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高考地理试题
Ⅰ 2008文综高考题 详细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 15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4.该城市是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11题。
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
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
A.30°~40 ° B.45°~55°
C.5°~15° D.60°~70°
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
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
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
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
12.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以下都表示“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山之南、水之南
C.山之水、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
13.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才是
A.姚莹 B.徐继畲 C.郑观应 D.严复
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15.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8.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消除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19.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20.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21.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22.以下两图是欧洲某一城市的街景。图4摄于1961年8月,图5摄于1989年11月之后。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形成两个国家。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朝鲜半岛状况的正确表述是
A.两国之间缔结了和平条约 B.两国均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苏分别保持着军事存在 D.战争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2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下列行为属于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工商部门给新力企业发放营业执照
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26.近年来,我国蔗糖产业逐步由福建、广东等地向广西、云南等地转移。“东蔗西移”、“东糖西移”一方面为东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业基地,提升了我国蔗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例表明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有利于
①促进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通过东部地区工业化带动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化
③加强西部地区加工工业的基本地位
④西部地区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形成优势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下列企业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①甲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
②乙企业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进行有奖销售,最高奖励现金1万元
③丙企业通过捐建希望小学,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市场份额
④丁企业为了稳定市场份额,联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达成价格协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我国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06.4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为9.7%;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239.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31.8%;200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38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三位,外贸依存度为73%。这表明
A.我国经济越来越脆弱
B.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越来越优化
D.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29~31题。
29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0.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1.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经过近10年艰苦实验,我国科学家应用基因技术,利用水稻亚种间遗传基因的杂交优势,培育出高产稳产的超级稻新品种。这说明
①外因和内因一起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②在特定条件下外因构成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③外因使事物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外因通过改变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同属于民主共和制,但两者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从本质上说在于
A.所体现的阶级属性不同 B.所体现的国家结构不同
C.所体现的权力授受关系不同 D.所体现的国家政权运行方式不同
34.W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这表明
①W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人大常委会在立法活动中有必要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
③地方人大常委会具有制定地方法规的权力
④人民群众在立法活动中享有提案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人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7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地人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32.(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计、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宫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
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净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中》等
(1) 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6分)
(2) 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10分)
(3) 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6分)
(4) 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10分)
38.(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材料一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30多个国家由此发生民众的抗议和骚乱,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抢购大米等食物的风潮,粮食危机有向世界蔓延之势。
材料二
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1)为了防止粮食危机蔓延到我国,造成粮食价格大幅度上升,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14分)
(2)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8分)
(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10分)
得 分 评卷人
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4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
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乘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分)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分)
(5)土尔扈物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10分)
参考答案
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B B C D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B C A D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A B C C B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A A C
第I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36、(36分)
(1)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7、(32分)
(1)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2)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主要由国王遴选,对象主要是国王的亲信和随从。
(3)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4)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增进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质,加强对社会的有效管理。
38、(32分)
(1)稳定粮食需求。措施包括:杜绝粮食浪费;限制工业用粮;减少或禁止粮食出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从长远看,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生产。措施包括: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坚持和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机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耕地面积等。
(2)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举例(略)。
(3)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粮食是最重要的生活资料,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解决好吃穿住这些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直接利益问题,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9、(60分)
(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2)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社会有认同感;沙皇俄国压迫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
(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4)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6)整体与部分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国家整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国家作为整体在矛盾统一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国家强大了,民族自治地方将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部分的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了,国家整体将更加强大。
Ⅱ 寻找08年的地理会考试卷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初中地理知识复习提纲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
赤道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8、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
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1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1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平原地的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总量很多,但是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23、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25、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26、世界人口的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28、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的肤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他们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黄种人的皮肤呈淡黄色或棕黑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较少,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名国的面积大小不一,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平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国界和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以安第斯山为界;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以湖泊中心为界,西部有一段以纬线为界,有一段以经线为界。
32、世界地埋区域的划分 共分为13个地区。图见书本第一册P83。
33、东亚概述 图见P85。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风由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向太平洋,风力强劲,受其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风从太平洋、印度洋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气候炎热。在东亚的季风气候区内,根据气温和降水的不同,又分为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前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雨季较短;后者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雨季较长。
34、东亚的人口和经济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东亚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35、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四分之三以上是山地和丘陵,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全国著名的海港。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著名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比较丰富。全国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贫乏。图见第一册P90。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神户和横滨的日本两个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产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首都东京在关东平原的南部,东京湾的西北岸。 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渔场。日本的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现在稻米的产量已能自给。但蔬菜、水果仍需要进口。
37、东南亚 图见第一册P94。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狭长,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叫做马来半岛。东南亚的国家,除了老挝是内陆国外,其他都是临海国或岛国。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领土由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因此有“火山国”之称。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的大部分,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居民与经济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该国人口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岛。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最大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图见第一册P108。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南亚北部有绵延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这一部分叫做“南亚次大陆”。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南亚的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西北季风,为旱季。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是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和重要海港。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最大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亚中部和南部牧场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产棉基地。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同时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相当发达。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地理位置很重要。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世界上最高的气温记录出现在北非利比亚的阿齐济耶(57.8℃)。一般降水稀少。只有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岸边,东到红海海滨,北起地中海岸,南抵苏丹热带草原,约占非洲面积的1/4。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祥地。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圣城。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库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巨大的石油带,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是西亚主要的产油国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2,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4。所产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储量占世界的3/4。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也是埃及的领土。全境90%以上是沙漠,耕地、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首都开罗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埃及在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地中海和红海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把地中海与红海彼此相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8000-10000千米。过去,埃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长绒棉一直是埃及著名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埃及的金字塔等名胜古迹是旅游的主要景点。
49、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整个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死火山中的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非洲最大的岛屿--马达加斯加岛,有一个突出在海洋上的尖角,叫做好望角。整个非洲有“热带大陆”之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分布面积很广。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南非是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赞比亚是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尼日利亚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50、居民与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1990年,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近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最大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西部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主要的半岛,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平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主要的岛屿有不列颠群岛和冰岛。主要的内海有北部的波罗的海,南面的地中海,东南部的黑海。地中海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北海是重要的边缘海。
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和山为主,平原主要是莱茵河以东部的波德的平原,以西的西欧平原。北部有纵贯斯 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主要有横贯东西的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湖泊众多。半岛西侧有冰川作用而形成的地形。意法边境上勃朗峰是欧洲西部最高的山峰。
气候 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降水量向东逐渐减少,年温差自西向东逐渐增大。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耐旱。多瑙河发源流经九个国家,注入黑海,是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西部的居民与经济 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是工业区。其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工农业生产约占世界的1/3。其对外贸易很发达,占世界对外贸易总额的1/2以上,其中德国居第一位。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大不列颠岛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三部分,其中英格兰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英国的石油主要靠进口。北海油田对经济有促进作用。首都伦敦,过去曾叫做“雾都”,是游览胜地,大英博物馆,格林尼冶天文台,公墓内安眠着马克思。
55、法国 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尤以出产葡萄著名,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目前,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首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艾菲尔铁塔,凯旋门、蓬皮杜中心、巴黎圣母院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同时巴黎还是著名的时装与化妆品中心。法国的烹调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56、德国 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最重要的河流,是德国的“黄金水道”。货动量居世界各河首位。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有首都柏林、汉堡和慕尼黑。
57、欧洲东部和北亚 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俄罗斯 领土面积为17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首都莫斯科位于欧洲部分中央。伏尔加河发源了东欧平原西部的丘陵地区,注入里海,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和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这两个工业区以机械、化学和多种轻工业为主。二战后,工业建设向东发展,在乌位尔山区建立了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乌拉尔工业区,以及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其农业不稳定。首都莫斯科。圣彼得堡是全国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是太平洋沿岸的主要海港。
59、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落基山脉组成。东部高原、山地区 在加拿大境内有拉布拉多高原,美国境内有阿巴拉契亚山。中部平原区有中央大平原。 苏必利尔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除密歇根湖全在美国境内以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所共有。 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北美气候除了受纬度位置影响,降水分布和天气变化还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北美当地原来的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他们是黄种人。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
60、美国 美国国旗内有50颗白色五角星。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平洋北回归线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美国人口中白色人种占80%以上。美国的有色人种主要是黑人,华人与华侨在旧金山,纽约一带。近几十年来,有不少人从东北部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迁移。美国是世界上输出农产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地区生产专门化,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美国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是世界上进口小汽车、钢铁、石油、纺织品最多的国家。美国工业的分布,可分为三大地区。东北部地区:纽约是大西洋沿岸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和港口。南部地区:休斯敦是南部石油化工、宇宙航空研究和发展中心。西部地区: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近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洛杉矶是西部人口最多的城市和海港,主要生产飞机,精密机械等。这里的好莱坞是美国电影、电视工业中心,旧金山和洛杉矶也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南部是南美洲。南端岛屿中最大的是火地岛,火地岛与南美洲大陆之间隔着麦哲伦海峡。墨西哥和南美大陆之间,有狭长的中美地峡,有“美洲大陆桥梁”和称号。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巴西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
Ⅲ 1998-2008全国各地高考地理题目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9%AB%98%E8%80%83%E5%9C%B0%E7%90%86%E8%AF%95%E5%8D%B7&suffix=&restype=-1&id=2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9%AB%98%E8%80%83%E5%9C%B0%E7%90%86%E9%A2%98&restype=-1&id=10000002&ty=0&pattern=0
Ⅳ 求电子版历年高考全国各省地理试卷,带答案。
我有各省历年文综试卷,需要的话发你。
个人觉得如果是用来自己做,高考复习的话最好是去回书店买你们省答份近五年高考真题比较好。一个是答案解析比较到位,方便你整理考点和题型,熟悉高考命题套路;一个是纸张质量比较好,看起来方便,可以来回写。
Ⅳ 2008年全国文综1卷地理部分8.9.10解析
8、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相关知识:晨昏线与经线的位置取决于纬度(决定了昼夜长短)和季节两个因素。我们以北半球为例来讨论,首先来分析晨昏线与同一经线的交点与季节的关系:
(1)如果是晨线与经线的交点
①夏季时,交点的地方时必然在6时以前(0时以后)
②二分日,交点的地方时必然是6时且位于极点
③冬季时,交点的地方时必然在6时以后(在12时以前)
④二至日,交点的纬度最低。
(2)如果是昏线与经线的交点
①夏季时,交点的地方时必然在18点以后(24时之前)
②二分日,交点的地方时必然是18时且位于极点
③冬至日,交点的地方时必然在18时以前(12时以后)
④二至日,交点的纬度最低
根据Q地地方时是5时30分,可以知道Q地是晨线与经线的交点 ,也可据此计算出当地的昼长为13小时(可根据日出时间=夜长/2或日出时间=12-昼长/2),即当地昼长夜短。A项中北半球10月时是昼短夜长,B中南半球5月是昼短夜长,D中南半球8月也是昼短夜长,只有C中北半球5月昼长夜短符合题意。
9、该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光照图中昼夜长短与纬度的关系,相关知识:
同一日期,昼夜相差的幅度越小,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分布纬度越低,地方时就越接近6时或者18时。根据Q地地方时为2时30分,计算出当地昼长为19小时,其昼长只有18时29分,故推知昼长19小时必然在60度以内的地区才有可能出现。
10、 B中9月时全球已比较接近昼夜平分,故中低纬度可大致同理排除。北纬40度在夏至时的昼长为14时51分,故其日出为4时34分30秒,也就是说6月份,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日出时间不可能在4时34分30秒之前,即C不可能出现。
Ⅵ 2008年广东地理高考题。
试卷类型:B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地 理
本试卷共12页,37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8年2月26日“植物界诺亚方舟”仓库在北欧挪威的西斯匹次卑尔根岛(图1)正式落成,以便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能保存世界各地的生命种子。选择仓库在建在此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寒流流经此处,气候寒冷
B.国际航线众多,交通便利
C.人烟稀少,安全性好
D.冷高压控制之下,气候严寒
2.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3.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城堡
D.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4.北欧国家芬兰从十九世纪落后的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为科技发达的高福利国家,创造了“芬兰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①进口矿产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②漫长严寒的气候不利于农牧业发展
③重视智力开发,免费高中和高等教育,人口素质高
④人均能耗高、能源利用率高
⑤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⑥重点发展电子通信、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5.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图2)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图2等高线示意图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7.某地房屋墙壁很厚,门窗多达二至三层,该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图3为某日观测到的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东十区区时)。此时,东十区区时为12时。读图回答8—11题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 30°E, 20°N B.150°E, 20°S
C.30°E, 20°S D.150°E, 20°N
9.对图中四地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地方时12时日出
B.丙地地方时16时日落
C.乙地昼长20小时
D.甲地夜长12小时
10.此时与东十区日期相同的范围占全球范围的比例是
A.四分之一 B.二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大于二分之一
11.对该日的地理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速度最慢 B.台北处于一年降水量最多的季节
C.西安日出时间大约在5时左右 D.日本东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广州的小
12.图4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3.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4.从全球看,大范围毛毛雨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区是
A.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B.中纬度、低海拔地区
C.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D.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15.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5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A. ①——第30天
B. ②——第75天
C. ③——第100天
D. ④——第130天
16.“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1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A.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80°附近
18.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19.有一高原城市,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发展了牦牛皮革、毛纺织品加工业。该城市是
A.昆明 B.兰州 C.拉萨 D.呼和浩特
20.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 B.东北草原土壤酸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上海、广(州)深(圳) 北京是我国航空运货的三大中心。我国航空货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广州白云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居三大货运中心之首
B.三大货运中心也是我国的三大经济中心
C.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是我国航空货运的主要货源地
D.我国航空货运主要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
22.下列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具有明确指示性的是
A.梯田
B.园林
C.寺庙
D.水电站
23.图6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状况是
A.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 36°N)东南部
B.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C.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D.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7回答24——25题。
24.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000多米,终年积雪
25.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发达 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当地市场需求大
26.2008年奥运圣火首次照亮世界之巅。综合考虑各自然因素,适宜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季节是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8和图9,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7—28题。
图8 1990—2002年东北三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图
图9 1990—2002年东北三省灌溉用水量变化图
27.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B.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C.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D.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28. 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水土资源丰富
B.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C.水土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D.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图10,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9—30题。
图10 1956—2000年全国年蒸发量变化速率(mm/a)空间分布图
29.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华北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D.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30.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①日照时数 ②相对湿度 ③风速 ④气温 ⑤空气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7题。31—35题为必做题,36、37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满分80分。
31.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不均衡,开发与利用形式多样。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4分)
资料一:见图11
资料二:见图12
资料三:见图13
图13 部分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地理分布图 (2006年)
(1)油气资源在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居世界首位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最大的三个国家是_______、________和中国。(3分)
(2)根据图12及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3分)
A.美国与加拿大比,人均能源消费量接近,单位产值能耗比低
B.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人均能源消费量小,单位产值能耗比高
C.意大利单位产值能耗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澳大利亚单位产值能耗 比低于法国
E.中东地区石油生产大于消费
(3)太阳能、风能是清洁能源,我国下列省区中,太阳能和风能都很丰富的是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福建 B.黑龙江 C.四川 D.甘肃
(4)图13中的甲、乙、丙三地,开发太阳能的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_____,说明理由。(3分)
(5)荷兰(见图13)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分析荷兰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3分)
32.针对我国中部地区现状,国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2010)中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是我国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要省区。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共13分)
资料一:见图14
图14 中部六省位置示意图
资料二:见图15
资料三:见图16
图16 六省面积、人口、耕地及主要农产品占全国比重图
(1)有人提出“中部塌陷”的说法。根据图15,可以体现这种说法的依据是_________。(2分)
(2)导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较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B.与东部地区比,城市群带动能力弱
C.劳动力丰富 D.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E“中部崛起”战略尚未实施
(3)下列条件各省工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3分)
A.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位于湖北的三峡水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水电站
C.河南、安徽是我国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 D.湖南、江西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4)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利因素。(4分)
(5)分析该区域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2分)
33.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7
资料二:见表1
表1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
2000年人口比重(%) 21 36 43
2000年城镇化水平(%) 43 34 25
2005年GDP(亿元) 2181.62 484.97 51.32
2005年人均GDP(元) 333263 28930 17157
地貌类型 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 台地、丘陵 山地、丘陵
材料三:见图18
图18 城市发展曲线图
该流域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2分)
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理开发利用。(4分)
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1和图18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________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3分)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5分)
34.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21分)
资料一:见图19
图19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
资料二:见图20
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资料三:见图21
图21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 (2000年)
资料四:见表2
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6分)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
35、我国四川盆地是有名的雾区,重庆冬季无云的夜晚或早晨,几乎80%是雾日,有时终日不散,有“雾都”之称。分局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8分)
资料一: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现象。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或清晨。
资料二:见表3。
表3辐射雾与平流雾的比较
概念与特征 形成条件
辐
射
雾 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
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 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
地面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
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
有充足的凝结核。
平
流
雾 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
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 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较大:
暖湿空气的湿度大;
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2/s);
大气稳定。
(1)辐射雾和平流雾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的是__________雾。(1分)
(2)海洋上暖湿的空气流到的洋面上,一般形成__________雾。(1分)
(3)气象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一般指__________雾。(1分)
(4)重庆的雾大多属于辐射雾还是平流雾?分析形成原因。(5分)
36、37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作答前,请用2B铅笔填涂选做的试题号对应的信息点。
36.2008年国家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正式实施。调整内容包括:①、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由10天增加到11天。②、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③“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0分)
资料一:见图22
图22 北京某景点各月游客量图(2005年)
资料二:见图23
图23 北京某景点国内旅游者地区分布图(2005年)
(1)该景点旅游旺季为___________,淡季为___________(填图22中的数字代码)。(2分)
(2)自1999年实施的黄金周制度给游客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景点人满为患,旅游感受差 B.交通拥堵,安全隐患增多
C.增加了旅游方式的多样性 D.服务质量下降 E.增加了长线旅游机会
(3)2005年该景点客源地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分析原因。(3分)
(4)分析2008年国家新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积极意义。(2分)
37.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共10分)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24
图24 某城市三监测站各月平均混浊天气日数图
资料三:见图25
图25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图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月。(2分)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填正确项字母)。(3分)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
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分析原因。(2分)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C A D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B A C A D C B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D AB AC AB BD AB BC AC AD B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31. (满分1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运用地理基本技能的能力和结合区域地理知识,综合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中东地区美国日本
(2)ABCE
(3)D
(4)丙地
理由:①太阳高度角大(太阳总辐射量大);②云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③热带沙漠气候
(5)①地处西风带;②地势低平;③位于大陆西岸。
32.(满分13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标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运用地理原理,结合区域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大事,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1)依据:①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下降;②在三大地区中,中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幅最小。
(2)BE
(3)ABD
(4)优势:①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和暖温带,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气候资源丰富);②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有大面积的平原,如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
不利:①降水季节变化大(变率大),多洪涝、干旱灾害;②初春、冬季多寒潮;③水土流失严重
(5)意义:①该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②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小麦和稻米主产地)。
33.(满分14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结合区域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雨)
(2)供水、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防咸
(3)空间差异特点:南部高北部低。 B
(4)地理分布特点:①沿河流和交通线分布;②南部和中部多,北部少。
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34.(21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
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
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35.(满分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
(1)辐射雾
(2)平流雾
(3)辐射雾
(4)辐射雾
成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36.(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1)② ①③
(2)ABD
(3)分布特点:距离北京近人数多,距离北京远人数少(客源地人数随距北京的远近而变化)。
成因:距离北京越近,旅游成本越低(距离北京越近,旅游费用越低,时间花费越少)。
(4)积极意义: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②减轻了节假日期间交通压力;
③减少了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利影响;④平衡游客量的季节分布
37.(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
Ⅶ 2007年或2008年高考各省文综试卷
上网络搜索:曲一线。或者搜索:天利
这两个都是不错的牌子,里面什么都有,不回光有高考题目,还有很多答大纲教程,热点题目,对你会有很大帮助的。
再给你提供几个网,都是高考题网,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http://e.sina.com.cn/gaokao/2008ngaokaozht/
http://learning.sohu.com/s2006/06monish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