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地理高考主要地方

地理高考主要地方

发布时间: 2021-03-12 10:52:13

㈠ 高考 地理经常会拿哪些城市的地图来当大题考

现在高考的地理题,一般不会出那些具体的城市和地方,只是给你以一些必要的信息,让你判断它大致和生活中那些地方相似,然后模拟回答,所以地理的基本知识一定要熟记,这是最重要的,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地理主要是考区域地理吗

高考地理在,人文,自然,区域地理,还有选修内容,如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以及防治,题目考察你对区域的定位判断,气候判断。所以熟悉动图是根本。

㈢ 归纳一下近几年地理高考涉及的地方

一、时间计算

时间计算几乎是每套文综或地理试卷的必考点(07年的山东文综卷没考)。单纯的时间计算方法不难,经过适当的训练多数考生应该能掌握。我们应当注意的是近年时间计算题考查方式的一些变化。
1.日照图渐少
在地理刚恢复高考的前约三、四年的时间里,高考题中常以日照图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但在最近的两、三年里已不再见到日照图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直接以文字叙述给出进行时间计算所需条件。但07年全国文综卷中又出现了日照图的影子——尽管图中没有直接画出夜半球。下例即为全国文综卷Ⅰ中考查时间计算的一道题。在全国文综卷Ⅱ中还有一道很相似的题。

【例1】(07全国文综卷Ⅰ)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1)~(3)问题。

(1)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是

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
(第(2)~(3)题此处略)
2.增加试题难度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前些年的高考题要考查时间计算时常设置一些隐含条件,以此来增加难度。而近年则少见有隐含条件的试题,从这一角度来说,高考题中时间计算题变简单了。但同时,高考题由“共时问题”变成了“历时问题”,这又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四川在其两年的单独命题历史中都是考历时问题,但四川卷在考查历时问题时似乎选择了一种不恰当的加大难度的方法。
【例2】(06年四川文综)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港口城市②(图中显示城市②在西经120度经线上,图略)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图中显示城市①在0度经线上),到达时当地区时为:_______月_______日_______时。
【例3】(07年四川文综)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9中A港(图中显示A港经度为东经12度,图略)起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10中B港(图中显示B港经度为我国上海)。哥德堡号从A港至B港,共航行了_______天_______小时。
相信这两题的得分率都不高。但得分率不高不是因为考生不懂得计算方法,而是由于计算过程过于复杂。以这种方式增加试题难度可取吗?
3.夏令时出现高考试卷中
在06年重庆文综卷和07年上海文综卷中还提到了夏令时。由于夏令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故试题中都对夏令时做出了解释。考生能否得出正确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得取决于他能否正确理解试题中对夏令时的解释。这其实是对考生理解能力的一种考查。课堂上有没有必要讲一下什么是夏令时呢?这让我产生了一个小小的困惑。讲吧,这对理解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来说简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不讲吧,万一明年的高考中又出现夏令时一词(难保不出现这一名词哟,现在的高考命题也有点跟风),估计平行班的一些学生又不能正确理解。还是讲一下吧,反正也占用不了太多的时间。
4.间接考查时间计算
在今年的高考题中(印象当中前些年较少),出现了不少不直接要求考生答出时间计算结果,但实际上也少不了时间计算这一步的试题。如今年广东地理卷第24题、上海地理卷第26题、天津文综卷第3题。
【例4】(07广东地理)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右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22-24题。

24.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B.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此题中A、C两选项的判断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先做出正确的时间计算。
二、距离计算
地图部分在考查距离的时候往往借助于经纬度。即要求学生知道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两点距离相差111千米;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的两点距离相差111千米。在实际考查时往往通过将两点设置在除赤道以外的纬线上(如03年广东、河南等地用的地理科新课程卷第16题)、或者将两点设置在同一图中不同的经纬度上(如04年江苏地理卷第32(2)题)、或者将经纬度都不同的两点设置在两幅图中(如05年全国文综Ⅰ第7题),甚至不给出地图(如05年春季文综第3题)。其中04年江苏地理卷第32(2)题的设置解题方法有些巧妙。

【例5】(04江苏地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2)图中台北到甲地的实地距离约为_________千米。
(第(1)、(3)、(4)题略)
有些考生可能会想到借用勾股定理做近似计算,但没想到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实际上甲地与台北市的直线距离大约相当于经线上的两个纬度跨度,这样就可直接得出答案了。这让我想到了06年天津文综卷的第4题——此题可借用可比例尺进行计算,同时也可用与上例相同的方法。
此类型试题03、04、05年的高考题中较多,06、07年的高考题没有。
三、半球划分
在去年的高考题中,全国文综卷Ⅱ第7题涉及到半球的划分问题。在今年的高考题中,出现了三道涉及半球划分的试题。它们分别是北京文综卷第2题、宁夏文综卷第36(1)题和广东地理卷第22题。
四、根据经纬度确定某一地点在图中具体位置
这种题在前些年的高考试题中似乎还未见过,但在今年的上海地理卷中出现了(实际上如果考生对几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关系熟悉了不用看图中所给的经纬度也可做出此题)。利用所给经纬度确定某一地点在图中具体的位置是考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从这一角度来说,高考考查学生的这项技能也是情理当中。但在文综试卷中出现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还值研究——毕竟文综试卷中地理试题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多道。
【例5】(07年上海卷第55题)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运用有关3S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5.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 。

㈣ 高考地理考过那些地方

从1978年恢来复高考以来一源年考察两三个地方也有一百个区域了,并且近些年每年都有十几套题目,所以几乎所有可以考察的区域都已经考过,
我的建议,不要管以前有没有考过,把世界和中国的区域都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植被,矿产,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人地关系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
你说呢?

㈤ 地理高考的重点有哪些

看看考试说明。来
自然地理偏理源,但基本原理就那几个。
多重视人文地理,这些题想拿满分不容易。总结答题要点。
熟记一些重要地区的地图,在一些大题中一般会以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设题。
如果是某省自主命题,多关注本地区的地理情况。
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要妄想走捷径。

中国地理高考重点

自然地理来包括宇宙中的源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识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同学们普遍认为自然地理是最难的。对文科生来说,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学习中的“瓶颈”,考试中失分的“重灾区”。如何优化复习过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是高三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战略决策——精确1.研究高考地理试题,把握复习重点研究历年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有助于同学们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锁定复习重点。建议同学们分专题总结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这一专题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试卷中知识点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整体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庆(2008年):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㈦ 高考的地理一般考哪方面的内容重点把握哪些内容

高中地理主要有两大部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区域地理),其中自然地理占得分值较高,主要集中在高一部分,在复习自然地理的时候,要重点掌握的有: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自传与公转及其影响,晨昏线的判读,太阳直射点和太阳高度角,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注意熟悉时区的划分,时区的意义(比如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也指东经120°的地方时),四季和五带的划分。2大气的分层及其每一层的特点,大气的热运动,风的形成,重点把握三圈环流,全球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这些和洋流密切相关,接下来就是洋流,注意他们的分布,注意冷暖流的交汇及大鱼场的分布。3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在南北半球的方向,哪个容易形成降雨,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和过境后的情况,以及降水发生的位置。4三大矿物的形成及其相互转换,注意看图,能够用专业的语言描述它们的转换和形成过程,比如风化,搬运,堆积,沉积,岩浆,变质作用,成岩作用等。5重点掌握降雨过程以及径流,地表,地下,会看图和理解图面意思。6关于污染的问题,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比如什么是温室效应,水污染,大气污染,臭氧的破换等。如果你觉得还需要的话,人文地理部分我在你追问后发给你

㈧ 高考地理哪些地方是必考重点

高考文综地理九个必考知识点汇总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
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

磁暴

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
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0
,南北纬
60°
的线速度为赤
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
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
/
小时。

3.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
(1
月初
)
时速度最快,
位于远日点
(7
月初
)
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
/
秒,平均角速度为

/
日。

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
绘制转换新图时,一定要明确图上点、线、面的空间关系。归纳起来主要有:

(1)
地轴、直射点的太阳光线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
太阳光线所示的平面为黄道平面,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
23°26′
的夹角。

(3)
各纬线圈与赤道平行、与各经线相互垂直。

(4)
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5)
晨昏线与各纬线既可垂直,
也可斜交
;
与极圈内的各纬线还可相切、
相离
(
极圈上出现极昼或极夜
);
平分赤道
(
即赤道与晨昏线的两交点经度相差
180°
,即赤道昼夜平分
);
与各经线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
晨昏线把相交的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根据昼弧和夜弧的长度
(
所跨经度
)
可确定该纬线的昼夜长短
;

果与各纬线垂直,则晨昏线必定通过南北两个极点,且该日全球昼夜平分。

2.
把握好时间点的转换。转换时的注意事项主要有:

(1)
赤道上昼夜始终平分,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位置可以通过时间计算
(6
时、
18

)
或通过经度判读在新图中
找到。

(2)
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切点时间
(12
时、
0
时或
24

)
推算出经度,再通过直射点位
置确定其纬度。

(3)
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与纬线圈切点位置确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但要注意太阳光线与晨昏线
始终垂直。

(4)
太阳直射点永远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点永远位于极圈上及其以内。

四:等太阳高度线图判读技巧

1.
等太阳高度线图是用等太阳高度线
(
由太阳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
)
反映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在全球或部
分区域的分布状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2.
判读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主要内容:太阳直射点经度和纬度的判断、各地地方时的推算、各地太阳高度的推算
和比较、昼夜长短变化及与图示时间相关的地理现象的判断等。

3.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应注意:

(1)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中心点为太阳直射点。

(2)
一般来说,
等太阳高度线图中最大的圆圈就是太阳高度为

的等太阳高度线,
即晨昏线
;
图中所示的半球全
部为昼半球。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在有数值标注的图上,如果其最大的
圆圈并不表示太阳高度为

的等太阳高度线,
就不是晨昏线。
这种局部图表示的只是昼半球中太阳高度比较大的一
部分。

(3)
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
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
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在太阳直射的纬线上
(
赤道除外
)

太阳高
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
?
差值
?


(4)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直射经线的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
(

)
半球时,北
(

)
极点位于最

(

)
点以南
(

)
,北
(

)
极点与最北
(

)
点的距离为太阳直射的纬度度数,图上没有南
(

)
极点。

五:判读锋面气旋的四大思路

1.
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锋线与槽线重合。在等压线图中,低压中心等压线向
外弯曲最大的地方的连线就是槽线所在位置
(
一般有两条
)
,也即锋面所在位置。

2.
确定气旋前后方向:先在图中用一个箭头表示气流前进方向,箭头指向北逆南顺,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
反之为后方。

3.
判断锋面性质:气旋东部气流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高纬移动时,遇到来自较高纬度的冷空气
就形成了暖锋。
同样的,
气旋西部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
向低纬运动时遇到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



暖西冷

,南北半球都一样。

4.
判断雨区位置:雨区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故暖锋雨区在锋前,冷锋雨区在锋后。

六:判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三个突破口

1.
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

2.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

3.
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
岩不可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七: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的四大技巧

1.
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
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因而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
其位置越靠下,
岩层越新,
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
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
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
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
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4.
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
如果是海底岩石,
则离海岭越近,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离海岭越远,
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
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
离海沟越远,
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注意进行上
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

八:何谓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1.
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
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
(
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
)
相等的界线,故又
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
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
;
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
雪线最高,为
5000

6400

;
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
4400

4900
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
背风
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
4600
米,北坡雪线则高达
5800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
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
(
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

气候
”)
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
的强弱。

九:地震震级和烈度巧区别

㈨ 高考地理重点

一是准确熟练地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时间的运算、地球运动的意义(特别是公转意义)、影响天气的因素(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气候类型的判别、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内外力作用、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要舍得下功夫,准确地理解其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其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完整的回答好问题。
如北京卷36题PQ线的东南部属于____ (地形区),该地形区的气温、降水特征是______。内力作用在图示地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地形区,如何概括气温降水特征,不知道内力作用的具体形式,这些问题是无法准确完整回答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我们不鼓励同学花费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学习中要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这是保证答题完整、规范和准确的基本保证。
二是切实进行以图表为载体的能力训练。
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图表也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因此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应该成为经常性的练习。关于地理图表的复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今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地理题中就有4道等高线地形图。二是统计图表,是人文地理试题中经常出现的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如老课程卷中就有6幅统计图表,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征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你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整个试题就无法下手,对区域图,除了从海陆分布、国界、省界、河湖特征、地形起伏等方面抓住其主要特征外,对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一定要烂熟于心,如天津卷的11题,如果你对中国版图的经纬线分布不熟悉,很难判断该城在天津的东北方向。
三是科学对待热点问题。
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命题必然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如WTO对我国三大产业的影响APEC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欧盟与欧元,印巴问题等都不能不关注。但地理复习中对于热点问题的态度不同于政治历史等学科,地理试题考查热点往往是以热点地区为载体,考查的内容仍然是地理的主干知识,如文科综合(1)36题,考查的内容都是地理的主干知识,河流的补给、气候特征、生态问题等。但你能说它没关注热点吗?它考查的地区是靠近阿富汗的中亚地区,是近年重要的热点地区。第39题关注的东北振兴,但考查的内容是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如果单独考查你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如果政治、历史也围绕东北来设问,它就是一个重大的热点问题。近几年来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往往成为文科综合命题的核心,但由于复习时间紧,课时少,许多老师和同学就集中精力分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而忽视了全面打基础,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到头来得不偿失。
综观今年的几种文综试卷中的地理题,总的来看命题技巧日益成熟,基本上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同,对中学地理改革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些试卷偏难、偏怪,特别是今年的文科综合(2),其中的济南泉水题、人造卫星题等,受到了许多老师的批评;有些试题知识点分布不平衡,选修内容一点没有,如文科综合(2)、(3)和北京卷;有些试题的答案设计也有问题,如文科综合(2)中的36题的水文特征的答案是:水量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这显然与中学课本上流量、汛期、含沙量和有无冰期等相差大太。这些对于高三地理复习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地理在文综中的地位认识的偏差造成的,将地理用来拉开分数差距、提高区分度的手段,是中学地理不能承受之重。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中学地理老师应该通过适当的途径来与命题人沟通,也希望命题人能注意倾听来自一线的老师的声音,而不能用三个月不得对试题进行评价来掩盖其中的问题。但命题人能否听到我们的声音,接受我们的意见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让认真学、学得较好的同学也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wealth="0" />

㈩ 高考地理中常出现的城市

世界地理中 我们先从亚洲出发
日本:东京 横滨 神户 大阪 北九州(主要考察工业分布区)
东南亚:新加坡(考察马六甲海峡等经济发展的条件)雅加达(考查印尼的首都)
南亚:印度的新德里(首都)、加尔各答(世界上最大的黄麻工业基地、印度最大的城市和主要港口)、孟买(印度高科技工业园)
中亚 城市基本不考察,只要把各大首都记好就OK了
西亚和北非 埃及的亚历山大(埃及的最大港口)开罗(首都)
非洲 南非的好望角
欧洲 伦敦(本初子午线)摩尔曼斯克(俄罗斯的不冻港)圣彼得堡(俄罗斯的最大港口)然后把各国的首都记好久OK
北美洲 美国:旧金山、硅谷、纽约、华盛顿、一些著名城市知道就OK了
南美洲 巴西 首都(巴西利亚)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考察潘帕斯草原)
基多(在赤道,世界上年温差最小的地方)
大洋洲 注意澳大利亚首都是堪培拉不是悉尼
悉尼市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知道就行了
南极洲 考察 中山站,长城站

国内:漠河腾冲(人口地界线)
黄河入海口(东营)
长江入海口(上海)
京津唐工业区的代表城市
沪宁杭的工业区代表城市
珠三角洲的城市
然后就是黄河 长江 的上中下游段的起点地区和结尾地区
基本上就是这些,这些都是基本的,最近几年的考试来看,都是一碗豆腐豆腐一碗的问题,不会太难,
换汤不换药,有些地方你要识记用共性和差别去记,就好记了,不要死记,要学会分析。好了 祝你成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