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实例
⑴ 急求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案例或材料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就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学生的具体活动中,两者常常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之所以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完全不好,而是因为过去我们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它在课程中的应有位置。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可以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在一定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可和学科教学打通使用,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下面就以几个案例来探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案例1:高一地理《7.4城市交通运输》课前一周,班内学生以4—5人为一小组进行本城交通运输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当地交通道路的格局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主要的交通问题是什么。以上内容由小组内同学自行安排分工或合作进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各小组调查情况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然后各小组之间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并对有关问题展开讨论。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和讨论,除对交流起到组织作用外,还对学生作指导、点拨,保证交流、讨论的有效进行。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最后,教师还可以安排课后的扩展性活动:(1) 各组完成一份调研报告(2) 写一封致全体市民的倡议信:《让城市交通更畅通快捷》案例2: 高一地理《4.3陆地环境的组成—陆地水》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以使用小组活动、主题辩论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提出辩题:“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全班分两大组,学生在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调查采访之后,自由选择正方和反方。每方有两种角色供学生选择:辩手,主要发言;策划,搜集和制作支持本方辩手的材料。组内通过自荐和推选分配角色。课前的准备有组内分工合作完成。上课时,教师充当辩论主席。各方轮流发言用分析、讲解、展示资料等方法试图说服对方。 辩论结束后,老师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和小结,使学生理解水资源的有限性,并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撰写小论文。案例3:高中地理选修第一册《5.4综合国力的竞争》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地理学习评价的重点。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让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源(如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连网)搜集资料,写一篇“建国5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尚需做些什么的小论文。”撰写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搜集、整理与表达资料的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在写小论文过程中的完整表现,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与能力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与不足,教师的评语应以鼓励性的为主,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是高中学习内容的两个方面,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功能和价值,前者以获得知识为主,后者以培养能力为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兴此废彼。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要摈弃学科教学,相反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学科教学应起到良好的作用。况且,研究性学习本来就是要以学科教学为依托的,若没有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则成了空中楼阁。但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能改革过分注重知识传承,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偏向,加强学习内容与现代社会、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⑵ 中学地理结课方法,及实例。谢谢!
总结型: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这种结课法需要教师板书有序清晰,内容讲解结束后,教师再依据之前的板书给学生重新梳理一遍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悬念型:以工业一节为例,本节课讲解了各种工业的区位,适合布置在什么地方。那么课堂结束之前你可以给学生一个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工业不这么布置会有什么后果?书后面讲到一个工业区的衰落与振兴?又是怎么回事呢?大家下去预习一下,这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
比较性:还是以工业区位为例:上完课之后,你可以找两个相似点给学生比较,比如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位和英国中部工业区区位的比较,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种结课法比较的两个点都是之前已经学习过的。
趣味型:以地球自转这一节为例,上完课之后,让学生下去做一个趣味小实验,放一盘水,水上放一片树叶,树叶上放一颗针,过几个小时再来观察针的方向偏转。(这种小实验可以自己选取,有趣而且容易造作就行),通过趣味型的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反馈型:这种结课最好是多媒体上课,上课之前你就要准备好课件和小测验,上完课之后和学生一起完成小测验,小测验的内容不能太难,尽量是概念性和基础性的知识点,起到巩固的作用。
实际上,各种结课方法是没固定的,你可以随即灵活运用。上面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点拙见,楼主若有疑问可向我联系。
⑶ 关于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的,举20个地理事例。请大家帮帮忙!谢了!!
今年刚会考完,20个都是自己想的,而且都是涉及第一单元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你
1.太阳从东方升起(因为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2.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因为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3.地球有四季变化(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
4.极低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
5.满月、新月时潮水大(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
6.日食现象(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
7.月食现象(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
8.地球上昼夜的更替(因为地球的自转)
9.极低附近地区的极光(受太阳活动的影响)
10.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
11.在地球上看到的越来永远都是一面的(月球自转与公转方向相同)
12.南北两半球水流入水槽内的旋转方向不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13.地球形状赤道略鼓,两极偏扁(大概是因为自转)
14.长江南岸河道宽阔,北岸泥沙堆积(地转偏向力)
15.正午太阳高度会变化(黄赤交角的存在)
16.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
17.上海的夏天是澳大利亚的冬天(大概因为黄赤交角以及分别在两个半球)
18.北京时间早于伦敦时间(地球自转向右)
19.早晨六点从埃及出发晚十点抵达北京,可飞机只飞了10小时(自转向右,两地处于不同时期)
20.上弦月时有小潮(日地月位置相对变化)
⑷ 如何有效应用案例进行高中地理教学
一、案例教学理论阐述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首创的,后推广到全世界。其最先应用于医学教学,随后很多学科都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事先需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案例的选择,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案例要基于一定的事实,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重视教学计划、学生讨论、双向交流等内容和环节。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建议
1.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遵循由浅到深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尤其要如此。案例教学时,制订教学计划要注意两点:一是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师教学的原则和方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二是地理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到了初中才开始地理课,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导致其学习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2.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选择合适的案例尤为关键。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课下一定要备好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挑选恰当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新疆地区长期干旱少雨,而东南沿海会有那么多的台风光顾”。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大气运动等知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各种意见进行正确的理论讲解和指导,学生就能全面掌握天气系统知识。又如,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的利弊,由于涉及家乡的具体内容,学生熟悉且感兴趣,这样的案例更适合学生进行探讨研究。
3.学生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
地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圈,前后联系紧密,尤其是前面的自然地理对后面的人文地理的学习,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广的知识面。高中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一定要加强综合知识的积累。这个综合知识,既有地理学科的综合知识,如各种地理理论知识及人文地理的实践知识;又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时政热点、传统文化、民族习俗等知识。掌握综合知识既可以增加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应对地理考试、提高地理实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4.通过问题导向来加强案例教学
对于案例教学,引入的案例要让学生通过案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地理学习的根本目的。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灾害,然后说出每一种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地区以及发生的主要季节,然后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气象灾害做出可行的监测和防御措施等。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案例教学需要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时,学生可以用学过的原理,为自己家乡或某一城市设计合理的预防灾害的应急预案,达到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学习“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地理理论知识,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帮助政府分忧解难。
三、总结
总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加强对案例的把关,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⑸ 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习方法...要有具体实例....详细的..只要第一单元的 9月25下午前解答啊...务必.拜托了..
地理书最重要,先把课本读透,然后研究地图册,只要用心理解了,没问题的,必修一太简单,如果第必修一就说难,那以后的必修二和三你会觉得更难喔
⑹ 与高中地理必修一有关的地理事例
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 )
A行星及它们卫星 B彗星和流星体 C恒星和星云 D银河系和河外星系
2、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 )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C地球的自转方向适宜 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3、日全食时,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 )
A色球和日冕 B光球、色球和日冕 C光球和色球 D日冕和光球
4、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 )
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 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
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 D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
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哈尔滨正在举办冰灯节
B北京正在举行菊花展览
C青岛海滨浴场挤满游泳的人们
D兰州桃园繁花似锦
7、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左下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
8、右上各图,中心是极点,箭头指示地球自转方向。当斜线区为3月21日,北京为3月22日早晨6时,表示正确的是( )
9、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 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
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 D七月份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10、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6月22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B整个北半球在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
C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只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D任何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周围变小的
11、在莫霍界面以下( )
A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1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D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 )
14、关于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是陆地 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D甲地可能形成台风
15、右图中,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
下图数字中代号表示高雄、开普敦、淮北、芝加哥4个城市。根据图示资料,完成16~18题。
16、4个城市中,7月气温低于1月气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7、图中城市②是( )
A高雄 B开普敦 C淮北 D芝加哥
18、下列因素中,对城市④一月气温影响较大的是( )
A附近有寒流经过 B附近有暖流经过
C地处北回归线附近 D受赤道低压控制
19、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 )
A亚欧大陆30°N附近形成高压中心 B亚欧大陆60°N附近形成低压中心
C太平洋30°N附近形成高压中心 D太平洋60°N附近形成低压中心
20、我国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是( )
A夏季午后的雷雨 B冬季爆发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暴
C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 D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的梅雨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常见误区
[日期:2008-06-0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强调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因为教材必修二、三中选编了许多典型的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直面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听过很多的公开课,发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确实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但是,由于受限于学情、师资、教材,不少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常常陷入一些误区不能自拔。
误区之一:忽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
采用案例教学,对于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实大有裨益。于是,一些教师从一两次案例教学中尝到甜头之后,便产生了某种片面的认识,以为在课堂上只要不断给学生提供案例,就能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因而自觉不自觉地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片面夸大案例讨论的作用,而忽视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从而陷入认识上的误区。
案例教学不能孤立存在,它的运行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学生必须在掌握一定的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前提下才能充分地展开案例分析与讨论。运用案例教学,要处理好具体的案例学习和系统的原理掌握的关系。避免就事论事、以偏概全、以现象解释代替原理探索,防止使完整系统的知识学习演变成零碎繁琐的事例展示,确保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又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来加深对原理、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以原理和方法指引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使案例教学发挥最佳功效。因此,提倡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否定、排斥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事实上,在理论知识普及与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连贯性较强,能更全面、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否定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就意味着自毁案例教学的基石。正确运用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讲解基本理论时,结合典型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地认识本案例的因与果、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所包含的本质,把生动的案例与原理融为一体,使学生由对单一的案例认识上升到对相应课题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误区之二:动辄乡土时事案例,选择的案例不典型,难易失当。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选编是一项重要工作。案例的类型、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后续教学是什么类型,该如何进行,应达到什么要求,合理地选编案例也就成为案例教学的兴废基础。”①“案例”,就是与教学有关的事例、实例、范例等,但并非所有的与教学单元有关的事例都可以成为该教学单元的案例。选择案例时,要避免随意性。有人认为上课时随便给个案例,只要能与教学内容沾得上边就行。其实,这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误解。花大量时间来研究一个案例,如果学生从中受到的启发少而又少,那就违背了案例教学的初衷。案例教学,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已经学过或即将学到的。这样,通过案例分析、处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选择案例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选用难易相当、繁简相宜的案例。一方面,不能太简单、太明了。假若案例内容简单,理论含量不多,学生一看就懂,那么案例教学就会变成实例阅读课,也就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实际能力的目的。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难度,注意多包含一些必须运用新知识才能解决的困惑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迫使他们勤于用脑。另一方面,选择的案例又不能太难、太复杂。案例的难度太大,超越学生的实际可接受性,绝大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手,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分析讨论便无从进行,更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导致教学活动的失败。
究竟选择什么样的案例才是好案例呢?“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案例有以下几个特点:描述了一个有趣的、真实的故事;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相关;有充分的与决策有关的资料和较多的主要人物直接引语;引人深思,有争论余地;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所需的理论与技能的实用价值。”②
误区之三:案例分析就事论事,教师教案例,学生背案例。
这类错误经常发生在一些老教师的身上,穿新鞋走老路,照本宣科,知识至上,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沿袭最早的32开的老教材补充不少内容,把案例素材当作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来教,且要求学生记背案例。
教师在课前必须熟悉案例内容并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准备好案例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如果准备不充分,很容易陷入案例教学就事论事的误区。
选择好案例后,教师有必要对案例作细致而全面的教学法分析。首先,要着重分析案例本身的内容结构,析出案例包涵的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案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其次,要确定与案例相关的基本原理,明了本案例涉及到哪些理论观点,思考需要引进什么理论展开深入的讨论,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另外,还需对学生分析案例可能遇到的障碍做到“心中有数”,大致预料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必要时,还应该把上课需用的案例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去查资料和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对问题作深入而细致的思考。惟有这样,案例教学才能有序进行,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展开讨论,从而避免课堂教学中对案例作随心所欲的分析解释,有效地调控整个教学进程。
误区之四:滥用案例教学,错把事例当案例,忽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或放任自流或越俎代庖或横断是非,教师的角色意识不强。
这类错误经常发生在一些新教师身上。案例教学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导演”,教师要负责提供教学案例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导演”水平的高低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然而,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又极有可能不自觉地陷入这样的角色误区:或者放任自流,提供案例后便撒手不管,任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论;或者越俎代庖,担当“演说员”的角色,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或者充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有损于案例教学的效果,甚至直接导致案例教学的失败。放任自流,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导,整个课堂将是一盘散沙;越俎代庖,学生成了纯粹的观众,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横断是非,容易损害学生的积极性。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有非常明确的角色意识,尤其要注意自己在案例讨论过程中的角色。“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当‘三导’角色——‘导航’、‘导游’、‘导演’。即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地诱导学生,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发生偏题或跑题,同时也使讨论中的争论能深入开展下去,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③在案例分析讨论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和组织学生的讨论。教师要避免自己成为讨论的中心,要善于控制案例讨论过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鼓励“百家争鸣”。对于学生的发言,教师可作简短的评论,但一般不直接进行判断,最好没有导向性。教师要尽量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除非只有惟一正确的答案或全班都不能得出答案。对于学生向老师提出的诸如“究竟谁的说法正确”、“正确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教师不妨“糊涂”一些,宜用“某某的说法很有见地,不过某某的观点也很有道理”之类的话语来回答,而不要正面直接回答,更不要斩钉截铁地下断语。这是因为有些问题本来就没有什么“惟一正确的”答案,教师的见解更不见得就是“标准的”、“最佳的”。更何况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记住一两个正确的结论。待案例讨论全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案例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结合学生对案例分析和交流的情况,概括几种有代表性的分析思路和对策,明确其依据,着重说明在讨论中出现的争论焦点,并运用相关原理和学生已有的认识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给学生提供参考。总之,作为“总导演”的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角色意识。
二、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分析
案例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优势,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大胆将这种教学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此同时,由于很多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特点及组织过程了解透彻,致使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许多误区。
1.对案例的理解有失偏颇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也称个案、个例、事例或实例,具体来讲是指社会存在的、能够对教学中的基本理论或原理进行说明、阐述、分析以及引起争鸣讨论的行为或事件。但在具体的操作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案例的理解有失偏颇。许多教师很随意的把一句话、一幅图片或一个问题当作案例,很少考虑这样的“案例”是否可以创设合适的情景、是否具备反映客观事实的内涵、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
2.完全混同于举例教学法
笔者在听课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将案例教学法混同于举例教学法。其实,两种教学方法有着本质的差异。举例教学法是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在讲解理论时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说明理论;而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师生的分析、讨论、交流,旨在发现案例中所蕴涵的基本理论或原理。具体来讲,二者有以下区别:第一,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占据中心地位,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第二,案例教学法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只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第三,案例教学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而举例主要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3]
3.不分内容滥用案例教学
教学方法本身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性,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然而,目前的课堂存在滥用案例教学法的现象。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时代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教学过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考虑到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以及教学内容的需求。比如,对于一些技能性的知识,很难通过案例教学法达到预期效果。而如果为了理解一些基本概念、领会某些理论或者道德两难问题(比如盗版)、促进学生形成对一些问题的见解,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4.组织实施过程名不符实
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了这样一些情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案例呈现给学生,教师不引导、不总结,甘做“甩手掌柜”;还有些教师把案例教学当作讲故事,招呼学生漫无边际的议论一番,并未把握问题的实质。这些情形集中反映出信息技术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过程不了解。
5.评价环节缺失或不到位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她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4]然而,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及时、到位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案例,但对学生得出的结论不做评价;第二,教师只关注分析结果,不去考量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否科学、合理;第三,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学生讨论过程中的偏颇思想;第四,教师点评、总结案例时,缺乏全面的分析。这些不足将影响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关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迥异的并且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法。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迁移到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但如果教师对此不做深入的探究,实施起来很容易陷入误区。为了更好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能,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课前:精心选择案例
要想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把握以下原则。
(1)针对性。教师在课前要依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做到有的放矢,案例的内容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此外,还要考虑案例在教学环节中的适用性。
(2)实效性。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教师要多选用一些紧扣时代脉搏的典型事例作为关注点,这样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3)趣味性。从案例内容来讲,趣味性是可读性的主要元素;从学生心理来讲,趣味性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所选案例应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
(4)难易性。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做到难易适当。太难的案例往往使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从下手,进而丧失参与的兴趣;太简单的案例,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且也无助于学生思维的锻炼。
2.课堂:周密安排教学
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相对稳定的的操作模式。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明确教学目的,周密安排教学,在每个教学环节都实时发挥组织者、催化者、引导者的作用,切实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案例的展现力求引起学生的反应,唤起学生的自我经验。通过阅读,学生将置身一个身临其境的情景和多向思维的空间,这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奠定了基础。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
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总体上应该做到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以案论理,切忌就事论事、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具体而言,要坚持“三结合”和“三有”的原则——结合案例内容、结合所提问题、结合有关理论以及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序。[5]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3)集体归纳,回归教学内容
经过前面的“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了亢奋状态,急需进行交流。这时,教师要安排学生汇报分析结果,并组织学生评议。之后,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讲解、释疑,梳理思维过程,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
(4)总结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当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理论知识后,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从阅读案例的能力、分析案例的能力、合作参与意识、思维拓展情况、知识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对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价、反馈,促使学生查缺补漏,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重新创设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课后:及时进行反思
为了更好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后要及时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讨论氛围是否和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创新、不足之处何在等等。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的属性,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理论化。
请好评
⑺ 关于高一地理的地转偏向力,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呢
大尺度偏移实例:河流流向与河岸侵蚀的关系(平直情况下北半球向右岸侵内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容相反);信风风向的偏移(北半球向南刮的信风向右偏转为东北信风,南半球向北刮的信风向右偏转为东南信风)
生活实例:船、飞机等的航行,踢足球,掷铁饼,投标枪等
⑻ 高二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开放性 的例子
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
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生物在自然专地理环境属形成和演化);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如’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过程);要素改变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地貌,水,土壤,气候,生物谁离开谁都不行)
差异性:差异性是相对的
分为两大类:自然带和陆地的分异规律(分为3小点,1:由赤道到两极一热量为基础;2:由沿海到内陆一水分为基础;3:垂直分异,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分异越明显,垂直自然带越多
朋友,我没听说过有开放性,只听说过还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⑼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做好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理论阐述案例教学法是美国首创的,后推广到全世界。其最先应用于医学教学,随后很多学科都引入这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事先需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案例的选择,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及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个案例要基于一定的事实,又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重视教学计划、学生讨论、双向交流等内容和环节。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建议 1.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高中地理知识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理论性很强,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遵循由浅到深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尤其要如此。案例教学时,制订教学计划要注意两点:一是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要求。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师教学的原则和方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在大纲的指导下进行。二是地理教学计划的制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到了初中才开始地理课,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对地理不感兴趣,导致其学习基础差,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 2.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选择合适的案例尤为关键。在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课下一定要备好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挑选恰当的教学案例。例如,在学习“常见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新疆地区长期干旱少雨,而东南沿海会有那么多的台风光顾”。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大气运动等知识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教师综合学生的各种意见进行正确的理论讲解和指导,学生就能全面掌握天气系统知识。又如,在学习“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发展模式以及该模式的利弊,由于涉及家乡的具体内容,学生熟悉且感兴趣,这样的案例更适合学生进行探讨研究。 3.学生要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地理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圈,前后联系紧密,尤其是前面的自然地理对后面的人文地理的学习,对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案例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广的知识面。高中生在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一定要加强综合知识的积累。这个综合知识,既有地理学科的综合知识,如各种地理理论知识及人文地理的实践知识;又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时政热点、传统文化、民族习俗等知识。掌握综合知识既可以增加案例教学的有效性,也是应对地理考试、提高地理实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4.通过问题导向来加强案例教学对于案例教学,引入的案例要让学生通过案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地理学习的根本目的。地理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气象灾害”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气象灾害,然后说出每一种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地区以及发生的主要季节,然后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让学生针对具体的气象灾害做出可行的监测和防御措施等。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案例教学需要联系实际,让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内容时,学生可以用学过的原理,为自己家乡或某一城市设计合理的预防灾害的应急预案,达到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如,学习“环境保护”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地理理论知识,对自己所在城市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帮助政府分忧解难。三、总结总之,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必须认真研究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加强对案例的把关,从而提高案例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