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中地理经济

高中地理经济

发布时间: 2021-03-04 14:59:48

高中地理中常用的社会经济因素,除了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土地,能源,水源还有什么

如果只是社会经济因素,只有劳动力、科技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具体如下:
1、社会经济因内素:
①劳动容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②科技发展水平;
③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电力设施等)。
2、自然环境因素:
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等);
②气候(热量,降水,光照等);
③土地(地形,地势,土地类型等);
④资源(能源,矿产等);
⑤水文(水能,水资源);
⑥生物资源。

㈡ 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区域经济发展 (高二地理 必修三)

主要来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源济两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或者崎岖,影响区域的农业类型和规模,城市的发展
空间
气候——气候类型和主要特征(主要从降水和气温方面分析)主要
影响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水文——水资源多少
土壤——肥沃程度
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等,影响工业发展方向。矿产资源丰富有利
于当地重工业发展
社会经济条件:科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教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交通——交通的类型,(如陆路交通,水陆交通)便利程度,
劳动力——数量多少(主要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有关)
质量如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政策——政策支持会促进当地引进外资,促进经济发展

㈢ 高中地理知识 经济特征相似或差异性明显的地区

1.英国南部城市带,北美五大湖城市带(芝匹带),德国鲁尔区都是老工业区,依靠丰富的煤专铁资源和便利的航运属兴起.
我国东北地区
2.意大利东北部,中部,印度南部(班加罗尔),日本九州岛,德国慕尼黑为新兴工 业区,依靠优美环境,人才,便利交通,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为主,多中小型企业.
我国..中关村..?

㈣ 高中地理,评价某事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从哪里方面考虑

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依据生态平衡规律,使自然界的生物系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产生的有益影响和有利效果,它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生态效益的基础是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

生态环境中的诸多物质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虽然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运用不同的手段,主要利用生态环境中的部分物质要素功能,但也会引起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使生态平衡状况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毁林垦荒、围湖造田、乱排“三废”、过量使用化学制品、捕杀野生动物,虽然可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仅是眼前的、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得以满足;而由上述行为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环境污染、食物链中断、物种减少、资源短缺、使生态失衡灾害不断,给人类全局的、长远的、持久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统一的。只要在生产经营者和生态环境相结合进行经营活动中,突出其三个特征,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是突出其社会性,要从微观入手严格宏观调控。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个人的事情,可以说生态经济是全民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方面要求人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和促进生态平衡,使社会再生产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发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国家密切关注微观经济动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严格调控人们的利益关系,预防和制止某些利益群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出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是突出其历史性,要在发展生态经济过程中,继承前人优秀成果,探索新的办法注重不断创新。人类已积累了不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验,我们应该认真借鉴和利用;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又必须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去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善于创新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三是突出其科学性,充分利用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综合作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类的社会再生产活动,是以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取得经济效益为目的。因而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两个规律虽然发挥作用的领域和形式不同,但都共同影响着人们生产的物质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因此,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中决不可忽视这两个规律的共同作用,只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人类在总结无数次自然界的惩罚中,终于在20世纪七十年代,找到了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使世界各国掌握了如何发展经济的科学依据。目前,各国正结合本国以及全球生态变化的实际,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此,人类将在新的认识指导下,去创造全面、持久的经济效益。

㈤ 高中地理:长江地区经济优劣

优势:交通方便,尤其是水运方便,贯穿中部与东部沿海,促进沿岸的内经济发展
长三角容地区,经济腹地广,市场广阔,发展速度快
市场广阔,对外交易量大
人才众多
劣势:离出海口较远,不利于出口贸易
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不利于航行

㈥ 高中地理港口经济腹地是什么意思

腹地的含义是指靠近中心地带,那么经济腹地也就不难理解了,某个地区的经济腹地应该是指在该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最强的地区。

㈦ 高中地理 1.什么是经济腹地2.怎样扩大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回能力能够达答到并能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地域范围。如果没有经济腹地,经济中心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而没有经济腹地,也就无所谓经济中心。以上海为例,其狭域经济腹地是上海市域,而其广域经济腹地则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腹地是产业链赖以形成的基础,二者唇齿相依。

2.怎样扩大经济腹地
改善中心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运输条件 合理吸引外资 提高经济中心的服务水平

㈧ 高中地理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都分别需要分析哪些内容

经济:就是指增加收入,增强实力,提高技术,优化产业结构等;
社会:与人文和生活有关,如提高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完善基础设施等
生态:如优化环境、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㈨ 高中地理。什么社会经济可持续(还有几个),公平性共同性原则(还有一个)这分别算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啊

社会主体是来人,所以你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 社会可持续就是要让整个社会的所有人过上很和谐并且稳定持续的美好生活 生态可持续 不用我说吧 主体是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当然就是从生产的角度说的 。。公平性原则就是说所有物种所有国家所有代际之间都是公平享有整个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的。。。共同性原则就是全球都有保护生态的共同责任 但是不同国家的责任又是不一样的(这个可以理解为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就是 当代的发展不能影响到后代的生存。。。就是要让整个地球繁衍持续下去。。。。。。

㈩ 在高中地理上,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分别包括哪些方面,越详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经济水平,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劳动力数量和质量,国家政策,发展历史,运输条件,消费市场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