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地质时期的太阳辐射有哪些
⑴ 地球上矿物燃料的能源均来自太阳辐射,为什么不对
1.矿物燃料就是能够燃烧的地下矿产资源。矿物燃料主要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某个时内候,地球上极为丰富的容动物或植物由于自然灾害或者其他原因大量死亡,并被埋在地下,堆积起来,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矿物燃料有三种形式:固态的可燃矿产、气态的可燃矿产和液态的可燃矿产。例如煤,石油,天然气。
2.根据矿物燃料的形成,有少量来源于地热。例如生产者不是绿色植物而是化能合成作用固定能量(如海底的某些硫细菌)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利用的能量来自于化能合成作用的反应物的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地热能而非太阳能。与此相关的矿物燃料能源就不是太阳辐射了。
⑵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有哪些(多选)
煤炭、石油、天然气、沼气来自于生物能。 除了沼气以外,都是古代(地质年代回,并非人类答的历史年代)生物遗骸厌氧发酵的产物。沼气来自生物体(包括活的,例如某些细菌,以及牛放屁)或生物体遗骸的发酵。
生物能即保存在生物体内的化学能,来自于其它生物体的生物能(通过食物摄入),最终来自于太阳能(主要形式是通过光合作用;但也有少数例外,例如海底的某些硫细菌,来自地热能)。
对水能、风能、潮汐能的利用主要限于机械能方面(一般是动能,涉及到水的有势能),来自太阳能。
地热能(直接利用的有温泉、岩浆等,主要载体是地幔)来自太阳系形成时地球储存的引力势能,不来自于太阳能。
核能来自于放射性元素的核子结合能,大部分来自第一代恒星(轻核来自核聚变,铁-56以上的重核则来自Ⅰ形超新星爆发;普遍认为太阳属于第二或第三代恒星),在太阳系形成时成为地球的成分,不来自于太阳能。(LS明显错误。。实物居然还辐射。。汗一个```~。)
海洋能比较复杂,是个笼统的说法。除了其中的潮汐能,海水温差能的能量也来自太阳能。
⑶ 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有哪些
下列地球能源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的是
①煤炭 ②地热 ③石油 ④水能
[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⑷ 太阳辐射引起的地理事物有哪些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维持回着地表温答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参考地理必修1课本
⑸ 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地质时期的太阳能无关的是 A.核能 B.石油 C.天然气 D.煤炭
A 本题考查太阳辐射源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核能来自地球内部,故与太阳辐射无关。
⑹ 来自太阳的辐射能包括什么
太阳总复辐射编辑
在碧空条件下的太制阳直接辐射值与散射辐射值之和为太阳总辐射。
直接太阳辐射
在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于大气分子及大气中气溶胶、云层等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削弱。总的说来,由于大气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且吸收带一般位于太阳辐射光谱的两端能量较小的区域,因而大气通过吸收作用对太阳直接辐射所造成的削弱并不太大。相对说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则是削弱太阳辐射能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大气层对电磁波作用的选择性,才产生了所谓的“大气窗口”。太阳直接辐射到达地面的能量可根据太阳高度角、气象数据由大气辐射传输方程计算得到。
散射太阳辐射
在太阳辐射的各光谱成分中,其能量被空气分子和大气中的气溶胶向各方向弥散,即为散射辐射。它不同于介质对辐射能的吸收,不可能使得大气中的各个质点把这些辐射能转换为自己的“内能”,而只是改变了辐射的方向。散射辐射与大气中质点的大小关系密切,因此有分子散射与粗粒散射之分。散射的能量和方向也与散射的类型息息相关。
⑺ 能源中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有哪些
21世纪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的环境约束会越来越强,能源需求结构也会向以清洁高效能源为主的方向转变。到21世纪中期,世界新能源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新能源产业化,并且逐渐取代化石能源,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21世纪,我国将逐步建设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将达到目前中等发展国家的水平。因此,在21世纪,中国能源政策的重点要由以促进能源供应的数量扩张为主转向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生产质量和能源生产效率,严格限制原煤直接进入终端消费,通过加大煤电转化和煤炭液化加工,提高火力发电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变我国由于一次能源中煤炭比重过大和能源生产技术落后而导致的能源效率低下和污染严重等问题。能源投资的重点转向现有生产装备的技术改造,能源生产政策以能源生产的技术进步为核心。近年来,由燃煤引起的城市污染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问题。在农村地区,相当大部分的生活能源来源于柴草,对森林和植被的过度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不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而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一方面,环境问题是国际经济关系中新的焦点。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美、日等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力量和先进技术水平,占据环保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以保护环境为武器,维护其经济霸权,遏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处于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亚太地区,也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区域化,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必然会利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据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透露,2000年我国年产天然气将达到300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1000亿~1100亿立方米,加上国外引进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由2%上升到8%。预计今后15~20年内,我国可形成4个年产量100亿~200亿立方米以上,2个年产量在5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因此,发展天然气已具备资源保证,在各种燃料中,天然气是一种高热量,低污染,不需要加工转换的优质能源。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天然气。当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容量不足可能是影响天然气工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天然气要从生产地经过长距离运输到达消费中心,因此与其可替代的能源相比,天然气价格偏高,因而天然气消费需求较慢,制约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但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天然气则是一种清洁低廉的燃料,因此,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要借助政府的支持。在过剩经济条件下,政府把政策的作用点放在能源消费一方面不是能源供给一方,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要改变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单一发展水电的做法,要通过水电资源的开发带动当地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从而调动社会各方发展水电的积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电建设出现了新局面,中央、地方合资、跨省区合资、利用外资办水电,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建设中引进竞争机制,加快了建设进度。20世纪80年代,建设了葛洲坝、龙羊峡等10余座百万千瓦级和乌江渡、鲁布革、东江等一批几十万千瓦级的大型电站,水电发电量翻了一番。进入90年代,我国的水电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二滩、天生桥高坝、小浪底、李家峡、广蓄、天荒坪等大型水电工程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之中。1991年水电投产容量为184万千瓦,1992年投产280万千瓦,1993年投产391万千瓦,1994年投产高达447万千瓦,但1995年以后,开工规模不足,导致以后几年投产容量下降,水电比重的下降,主要在于水电建设大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当地经济不发达,地方集资能力弱,筹措资金困难,致使一批在建设的水电项目进度推迟。另一方面,由于水电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往往涉及移民等复杂问题,而国家没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影响建设水电的积极性。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大新能源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争取在发展新能源的世界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新能源是相对于现有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常规能源而言。新能源的概念一般是指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利用的能源,新能源常常又是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海洋能和氢能。新能源的特点是清洁,可再生。近年来,出于对化石能源枯竭的防范、解决本国化石能源资源不足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考虑,许多国家重视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虽然化石能源资源较为丰富,但人均能源极低,而且化石能
⑻ 来自地质时代的太阳辐射是
①煤炭、③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辐射能,②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④水能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但不属于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故选:C
⑼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哪些
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煤,石油,天然气。
来自地球内部的能源有:地热能,核能
潮汐能是月亮太阳对地球的吸引而形成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