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浙江高中地理1000题

浙江高中地理1000题

发布时间: 2021-03-07 06:35:27

1. 求推荐高中地理教辅 浙江省!!

地理其实不需要做教辅,好好记忆就好了,尤其是记忆地图——这样的话千万不要听,地理考的是理,反而是理解好了就不用背太多死知识点。我觉得较好的教辅有《全程设计》、《名师一号》,供参考。

2. 关于浙江地理高考

其实是挺正常的 很多填空题都是有替代答案的就是有多个答案 不过你说和答案往往不一样 知识点都懂了的话很可能的原因就是第一印象太深了 审题可能只是扫一遍秒出答案 快是快的就是容易出错 通俗的讲叫思维定式了
不过其实填空题一题只有1分或者2分 地理还是选择和后面30分的大题值钱 填空到后来基本上正常情况下应该只错一两题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考的话其实可以多做做套题里的填空题 注意解析 但是不要有思维定式 不能看到相似的就直接写上去 但是刷题确实是提高成绩最好的办法 多看书和图册
第二次的话题可以少刷一点 主要还是之前的错题 做错题本的话不用多 但是要搞懂 错题本不是给老师看的 多看书 高考出题很多都是书上的边角料 注意小资料里面的边角料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选择题 我第一次考的时候选择题错了五道 结果只赋了94 主要第一次还是难
选择是最好拿分的了 毕竟都是硬杠的 不过提高最快的是大题 其实完全不必拘泥于零星几道填空题 毕竟一分一道 不过错的很多还是要注意的
到后来第二次我们全班都至少94了 地理还是好拿高分的 97100的很多
地理是我最喜欢的学科 我也希望你能考出个好成绩 嗯 毕竟现在选考的人还是挺多的 比例也大

3. 浙江高中地理地图要了解到什么程度 详细点的说。

中国,你起码要能熟知全国省份的划分,每个省的简称,大致气候、地势内等
世界地图,你起容码要熟悉各大洲、各大洋的位置名称,主要国家分布等,还有各卷面常见大国的基本情况,比如美国、俄罗斯等国
多看地图册,多思考,多归纳,多总结
最难的是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需要先理解,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
内容最多的是在高二,区域地理部分,这部分需要你自己把自然和人文方面的知识运用到一个区域之中。
说到底最重要的多练题!

4.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地理答案

http://wenku..com/view/4ebc0d19a8114431b90dd8b1.html

5. 浙江省高中学考信息优化卷地理(一)答案

问老师呗,要不问一下有关人员。 最好么,上贴吧。 我记得贴吧很多东西都有!

6. 现在浙江的高中地理用的哪本教材

现在浙江的高中用的是湘抄教版地理教材。
一、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二、教材:主编:朱翔 陈民众
1、必修:《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分三册。
2、选修:《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分七册。
三、另有配套用书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参考书》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图册》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填充图册》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自主学习与能力测试》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挂图》
四、版本:2004年6月版。
详可参见:湖南教育出版社http://dili.hneph.com/

7. 关于浙江高中地理

...一定要是浙江的么?呵呵 我觉得应该都差不多吧
我们在高一的时候学自内然地理(可能咱顺序容不一样,不过该学的总归还的学~) 理科好的同学都觉得这个不难...- -b 后来学人文地理 我就觉得这个简单~
要是以后学理 上课跟着听就行 会考肯定不难为人 要是学文多扩展点课外的东西 在后来的学习里大部分都是人文这方面的 资料的话如果需要到时候老师肯定推荐 我觉得 五三 还是挺不错的~

8. 高中地理资料书哪本好,我是浙江的。那些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什么的就不要推荐了,比较喜欢资料多的题目少的

我那时候买了中国地图册好像,资料的话学校其实都会老师负责给你打印的

9. 现在浙江新高考地理科目用什么版本的教材

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教材主要有四个版本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版出版社,中国权地图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这些教材根据各地的需求自由选择使用。
目前浙江绝大多数地区的学校选用湖南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其实应对高考,选用哪一种版的教材都可以。因为高考试题的命制的依据主要是高考考纲。因此无论是新旧高考复习,一定要精心研读高考大纲。

10. 求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高考题

专题八 区域地理三年高考题回顾
(2010年安徽卷)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诸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渭河平原是由于岩层发生断裂,地壳下沉形成的。第(2)题,西安古时河网密布,湖泊点点,一派河旁绿柳成荫,湖内荷香鱼跃的水乡泽国景象。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秦岭北坡森林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曾被西安人引以自豪的“八水绕长安”的美景也随之悄然消失。
答案:(1)C (2)A
(2010年安徽卷)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
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 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
生态环境问题主题要是
A.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 D.物种灭绝
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情况可看出,该地为澳大利亚的西海岸。由此向北至上海,沿途均为偏南风,故货轮顺风航行;沿线主要经过西澳大利亚寒流、日本暖流,故货轮顺流航行。第(2)题,图示区域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气候干旱,铁矿开采过程中极易造成土地沙漠化问题。
答案:(1)A (2)B
(2010年安徽卷)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
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
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
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
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
C、水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知,石英广泛存在于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不会自生,可推断石英并非在海底自生,而是来自别处。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中,石英基本为风尘来源,在图中的纬度范围中,太平洋东岸主要是盛行西风,因此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最可能主要源自亚洲内陆荒漠地区。第(2)题,石英粉尘从亚洲内陆荒漠地区到达远离大陆的大洋中,能将他们带到海洋中的力量只能是风,从这些地区的盛行风来看,亚洲大陆冬季的西北季风能将这些物质带到太平洋中。
答案:(1)C (2)A
(2010年安徽卷)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05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 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15分)
解析:(1)由图知,服装加工基地主要由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向安徽省转移。其内在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一是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发展服装加工业的优势逐渐丧失,生产成本提高,二是安徽具备承接、发展服装加工业的有利因素。由图,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安徽省向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收入高,教育等各种保障服务体系好,同时,安徽又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2) 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13分)
解析:(2)新承接的产业将直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因此,产业转移将加快本省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会使本省外出人口减少,同时可能还会吸引其他地区人口迁入。
答案:(2)安徽省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多,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的人口人数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安徽卷)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1)题,读图例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陆地扩张方向及速度。黄河三角洲的泥沙来自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⑴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2)题,考查学生的审题及综合分析能力,黄土高原的气候灾害主要有干旱和暴雨洪涝,但干旱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因此题目应着重分析暴雨洪涝是如何加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
答案:⑵暴雨、洪涝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解析:该题以黄河三角洲为区域背景,综合考查了该区及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第(3)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对黄河三角洲和黄土高原地区均可做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如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
答案: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分析,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2009年安徽卷)图7为某地区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导致a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经度 C.纬度 D.洋流
30.b.c.d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A.c>d.>b B.d>c>b C.c>b>d D.b>c>d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考生读图、析图、空间定位、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关联考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水文特点的比较、洋流分布、气候分布。
【解题思路】:(29)读图,分析a地与其他地区的位置关系、沿岸洋流分布,尤其是纬度位置。纬度高、气温低,是其封冻期长的根本。B、c、d三地维度大致相当,要分析封冻期的长短还需考虑气候、洋流等因素;c点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d处于温带季风控制区、b地处大陆西侧的中高纬度海岸,受暖流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29.C 30.A
(2009年安徽卷)33.(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8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1)湖泊面积萎缩、湖岸向内收缩、新岸低、旧岸高。盆地地形。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2)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流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
【答案】:(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
【命题意图】:以罗布泊的消亡为背景材料,通过示意图呈现,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能力,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地势判读、整体性、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题思路】:(3)仍然要以整体性的思想贯穿思考的始末,保护生态、合理开发利用。
【答案】: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009年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 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12分)
【命题意图】:区域地理命题的关键,首先在于考查区域定位,其次区域特征分析。
【关联考点】:河流的水文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气象水文等灾害的成因、地域差异比较。
【解题思路】:题干文字定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经纬网、等高线地图判读,定区域----东北地区;联系所学的区域特征----分析、归纳特征、原因、差异。
【答案】:(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008年全国Ⅰ卷)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做该题最好还是准确判断出区域所在地,便于准确推理后面题目。根据图中经度纬度和河流特点可以得出是非洲刚果盆地和刚果河流域。
河流流向有地形决定,水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在图中直接看不出流向,但可根据干支流关系(支流要汇入干流)可推断出流向,然后反推地形,另外图中给的500m等高线也可作为判断依据。
(1)9分所以答案可以是:盆地
从水系关系呈现众多支流向中心干流汇入,可以判断四周高,中间低;且图中500m等高线相对较闭合,内部登高线稀疏,地势较平坦,而四周较密集,坡度大,符合盆地地形特点。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本题较简单,只要稍微熟悉当地气候地形就可以做出。
答案是:河流流域主要分布于赤道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升气流控制,全年多雨,降水丰富;位于盆地,形成众多支流汇入干流,汇水面积大,汇水量大。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3本题难度一般,对当地环境熟悉的话一般能找到2到3点原因。
答案可能是:①植被:流域内为热带雨林,植被繁茂,水土流失较轻②地形:河流M点以上流经盆地地形区,内部平缓,河流中所带泥沙大部分在盆地内部即沉积,到河口泥沙少;③该河流流量大,而河口又位于盆地出口,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急,泥沙容易被冲走而不是沉积。
(2008年全国Ⅰ卷)39.(60分)根据材料和图7,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西方史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

1629年

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部徙牧伏尔加河。

1632年

俄国政府派使者前往土尔扈特部活动。

1644年

和鄂尔勒克返回准噶尔参加东西蒙古各部王公会盟,制定《蒙古一卫拉特法典》,该法典成为各部蒙古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

1644年

土尔扈特部与俄国军队发生冲突,伤亡惨重,和鄂尔勒克阵亡。

1645年

俄国要求土尔扈特部臣服,遭到拒绝。双方商定土尔扈特游牧区域。此后十余年间,土尔扈特汗国逐渐形成。

1655年

土尔扈特汗国与俄国谈判,同意听命于俄国沙皇。

1657年

土尔扈特向清朝“贡驼马二百余”。

1672年

俄国指令土尔扈特汗国派兵参加克里木战争。此后数十年间,俄国多次向土尔扈特征兵。

1696年

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汗派人向清朝入贡,庆贺清军击败噶尔丹。

1712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抵达北京,康熙帝派遣使团出访土尔扈特,途中为俄国所阻。

1714年

清朝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阿玉奇表示“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

1731年

雍正帝派使团抵达土尔扈特汗国。

1756年

土尔扈特汗国使团到热河行宫觐见乾隆帝。

1765年

土尔扈特汗国渥巴锡汗抗议俄国人对土尔扈特的侵扰和掠夺。

1770年

俄国征调土尔扈特汗国2万余人参加对土耳其的战争。秋,渥巴锡从前线归来,秘密召开会议,决定东归祖国。

1771年

1月17日,渥巴锡率领近17万人踏上东归征程。2月7日,沙皇命令堵截东归的土尔扈特人。7月8日,土尔扈特前锋抵达伊犁河流域。16日,清军总管会见渥巴锡等人。此时东归的土尔扈特部仅剩6万余人。10月15日,渥巴锡在木兰围场觐见乾隆帝。10月27日,乾隆帝立《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众记》两碑,以资纪念。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考到中亚及其周边(我过新疆天山地区),本区实在因其地理环境等特殊性,非常容易出题。所以经常考。关于这个民族的故事在前一段时间直到现在,电视还在热播《东归英雄传》,出试卷的人可能也看了这不电视剧,然后产生灵感的。
(1)12分
土尔扈特汗国从给的图中明显可以看出位于里海北岸,现在的俄罗斯南部,中亚哈萨克西北部;伊犁河谷地位于中亚东部,按位置伊犁河发源于我国新疆天山地区,谷地也能反映两侧是高山。问为什么水多,要么是降水,要么是河湖水(图中有伏尔加、乌拉尔等),地下水(地下水不是主要的)和高山的冰川冰雪融水(要有明显的大山脉或高原,如新疆天山)等等,抓住这个思路然后结合实际可以得出
答案: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伏尔加、乌拉尔等);距大西洋较近,且与大西洋间地形比较平缓,无高大山脉阻挡,大西洋水汽可以由西风带到当地形成较多的降水。
伊犁河谷地:深居内陆,北东南三面距海遥远又有山岭阻隔,但西侧向西到大西洋虽也较远,但无高大山地阻隔,西风带可以带来少量水汽,在天山西侧因地形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山地降水;另外天山是高大山脉,可以为谷地形成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本身位于河谷,还有河流水源供给。
(3)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土尔扈特人回归过程中来自自然的威胁可以从材料中看到回归是从1月17日开始东归,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出土尔扈特汗国本身和回归路径所处纬度均位于中高纬,冬季寒冷是一项,途经中亚内陆干旱区,缺水,多风沙。无水就无草(草的缺少,对游牧民族威胁大)无食物都是。但不需要回答地形等,因为地形只是障碍,而非威胁,何况也无高大山地或不稳定断层等。
所以总结答案可以是:寒冷(冻害)、缺水(干旱)、缺草料和食物、风沙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