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发布时间: 2021-03-12 22:06:15

1. 我想把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四节打下来

我这有,但是有两个问题,一是图片发不上;二是版本不是今年的,个别地方有出入。我说有出入不是有错误哈,只是讲得多少或者怎样讲的问题。

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问题与练习)的答案(步骤详细一点)谢谢!

1电磁打复点计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制大,因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的瞬间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于重物相连。(2)与A点左右方临近一点的距离为13.5/1000(m)时间为0.04s,显然很小,所以可以认为A点的速度为(13.5/1000)除以0.04s
3(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已物体的初速度为0
(2)甲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已物体先云加速,再匀速,最后再减速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间距里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无关

3.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知识点(中国地图出板社)

一 褶皱山1)褶皱山的概念;2)皱曲的两种基本形式:向斜和背斜;向斜的版形态,岩层新老权关系,形成的地形;背斜的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形成的地形;3)板块构造学说:相离运动←→裂谷,海洋(生长边界,如东非裂谷,大西洋面积越来越大);相对运动→←褶皱山脉(消亡边界,如太平洋越来越小)
二 断块山1)断块山的概念;
三 火山1)形成;2)构造3)形成的地形。

4.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布置什么作业

1.地震波的特点
2.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地震波的变化
3.岩石圈的范围
4.水圈的特点。

5.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湘教版必修三(不知道你要哪个版本)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主要特征
①区域的概念(a)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
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⑵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的空间结构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
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3、区域产业结构
①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a)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②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a)
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①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区域空间结构简单,区内经济差异小,中心城市缺乏,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5、工业化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6、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7、东、中、西差异
①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图示(a)
范围:东部12个(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9个(内蒙古黑吉晋豫皖鄂湘赣)、西部10个(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图见课本P13页。
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c)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自然因素
位置
沿海,便于对外开放
内陆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
多高原、山地、盆地
气候
季风气候
非季风气候区广
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缺乏
能源、资源多
社会因素
工业化
与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化进程慢;城市化水平较低
科技教
育水平
较高
较低
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强
开放时间较晚,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
经济因素

经济发
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以重型产业为主,其中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交通运输
便利
不便利

③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b)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大,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南部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海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8、南方和北方
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a)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②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b)
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
红壤、砖红壤







农业产业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工业产业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交通运输
以公路、铁路为主
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
对外开发较早,开放程度高

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不够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渤海湾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治理环境,加快产业的升级改造,协调好人地关系

9、西部大开发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b)
范围: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2002年末有人口约3.6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6%。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三个自治州,比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意义:⑴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⑵有利于东、西部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⑶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有效地扩大内需,增强国民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⑷有利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改变生态环境,为全国特别是东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
10、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b)
成效与意义:对口帮扶成效明显;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大;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双赢”,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同发展。
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合作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b)
我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c)
⑴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引水向北,供水至华北、西北地区。(具体图示见书本P26页)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河道作为主干线进入天津。途径苏、鲁、鄂、津、京5省市,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东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渠输水,途经郑州、石家庄,终点北京。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和山西6省区提供灌溉、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拓展提示】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具有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可促进工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具有为工业、居民、农业供水,防洪,排涝等经济效益;利于回升地下水位、保护生物多样化、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⑵西气东输工程:主体工程是自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出发,由西向东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终点到上海市。沿途将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并跨越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全长4000多千米。工程总投资预计高达1200亿元,输气量最终达到200亿立方米/年。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沿线的河南省、安徽省等供应天然气。(具体图示见书本P27)
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拓展提示】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可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⑶西电东送(具体图示见书本P29)
北通道: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长江三峡和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
南通道: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并以开发贵州等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地区送电。
【拓展提示】西电东送的意义:可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为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并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及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地理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进行工程建设时,要评估工程对涉及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对不利的影响要采取工程或技术手段加以克服。
南水北调:输出区可能出现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输入区获得水资源,改善当地水文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北方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西气东输:输出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综合使用,改善产业结构,但管道的建设易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输入区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西电东送:输出区加快电力开发和输电线路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水电站建设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坑口火力电站易加剧环境污染;输入区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12、产业转移
①我国产业转移到基本特点(b)
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中国台湾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为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进行的产业转移;转移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IT)产业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进行的产业转移。
②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
产业转移促进了被转移地区的资源的开发,被转移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促进了产业的更新和升级,推动了被转移地区经济的发展;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人地关系趋向紧张。
区域产业发展在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阶段以后,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才可能逐步减轻。
【拓展提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次转移
第二次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
20世纪90年代
转移方向
由香港向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转向邻近地区
转移产业
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参与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相对发达,
产业结构优化
对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加重
环境质量好转

6. 高中地理第一章讲解、练习。

地理:1.1 宇宙中的地球 学案(新人教必修1)
◆学习目标
1、说出天体的概念和的类别;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层次关系;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搜集有关宇宙的形成和探索、地外文明、外星人等资料。
◆问题探究
情景创设:晴朗的夏夜,你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
1、何为天体?天体的类别有哪些?

2、天体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地球在四个级别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画一画:太阳系模式图

思考:假如外星人要给你写一封信,地址应该怎么写?
3、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想一想:一个星球存在生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为什么说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讨论:你认为火星有生命存在吗?请陈述理由。

◆归纳整理
1、天体的种类: 、 、 、 、 、 。
2、天体系统的级别:

3、太阳系八大行星由里向外的顺序是 ;
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和 之间。
4、八大行星公转的共同特征 、 、 。根据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把八大行星分为三类 、 、 。
5、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原因
(1)适宜的 ,原因是 ;
(2)适合生物呼吸的 ,原因是 ;
(3) ,形成的原因是 。
◆课堂反馈
1、以下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 )
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和自然天体分别是 ( )
A、太阳、金星 B、金星、月球 C、太阳、月球 D、北极星、月球
判断正误:
3、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在各大行星中都是最大的 ( )
4、地球的原始大气并不适合生物呼吸 ( )
5、地球是太阳系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
6、各大行星与地球相似,因此都是类地行星 ( )
7、各类天体都是球状,都属于某一层次的天体系统 ( )
8、地球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处于金星和火星轨道之间 ( )
9、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火星 ( )
10、行星是能自己发光的天体 ( )
◆阅读材料
1、目前,探索地外文明的方法主要有3大类:
①接收并分析来自太空的各种可能的电波。这方面的工作从1960年就开始了。
②人类主动向外太空发出表明人类在太阳系内存在的信号。1974年11月16日,美国利用设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305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发出人类第一组信号,对准武仙座球状星团,发射3分钟。
③发射探测器去登门拜访外星人。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旅行者”1号和2号,都在完成对太阳系内的探测任务后,带着许多人类的信息,作为人类使者,漫游在恒星际空间。如果巧遇人类的知音,他们将从探测器中了解人类的活动,确定进一步交往的可能。由此可见,探索地外文明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使命,过于乐观是不现实的,过于悲观也是没有根据的。
2、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宣布,通过望远镜观测在火星上发现了河道(canal)。这个词在英文中被译成了“运河”,既然是运河,就一定是智慧的“火星人”开凿的。从此,火星上有人的说法不胫而走,同时也就揭开了持续100年的关于火星有无生命论战的序幕。
最新的观测、探测和研究表明,火星上根本不存在高级生命,连低级生命甚至复杂有机物也不存在。但是人们探索火星生命的热情并未完全冷却下来,科学家在规划未来,希望有一天在火星上建立起适于生命生存的环境。
但火星又与地球相似,有固定形态,距离太阳不太远也不太近,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与地球自转周期相近(23小时56分),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法线的倾角是24º,几乎与地球相应倾角(23º27ˊ)相等,所以有与地球相似的四季变换;火星有火山,最大的面积有一万二干多平方公里,高度相当于两个珠穆朗玛峰,待到火山爆发时可以产生大量气体和灰烬,极区有大量固态二氧化碳,并含有冰。
探测火星大事记
■1962年 前苏联发射火星探测器,但在飞离地球1亿公里时与地面失去联系,此后下落不明。此次发射被看作人类火星探测的开端。
■1972年 美国水手飞船沿火星外层空间轨道飞行,环绕火星轨道进行长期考察,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98年 日本发射“希望”号火星探测器,以失败告终。
■2001年 美国发射“奥德赛”号火星探测器,发现火星表面可能有冰冻水。
■2003年 携“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流浪者”号探测器升空。次年1月“勇气”号在火星着陆。
■2008年 美国“凤凰”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后失去联系
◆课后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星星多数是:
A.恒星 B.行星 C.卫星 D.流星
2、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和最近的行星分别是 ( )
A.水星、冥王星 B.金星、天王星 C.天王星、水星 D.海王星、水星
3、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是 ( )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4、有关宇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
B.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难以预料的运动和发展中
C.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半径大约是200亿光年
D.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正确叙述有
①地球上有水,其它行星上没有水
②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
③地球上的温度在100℃以下,利于形成分子
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
A.地球既有自转又有绕太阳公转运动
B.地球上有大气
C.地球的质量、体积及运动状况与其他行星有很大不同
D.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
7、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星光闪烁的是行星 B.在星空有明显位移的是恒星 C.轮廓模糊的是星云 D.拖着长尾的是流星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B.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
C.八大行星中地球公转周期最短
D.火星、木星、土星都属于巨行星
9、下列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10、生命存在所必须的液态水,其根本原因是( )
A.地球的体积适中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质量适中 D地球温度适中

二、综合题
1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12分)

(1)图中行星A____ B____
(2)图中小行星带位于___与___轨道之间
(3)八大行星共同的运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4)图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是___ ,最低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 。
(5)图中地球因______ ,使地球上的温度适中;因_______,使地球外部聚集大气层;同时由于地球具备一种比较安全的_______。从而使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12、如右图所示,1999年8月18日,天空出现了罕见的天象:太阳、月球及太阳系的各大行星以地球为中心,排在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上,构成“十字连星”状。
据此回答:
(1)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的中心位于 ( )
A、太阳 B、地球附近
C、月球附近 D、D点附近
(2)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 )
A、A星 B、B星
C、C星 D、D星
(3)地球与木星相比 ( )
A、两者绕日公转的轨道都是圆形
B、两者都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木星大
D、地球表面的温度比木星低
13.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数字填在适当的方格中。
(1)原始海洋形成 (2)日地距离适中 (3)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4)水
(5)太阳日照时间不长(6)地球所处太阳系有比较稳定的宇宙环境
(7 )适宜的温度 (8)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9)地球处在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检测题目答案
BC
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D 7、C 8、B 9、D 10、B
综合题
11、(1)A 土星 B金星 (2)火星轨道 木星 (3)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太阳 地球 (5)日地距离适中,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宇宙环境
12、答案:(1)A (2)C (3)B

在汉语中,“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它包括一切,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没有时间和空间就没有一切。所以它包含了全部。
中国火星探测器十月飞天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于10月6日至16日期间在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这是继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后,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又一壮举。若探测成功,将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太空局后又一位“火星俱乐部”成员。据介绍,火星拥有和地球最接近的环境,可能存在液态水甚至生命。也正是因此,火星成为了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
为何10月发射?
10月期间火星离地球最近
“目前‘萤火一号’探测器正在莫斯科与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福布斯-格朗特’进行对接试验,进程比较顺利。”这是“萤火一号”科学应用系统副总工程师、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空间信息与仿真技术研究室主任孟新昨日向记者透露的。
孟新表示,按计划,对接试验将于9月下旬完成,然后将会把对接好的“萤火一号”与俄罗斯探测器一起空运至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使用“联盟-2”号运载火箭发射。
据记者了解,之所以选择10月的发射窗口,主要是因为此时火星离地球最近,而下一个这样的发射窗口的出现要再等两年。
探测有何目的?
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
火星之上到底有没有水的存在,是历次火星探测的焦点之一。
据介绍,此前美国发射的着陆探测器“凤凰号”、“机遇号”以及“勇气号”都在火星上面发现了水的痕迹,但是并未直接发现水的存在。
此次“萤火一号”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探测研究火星表面水的消失机制,继而探寻火星上到底有无生命迹象的存在。
此外,“萤火一号”还将探测火星空间磁场、电离层和粒子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火星地形、地貌等。
何时飞到火星?
飞行3.5亿公里后于明年8月进入火星轨道
记者了解到,此次“萤火一号”将飞行3.5亿公里,预计用时将达到10个月。
据透露,如果发射顺利,“萤火一号”有望于明年8月飞抵火星附近。据悉,“萤火一号”发射后将与俄罗斯的“福布斯”探测器在距地面200公里的轨道飞行4小时,然后飞到距地面1万公里的轨道做26小时无动力飞行,之后伴随着火箭主发动机的再次启动,进入火星双曲线轨道一同飞行10个月。
明年8月后,两颗卫星将在太空分离。此后,“萤火一号”探测器将独自进入绕火星的椭圆形轨道,在“近火点”(距离火星最近的点)800公里、“远火点”80000公里、轨道倾角正负5度的火星大椭圆轨道上,展开太阳帆板,正式开始履行探测使命。
最大挑战是什么?
零下200℃严寒可能将探测器零件“冻死”
火星探测初期有三分之二的探测器以失败告终。截至2008年,人类共发射了38个火星探测器,只有20个成功。正是因此,在航天领域,火星有了“航天器坟墓”的别名。
“萤火一号”的最大挑战是严寒,专家预计,“萤火一号”在到达火星轨道两个月后,将遭遇七次“长火影”时期(探测器处于火星阴影之中),最长一次达8.8个小时。
据介绍,那时探测器因进入火星阴影内,依靠太阳风帆获取太阳能的探测器因接收不到能量而无法工作,维持运行只能靠蓄电池。
而为了保存能量,就必须使部分部件休眠,待飞出“长火影”后,再将部件加电唤醒。
但专家表示,因“萤火一号”探测器休眠期间的周围温度为零下200℃左右,因此探测器的部件很可能会被“冻死”。
据介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技术人员曾在模拟火星环境中专门进行试验,“萤火一号”在零下260℃的低温中靠自身电池进入了休眠,8.8小时后,整个机体被唤醒并正常工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意义(一)
◆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黄赤交角的含义。
2、画图说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通过运用二分二至地球日照图,分析得出并理解掌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课前预习
看书15页,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8页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思考:
1、黄赤交角的含义?
2、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是如何移动的?
3、在四个节气,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状况?
◆ 问题探究
1、 在图上填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地轴
和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度。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 →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2、 读图说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情况(在图上填出时间和节气)
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开始向南移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位于北半球的时间是______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时间是____________,位于赤道的时期是__________,位于北回归线的日期是______,位于南回归线的日期是_______。

读上图地球公转图说明:四点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画出公转方向

3、绘制A和B或D处太阳光照图:

思考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以B或D处太阳光照图为例说明
① 赤道上昼夜状况如何?
② 北半球任一纬度昼夜情况
③ 南半球任一纬度昼夜情况
④ 说明判断的理由:

思考2:当太阳直射点稍向北偏移或向南偏移,不同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又如何?

思考3:
①.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白昼(黑夜)长度如何变化?南半球呢?

②.何时北(南)半球达一年中白昼最长?此时北(南)极圈上白昼时间长度是多少?

◆ 归纳整理
1、
自转: 平面
_____角(23°26′) ________的回归运动
公转: 平面
2、晨昏线性质小结
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 半球和 半球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为
晨昏线只在 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 ;
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
3、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 点;
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 点
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 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 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 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 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
5.日出时间=12- 的一半;
日落时间=12+ 的一半;

◆课堂反馈
1.绘出下列不同日期的晨昏线
N

S
S 北半球 北半球
春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

2.读左图回答:
(1)AB圈叫______(圈)
(2)F点此时为 月 日 时
(3)图中各点自转线速度最快是
(4)若有一炮弹沿经线从F点射向B点
炮弹运动的偏向为

3.读右图,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 )
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且渐离远日点
B.M点是早晨6点钟
C.漠河白昼一年内最长
D.海南岛上正午物体的影子都朝南

◆课后巩固
1.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不存在 B.秋分日 C.冬至日 D.夏至日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3、若某地某日昼长为14小时,该地的日落时间应是( )
A.5时 B.7时 C.19时 D.21时
4、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A.国际劳动节 B.我国植树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
5、.关于南北极地区极夜持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多于南极地区
B.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地区相等
C.北极极夜持续的天数少于南极地区
D.北极地区极夜的持续天数比南极地区有时多有时少

6、我国国庆时,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正在向 方向移动。
7、我国一年中白昼最短的时间是
8、判断正误:
(1)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北半球各纬度昼渐长,南移时则夜渐长。( )
(2)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
(3)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的地区,全年正午时物体的影子都朝正北方( )
(4)从南北半球看,太阳直射点位于昼长夜短的半球上( )
(5)地轴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66°34′( )
9、读右图回答问题(AD的经度为0°):
(1)该图日期为 月 日前后,北半球为 (节气),此时,南半球为 (季节)。
(2)图中A、B、C、D、E五点处,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
(3)GH是 (晨线或昏线)
(4)这一天,地球的公转速度 ( )
A.最快 B.最慢 C.较快 D.较慢
(5)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 (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 (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的物体会 偏转。
(6)这一天,B地的昼长为 ,B地的日落时间为 。
(7)此时,北京时间为 ,国际标准时间为 。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9)将上图转绘成俯视图(要求绘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昼夜半球,标出自转方向)

10、如上图,P点的纬度为72ºN,经度为40ºW,弧PAB为晨昏线,则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此时北京时间为 。

11、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行轨迹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分别代表什么节气?
A ,B ,C ,D ,E
(2)试述杭州(30ºN)地区在太阳直射点从A运行到E过程中的昼长的变化情况。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课堂反馈:略
课后练习BBCCC
对 错 对 对 错
9(1)6 22 夏至日 冬季 ;(2)A=B=C=D=E;C=D>B=E>A;B>C=D>A>E;(3)83.5°;(4)D;(5)西;东;不;(6)14小时;19:00;(7)16:00;8:00;(8)(23.5°N,60°E);(9)晨线;(10)略
10(18°N,140°E);10:40
11(1)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A-B、D-E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点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C-D时逐渐降低,D点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昼长的变化:A-C时杭州昼长夜短,A-B昼渐长,B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C昼渐短;
C-E时杭州昼短夜长,D-E昼渐长,D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C-D昼渐短

7.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笔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8. 高中必修一地理的章节顺序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版动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权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