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地理 » 高考地理影响

高考地理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3-02 11:01:58

高考地理:环境问题

第一题:这道题主要是讲一种大气以及全球各种因素之间的不同运动和联系专所导致的,属所以这类题的灵活性很大。对于考试来说,做这种题一定要把握住它的重点。
答案: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这些都是大气生物圈内运动物质的不同载体,它们会根据不同的运动(如:三圈环流、水循环等)使得一处的地理环境而影响到其他地方。
第三个选项是在过绝对,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地球早就不行了。
第四是理论性错误。
第二题: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虽然不如发达国家,但是却远超我国的其它产业,而工业污染又是我国的主要污染源。A选项的白色污染不能被称为主要污染,只能被算作污染之一。C的面积则更小。
第三题:针对全球性问题,重要的是共同性原则,只有共同发展,共同治理,这样才能有效的对环境问题进行改善。《京都议定书》中明确提出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的问题。

Ⅱ 高考+地理产业转移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转移内国)原主导产业转移后,可将生容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发展中国家(转移对象国)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还可以通过企业将转移国和转移对象国对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联系起来,形成产品生产过程的分工与合作。
③改变区域地理环境:一方面可以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使转移国的环境污染得到缓解,而使转移对象国的环境污染加剧。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转移国就业机会减少;转移对象国就业机会增加。

Ⅲ 高考地理现状是怎样的

一、地理教师客观结构状况:
从地理教师的数量上看,由于近几年高中学生人数的扩大,各个学校的地理教师的人数都在增多(具体数量与班级规模有关),但与实际教学需求人数比,都处于紧张、短缺状态。使得地理教师的工作量偏大,如许多的高一年级的地理教师要上6个平行班的课,就意味着每周的工作量为18节课,压力大;许多教师一定要跨年级任教,备课的任务重。
从地理教师的年龄结构上看,由于浙江省地理恢复高考的时间较短,地理教师在短时间内增加了很多,引进的新毕业生多,导致年轻教师多。十所学校的地理教师的平均年龄均在35岁左右,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在每所学校的比重都非常高。
从地理教师的学历结构上看,已经达到100%为本科学历,有些学校的还有硕士学位的地理老师,总体知识层次比较高,保证了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
从地理教师的性别比例看,十所学校的地理教师中的性别比接近1:1,是比较合理的比例,这为地理教学中地理野外活动(如天文观测等)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地理学科教学的全方位发展。
从地理教师的职称结构上看,与年龄结构相对应的是,一级和二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在65%以上,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人数不多。
二、学校的地理课课程设置情况
综合十所高中的情况看,高一年级:99%的学校开设3节课,主要目的是迎接全省会考;高二年级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约1/3的学校开设2节课,有约1/3的学校开设1.5节课(即有单双周之分),有约1/3的学校开设1节课;高三年级:有约1/5的学校开设4节课,有约4/5的学校开设5节课或更多。对照高中地理课程大纲的规定, 各所学校的课程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从授课的安排来看,高一:新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下册);高二:第一学期新授选修(一),下学期复习世界地理;高三上学期复习中国地理,新授选修(二),复习高一必修上,下学期复习高一必修下,及总复习。此种安排较合理。
有些学校在高一开设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课,这其中,有许多地理教师参与授课。
三、地理教学的具体情况
1、教学模式上:
从调查情况看,90%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接受式教学为主。当问及为何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另外的教学模式时,汇总影响的教师行为的主要因素有:认为学生的情况很能控制;认为教师备课的难度太大;认为总的课时紧张,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认为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很难让学生参与等等。
2、教学手段上: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很高,这与学校的设备提供情况有关,如:在桐乡市高级中学,每一个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老师使用多媒体上课的比重就非常高;而武义一中,是每个年级组配有2个多媒体教室,因为要与所有学科共同排队使用,故地理教师使用多媒体的比例明显要低。使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PPT的比例最高,而技术含量高一些的Flash和Authorware设计课件的比重就低的多。从课件来源看,大多数的教师是利用在网络上的课件,再进行修改使用,也有部分是自己制作的。
3、教学方法上:
在教学中,由于教材的稳定性,备课所花的时间随教龄的增长而下降的情况很普遍,值得警惕。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的地理教师达100%,但对教学各个环节(如:导入、过渡、板书、提问技巧、结尾等)精心设计的教师不多,除非是公开课。认为目前的公开课中,表演大于实质的占90%,值得深思。
4、教学目的趋向:
在教学设计中,最侧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够重视,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事。对地理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行为、思想上的不良反映:30%的地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矫正和教育;60%的地理教师会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处理;10%的地理教师则不闻不问了。看来要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师德教育。
5、教学评价上
由于大多数的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形式单一,以所任教班级的成绩在平行班中的排名情况来评价,使得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以分数为最主要的方面,至于学生在地理识图、地理实践上的能力并不看重。往往用大考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地理能力的。
四、地理教研的具体情况
1、教研活动看
从调查知,大多数的学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也有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内容集中在对教材中重、难点和考试范围的探讨上。对于教材长期变化较少的地理学科,内容当然陈旧、乏味。大多数的教研活动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状态,有文件、会议精神就传达一下,没有就聊天,教师觉得没效果,对地理教学几乎不起作用。对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的情况:几乎每位地理教师每学年会有参加的机会,但共同的感受是:形式单一,就是听课、说课、评课和听报告,在加上目前的公开课有太多的表演性质,对实际的教学几乎没有启发,还有评课的时候过分讲好话,使评课往往变成相互吹捧的场合,让人厌烦。
2、从自身教研看
从调查结果看,对于现在提倡的做“反思型”的教师的观点,大多数教师表示认同,但在实际工作中的反思时间很少,有时局限于上好课的简短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老师有写教学反思录或教学后记的习惯,只有10%的地理教师写过相关的内容,但次数少、内容局限。
地理教师看理论书籍或杂志情况:调查结果表明,80%的教师会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育》等地理方面的权威杂志,会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运用;但只有10%的地理教师看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
地理教师的论文情况,调查中有60%的地理教师对写论文有消极心理,认为中学教师的文章不过是七编八凑而已,没有价值,中学教师也没必要写论文,教好课即可。值得欣喜的是,在学校的要求或职称等外在的压力的作用下,100%的教师都有文章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但公开发表的比例却相当低的,也就意味着论文的层次不高。
五、地理教师的态度情况
从调查看,由于教师的工作的烦琐性、复杂性;还有教师的待遇不高;教师的社会认可度的下降;学生对老师认知的偏差;教师岗位的事业性差;教师的重复性工作多;教师的精神压力大等等因素,使得大多数地理教师有工作的厌烦情绪,积极性不高,没有工作的热情。
大多数地理教师认为地理学科是小学科,在学校的整体课程中处于弱势,在教师考核、职称评定中都有弱势,再加之学生不重视,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六、地理教师对待新课改
从调查看,大多数教师都关注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改革寄予希望。对新课标中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等非常期待,也有信心从自己做起,努力地适应对地理教师的新要求。
但对地理的教材却有话要说:高一的教材属于自然地理的部分,与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进,增加了图片,增加了与生活有关的地理材料,但知识的体系没有原来的教材完整,使得知识的连贯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生头脑中整体知识框架的形成;高二的教材更是麻烦,整个知识设置的是相当好的,有利于高中学生整体地理信息、知识的猎取,但部分知识存在争议,如:关于“人口的再生产类型”知识点,在连续三年的教材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图和文字同步变,甚至变化前后的知识明显矛盾,一会儿有四种人口再生产模式,一会儿又变成了五种模式,使得教师无所适从。这就表明,当某种知识还没有为学术界定论时,是不应该放入教材的。同样的还有“地租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一知识点。对于高三的选修本,却难得的众口统一的满意,认为该教材有利于学生对整体区域的感知。
对于课改,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初中的地理教学的安排要同步改,对于目前学生区域地理知识差的情况,地理教师的感受是一样的,到高三时,要对学生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学习,这种属于精力的重复浪费。本来应该在初中打好的地理基础,要到高中再来补,真让人郁闷!

Ⅳ 高三地理叙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怎么答,什么是地理环境

主要从下面两方面来回答:


环境污染方面:农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资源破坏、气候恶化、灾害频繁等

Ⅳ 高中地理影响航运的条件

洋流,风向。
不过比较有特点的是北印度洋洋流的夏顺冬逆流向,以及南亚热带季风的风向。

Ⅵ 高三地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看到5000没有?应该是很陡的,高原是边缘特别陡中间特别平、够通俗易懂吧~
再说我好像不知道除了青藏高原外有这么高的高原,
这个明显是南美安第斯山系,不是高原,在地图上查一下就知道了

Ⅶ 高考地理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和降水量多少的因素

气温高:①太阳辐射②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回等③大气运动与洋答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④人类活动的影响
降水(1)、位置:主要是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②锋面: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如新疆气候干燥的原因除了深居内陆以外,还由于周围高大山脉对水汽的阻挡。

Ⅷ 高考地理要注意哪些问题

抓“原理”重“理解”
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概念”重“消化”
姚老师说,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同学们要做如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关于这一点,同学们要多注意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具体实际情况中可能个性更具特点。

Ⅸ 高考地理必备: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因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 海陆位置的影响: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的影响:低纬地区降水多,高纬地区降水少 地形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Ⅹ 高考地理:农业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上,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行为
1 会导致严重的版水土流失,加剧旱涝权灾害
2 会导致荒漠化或石漠化
3 影响生物多样性

工业上,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效应严重
开采化石能源及矿石,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下陷,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及地质灾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