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分层
㈠ 大气分层
大气分层( subdivision)
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5℃。
②空气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③天气的复杂多变。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向上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其主要特征: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
②垂直气流显著减弱。
③水汽、尘埃含量极少。
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85公里高度为中间层。其主要特征:
①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降低,中间层的顶界气温降至-83℃~-113℃。
②出现强烈地对流运动。
暖层(热层) 从中间层顶到800公里高度为暖层。暖层的特征:
①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
②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散逸层 暖层顶以上,称散逸层。它是大气的最外一层,也是大气层和星际空间的过渡层,但无明显的边界线。这一层,
①空气极其稀薄,大气质点碰撞机会很小。
②气温也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这样比较简洁了吧。。。
㈡ 简述大气分层及各层特点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各个层的特点如下:
㈢ 求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教案课件
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到21世纪教育网(http://www.21cnjy.com/)去找一下吧,那里喝多资料都免费的,回找起来也答很方便,注册一下就可以下载了
㈣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组成复:稳定比例的制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
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
㈤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具体开展了哪些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专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属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㈥ 简述大气分层及各层特点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以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各个层的特点如下:
(6)高中地理教案大气的分层扩展阅读:
温度随高度增加由等温分布变逆温分布。平流层的下层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很小。大约在20公里以上,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出现逆温层。
这是因为20~25公里高度处,臭氧含量最多。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从而使气温升高,并大致在50公里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到平流层顶,气温约升到270—290K。
随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据探测,在300公里高度上,气温可达1000℃以上。这是由于所有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的大气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其增温。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这一层空气密度很小,在270公里高度处,空气密度约为地面空气密度的百亿分之一。由于空气密度小,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氧分子和部分氮分子被分解,并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暖层又称电离层。电离层具有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
㈦ 高中地理大气层分3部分。有对流层,平流层,还有一个是什么
大气层(atmosphere)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