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铜矿产在什么地质构造
1. 金矿产在什么地质条件下
我个人理解金都是由火山喷发时的岩浆从下地幔处带上来的物质,或者是以岩浆侵入式的带入地壳浅出的。。以下是我复制的。。。。当矿石含有天然金时,金会以粒状或微观粒子状态藏在岩石中,通常会与石英或如黄铁矿的硫化物矿矿脉同时出现。以上情况称为脉状矿床(Lode)、或是岩脉金。天然金亦会以叶片、粒状或大型金块的形式出现,它们由岩石中侵蚀出来,最后形成冲积矿床的沙砾,称为砂矿,或是冲积金。冲积金一定会比脉状矿床的表面含有较丰富的金,因为在岩石中的金的邻近矿物氧化后,再经过风化作用、清洗后流入河流与溪流,在那里透过水作收集及结合再形成金块。 金矿石金亦有时会以与其他元素,特别是碲形成化合物的形式出现。例子有针状蹄金矿(calaverite)、针碲金银矿(sylvanite)、叶碲矿(nagyagite)、碲金银矿(petzite)及白碲金银矿(krennerite)[24]。金亦有极少机会与水银以汞齐形成出现,另外亦会以一个低浓度在海水出现。
2. 中国地质构造类型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东北边疆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
北部边疆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西南边内疆省份:西藏自治区;容
南部边疆省份: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临海 故不是 边疆是指两国间的政治分界线或一国之内定居区和无人定居区之间宽度不等的地带。 也就是与别的国家接壤的,广东没有与其他国家接壤 所以不是
3. 甘孜-理塘金银铜成矿带
位于三江地区东缘的甘孜-理塘成矿带,是发育在印支期的板块结合带以及同名洋脊型火山岩-蛇绿岩带之上的以金为主的成矿带。矿带北西端始于西邓柯,南东经甘孜南下,经理塘至木里、而后为扬子地块边缘向西的推覆带所掩盖。金矿化集中于中南段(图11-3),已发现中型金矿床4处(嘎拉、雄龙西以及金厂沟、生康砂金矿床),小型及矿点多处,这些矿床(点)的形成,大都与燕山—喜马拉雅期碰撞推覆作用有关,是本区有前景的金成矿带之一。此外,银铜矿点也有多处发现,具潜在成矿远景。
(一)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甘孜-理塘结合带是扬子板块西缘中咱-中甸微陆块裂离扬子陆块于石炭纪至早三叠世裂开形成小洋盆,而后在晚三叠世晚期即勉戈晚期洋壳向西俯冲,洋盆封闭而成,并在其西侧形成昌台-乡城岛弧带和义敦弧后盆地。在甘孜-理塘洋盆的开裂过程中,形成了甘孜-理塘火山岩-蛇绿岩带,带内主要发育二叠纪—晚三叠世海相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板岩、灰岩、放射虫硅质岩等深水火山-沉积岩组合,以及镁铁-超镁铁岩岩体和岩墙,并常见不同时代的灰岩块体。中段理塘一带,以早中三叠世火山岩为主,而在南段则以晚二叠世为主。与枕状熔岩相伴的有橄榄岩,各种堆晶岩、辉绿岩、辉绿玢岩、辉长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共同组成相对完整的蛇绿岩套,代表了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期洋脊扩张型基性岩浆活动的产物。
甘孜理塘洋盆封闭后的碰撞造山活动,主要发生在燕山期,沿结合带形成一组巨大的反S型断裂带,包括东缘的甘孜-理塘-木拉木里大断裂和西缘的邓柯-绒坝岔-拉波大断裂。该组断裂可能具有剪切扭动的特性,北西段西倾、中南段东倾,夹持其间的火山-沉积岩系,遭到了强烈的挤压剪切变形作用,成矿带上的绝大多数金矿床(点),都分布在这些断裂带上。
甘孜-理塘金成矿带的主要金矿化围岩以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的火山-沉积岩系为主。其中以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的基性火山岩、凝灰质粉砂岩及岩屑砂岩等最为重要。根据有关地层成矿元素丰度表(表11-5)中看出,三叠系基性火山岩-沉积岩系中,Au的含量虽然不高,但蚀变后Au、As含量有同步增高的趋势,而在三叠系中普遍出现的褐铁矿中Au的含量较高。此外,据成矿带上1:50万Au、Cu、Pb、Zn地球化学图和异常图,成矿带上Au的含量等值线较为密集,并有较显著的浓度高地。从地层地球化学场特征看(图11-5)。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地层中,Au的平均含量高于其它时代地层,燕山期花岗岩中Au的平均含量,也高于其它时代侵入的岩体。
(二)成矿作用特点
甘孜-理塘成矿带主要成矿系列为陆-陆碰撞阶段成矿大系的推覆剪切带中的金矿床亚系列(Ⅲ4),以嘎拉金矿为代表。该矿床位于甘孜城附近,直接位于组成冲断带的两条大断裂间的片理化剪切带中(图11-5)。形成与片理化一致的似层状、透镜状矿体。矿化围岩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的碱性玄武岩和玄武质凝灰岩。由于遭到强烈的构造变动和交代蚀变作用,围岩出现强烈的干糜岩化、千枚岩化以及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使灰绿色的基性火山岩形成灰白色的由铁白云石、绢云母和石英构成的绢云母铁白云石片岩,并出现大量的黄铁矿和毒砂。矿体中常见的金属矿物有毒砂、黄铁矿、辉锑矿、金红石、磁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绢云母、铁白云石、石英、绿泥石等,此外还见有自然金、自然铜、自然镍、辉砷镍矿、闪锌矿等微量矿物。矿石结构有结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碎裂结构。主要构造包括浸染状、条带状和角砾状。矿体具片理化及揉皱。主要矿石类型有黄铁矿-毒砂-金矿石、含碳质角砾状矿石及辉锑矿-石英-金矿石等。金的赋存状态除部分自然金外,尚存在于黄铁矿、毒砂及辉锑矿中,以辉锑矿中含量最高,平均含Au为2075×10-6,其它伴生元素除铊(Tl)外,含量均较低。金矿石中铊的含量可达50×10-6~281×10-6,具有综合利用前景。根据研究,主要的成因参数:
图11-3甘孜-理塘成矿带金、铜矿床(点)分布图
图11-4甘孜-理塘带中不同时期岩体和层位中Au含量
表11-5甘孜理塘成矿带主要矿化岩层成矿元素丰度表
注:Au′=Au+Ag+Hg+As;Cu′=Cu+Pb+Zn。
图11-5嘎拉金矿地质略图
(据108队资料改绘)
1—砂质、粉砂质板岩及千枚岩;2—含碳质干枚岩;3—绢云母石英千枚岩;4—碱玄质凝灰熔岩;5—碱玄岩;6—玄武质凝灰熔岩;7—绢云母片岩;8—灰岩;9—辉长岩;10—Au矿体及编号;11—第四系沉积物;12—强碳酸盐化、片理化带(剪切带);13—断裂及编号;14—地质界线;15—岩相界线;16—岩石中Tl含量及采样位置,(ZK)表示钻孔中取样,(CD)表示坑道采样
成矿温度黄铁矿-毒砂矿石为191℃~245℃,辉锑矿-石英矿石为203℃。成矿压力为800×105Pa,流体成分Na>K,Cl>F,富含CO2,w(NaCl)小于0.1%。硫同位素为﹣7.3‰~﹣4.9‰,包体水氢氧同位素δD为﹣100‰~77‰,δ18OH2O为3.2‰~6.7‰,大部分落在大气降水范围内,为大气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流体。
矿石及矿化带稀土元素特征(参数、分配模式)与围岩基本相同。矿石及围岩中Cu、Pb、Zn、Ag、Cd、Tl、Bi、Mo、As等元素的含量特点基本相近,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据Rb-Sr法测得成矿时代的年龄值为157.0Ma。
由此可以认为该金矿床的形成,是甘孜-理塘结合带构造演化的直接产物。当甘孜-理塘洋盆于二叠纪形成时,从深部(下地壳甚至幔源物质)带来的Au、Fe等成矿元素,在基性火山岩沉积岩系中形成初步富集,于晚三叠世后洋盆封闭,燕山期的碰撞造山活动,沿缝合线方向形成推覆剪切构造带。随着温度、压力的增高导致火山-沉积岩系的破碎、变质和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而后在有利成矿的剪切带中交代成矿。
成矿带内,除金已形成工业矿床外,银矿化、铜矿化和褐铁矿化(点)分布广泛,个别已达到小型矿床规模。这些矿点,大都位于断裂带及其旁侧,矿化围岩也是二叠纪至晚三叠世的火山沉积岩系。如木里绕窝银多金属矿点,产于曲嘎寺组中,含银为420×10-6;林戈含银褐铁矿点,也产于曲嘎寺组中,已发现含银褐铁矿脉10余条,平均含银为35.5×10-6~50×10-6;理塘觉五铜矿点,含矿岩系为曲嘎寺组,含Cu为2.4%,含Ag为6×10-6;产于上三叠统的此唤金银多金属矿床,w(Ag)为50×10-6~300×10-6,最高7272×10-6。w(Au)为1.47×10-6~8.4×10-6,w(Cu)为1.24%~8.4%,但其规模很小;产于上三叠统白云岩中的立彤观银矿点,含银59×10-6~86×10-6。这些矿点大多位于金矿床(点)的附近,从其地质特征看,它们的物质来源和成因,可能与金矿床类似,同时从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看,二叠纪至晚三叠世地层中,Ag、Cu的背景含量较高,特别在蚀变玄武岩中平均达0.13×10-6,褐铁矿中Ag的平均含量也达0.14×10-6,因此,在成矿带内,Ag、Cu矿的潜在远景也是存在的,而普遍分布的褐铁矿化可作为寻找这些矿床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成矿远景区
根据实际工作,已确定如下找矿远景区
1.新龙县披羌直日棍巴金矿(化)点(图11-3中4)
金矿化点位于四川省新龙县披羌乡通霄沟口,有乡村公路通过,地理坐标东经100°07′40″,北纬30°47′12″。海拔高度3000m,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南北向蜂腰地带的东侧主断裂上,含矿岩系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矿化见于脆韧性剪切带的强碎裂剪切的黑色断层泥和碎裂蚀变基性凝灰岩中,严格受断裂破碎带的控制。
矿化分带自下而上如下。
(1)黑色断层泥金矿化,厚0.3m,产于F1断层接触面上,具强烈的挤压片理及透镜体,局部见含黄铁矿星点的石英脉,风化表面呈褐色、黄褐色,含Au为0.94×10-6。
(2)蚀变碎裂基性凝灰岩中金矿化位于断层泥之上,基性凝灰岩为灰绿色,风化表面为褐黄色,具强烈片理化和碎裂化,主要由绿泥石(40%~60%)、白云石(5%~80%)和少量白钛矿、黄铁矿、毒砂、绢云母等组成,变余凝灰结构。矿化层宽约47m,拣块取样分析下部1.2m中含Au为1.38×10-6,Ag为3.5×10-6,上部含Au较低,仅0.01×10-6~0.04×10-6,Ag为1.5×10-6,顶部与蚀变玄武岩呈过渡关系。
该矿化点的总体特征是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岩系为强烈蚀变基性凝灰岩,主要蚀变作用有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及黄铁矿化(含星点状黄铁矿、毒砂)。矿化区为Au、Sb、Cu组合异常区,面积达32km2,并有Ag、As、Hg、Pb、Cd、Mo、V等元素异常与之复合。地质特征、异常范围、金浓度值以及元素组合特征,与嘎拉金矿区十分类似,矿化区以北已发现雄龙西中型金矿床,矿床特征与之十分相似,因此,该矿点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在远景的金矿找矿靶区。
2.理塘觉五铜矿远景区(图11-3中7)
矿点位于四川省理塘县觉五乡独草坝,地理坐标东经100°08′56″,北纬30°26′21″,海拔高程3700m,有乡村公路通过,构造上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南北向蜂腰段的南端。铜矿化见于结合带中间断裂破碎带内,含矿岩系为上三叠统曲嘎寺组基性火山岩-碎屑岩-结晶灰岩,赋存围岩为强烈碳酸盐化蚀变基性凝灰质碎屑岩,底板为黑色硅质板岩。矿体厚2m,地表以孔雀石为主,次为蓝铜矿,偶见黄铜矿、辉铜矿,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石英及钠长石等,具强烈交代结构,地表有强烈褐铁矿化。地表拣块取样分析,含Cu为2.4%及微量Zn(0.03%)、Ag(6×10-6)、Au(0.05×10-6)等。该矿点位于觉五三级铜异常的南端次浓集中心。觉五铜异常是川西最大的铜异常之一,面积达220km2以上,异常西部已发现麻火小型铜矿床(品位1.24%~3.89%)和亚火含银铜矿床,北部的坐景寺和西部的亚火,分别叠合有Au的三级异常和二级异常,南端也有Au的三级异常,但异常东部高浓集区尚无矿点发现。由于觉五矿点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Cu、Au等地化异常,是本区很有希望的Cu、Au找矿靶区。
4. 金银铜铁属于什么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non-renewable resources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它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 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
可再生资源也称可更新资源,它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具体的含义是:“其更新、或者说是再生速度大于或等于我们开发利用速度的资源。”煤是比较典型的非可再生资源,它之所以是非可再生资源就是因为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地质历史年代,而我们人的生命周期比它短许多,我们等不到它再形成了才利用----它的形成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对它的开采利用速度。 所以,不仅非可再生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时间跟空间尺度内,可再生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可再生资源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可再生资源只有在我们控制了量的情况下,权衡了开采量及该资源的再生量,使我们的开发利用速率小于其形成速率的条件下,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5. 亚洲矿藏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和地质构造有什么关系
亚洲矿藏资源丰富,它的形成和分布同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北亚大陆区(即西伯利亚地块)、中轴古陆区(其主体包括塔里木地块和中朝地块)、南亚大陆区(包括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都是地壳最古老的部分,在寒武纪以前经过多次剧烈褶皱变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丰富多样的矿床。以后因长期遭受侵蚀,使古老岩相裸露于地表。主要矿种多为铁矿、贵金属和宝石等。
北亚陆间区(包括乌拉尔山、哈萨克斯坦、天山、阿尔泰山、萨彦岭、蒙古的中东部、我国内蒙古和兴安岭等地)是古生代地壳运动最剧烈的地区,成陆以后受流水等外力作用也很强烈,所以本区矿床数量远超过太古地块区。主要矿种有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由于古生代中有多次陆地升降和海水进退,故本区沉积矿床也很多。亚洲重要的煤、岩盐、铜、铅、锌、锡、钨、锑等矿床多分布在本区。
南亚陆间区和濒太平洋地带,是近期上升的年轻的褶皱山系,并广泛存在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形成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矿床。主要矿种有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铅、锌、锡、汞、锑、铬、镍、硫磺等。
总之,内生矿产多与地壳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它们是在发生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时期形成的。侵入岩的性质不同,所形成的矿藏也不一样,如果是基性侵入体时,则形成重金属矿(镍、铬、铁);若为酸性岩基、裂缝侵入岩和岩脉时,则常形成有色金属矿(金、银、铜、铅、锌等)。外生沉积矿的形成,则与隆起带和拗陷带有密切关系,长期遭受侵蚀的隆起带,为沉积矿床提供某些成矿物质的来源;拗陷盆地则是矿物停积或由生物繁殖形成有机矿的重要场所。
6. 学习任务什么是地质构造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科中较为基础而又复杂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就是地壳(岩石圈)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形迹。地质构造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各类变形,包括褶皱、断层、劈理、韧性剪切带以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等(图1-1)。
图1-1 野外地质构造形迹掠影
地质构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原生构造是指沉积物或岩浆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沉积岩中的层理、波痕等和岩浆岩中的流动构造、原生节理等。而次生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形成后,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节理、断层等。形成次生构造的作用力,可以来源于地球内部(内力),也可以来源于地球外部(外力)。构造地质学侧重于研究岩层或岩体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次生构造。但是对原生构造也要研究,因为某些原生构造是识别次生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变形构造的重要标志。
地质构造的规模相差悬殊,大型构造可以广袤千里;中、小型构造可以是视力可及的一处露头乃至一块手标本;微型构造则需要在显微镜下窥视其全景。因此,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地质构造按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以至超显微型等级别。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有其不同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构造地质学主要侧重于中、小型构造形迹的识别与研究。大型、巨型尺度的构造特征研究属于区域大地构造学研究的范畴。
近、现代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已从陆地到海洋,从地壳浅部到岩石圈深部,从地球扩展到天体,可以概括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全方位立体研究。
7. 铜多金属矿的成矿期和成矿系列
一、铜多金属矿的主成矿期
成矿带内铜多金属矿有3个主要成矿期,分别是中—晚华力西期、燕山期早期和燕山期(中)晚期。其中中—晚华力西期以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接触交代型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为主,如多宝山、小坝梁铜多金属矿等;燕山期早期和燕山期(中)晚期是成矿带主要成矿期,形成岩浆热液型、斑岩型、次火山热液型、火山热液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如燕山期早期形成的矿床为大井、布敦化铜多金属矿;燕山期(中)晚期形成的矿床为浩布高铜多金属矿。
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根据程裕淇(1979)、陈毓川等矿床成矿系列的概念,加以近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应用于区域矿床分析、区域矿产勘查战略规划。因此,成矿系列理论有利于进行矿床理论研究。
矿床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和一定的地质时期内,与一定的地质作用有关的,并在各成矿期和各地质构造部位所形成的在时空上和成因上相互有联系的各矿种的矿床组合。
区内多金属矿床可划分为12个成矿系列(表3-2),分别是:
1)与华力西期基性-酸性浅成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金、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如小坝梁铜(金)矿床、多宝山金矿床等。
2)与华力西期酸性-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铁(锌、铜)矿床成矿系列,如谢尔塔拉、梨子山、神山等铁(锌、铜)多金属矿床等。
3)与印支期晚期—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钨、锡、铍(银)矿床成矿系列,如道伦达坝、大井子铜多金属矿床。
4)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钼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如乌奴格吐山等铜钼矿床。
5)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如布敦化、莲花山、毛登等铜钼(锡、金、铁)矿床。
6)与燕山期中酸性-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如小伊诺盖沟、四五牧场等金矿床。
7)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如额仁陶勒盖、甲-查等铅锌、银矿床等,是成矿带最主要的成矿系列。
8)矿床成矿系列划分情况见表3-2。
9)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锡钨(铁)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如黄岗梁、敖瑙达坝、莫古吐等钨锡(铁、铜、铅锌)矿床等。
10)与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银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如二支线金银铜矿床。
11)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铜、铅、锌、金、银和钨矿床成矿系列,如西吉诺铅锌铜多金属矿床。
12)与燕山期碱性花岗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成矿系列,如巴尔哲矿床。
8. 请教高中地理问题 地质方面的
首先分析图,上图为一地貌图,下图为地质图。主要在下图分析上,下图岩石主要是沉专积岩(课本上属有这样的表示),和一个逆断层,断层中下涂黑的地方有可能储藏油气。
A、金银铜等矿产主要是岩浆岩中,而图中却为沉积岩,显然行不通。如果只有金还是可以生成沙金。但是A中提到的是金银铜等矿体。就不可以了。
B,已经给你提示了,都有黑色的涂黑了,等于给你分了。
C,如果N处弱的话,那么图上的都是弱的岩石,这个地貌就应该都被侵蚀掉,这个题本身就错了,出题的人不会这麽干的。
D,图上都标出了,上边有上下箭头的,一看上面上升的。而D中为下陷。
9. 有色金属矿产分布于什么地质构造
有色金属矿的形成大概有这样几种情况:1岩浆喷发过程形成,2岩石风化并被流体运搬到某地,其中金属成分富集沉积形成,3岩浆喷发或者岩石风化沉积形成的矿床,经过漫长地质岁月变质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