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区域地理高考题可复制

区域地理高考题可复制

发布时间: 2021-03-10 23:25:48

A. 大家给我推荐一本高考地理复习的地图册

我也是陕西的,并且也要高三了,有缘呐!
我地理百分制90分的成绩哦~你说你地理不是很好,那一定是区域地理,基础知识不好。一定要首先抓紧时间从这方面入手。
1.《区域地理》(黄色封面,王树声的,他可在地理界很权威。书的淘宝链接,你注意找封面上看得到新版字样的书,别买错了,至于价钱,你自己看着找吧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2-.jhtml?cm_cat=0 )
介绍:区域地理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而最合理的办法就是知识+地图的对比记忆。图像记忆要比文字记忆深刻得多,而把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有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高考是这么考的,以地图的形式。
在使用这本书的时候建议再买一本世界地图(这本书就比较好买了,一般的就可以,彩图+有地区介绍的即可,不要花大价钱买那种高考专用世界地图,用不着。图书太多会分散精力。我估计你把握不了重点,没别的意思哦~)
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开始学习吧。
建议从书后面部分的中国区域地理开始,省级行政区图,什么的你就先背吧。在系统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同时,你把高考八大国家部分的介绍当小说一样先看着,熟悉熟悉,这样学习地理事半功倍!
2.《中学地理专题地图册》(单永地理研究室,还有一个北斗的标志)
介绍:这本书是很基础的图册,配有一本练习册。练习册要另外购买。基础复习一模用的。面比较全,选修的旅游地理也涉及到了。但是我不建议把重点放在这本书上。就是说在平时练习的同时辅助使用,好一点的知识点摘抄下来,补充在课本上。这书适合高一高二用。

这两本书我都在用,高一侧重的就是第二本,现在准备一轮复习和深化就是第一本,都是老师推荐的。
你到高三之后用联系册就要谨慎一些,切忌浪费时间做无用功,这时候用的书一定要老师推荐。

希望高三你我都GOOD LUCK咯~

B. 高三总复习区域地理题

看我的吧!
1.(1)顾名思义,气象上要求用词 言简意赅..温凉就是温暖凉爽,阴冷就是天气阴,有冷风.
(2)夏天北部的气温的确比南部低,但到了冬季受海洋的影响,天气其实要比南部暖和。冬天北部的日照时间短,多阴天天气,而且阴天常刮风所以难免给人以阴冷的感觉.
2.平原面积广阔,地势低平,海拔高度大约在50-300米之间,成因大部分为河水冲积而成。平原土质肥沃,水分充足,也适合草的生长,而且平原上的草场集中,所以平原上也可搞畜牧业.
3.德国拥有居民将近8200万人(其中730万外国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30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俄罗斯人口总数截止到2005年1月1日为1.434亿。
4.除了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外,其他的都是德国人.
马克思 , 恩格斯 是<<资本论>>的作者,辩证唯物主义的奠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家.
贝多芬 约翰·施特劳斯 都是作曲家.贝多芬著名的是他的交响曲《英雄》、《命运》,《第九交响曲》等.约翰·施特劳斯的主要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春之声》、《编蝠》、《吉卜赛男爵》等。
歌德&席勒 都是德国作家,诗人.歌德的代表作是<<浮士德>>,席勒是德国古典文学中仅次于歌德的第二座丰碑。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历史剧《瓦伦斯但》。
洪堡 德国探险家和科学家。早年赴南美考察五年,出版了30卷本的《1799~1804新大陆亚热带区域旅行记》。洪堡最先确定了等温线与等压线的概念。绘制了全球等温线图。
5.高5米以下,从地面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由于枝干多且杂乱,像喷泉涌出,故名"灌".
例如蔷薇属、悬钩子属、珍珠梅属和绣线菊属.

C. 哪个网站可以找到各年各省的高考原题和答案,并且可以复制粘贴到文档然后打印出来,有知道的发过来,谢谢

腾讯教育

D. 有没有区域地理的高考题

专题八 区域地理三年高考题回顾
(2010年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渭河平原是由于岩层发生断裂,地壳下沉形成的。第(2)题,西安古时河网密布,湖泊点点,一派河旁绿柳成荫,湖内荷香鱼跃的水乡泽国景象。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秦岭北坡森林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曾被西安人引以自豪的“八水绕长安”的美景也随之悄然消失。
答案:(1)C (2)A
(2010年安徽卷)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
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 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
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可看出,该地为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由此向北至上海,沿途均为偏南风,故货轮顺风航行;沿线主要经过西澳大利亚寒流、日本暖流,故货轮顺流航行。第(2)题,图示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铁矿开采过程中极易造成土地沙漠化问题。
答案:(1)A (2)B
(2010年安徽卷)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知,石英广泛存在于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不会自生,可推断石英并非在海底自生,而是来自别处。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中,石英基本为风尘来源,在图中的纬度范围中,太平洋东岸主要是盛行西风,因此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最可能主要源自亚洲内陆荒漠地区。第(2)题,石英粉尘从亚洲内陆荒漠地区到达远离大陆的大洋中,能将他们带到海洋中的力量只能是风,从这些地区的盛行风来看,亚洲大陆冬季的西北季风能将这些物质带到太平洋中。
答案:(1)C (2)A
(2010年安徽卷)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 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解析:(1)由图知,服装加工基地主要由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向安徽省转移。其内在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一是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发展服装加工业的优势逐渐丧失,生产成本提高,二是安徽具备承接、发展服装加工业的有利因素。由图,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安徽省向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等各种保障服务体系好,同时,安徽又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 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解析:(2)新承接的产业将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产业转移将加快本省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会使本省外出人口减少,同时可能还会吸引其他地区人口迁入。
答案:(2)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的人口人数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安徽卷)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1)题,读图例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陆地扩张方向及速度。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⑴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2)题,考查学生的审题及综合分析能力,黄土高原的气候灾害主要有干旱和暴雨洪涝,但干旱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因此题目应着重分析暴雨洪涝是如何加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答案:⑵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对黄河三角洲和黄土高原地区均可做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答案: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分析,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2009年安徽卷)图7为某地区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30.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空间定位、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关联考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水文特点的比较、洋流分布、气候分布。
【解题思路】:(29)读图,分析a地与其他地区的位置关系、沿岸洋流分布,尤其是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是其封冻期长的根本。B、c、d三地维度大致相当,要分析封冻期的长短还需考虑气候、洋流等因素;c点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d处于温带季风控制区、b地处大陆西侧的中高纬度海岸,受暖流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9.C 30.A
(2009年安徽卷)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1)湖泊面积萎缩、湖岸向内收缩、新岸低、旧岸高。盆地地形。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2)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
【答案】:(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3)仍然要以整体性的思想贯穿思考的始末,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009年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 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008年全国Ⅰ卷)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做该题最好还是准确判断出区域所在地,便于准确推理后面题目。根据图中经度纬度和河流特点可以得出是非洲刚果盆地和刚果河流域。
河流流向有地形决定,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在图中直接看不出流向,但可根据干支流关系(支流要汇入干流)可推断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图中给的500m等高线也可作为判断依据。
(1)9分所以答案可以是:盆地
从水系关系呈现众多支流向中心干流汇入,可以判断四周高,中间低;且图中500m等高线相对较闭合,内部登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而四周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点。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本题较简单,只要稍微熟悉当地气候地形就可以做出。
答案是: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丰富;位于盆地,形成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3本题难度一般,对当地环境熟悉的话一般能找到2到3点原因。
答案可能是:①植被: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水土流失较轻②地形:河流M点以上流经盆地地形区,内部平缓,河流中所带泥沙大部分在盆地内部即沉积,到河口泥沙少;③该河流流量大,而河口又位于盆地出口,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急,泥沙容易被冲走而不是沉积。
(2008年全国Ⅰ卷)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4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
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考到中亚及其周边(我过新疆天山地区),本区实在因其地理环境等特殊性,非常容易出题。所以经常考。关于这个民族的故事在前一段时间直到现在,电视还在热播《东归英雄传》,出试卷的人可能也看了这不电视剧,然后产生灵感的。
(1)12分
土尔扈特汗国从给的图中明显可以看出位于里海北岸,现在的俄罗斯南部,中亚哈萨克西北部;伊犁河谷地位于中亚东部,按位置伊犁河发源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谷地也能反映两侧是高山。问为什么水多,要么是降水,要么是河湖水(图中有伏尔加、乌拉尔等),地下水(地下水不是主要的)和高山的冰川冰雪融水(要有明显的大山脉或高原,如新疆天山)等等,抓住这个思路然后结合实际可以得出
答案: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伏尔加、乌拉尔等);距大西洋较近,且与大西洋间地形比较平缓,无高大山脉阻挡,大西洋水汽可以由西风带到当地形成较多的降水。
伊犁河谷地:深居内陆,北东南三面距海遥远又有山岭阻隔,但西侧向西到大西洋虽也较远,但无高大山地阻隔,西风带可以带来少量水汽,在天山西侧因地形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山地降水;另外天山是高大山脉,可以为谷地形成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本身位于河谷,还有河流水源供给。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土尔扈特人回归过程中来自自然的威胁可以从材料中看到回归是从1月17日开始东归,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出土尔扈特汗国本身和回归路径所处纬度均位于中高纬,冬季寒冷是一项,途经中亚内陆干旱区,缺水,多风沙。无水就无草(草的缺少,对游牧民族威胁大)无食物都是。但不需要回答地形等,因为地形只是障碍,而非威胁,何况也无高大山地或不稳定断层等。
所以总结答案可以是:寒冷(冻害)、缺水(干旱)、缺草料和食物、风沙等。

E. 求高中区域地理的练习册,有典型例题的讲解和一定难度的例题,一定要切近高考。我山东的,上高二。

《三维设计》光明日报社出版的 是一轮复习的资料 ,区域地理复习单独成册的,我去年用的,很不错!

F. 求与区域地理有关的习题

一、年高考中国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环渤海地区,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和首钢搬迁为主要内容,并围绕此内容进行命题。 1、(27分)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上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材料二:渤海沿岸地区图(1)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10分) (2)从经济学角度,简要说明该地区怎样才能把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9分) (3)秦皇岛是渤海之滨的天然良港,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为促进该地区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以来,国家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8分) 2、环渤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集中地带,经济地位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的东部临海地区,由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三个功能区及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组成,面积2270平方公里,2005年常住人口140万人。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快速增长,外资大量进入,成为中国北方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滨海新区未来发展规划: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是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对天津,而且对推动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新区具备了诸多发展优势和潜力。材料二:天津地区图(1)经过天津的铁路干线有哪些? (2)京津唐工业区的特点是什么,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 (3)简析京津唐地区工业向滨海地区集聚的主要原因。(8分) (4)分析天津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4分) 3、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域——环渤海经济圈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读环渤海经济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⑴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简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15分) ⑵请说出A河的水文特征;(8分) ⑶黄淮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三大障碍是什么?(9分) ⑷该区域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分) 二、2007年高考的另一热点地区是青藏地区,以青藏铁路的建成并通车为内容进行命题。以下是有关此地区的典型试题。1、(35分)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成都、西宁至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至此,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独特旅游风景线正式浮出水面,青藏高原独有的旅游资源将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回答以下6小题: (1) (6分)若乘火车由北京出发经我国最大东西向铁路通道至拉萨,沿途经过的铁路有 途中经过了我国 大自然区, 大经济地带。(2) (4分)下列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的是( ) (3) (4分)北京至拉萨首辆旅客列车于北京时间7月1日21:30从北京出发,全程运行47小时28分钟,到达拉萨时见到的景象是( )A.旭日东升 B.烈日当空 C.夕阳西下 D.繁星满天(4)(9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其原因除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外,还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试列举3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分)一座座桥梁将成为雪域高原上靓丽的风景。在藏北高原没有河流和高山峡谷的部分地段也架设桥梁。采取“以桥代路”交通方式,这些设计方案,主要考虑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6分)日前地质部门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所有勘探、报告等基础工作已经全面完成,1000米以内的浅钻调查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羌塘地区100亿吨石油储备量相当于两个大庆油田,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据悉,国家石油部门有望在2—3年内,对羌塘地区石油储备进行5000米深钻探测。几年后,这块西部荒原将有望“变身”为全国石油基地!从石油储存的角度看,羌塘地区的地质构造为 。除石油外,青藏高原重要的能源还有 、 等可再生资源。 2、(60分)2005年10月青藏铁路铺轨完工,2006年7月1日全线试运行。读图15和有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高原列车开通后,将促进青藏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请从地理角度列举进藏的游客需克服和注意的环境问题。(不少于三条)(6分)(2)简述图中M斜线区域地形、气候的特点,并扼要说明拉萨附近地区能源利用的潜力。(6分)(3)图15 H山峰是 。2005年新测量此山峰的高度比1975年的测量值矮了3.7米,若不考虑测量技术与手段等方面的误差,假定该山峰“岩升雪降”(见图16)的说法成立,请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说明其原因。(8分) 三、2007年高考的另一热点地区是“红三角”经济圈,以本区环境和区域发展为内容进行命题。1、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经济互补。材料二:2007年6月18日是重庆直辖市成立十周年纪念日。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它的设立,为西部大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材料三:我国部分区域图(1)简述图8中阴影部分中心城市的地域形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2)“红三角”农业低产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该区域植被破坏十分严重?(12分) (3)“珠三角”与“红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如何实现互补?(4分) 【参考答案】一、1、(1)①该地区分布有我国最重要的京津唐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和经济基础、经济实力雄厚(2分);②该地区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区内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面向大海,港口众多,有利于对内、对外联系和交流(2分);③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全国占较大比例(2分);④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高校、科研机构众多,文化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2分);⑤该地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2分)。(学生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区域合作;(3分)发挥政府宏观规划和协调的作用,加快区域合作机制的形成;(3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形成区域合作的企业群众。(3分)(3)①将秦皇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纳入渤海经济开发区之中。②修建了大同至秦皇岛的铁路(大秦铁路)。③大力进行港口建设。④开发北戴河、山海关等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2、(1)京沪线;京哈线;京九线。(答对其中任意2点,给4分)(2)轻重工业均发达;水源。(各2分,共4分)(3)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缓解城市用地紧张和城市交通与环境的压力;便于原料和燃料的输入与产品的输出;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各2分,共8分)(4)位置优势:滨海新区地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拥有“三北”辽阔的辐射空间。交通优势:滨海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是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重要枢纽。资源优势:大面积荒地、滩涂和少量低产农田,土地资源丰富;渤海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丰富。工业基础优势:滨海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开采与加工基地。电子信息业名列全国前茅。海洋化工历史悠久。劳动力资源优势: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工人素质较高。体制创新优势:(政策优势)滨海新区拥有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区、出口加工区等一批功能经济区,已经建立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政府管理体制和世界经济接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答对以上任意2点,给4分)3、⑴①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有利于对内对外联系和交流。②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区内港口众多,高速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四通八达。③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自然资源。④有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和经济基础雄厚。⑤有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高校、科研机构众多,教育科技力量雄厚。⑵①含沙量大(下游为有名的“地上河”) ②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③有凌汛现象 ④上、中游水力资源丰富 ⑶风沙、旱涝、盐碱 ⑷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业。(8分)二、1、(1)京广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4分)三。三。(2分)(2)(4分)B(3)(4分)C(4)(9分)大兴工程建设、破坏珍稀动植物资源、过度放牧破坏草场、不恰当的旅游活动、捕捉益兽造成鼠类猖獗等等(任答3个,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5)(6分)③铁路沿线有多年冻土 ④为动物留出生态通道(6) (6分)背斜 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2、(1)空气稀薄低压缺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雷击;沙尘暴;强风雪天气;保护生态环境。任答三条即给6分。(2)山地为主,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大(2分);南部冬季温和,降水丰沛,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向北气候的垂直变化大(2分),拉萨附近地区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的潜力(2分)(3)珠穆朗玛峰(2分)印度洋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济压,珠穆朗玛峰山体岩层小幅抬升(3分);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珠穆朗玛峰山顶冰雪部分融化,雪峰降低,珠穆朗玛峰整体高度降低。(3分)三、1、(1)(4分)组团式 地形(地貌)与河流(2)(12分)形成农业低产土壤的自然原因是: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土壤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少;②山地丘陵地形,坡度较大,土层较薄;③土地酸、黏、瘦(或酸性红壤),肥力较低。植被破坏严重的原因是:①人多地少,毁林开荒现象严重;②能源短缺,农村薪柴需求量大;③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环保意识差。(3)(4分) “珠三角”为“红三角”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援助; “红三角”为“珠三角”提供自然资源、劳动力和市场。

G. 想买一本关于高中区域地理专题的练习题,嗯,最好都是高考题,模拟题之类的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不错。上面都是全国各地历年高考题,还有各省市模拟题,讲高中三年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与分类,高三复习时买这本书不错,可以提高答题能力。祝你学习进步!

H. 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高考题

专题八 区域地理三年高考题回顾
(2010年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渭河平原是由于岩层发生断裂,地壳下沉形成的。第(2)题,西安古时河网密布,湖泊点点,一派河旁绿柳成荫,湖内荷香鱼跃的水乡泽国景象。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秦岭北坡森林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曾被西安人引以自豪的“八水绕长安”的美景也随之悄然消失。
答案:(1)C (2)A
(2010年安徽卷)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
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 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
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可看出,该地为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由此向北至上海,沿途均为偏南风,故货轮顺风航行;沿线主要经过西澳大利亚寒流、日本暖流,故货轮顺流航行。第(2)题,图示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铁矿开采过程中极易造成土地沙漠化问题。
答案:(1)A (2)B
(2010年安徽卷)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知,石英广泛存在于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不会自生,可推断石英并非在海底自生,而是来自别处。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中,石英基本为风尘来源,在图中的纬度范围中,太平洋东岸主要是盛行西风,因此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最可能主要源自亚洲内陆荒漠地区。第(2)题,石英粉尘从亚洲内陆荒漠地区到达远离大陆的大洋中,能将他们带到海洋中的力量只能是风,从这些地区的盛行风来看,亚洲大陆冬季的西北季风能将这些物质带到太平洋中。
答案:(1)C (2)A
(2010年安徽卷)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 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解析:(1)由图知,服装加工基地主要由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向安徽省转移。其内在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一是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发展服装加工业的优势逐渐丧失,生产成本提高,二是安徽具备承接、发展服装加工业的有利因素。由图,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安徽省向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等各种保障服务体系好,同时,安徽又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 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解析:(2)新承接的产业将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产业转移将加快本省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会使本省外出人口减少,同时可能还会吸引其他地区人口迁入。
答案:(2)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的人口人数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安徽卷)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1)题,读图例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陆地扩张方向及速度。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⑴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2)题,考查学生的审题及综合分析能力,黄土高原的气候灾害主要有干旱和暴雨洪涝,但干旱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因此题目应着重分析暴雨洪涝是如何加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答案:⑵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对黄河三角洲和黄土高原地区均可做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答案: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分析,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2009年安徽卷)图7为某地区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30.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空间定位、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关联考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水文特点的比较、洋流分布、气候分布。
【解题思路】:(29)读图,分析a地与其他地区的位置关系、沿岸洋流分布,尤其是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是其封冻期长的根本。B、c、d三地维度大致相当,要分析封冻期的长短还需考虑气候、洋流等因素;c点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d处于温带季风控制区、b地处大陆西侧的中高纬度海岸,受暖流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9.C 30.A
(2009年安徽卷)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1)湖泊面积萎缩、湖岸向内收缩、新岸低、旧岸高。盆地地形。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2)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
【答案】:(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3)仍然要以整体性的思想贯穿思考的始末,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009年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 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008年全国Ⅰ卷)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做该题最好还是准确判断出区域所在地,便于准确推理后面题目。根据图中经度纬度和河流特点可以得出是非洲刚果盆地和刚果河流域。
河流流向有地形决定,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在图中直接看不出流向,但可根据干支流关系(支流要汇入干流)可推断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图中给的500m等高线也可作为判断依据。
(1)9分所以答案可以是:盆地
从水系关系呈现众多支流向中心干流汇入,可以判断四周高,中间低;且图中500m等高线相对较闭合,内部登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而四周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点。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本题较简单,只要稍微熟悉当地气候地形就可以做出。
答案是: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丰富;位于盆地,形成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3本题难度一般,对当地环境熟悉的话一般能找到2到3点原因。
答案可能是:①植被: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水土流失较轻②地形:河流M点以上流经盆地地形区,内部平缓,河流中所带泥沙大部分在盆地内部即沉积,到河口泥沙少;③该河流流量大,而河口又位于盆地出口,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急,泥沙容易被冲走而不是沉积。
(2008年全国Ⅰ卷)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4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

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考到中亚及其周边(我过新疆天山地区),本区实在因其地理环境等特殊性,非常容易出题。所以经常考。关于这个民族的故事在前一段时间直到现在,电视还在热播《东归英雄传》,出试卷的人可能也看了这不电视剧,然后产生灵感的。
(1)12分
土尔扈特汗国从给的图中明显可以看出位于里海北岸,现在的俄罗斯南部,中亚哈萨克西北部;伊犁河谷地位于中亚东部,按位置伊犁河发源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谷地也能反映两侧是高山。问为什么水多,要么是降水,要么是河湖水(图中有伏尔加、乌拉尔等),地下水(地下水不是主要的)和高山的冰川冰雪融水(要有明显的大山脉或高原,如新疆天山)等等,抓住这个思路然后结合实际可以得出
答案: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伏尔加、乌拉尔等);距大西洋较近,且与大西洋间地形比较平缓,无高大山脉阻挡,大西洋水汽可以由西风带到当地形成较多的降水。
伊犁河谷地:深居内陆,北东南三面距海遥远又有山岭阻隔,但西侧向西到大西洋虽也较远,但无高大山地阻隔,西风带可以带来少量水汽,在天山西侧因地形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山地降水;另外天山是高大山脉,可以为谷地形成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本身位于河谷,还有河流水源供给。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土尔扈特人回归过程中来自自然的威胁可以从材料中看到回归是从1月17日开始东归,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出土尔扈特汗国本身和回归路径所处纬度均位于中高纬,冬季寒冷是一项,途经中亚内陆干旱区,缺水,多风沙。无水就无草(草的缺少,对游牧民族威胁大)无食物都是。但不需要回答地形等,因为地形只是障碍,而非威胁,何况也无高大山地或不稳定断层等。
所以总结答案可以是:寒冷(冻害)、缺水(干旱)、缺草料和食物、风沙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