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地理问题
A. 一些初中地理问题
气温的话要看常年平均气温与最高最低气温,还有就是持续时间。
降水就看年降水量与年降水量分布。
地形的影响倒是不大,但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候类型:高原山地关系。
B. 初中地理问题
1.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
亚洲与大洋洲分界线——就是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国家分界线(位于新几内亚岛,大致沿东经141度经线上)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2。连接:苏伊士运河——连接亚洲与非洲
巴拿马运河——连接北美洲与南美洲
C. 初中地理问题!
1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光受到的削弱轻。
2 无 二者之间划=号
3 地处内陆,受陆地影响大,升温快。地形为盆地,不易散热。
D. 初中地理问题。。~
1。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位于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
2。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北美五大湖的苏必利尔湖
3。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位于非洲的尼罗河
4。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洲
5。世界上石油最丰富的地区:波斯湾沿岸(中东地区)
6。今天:日本
知识力量大无比:科威特
香花:芬兰
品质优秀:德意志
水陆各半:海地
华丽之都:美国
1.西藏来的明明对小华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高。可小华的老师说过,应该是8844,米。明明说的是真么吗?
西藏来的明明对小华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高。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在青藏高原上,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所以小明说得有道理。高度指的是相对高度。
2.晶晶对小芳说,日本人居住在用毛竹为主要原料的屋子里,尖尖的屋顶坡度很大,房屋地面粒表面有一段距离。这是真的吗?
假的,
毛竹为原料坡度大的房子建在日本的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日本为属于季风性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降由日本海来水汽形成降水坡度因该大,并且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毛竹的抗震性强。
但房子建的离地面是我国的云南的高脚屋原因防湿0防抵御与野兽(建在湿热地区)
3.澳大利亚的羊儿喝的水是井里冒出来的,是真的吗?
真的,澳大利亚的大自流盆地中间海拔低两边高形成自流
4.小刚告诉同学们,长大以后,他要造个房子,四面都朝南。小强说:“在南极点造房子不就行了!~”这是真的吗?
假的,南极点上的方向均为北而北极点的方向均为南
E. 初中的地理问题
2007:春分:2006年3月21日 02:25时
2008:春分:2007年3月21日 08:10时
2009:春分:2008年3月20日 14:01时
2007:夏至:2006年6月21日 20:22时
2008:夏至:2007年6月22日 02:05时
2009:夏至:2008年6月21日 07:58时
2007:秋分:2006年9月23日 11:57时
2008:秋分:2007年9月23日 17:43时
2009:秋分:2008年9月22日 23:36时
2007:冬至:2006年12月22日 08:23时
2008:冬至:2007年12月22日 14:12时
2009:冬至:2008年12月21日 20:05时
对不起,我打错了。
F. 初中地理问题.
1、B
A甲路线比乙短;B你可以把两个纬线圈看成两个平面,这两内平面式平行的,里面的容线当然也平行;C沿纬线走方向一直向东,沿经线绕圈方向才会改变;D南纬70在南极圈里了,哪还有四季啊。
2、B
两人无论沿哪条经线2向南前进,最终都将到达最南的南极点(在走就是往北走了),他们的距离在赤道最大,在极点最小。(你可以找个桔子比划一下)
3、D
和上题一样,最北就到北极点,从北极点无论往南飞都是往南飞。
4、太湖平原适合外向型产业(外向型农业)只要是位置气候技术等原因。
G. 初中地理问题
太阳直射物体形成的阴影是随着太阳直射点变化的。
H. 初中地理问题
(1)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3°)和南纬10°之间,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受海洋影响专,降水属(丰沛)。
(2)从河流的流向看,中南半岛的地势特征为(北)高(南)低,河流与河流之间,大多为山地所隔,具有山、河(纵列)分布的特点。
(3)从首都的分布看,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的三角洲地区。
(4)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I. 学生初中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问题的迁移能力非常欠缺。
2、地理图文转换能力欠缺,找不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衔接点。
3、对地理现象或成因的叙述不规范或者是抓不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教学建议:
1、仍然要以双基为本,把握教学的主方向。新课标强调注重过程与方法,但是并不等于否定了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为此,重点应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干知识,并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重在理解;二是准确把握主干知识体系,以干带支,重在贯通;三是对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重在运用;四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增强知识的迁移性,重在智能训练。
2、理论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学是为了用,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在抓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学习的基础上,应联系实际问题,有意识地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的应用能力训练。
3、重视区域,强化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一直是我们对学生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比如,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局部地形河流等的分布图等等。要教会学生如何读取和应用图中的有效信息,借助平时建立的空间概念,及时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后准确定位。如中考题中选择题的第9小题,有效的信息就是那三条不同走向的山脉,根据山脉的名称和位置,可以定位甲是位于柴达木盆地,结合我们所了解的本区域的物产情况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再如:第10小题,可以借助的有效信息是黄河的流向和图中的山脉,定位于这是山西省。第12小题可以借助的有效信息是黄河、2条山脉的走向或者是省区的轮廓等定位于此山是天山山脉。第二卷的第四大题可以借助国界线和轮廓形状先定出大致区域,再根据图中提供的山脉、铁路和矿产等进一步准确定位。
4、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把地理的热点和焦点有度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要单纯地为热点、焦点而偏离了我们的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
热点、焦点问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的考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到教材,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地理学科的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5、挖掘潜能,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方面我以前说的比较多,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在提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今天,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学习者通过信息技术很容易获得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的获取与生成则需要学习者内在知识的积累,积极地思考、综合和创新等,很难被学习者直接获得和掌握。这就需要发挥我们教师的作用,通过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合理的创新、有效地综合,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并生成隐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师只有了解了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才能明确在哪一个环节上应该关注哪一点。那么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什
J. 初中 2条地理问题
1.因为20
°W和160°E
这两条经线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而20°W以东和160°E以西为东半球,所以东半球中间的经线度数是70°E
;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点地理坐标为:(10°E,10°S),C点地理坐标为(170°E,50°S),所以说B点位于C点的西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