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哪些地质问题
Ⅰ 有谁知道河南省地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所的情况
河南省地来矿局地质科学研究源所属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事业编制220名,现有在职职工179人,离退休人员4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是一支建立时间较早、地质找矿服务成果丰硕的地质勘查单位,于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与地方公益性及商业性地质矿产项目100余项,向国家提交一批矿产资源和新发现矿产地,填补了多项基础地质工作空白,为社会提供了水文与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城市地质、遥感地质、信息技术等优质服务,并提交一大批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获得了省、厅、局级奖励10多项,其中,“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亚桂拉矿区铅锌矿详查”和“河南省新蔡县铁矿详查”两个项目荣获“河南省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称号。
Ⅱ 求河南省的地质资料
东濮凹陷区域地质概况
前 言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含油气区的一个组成部份,也是一个多油气藏类型的复杂断块油田。油田主要分布在濮阳、东明、莘县、长垣、兰考等五县,在区域构造位置上处于渤海湾盆地凹陷南部,面积约5300km2(如图1-1所示)。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始于1955年,1975年9月7日濮参1井钻达井深2607.4m发生井喷,突破了出油关,展示了良好的含油气远景。
第一章 地层简述
东濮凹陷在渤海湾盆地南部,古生代时期是华北地台的一部分,古老结晶基底由太古界泰山群花岗片麻岩组成。早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沉积了2000余米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由于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本区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凹陷内中上石炭统、上下二迭统厚达1200m左右。
燕山运动之后盆地开始形成,新生界厚约9000m,其中下第三系厚7000余米。第三系包括孔店组、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和明化镇组(见表1-1)。因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为沙河街组,因此主要对沙河街组的岩电特征、地层划分进行叙述,对其它各层组仅作简述如下。
第一节 太古界
太古界在东濮凹陷北部为花岗片麻岩,致密坚硬,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与其它暗色矿物次之,在兰聊断裂上升盘及断阶上的龙古2井、龙古3井、东1井、东古2井、高1井钻遇。南部为棕红色、肉红色花岗片麻岩,成分以斜长石为主,含微量石英、绿泥石及黑云母,具变质结构,在黄陵集凸起上的黄古1井钻遇。
太古界在凹陷周缘嵩山、箕山、崤山、熊耳山北坡等地均有出露。本区缺失元古界。
第二节 古生界
分上下古生界,东濮凹陷古生界综合柱状图如图1-2-1。
一、下古生界
(一)、寒武系
在本区广泛分布,与太古界呈不整合接触,厚度在130m~1000m,划分为下、中、上三个统八个组。
1、下统 分三个组,由下而上为辛集组、馒头组和毛庄组。
(1)辛集组:下部为深灰色砂砾岩、黄灰色砂页岩,砾石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角闪片岩等;上部为深灰色含燧石云斑灰岩、白云岩,形成一个由粗到细,水体由浅到深的沉积过程。本区龙古2井、龙古3井、东1井、黄古1井钻遇,地层厚度为13m~43m,与下伏太古界呈不整合接触。
(2)馒头组:分布范围比辛集组大。为一套紫红色、灰绿色泥岩、页岩,夹薄层石灰岩、深灰色石灰岩、砂质白云岩,全区岩性比较稳定。本区龙古2井、龙古3
表1-1 东 濮 凹 陷 地 层 简 表
地 层 系 统 主要岩性 厚 度
(m) 主 要
沉积相
界 系 统 组 段 亚 段
新
生
界 上第
三系 上中
新统 明化镇组 砂、泥岩互层 1000-1700 河流
相
馆陶组 块状砂岩层 200-620
下
第
三
系 渐
新
统 东营组 泥岩与粉细砂岩互层 0-1000 河流相
沙
河
街
组 沙一 上段 泥岩、生物灰岩、白云岩 100-280 湖相
下段 盐岩、膏岩 40-180
沙二 上段 膏泥岩、粉砂岩 120-600 漫湖相
下段 砂岩夹泥岩 250-550 河流相
始
新
统
Ⅲ 河南有哪些地质类的单位啊
地矿系统:机关服务中心河南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队第三地质调查队第一地质勘查院版第二地质勘查院第权一地质工程院第二地质队第十一地质队第三地质探矿队第四地质探矿队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区域地质调查队地球物理勘查队测绘队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省经贸工程技术学校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技术中心河南省地矿信息中心发展研究中心有色系统: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总院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七地...河南有色地质矿产(集团)有限公...河南有色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河南鑫汇矿业有限公司河南鑫相融投资有限公司河南鑫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Ⅳ 河南比较好的地质单位有哪些
直接去河南煤田地质局吧,他们的单位现在都计划搬迁到郑州高铁站那边,内上次那局长说他们的年平容均工资7万(事业单位基本工资2000+,其它的就是绩效工资和奖金之类的吧),单位还有自己建的房子(貌似比外面便宜点),有几个同学在那,在河南应该算还行。
Ⅳ 河南省有哪些地质学校
郑州抄地校 现在叫郑州经袭贸职业学院 初中起点5年大专文凭!我以前同事好多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不过现在都是高科技找矿,不是正规本科专科毕业生基本没前途,进不去事业单位,只能在小民营公司混混,真真的不如去山东蓝翔踏踏实实学点技术,月薪过万迎娶女神都不是梦!
PS:我是搞地质的,现在改行了。
Ⅵ 河南 地质工程专业
地质科学与工程系介绍
--------------------------------------------------------------------------------
地质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地质系)主要承担矿产普查与勘探博士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硕士点、古生物地层学硕士点、地质工程硕士点、地质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肩负我校地质学科的教学改革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地质系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教授7人,博士及在读博士9人,中青年教师中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地质系的教师们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勇于创新,“系部级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承担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复杂遗迹组构的三维可视化分析及其在储层评价的应用”、“天然纳米石墨结构及矿床成因研究”,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陆相生物遗迹群落的组成、结构与遗迹模式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专项子课题“以瓦斯地质数量化理论为基础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研究”以及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主 任:张子戌(教授、博导)
副主任:宁 超(副教授、硕导)
师资力量
教 授:齐永安(博士、博导) 李凯琦 汤友谊 冯有利(博士) 庞绪成(博士) 曹高社(博士后)
副教授:张晓东(博士) 王恩营(博士在读) 王素玲 司荣军(博士) 陈江峰(博士) 潘结南(博士)
讲 师:易伟欣(硕士) 许建国 刘保民(硕士) 吕闰生(硕士)
专业介绍
研究内容
地质工程学科是运用地质学理论,研究各种矿产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勘查方法(资源地质勘查),以及各类工程建筑场区地质条件的勘察方法(工程地质勘察)。其中矿产资源包括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水气矿产等,工程地质勘察包括道路、桥梁、水库、建筑物等。
发展历史
前身为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4年本科,1960年设立于郑州煤炭工业学院。1961年10月,随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84年,按照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改名为煤田地质勘查专业。1994年,煤田地质勘查专业改名为地质矿产勘查专业。1998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地质矿产勘查专业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调整合并,设立地质工程专业。1981年,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本专业的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我校最早被原煤炭工业部和河南省教委确认的省部级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教学计划
重点学科
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是我院最先被原煤炭工业部和河南省教委确定的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理论造诣深、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本学科在痕迹学理论与应用、瓦斯地质、煤层气地质、基岩水运移理论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研究水平,曾多次参与组织和出席国际性学术会议。
本学科在国内同行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并与英国里丁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阿根廷土库曼大学和日本筑波大学有良好的科研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
本学科现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
1. 痕迹学理论与应用
2. 瓦斯地质与煤层气
3. 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
4. 水资源与环境地质
(一)痕迹学理论与应用方向--学术带头人:胡 斌 教授 齐永安 博士
痕迹学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它把沉积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球化学汇集一起,利用生物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进程中产生的各类构造和组构,来识别不同类型的沉积环境和不同级别的层序界面。
痕迹学的研究成果,自八十年代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盆地的环境解释、充填历史和储层预测以及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等方面。
在国内, 本方向最早将痕迹学理论与事件沉积学引入我国。为了推广和普及痕迹学及其研究成果,本学科点研究人员应国内各部门之邀,先后在长沙、武汉、洛阳、南京、贵阳、东营举办了痕迹学专题讲座或讲习班,并多次邀请国外著名学者来华讲学和访问,也多次派人出去研修、讲学、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并指导了一些国外研究生。
近年来,本学科点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吴贤涛教授、胡斌教授和齐永安博士受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委托评审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单项申请。
(二)瓦斯地质与煤层气方向--学术带头人:苏现波 教授 张子戌 教授
矿井瓦斯是引发煤矿重大恶性事故的隐患,长期以来一直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瓦斯(煤层气)也是一种新的能源。瓦斯地质与煤层气研究,应用地质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瓦斯赋存、运移和分布规律,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以及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工艺。
从七十年代开始,本方向长期致力于瓦斯地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首次承担了列入部级科研计划的瓦斯地质研究课题;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瓦斯地质学术专著《瓦斯地质概论》;最早招收了瓦斯地质硕士研究生;组织召开了我国首次瓦斯地质学术会议。
三十余年来,瓦斯地质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等瓦斯地质研究课题20余项,获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国家专利2项。上述研究成果,奠定了瓦斯地质学科在我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使瓦斯地质在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本研究方向自1993年涉足煤层气地质学、煤层气勘探开发工艺研究以来,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影响。
“华北地区煤中裂隙的类型和成因”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第一个煤层气方面的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提出的“构造煤发育区煤层气‘顶板储层强化法’开发工艺”课题,已获河南省科委资助。
总之一句话,就是牛!
Ⅶ 河南有哪些独特的地质现象
河南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系统齐全,构造形态多样,是我国地质条件比较优越的省区之一.河南的地貌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地势西高东低,东西差异明显.河南位于我国第二级地貌台阶和第三级地貌台阶的过渡地带.西部的太行山、崤山、熊耳山、嵩山、外方山及伏牛山等属于第二级地貌台阶,东部的平原、南阳盆地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则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河南地势的总趋势为,西部海拔高而起伏大,东部地势低且平坦,从西到东依次由中山到低山,再从丘陵过渡到平原.河南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2390.6米,正是这样的地势,使河南境内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西部山区.
其二,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南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境内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荡无垠的平原,既有波状起伏的丘陵,还有山丘环抱的盆地.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为河南农林牧和工矿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大别山、西有伏牛山.河南的丘陵多数是低山经过长期风化剥蚀的石质丘陵,有些是黄土高原经流水切割而形成的黄土丘陵,丘陵与山地往往相伴而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北少数地区、豫西山地东缘和豫南东部边缘地带.河南平原广布,辽阔坦荡.省内中部、东部和北部平原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亦称黄淮海平原,西起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东麓,南至大别山北麓,东面和北面至省界,面积广阔,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具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地貌特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河南最大的山间盆地;盆地中部地势平坦,水热资源丰富,多种植物均可在此生长发育.
Ⅷ 第一篇 河南地质矿产概况
河南省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地层出露齐全,岩浆岩发育,变质作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一、河南地质概况
(一)地层
河南省地层发育齐全,从太古宙至第四纪的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根据地层发育情况及层序特征、沉积建造、古地理等基本地质因素及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特征,可以栾川—确山—固始断裂为界,划分为华北和秦岭两个地层区。
华北地层区,具双层结构。基底地层为太古宇太华群、登封群和古元古界嵩山群。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官道口群至中生界三叠系。三叠系以后的地层属于后地台阶段山间盆地或断(坳)陷盆地的沉积产物。基底地层中,登封群和太华群原岩为火山-沉积岩,嵩山群为冒地槽的陆源碎屑-碳酸盐岩组合。盖层中,熊耳群为中(基)性—酸性火山岩组合,汝阳群、官道口群至中奥陶统属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岩组合,中上石炭统为海陆交替相铁铝质岩、碳酸盐岩及含煤碎屑岩组合,二叠系至三叠系主要为陆相含煤碎屑岩和红色碎屑岩组合。后地台阶段的侏罗系至新第三系主要为内陆含煤碎屑岩、含膏盐、石油碎屑岩组合。盖层的岩相、厚度稳定,层序清楚,褶皱微弱,基本未受区域变质。
秦岭地层区,是一个长期活动带。除缺失二叠系至侏罗系下统地层外,其余各时代地层齐全。自老至新有太古宇大别群,元古宇秦岭群、峡河群、毛堂群、苏家河群、陡岭群、信阳群、震旦系、(元古宇—)下古生界二郎坪群、寒武系至石炭系、中上侏罗统至第四纪。大别群为火山-沉积岩组合,信阳群为碎屑、浊积复理石夹碳酸盐岩、火山岩组合。震旦系分南、北区,北秦岭北缘的震旦系属断陷盆地镁质碳酸盐岩组合,南秦岭的震旦系—石炭系属冒地槽碎屑岩、碳酸盐岩夹基性火山岩组合。北秦岭二郎坪群为海相细碧-石英角斑岩组合,石炭系属断陷盆地含煤磨拉石建造组合。秦岭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均沿断陷盆地分布,主要为陆相火山岩、含煤碎屑岩、红色磨拉石、含膏盐、石油、碎屑岩组合。总之,在秦岭地层区内,主要为活动型和次稳定型沉积建造组合,各时代地层沉积厚度大、相变快、沉积建造组合复杂和火山岩发育,大多数地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连三叠系地层的局部也受到变质作用影响,反映了该区长期活动和多旋回发展的演化特点。
(二)构造特征
河南省位于东秦岭-大别山褶皱带转折部位,跨越中朝准地台和秦岭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多期次、不均衡发展的特点。自新太古宙以来,区内经历了嵩阳、中条、王屋山、晋宁、加里东、华力西、印度、燕山、喜马拉雅九个构造旋回,并以中条运动和燕山运动为转折。可大致归并为三个大地构造发展期:地槽发展期(嵩阳中条旋回),槽台并存期(王屋—印支旋回),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期(燕山—喜马拉雅旋回)。伴随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该区经嵩阳、中条运动形成了中朝准地台;此期后秦岭区仍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延续至石炭纪末,经华力西运动才结束了地槽发展史,形成褶皱带隆起;燕山运动使中朝准地台转入重新活化阶段。
由于我省处于独特的大地构造部位,在长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早期形成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特征、不同序列、大致相互平行的、以北西西近东西向深断裂带为主的构造形迹,伴随地壳固结程度的增高,进入刚性断块后,则以北东~近南北向断裂构造为主,形成了一系列的中新生代断(凹)陷盆地。北西西—近东西向断裂与北东—近南北向断陷带组成了省内基本构造格架,并控制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内、外生矿床的形成和分布。省内北西西—近东西向深断裂带共有6条,除焦作-商丘深断裂带位于中朝准地台区外,其余5条均分布于秦岭褶皱带,分别为栾川-确山-固始深断裂带(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界断裂);瓦穴子-鸭河口-明港深断裂带;朱阳关-夏馆-大河深断裂带;木家垭-内乡-桐柏-商城深断裂带;西官庄-镇平-龟山-梅山深断裂带。
《河南省区域地质志》(1989年)在综合分析研究各地各构造阶段沉积相与建造组合、岩浆活动、构造变动、区域变质程度及成矿作用等特征的基础上,将河南省划为2个一级、10个二级、28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详见图1)。现将一级构造单元特征叙述如下。
中朝准地台:基底构造复杂,主要以形态复杂的线型褶皱和成群(带)分布的韧-脆性剪切带构造为特征。构造线方向以北西西—近东西向为主,与全省主构造线方向一致,仅在箕山地区为近南北向。盖层构造简单,呈短轴状的宽缓褶皱和断块隆起或断(坳)陷盆地。构造线方向大致以焦作-商丘深断裂为界,以北为北北东向,以南呈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向。
秦岭褶皱系:以北西西—近东西向分布的长期活动性深大断裂、形态复杂的线性褶皱和燕山期形成的北东—近南北向断(坳)陷盆地发育为特征。
(三)岩浆岩
1.概述
省内岩浆活动强烈,分布广泛。岩浆岩出露面积约19000km2,占全省基岩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侵入岩发育,有各类岩体445个,岩石类型齐全,以酸性岩为主,中性岩次之,出露面积约11000km2。火山岩亦十分发育,海相和陆相火山喷发均较强烈,海相喷发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陆相喷发岩则以中—酸性岩为主。
岩浆活动与地壳演化密切有关。区内地壳具多旋回发展特征,故岩浆活动亦具多期次性和阶段性,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的各个地质时期,都有不同规模、不同形式、成因各异的岩浆活动。但是,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岩浆活动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元古宙,发生在台缘坳陷区,以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为主。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则集中在古生代和中生代,以秦岭褶皱系及大陆边缘活动带为特色,呈大岩基产出。岩浆活动和岩浆演化的总趋势是随着时代的由老至新,岩浆侵入作用强度则由弱变强,岩石类型由基性向酸性发展演化。从岩浆活动期次、规模大小反映出本省中朝准地台比秦岭褶皱系岩浆活动弱得多。由于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作用密切相关,区内主要岩浆岩一般呈北西西的带状分布,并构成多期次、多岩类组合的构造岩浆岩带。
2.岩浆岩与矿产的关系
区内与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内生矿产丰富,特别是金、银、钼、珍珠岩、膨润土、沸石等矿产在国内都名列前茅。
(1)与侵入岩有关的矿产
①与基性岩、超基性岩有关矿产
有铁、钛、镍、铬、铂和蛇纹岩、玉石等。其中铁、铬、蛇纹岩、独山玉具工业价值。铁矿分布在舞阳等地超基性岩内,属岩浆型熔离矿床。铬、镍、蛇纹岩矿主要分布于西峡、桐柏、信阳一带的晋宁期和加里东期超基性岩内,铬、镍矿属岩浆型矿床,蛇纹岩矿属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图1河南省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据《河南省区域地质志》,1989)
I—中朝准地台;Ⅰ 1—山西台隆;
②与中性岩有关矿产
主要为铁矿。形成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铁矿分布于西峡—泌阳—桐柏一带的早古生代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燕山期铁矿主要分布于安阳—林县和卢氏—栾川一带的闪长岩接触带。矿床成因属夕卡岩型。
③与浅成相酸性斑岩有关矿产
主要有钨、钼、铅、锌等。以燕山期为主。沿深大断裂呈带状展布。主要分布于雷门沟—沙土
④与深成相花岗岩有关矿产
有铜、铅、锌、金、银、稀土和非金属矿萤石、白云母等。以金、银、萤石为主,铜、铅、锌多为伴生矿。以金、银为主的多金属矿,主要分布于灵宝、崤山、熊耳山、桐柏等地区,金、银的富集与古老的矿源层关系密切,而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使矿源层中的金、银、活化转移,在岩体或周围有利的构造部位和物理化学条件下成矿。矿床成因类型为重熔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型。萤石矿分布在泌阳、桐柏、信阳、罗山、光山、新县等地,属热液型矿床。
(2)与火山岩有关的矿产
本省与火山岩有关的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和沸石、珍珠岩、膨润土等。
①与中元古代熊耳群火山岩有关矿产
熊耳群为一套巨厚的同熔型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属弱碱度碱性-钙碱性火山岩系。分布于栾川、嵩县、汝阳、方城等县。火山岩中铜、铅、锌、金等矿(点)床发育。
②与元古宙—古生代二郎坪群、毛堂群火山岩有关矿产
均为幔源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二郎坪群属钙碱性玄武岩—钙碱性拉斑玄武岩,与铜多金属矿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桐柏、西峡等地。毛堂群属富钠钛碱性玄武岩系列,其内富产蓝石棉矿。
③与中生代白垩统陈棚组火山岩有关矿产
该组为同熔型陆相安山岩-流纹岩组合,属钙碱性系列,具富钾特点。与珍珠岩、膨润土、沸石、含碱玻璃原料等系列矿产关系密切。沿信阳、光山、泼河一带分布。
二、河南主要成矿区带及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
(一)河南矿产概况及主要成矿区带的划分
河南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迄今为止已发现106种矿产,已探明有储量的78种。居全国前10位的有49种,已开采利用的达75种。钼、天然碱、蓝石棉、珍珠岩、蓝晶石、铸型砂岩等6种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煤、石油、天然气、铝、金、银是河南的优势资源矿产。
省内矿产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以西。内生矿产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区域性深大断裂带的次级构造、褶皱带和构造岩浆岩带的控制,故区内各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中矿产的分布都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多呈北西西向展布。而外生矿产的空间分布,则受岩相、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制约,分布于坳(凹)陷或断陷构造内。
成矿时代因各种成矿作用发生的时代而异。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内生矿产的成矿时代,主要受岩浆岩演化规律的制约,随时代由老至新而发生由超基性至酸性岩的侵入,故与超基性-基性岩浆岩有关的系列矿产,成矿时代较早,以嵩阳期、加里东期和华力西期为主;与酸性岩浆岩成矿作用有关的系列内生矿产成矿时代则较晚,以燕山期为主;与中性岩有关的系列矿产则形成于加里东期和燕山期。与变质成矿作用有关的矿产主要形成于元古宙。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外生矿产主要成矿时代为古生代,次为第三纪。
按不同等级大地构造单元、成矿特征及矿产分布规律,控制矿化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因素和成矿时代差异,将河南省划分出2个Ⅱ级、5个Ⅲ级、12个Ⅳ级成矿单元,详见图2、表1。
Ⅰ级全球成矿带大体与我国划分的中亚、特提斯、环太平洋、前寒武系和秦岭-祁连-昆仑五大成矿域相对应。
Ⅱ级成矿区带是在I级成矿域内根据区域构造、岩浆、沉积、变质和成矿作用的特色划分出的成矿单元。据此,河南可划分为华北地台南缘成矿带和秦岭-大别山褶皱系成矿带二个Ⅱ级成矿带。
Ⅲ级成矿区带是在Ⅱ级成矿区带的次级构造单元内根据区域控矿因素、成矿作用不同或相似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集中地带。据此,将上述华北地台南缘成矿带划分为华熊台缘坳陷以内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和洛(阳)安(阳)地块以外生沉积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将秦岭-大别山褶皱系成矿带划分为北秦岭-桐柏-大别山褶皱带以内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南秦岭褶皱带北缘以内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和南阳-襄樊坳陷以外生矿产为主的成矿亚带。
Ⅳ级成矿区带是在Ⅲ级成矿亚带内,按不同构造部位形成的矿床集中地带。
(二)矿床成矿系列的划分
河南矿床成矿系列的级别分为七级,其次序及内涵如下。
矿床成矿系列组合(一级):是按地质作用大类为基础划分出的与沉积作用有关的、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和与变质作用有关的三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
矿床成矿系列类型(二级):是指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时代的相似地质构造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相似性的矿床成矿系列,同时也具有时代和地区性的各自特征。
矿床成矿系列(三级):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和一定的地质发展阶段内,与一定地质作用有关的不同地质演化阶段中,在不同地质部位形成相互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组合。
矿床成矿亚系列(四级):由于有的矿床成矿系列产出的地质构造区域较大,形成时间相对较长,成矿强度亦较大,因此在矿床成矿系列所在的地质构造区内存在地质条件有一定差异,成矿作用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演化规律,成矿既有共性,又表现出明显特性的地段,在这些地段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形成的矿床组合被列为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亚系列。
矿床式(五级):属矿床成矿系列或亚系列中代表成矿发展的某一时期内所形成矿化类型相似的同类矿床。
矿床(六级):是矿床成矿系列中的基本组成。
矿床成因类型(七级):有时在一个矿床中,由于成矿物质、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及成矿部位地质条件的不同,可形成多种矿床成因类型。有时相似的多个矿床可属于相同的成因类型。
(三)建立成矿系列成矿模式的原则
(1)成矿系列成矿模式应反映该系列所跨区域内成矿单元的地质与成矿作用特征,建立成矿单元内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域地质条件、地质发展历史之间的密切联系。表达成矿系列的区域成矿模式比一般矿床成矿模式有更高的研究内容,它包括不同矿体、不同类型的一组矿床的成矿模式组合。
表1河南省主要成矿区带及矿床成矿系列划分表
续表
图2河南省主要矿产分布及成矿带划分略图
(据《河南省地质矿产志》修编,1989)
(2)确定成矿系列所在成矿单元内各矿产种类及其矿化类型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或变质相带的生成关系和与区域的、深部的及局部的构造作用之间的制约关系。
(3)建立不同地区成矿系列内有代表性的矿田、矿床式的成矿模式,形成不同成矿系列的矿床成矿模式组合。
Ⅸ 河南省沿黄平原区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程建强程立华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新乡,453002)
摘要对河南省沿黄平原区环境地质的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存在砂土液化、土壤盐渍化、土地沙化、地下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在综合分析环境地质问题形成背景和形成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演化模式和发展趋势,及减少和防止环境地质问题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河南省沿黄平原区环境地质问题演化模式对策
前言
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协同作用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生存环境生成危害的地质现象或事件。它包括自然产生的原生环境地质问题、人为作用诱发的次生环境地质问题以及二者双重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除受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影响外,人类活动的作用日益重要。目前河南省沿黄平原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砂土液化、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水土污染和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枯竭等。
1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
1.1砂土液化
砂土液化是指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载或其他外力作用下,受到强烈震动而丧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地基失效的作用现象。
1.液化砂土分布
根据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和饱和砂土液化判别标准,河南省沿黄平原区的砂土液化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两侧,根据历史上发生的喷砂冒水、地裂缝、堤岸滑移等的发育程度,将其划分为严重、中等、轻微三个液化区(见图1)。
2.液化砂土危害
饱和砂土震动液化,会导致建筑地基变形,产生不均匀降沉,危及建筑物正常使用。黄河背河洼地的饱和砂土震动液化发生强烈地震时,会产生喷水冒沙而使大堤遭受破坏,当大堤浸水时可能导致溃堤。
1.2土壤盐渍化
在适当的地形地貌、气候、地下水、土壤性质及人类活动等背景下,盐分不断由地下水面向上迁移并富集于土壤表层的过程称土壤盐渍化。其结果使得上层土壤盐份不断富集,形成盐渍土。
图1砂土液化分布图
土壤盐渍化现状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盐渍化主要发生在以下地区:新乡、获嘉东南的黄河冲积扇缘洼地;现代黄河两侧的背河洼地;延津、内黄、民权、兰考、商丘等地的古背河洼地;柘城、宁陵、鹿邑一带的决口扇间、扇前洼地。另外,开封县、杞县一带由于不适当的引黄灌溉也有大量次生盐渍化现象。
土壤盐渍化危害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土壤浅部富集盐碱,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轻则缺苗断垄,重者颗粒不收;二是盐渍化严重的形成盐渍土,降低地基强度,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三是盐渍化导致地面潮湿,造成不利的室内生活环境。
1.3土地沙化
与砂质堆积地貌部位相对应,区域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新乡、卫辉、滑县、浚县、内黄、新郑、兰考、民权等地的古河道带;开封、中牟、尉氏、兰考、封丘等地的决口扇上部等地区。据统计,60年代沙化面积约2000万亩;后经治理多数沙丘已经固定,沙荒面积逐渐减少,至1994年尚有近200万亩未得到根治。现主要零星分布在下列地区:浚县、内黄、兰考等地的古河道带;中牟、原阳等地的决口扇上部;开封袁坊到三义寨的黄河二级滩地上;引黄灌渠清淤堆沙带。
1.4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一些地方地下水的开采量远远超过其补给量。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形成了以城市水源地为中心的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其中,豫北地区已形成近8000km2的漏斗区。这些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一般面积较大,中心位埋藏较深(表1)。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一般是激发侧向补给和越层补给量增大的一种代偿现象。但漏斗扩张过快和面积过大往往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系统运动失调所致。因此,大的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常引发一些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在为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水资源衰竭多种环境地质问题。
(1)区域地下水持续下降导致集水建筑物水量衰减,甚至地下水资源衰竭,如清丰、内黄一带因区域水位下降而引起浅井失效,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2)因改变地下水流场,使部分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这在有微咸水、咸水分布的地区表现尤其明显,如清丰、内黄等地就发生过水质恶化的现象。
(3)漏斗持续发展使土层渐渐被疏干,导致土层失水压密固结,从而发生地面沉陷。开封漏斗范围内的Ⅲ01监测点,在1954~1989年的35年间沉陷量达242mm,这也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不良环境地质现象。濮阳市地下水位下降也造成了地面沉降。
表1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统计表(2002)
2形成条件及其演化分析
2.1砂土液化
河南省沿黄冲积平原区15m以浅均为黄河全新世泛滥堆积的松散粉土、细砂、粉质粘土等,且该区地震烈度一般大于等于Ⅵ度,具备砂土液化的岩性条件和地震动力背景。由于地下水的超量开采,目前区域地下水埋深较大,除现代黄河影响带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4m外,其他地区地下水埋深大于6m。因此,未来的砂土液化仍将发生在黄河两侧。开封—民权、范县—台前是砂土液化的严重危险区。
2.2土壤盐渍化
土壤盐渍化为自然和人为作用双重影响,有利于盐渍化发展的条件有:
(1)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2)地形相对低洼,排水不畅。
(3)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4m,水力坡度平缓
(4)土壤岩性以毛细上升高度大的粉土、粉质粘土为主。成壤作用差,有机质含量低。
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区域盐渍化最为严重,面积达1116.3万亩。近年来由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耕作方式改善、人工治理(如沿黄一带稻改)等原因,区域土壤盐渍化面积大大减小。至20世纪90年代初,河南省土壤盐渍化面积仅剩100余万亩,且主要分布在现代黄河两侧的背河洼地,其他扇间或扇缘洼地有零星分布(图2)。
图2盐渍土分布图
随着区域浅层地下水位下降及人工治理工作加强,区域盐渍化面积将大大减少。据自然及人为条件变化预测:未来盐渍化将由原生、次生并存型向单一原生型转变,且其面积仍将大大缩小。黄河两侧背河洼地的侧渗带将是未来盐渍化的主要区域。周口、柘城、永城一带的盐渍化会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及耕作方式改良而逐渐减弱乃至消失。
2.3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是具有一定的沙物质基础和干旱大风动力条件下,由于人为活动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所产生的一种以风沙活动、土地干旱贫瘠化为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
本区土地沙化是由于黄河在桃花峪以东地区历经多次决口、改道留下了大面积沙地,再经风的吹扬形成大量新月形或浑圆状活动的沙垄,沙丘不断侵占良田,恶化生态环境。另外,引黄沉沙也会在灌区渠首等地产生局部土地沙化。
2.4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近20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在重点开采区,逐渐形成了一些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由于城市集中开采地下水形成的降落漏斗形状多不规则,开采强度大,如郑州、开封等降落漏斗;农业开采地下水较集中的区域,一般形成较缓而规则的降落漏斗,如内黄、滑县、清丰等地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郑州、开封等漏斗地处黄河冲积扇的上部粗粒带,含水介质及富水性较均匀,是由于集中强力开采地下水而形成。濮阳、商丘漏斗位于冲积扇稍下部位。内黄、清丰东部一带的漏斗位于冲积扇前缘,含水介质粒度较细,厚度也小,空间分布不均,富水性差,由于农业井灌开采程度较高,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随着区域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逐渐扩大,其所引起的地下水资源衰竭、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环境地质问题也不断趋于严重,所造成的损失也逐年增大,而且有更加严重的趋势。
3减少和预防对策
3.1砂土液化
首先应查明液化砂土的分布和液化程度,根据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如采取基土置换,消除液化砂土的危害。
3.2土壤盐渍化
对于黄河背河洼地的盐渍化治理应调整种植结构、改旱地为水田,引黄压盐,并注意及时退水。如原阳、开封、郑州等地就取得了明显效果。
对于豫东南平原的盐渍化应采取井灌压盐、挖沟排水、疏浚沟渠、深耕细作的方式进行治理。
3.3土地沙化
由于土地沙化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干旱化,目前人力很难控制。因此,要彻底消除土地沙化是十分困难的。应采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农林间作、加强灌溉等固沙治理措施抑制其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3.4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遏制和防止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的发展,就要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调查、研究及规划管理工作,做到地下水和地表水联合调度,统一规划,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发挥更大效益,避免地质环境的恶化。
4结语
河南省沿黄平原区目前存在的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衰竭等环境地质问题,在成因上有其地质和历史因素。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有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比如土地沙化、盐渍化治理。但有的环境地质问题却在进一步加重,如地下水超采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今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环境地质问题的治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云章等.河南省环境地质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3.
[2]古维善,李莲花.河南省黄河下游重大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地质.2001(1).
[3]河南省地质调查院.黄河中下游(河南段)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郑州: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2.
[4]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郑州: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3.
[5]赵云章等.多泥沙河流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
[6]张寿全.黄河三角洲水资源潜力与环境治理途径.第四纪研究,2000,20(1):98.
[7]李中明,程建强.豫北平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3):21~25.
[8]尚三林等.人民胜利渠灌区盐碱地治理实践.人民黄河,2000,22(12):21~22.
[9]赵云章,朱中道,王继华等.河南省地下水资源环境与研究.郑州:河南省地矿局,2003.
Ⅹ 河南省至今有多少个国家地质公园
呵呵,希望楼主对的起我这打字的辛苦,截至2009年河南共有6个地质公园。
河南嵩山地专层构造国家地质公园属;
河南焦作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嵖岈(chá yá )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我是学地质的,资料来自《地球档案》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