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地理
1. 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资料
请查收
2. 哪些省高中地理用的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主要制有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福建;辽宁;安徽;天津;江苏;陕西;吉林;河南;山西;江西;
其中,安徽、辽宁、福建、吉林、天津、全省都使用人教版,其他地区中地、湘教、鲁教都有使用。
参考资料:
网络文库-
全国各省市高中新课标版本情况
http://wenku..com/view/36f7b9bc960590c69ec376de.html?re=view
3. 如何找到高中地理新课标知识点的详解
1、教学理念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课程理念上:⑴构建共同的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⑵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⑶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⑷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⑸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⑹与时俱进认识“双基”;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变化;⑻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⑽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十条理念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教研提供了近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和发展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给出了基本的定位,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从数学内部为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多种类的选择。有对数学教学如何处理数学本质与形式的细致分析;也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方式问题,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处理数学的本质与形式,有对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问题的分析,如强调的是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发扬我国数学具有的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有我国数学教育的时代问题,如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同时指出了数学教育面对的困难和更富有挑战性问题,如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如何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2、评价体系与结构、内容与目标新
数学课程标准将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4个模块组成,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
课程内容与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比主要有四类特点:
一是教学内容未变化的占有相当部分;
二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如二分法求近似解、幂函数、空间直角坐标系、几何概型、茎叶图、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算法初步、框图(流程图、结构图)、推理与证明、数学史选讲、住处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另外新增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和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三类是删掉的教学内容,如极限等。
四类是教学、学习要求上有调整的,如立体几何初步中仅要求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对棱柱、正棱锥、球的性质由掌握降为不做要求;反函数的处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的定义,也不要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对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要求从掌握降为了解,对其有关性质由掌握降为知道;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不做要求。还有提高要求的,如分段函数要求能简单应用,知道最小二乘法等。
3、课堂教学观念新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整个数学课程内容中的绝大部分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课堂教学的观念的转变将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性标志。课堂教学最终应转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精神内涵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收、记忆、模仿和练习,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当然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特点,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去选择。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课程 一是内容新、单位课时知识点多,密度大,以前一年要完成的内容现在半年就得完成。在内容增加而课时相对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不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是没有出路的。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将取代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我们教学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它是我们高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将来高三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它的意义与《考试大纲》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要象重视学习《考试大纲》那样学习研究新课标,避免出现课标不要求的、不考的内容费时费力,而要求的重点内容又强化力度不够等情况出现。我在教研活动中发现,那种不看不学《考试大纲》,但凭自己的直觉或被杂七杂八的资料牵着鼻子走的人大有人在。比如, 从《考试说明》颁布的第一年(91)起,就明确规定: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问题只考查已给出公垂线的情况,而有的教师上课中却给学生讲了许多求公垂线的方法,什么线面垂直转化法了,什么最小值法了......等等,讲了四五个方法,加大了学习的难度,白做了好多无用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犯了导向上的错误。这种情况今后再也不能允许出现,否则,会误人子弟的。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一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家都经历过或即将经历过由学生到教师的这一转变的过程。我的体会是,做教师与做学生的要求绝对不一样,可以说有天地之别。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学生时代有些问题是不必弄的很清楚,有的题型教师都给我们总结归纳好了,甚至有些较难的题暂时不会放放也可以,再说,有些题高考能否考还很难说......。以上做法或想法,作为学生或许可以,但做为教师却绝对不行。因为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独立地、彻底地弄清、弄懂所有的问题,不但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每个问题必须彻底地搞透彻,决不允许对知识的是是而非、不懂装懂的情况出现。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讲有些习题,教师讲着讲着有时可能就忘了,这种情况我在听课时有时遇到。究其原因,不是经过自己刻苦钻研的问题,靠看习题答案或问别人得来的知识,印象不深,容易忘。因此,对于新教师来说, 必须下大功夫、大力气、独立地钻研、彻底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目的及有关试题的变形之后,才能归纳出解题规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总之,教师要做几倍于学生的工作,这样才能上好课,教好学。另一方面,对于老教师来说,虽然教材大部分内容仍然没变,但毕竟增加了部分新知识,涉及知识的更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尽快地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衔接。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启发性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密切配合,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1a3c20100gtpc.html
4. 高中地理新课标新在哪里
1、教学理念新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课程理念上:⑴构建共同的基础,提供发展平台;⑵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⑶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⑷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⑸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⑹与时俱进认识“双基”;⑺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变化;⑻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⑽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这十条理念对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教研提供了近期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中数学课程基础性和发展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给出了基本的定位,通过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从数学内部为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多种类的选择。有对数学教学如何处理数学本质与形式的细致分析;也有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对教师的数学教学方式问题,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处理数学的本质与形式,有对我国数学教育的传统问题的分析,如强调的是高中数学课程应该发扬我国数学具有的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有我国数学教育的时代问题,如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同时指出了数学教育面对的困难和更富有挑战性问题,如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如何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等。
2、评价体系与结构、内容与目标新
数学课程标准将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4个模块组成,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个专题组成。
课程内容与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比主要有四类特点:
一是教学内容未变化的占有相当部分;
二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如二分法求近似解、幂函数、空间直角坐标系、几何概型、茎叶图、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算法初步、框图(流程图、结构图)、推理与证明、数学史选讲、住处安全与密码、球面上的几何、对称与群、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矩阵与变换、数列与差分、初等数论初步、优选法与实验设计初步、统筹法与图论论初步、风险与决策、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另外新增的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活动和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三类是删掉的教学内容,如极限等。
四类是教学、学习要求上有调整的,如立体几何初步中仅要求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的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对棱柱、正棱锥、球的性质由掌握降为不做要求;反函数的处理,只要求以具体函数为例进行解释和直观理解,不要求一般地讨论形式化的反函数的定义,也不要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对抛物线、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要求从掌握降为了解,对其有关性质由掌握降为知道;对组合数的两个性质不做要求。还有提高要求的,如分段函数要求能简单应用,知道最小二乘法等。
3、课堂教学观念新
课堂教学是高中数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整个数学课程内容中的绝大部分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去完成,课堂教学的观念的转变将是新课程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和实现的根本性标志。课堂教学最终应转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精神内涵的新课程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出了详细的描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收、记忆、模仿和练习,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选择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当然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特点,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去选择。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新课程 一是内容新、单位课时知识点多,密度大,以前一年要完成的内容现在半年就得完成。在内容增加而课时相对没有增加的前提下,不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是没有出路的。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将取代教学大纲成为指导我们教学的主要的纲领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它是我们高中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将来高三复习的指导性文件,它的意义与《考试大纲》同样重要。因此,我们要象重视学习《考试大纲》那样学习研究新课标,避免出现课标不要求的、不考的内容费时费力,而要求的重点内容又强化力度不够等情况出现。我在教研活动中发现,那种不看不学《考试大纲》,但凭自己的直觉或被杂七杂八的资料牵着鼻子走的人大有人在。比如, 从《考试说明》颁布的第一年(91)起,就明确规定: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距离问题只考查已给出公垂线的情况,而有的教师上课中却给学生讲了许多求公垂线的方法,什么线面垂直转化法了,什么最小值法了......等等,讲了四五个方法,加大了学习的难度,白做了好多无用功,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犯了导向上的错误。这种情况今后再也不能允许出现,否则,会误人子弟的。因此,认真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高一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大家都经历过或即将经历过由学生到教师的这一转变的过程。我的体会是,做教师与做学生的要求绝对不一样,可以说有天地之别。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学生时代有些问题是不必弄的很清楚,有的题型教师都给我们总结归纳好了,甚至有些较难的题暂时不会放放也可以,再说,有些题高考能否考还很难说......。以上做法或想法,作为学生或许可以,但做为教师却绝对不行。因为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必须独立地、彻底地弄清、弄懂所有的问题,不但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每个问题必须彻底地搞透彻,决不允许对知识的是是而非、不懂装懂的情况出现。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讲有些习题,教师讲着讲着有时可能就忘了,这种情况我在听课时有时遇到。究其原因,不是经过自己刻苦钻研的问题,靠看习题答案或问别人得来的知识,印象不深,容易忘。因此,对于新教师来说, 必须下大功夫、大力气、独立地钻研、彻底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考查的知识点、考查的目的及有关试题的变形之后,才能归纳出解题规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总之,教师要做几倍于学生的工作,这样才能上好课,教好学。另一方面,对于老教师来说,虽然教材大部分内容仍然没变,但毕竟增加了部分新知识,涉及知识的更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尽快地与新课标的要求相衔接。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启发性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要求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密切配合,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及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5. 如何应对高中地理的新课标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高中地理教学又迎来了一次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把教学还给学生,如何有效地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些问题是新课标最主要的特点,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理念更新的基本标尺。
1 新课标理念下对如何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1.1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
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学习的有效性。地理教学涉及广阔的人文景观、自然天地和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因此,地理教学有趣味性的知识点和雄厚的直观性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或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例如在“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单从课本文字和课本的插图上看,学生根本不能深刻理解。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让学生从中观察到地球运动的整个变化过程,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方向、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原本较抽象的知识。
1.2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应该切实认识到教与学是一个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应把自己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应使自己的教学手段成为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更应善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仅仅是为了讲授课本内容而上课,那只能使地理课程教学陷入僵化模式。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学习和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1.3 改变过去灌输式教育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这是新课标给我们带来的新鲜理念。问题即思维,一切探究、发现、创新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凭借,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新知,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一定要注意新颖性与层次性,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和有可探索的余地,多设计“为什么”和“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少问简单的“是什么”之类问题,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激发思维,要鼓励、诱导学生的求异思维。其次,教师不要直接向学生提供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同时,不仅要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上一定要创设问题情境,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使学生逐步做到想问、敢问和善问。例如月相知识的学习,先制作表,要求学生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相,填出月球出没的时间、方位,并绘出大致的形状等,由他们分析总结规律。上课的时候再由老师分析这些规律的原理,用“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上半月,出现在上半夜,切东西边亮。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下半月,出现在下半夜,切西东边亮”等通俗的语言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再例如在让学生在爬山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气温的高低、观察植被的变化来学习垂直地带性以及植被分布的特征。把教师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拷贝”给学生,使教师有预见性地把握教学全局,更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1.4 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科学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宏观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学进程等等。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带动学生学习行为的优化。如教学过程中必须精神焕发、富有激情;学生发言时认真倾听,不随便插嘴。学生发言后及时与以评价和指点;课堂上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下课前必须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总结反思本课的学习活动;必须准时下课,不得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等。同时,严格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大纲。新编地理教学大纲,是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法律”性文件。认真贯彻执行新大纲是推动高中地理改革的关键。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首先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实质,并在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其次,每位教师除了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全面落实教学目标和任务外,还应该根据大纲的规定发挥学科优势,切实实施素质教育。
1.5 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力图展现地理信息的多样性
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还可以编写与地理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的地图变得更充实、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天气系统》教学中,将近期卫星云图动画编入课件,展示近两天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的真实性、现实性。
2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要高中地理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