人口数量不相同;巴西和美国虽然城市化水平很接近,但巴西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阿根廷、巴西、土耳其、中国、印度均属于发展中国家,从图中所示五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可以看出,最高的达到86%,最低的只有26%,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不一定高于发展中国家,如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城市人口比重为86%,高于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比重,故选C。此题属于难题。
【答案】C

23.图示信息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

A.与资源国情相适应
B.消耗的物质资源少,环境成本低
C.与减少物质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D.要切实转变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过大的方式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长期形成的物质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环境成本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D
(二) 判断题
24.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差异性成因的理解情况。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误
25. 全球气候变化即指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情况。学生要能全面正确地认识全球气候的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既包括全球气候变暖,也包括全球气候变冷等其他变化。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误
26. 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表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
【解析】此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考查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影响的了解情况。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正
27.流域开发与整治就是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流域开发与整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流域开发与整治要依据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答案】误
28. 产业转移既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可能加重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
【解析】此题通过产业转移对迁入区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利、弊两个方面的影响,考查学生辩证看待地理问题的能力。产业转移可能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不合理的产业转移也可能加剧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本题属于基础题。
【答案】正
(三) 综合题
29.图12为“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纬度位置,
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 ▲ 季。
(2)N地受 ▲ 气压带控制,降水
较 ▲ (多、少)。
(3)M地盛行 ▲ 风,气候特征是
▲ 。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
根本原因是 ▲ 。

【解析】此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和季风环流等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分析、判断有关问题。第(1)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根据图中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所处的纬度位置偏北,从而判断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第(2)小题要求学生根据图中N点的纬度位置判断得出该地所处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分析该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进而得出该地降水较少的结论。第(3)小题主要考查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其气候特征。图中M点位于我国东部,风向为东南,故可判断此时为夏季,进而分析得出此时该地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亚洲东部有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环流,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本大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参考答案】
(1) 夏
(2)副热带高 少
(3)东南季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0. 图13中,①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聚集在石油化工区,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在图中③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4)若在图中④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P带应设置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影响电子工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电子工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知识和技术对其影响最大。第(2)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集聚效应的理解情况。石油化工企业集聚在石油化工区,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第(3)小题和第(4)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些常见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理的掌握情况。钢铁厂排放的气体易造成大气污染,故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下风方向。自来水厂应布局在城区河流的上游方向,便于取得水质较好的水源。第(5)小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了解工业布局中环境保护的措施。在工业区和城区之间应设置卫生防护带,以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本大题属于基础题。
【参考答案】
(1) 高新技术
(2)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不合理 处在城区的上风方向,对城区造成大气污染
(4) 合理 处在城区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5) 卫生防护带

31.京津唐地区是我国北方综合性工业基地,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图14为“京津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14
(1)京津唐地区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主要有 ▲ 、 ▲ 、 ▲ 、 ▲ 等。
(2)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对大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 、 ▲ 。
(3)新建工业区的工业集聚有利于企业共用 ▲ ,相互协作和技术创新,降低 ▲ ,集中处理废弃物等。
(4)水资源短缺问题是制约京津唐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该地区工业用水紧张的主要措施。
开源: ▲ ;
节流: ▲ 。

【参考答案】
(1)①原料丰富 ②能源丰富 ③科技发达 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
(2)优化产业结构 减轻环境压力
(3)基础设施 成本
(4)开源: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 节流: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好不容易找到的,下载下来的是WORD文档,然后自己复制上去的。下载链接给你吧。http://taoti.tl100.com/UploadFiles/200912/2009120814493353373429.rar?wasid=

我是学地理专业的,有不会的问题可以问我。

⑽ 求2008年江苏地理高考题(包括答案)

你可以在网页上搜索2008年江苏地理高考题,文库里有的,包括答案。然后,下载或截屏就行了。

求采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