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有哪些
A. 路基设计应包括哪些主要设计内容
一、选定路线设计方案,基本确定路线位置;
二、基本查明沿线地质、水文、气候、地震等情况;
三、基本查明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量、供应量及运输情况,并进行原材料、混合料的试验;
四、基本确定排水系统与防护工程的位置、路段长度、结构形式和尺寸;
五、基本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特殊路基横断面的设计方案及沿线路基取土、弃土方案,计算路基土石方数量并进行调配;
六、基本确定路面设计方案、路面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七、基本确定特大、大、中桥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八、基本确定小桥、涵洞、漫水桥及过水路面等的位置、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九、基本确定隧道位置、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十、基本确定路线交叉的位置、形式、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十一、基本确定通道和人行天桥的位置、形式、结构类型及主要尺寸;
十二、基本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项工程的位置、类型及主要尺寸;
十三、基本确定环境保护的内容、措施及方案;
十四、基本确定渡口码头的位置、结构形式及主要尺寸;
十五、基本确定占用土地、拆迁建筑物及电力、电讯等设施的数量;
十六、提出需要试验、研究的项目;
十七、初步拟定施工方案;
十八、计算各项工程数量;
十九、计算人工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数量;
二十、编制设计概算;
二十一、经论证确定分期修建的工程实施方案(含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B. 路基边坡用什么方法控制坡度
(四) 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设计是路基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它包括边坡形状的设计和边坡坡度的确定。边坡坡度必须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设计的边坡是否稳定,一般要结合地质条件通过稳定检算来评价(稳定检算方法将在第十章中介绍),同时还应考虑到某些不可能在计算中涉及的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雨水冲刷对边坡的损坏等。边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铁路的正常运营。下面两幅图可见边坡设计的成效。 1. 路堤边坡 路堤边坡坡度还应根据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边坡高度和路堤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等确定。如果路基基底的情况良好,路堤边坡一般按规范给出的表 7-2 进行设计。表中所规定的坡度值是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考虑列车荷载的作用,经过大量稳定检算,并结合边坡的实践经验,综合分析而制定的。对于特殊填方边坡高度太大的路基,则应另行个别设计。 填料种类边坡高度边坡坡度边坡形式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全部高度上部高度下部高度细粒土20812 1:1.51:1.75折线型粗粒土(细砂、粉砂、粘砂除外)、碎石土、卵石土、漂石土20128 1:1.51:1.75折线型硬块石8 1:1.3 直线型20 1:1.5 直线型注: 1 如有可靠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2 填料用粒径大于 25cm 的不易风化的块石、边坡采用干砌时,其边坡坡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3 填料为易风化的软块石,其边坡坡度按风化后土质边坡设计。 实践证明,按表列的坡度值设计的路堤边坡一般是成功的。路堤边坡的破坏很少是由于边坡坡度选用不当而造成,绝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在设计工作中忽略了路堤基底的水文、地质条件,或者是由于填土的压实密度不足引起过大的下沉和基床病害的严重发展所致。因此,在设计边坡时,对基底的工程地质条件应予足够的重视。 2 路堑边坡 路堑挖方的特殊性在于它受线路通过地段既定的地层构造的控制,还受气候、地质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因为我国幅员辽阔,这些因素的地区性差异很大,因此,路堑边坡不可能像路堤边坡那样规定出一些标准坡度值。即使对地质条件良好即土质比较均匀,无不良地质现象和地下水的情况,也只能定出一个上下限范围,以供设计时参照采用,如表。 土的种类边坡宽度一般均质粘土、砂粘土、粘砂土1:1~1:1.5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1.5~1:1.75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胶结和密实1:0.5~1:1中密1:1~1:1.5注: 1 黄土路堑如采用阶梯式,阶梯高度一般为 8~2。
2 如有专门的试验研究或可靠照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路堑边坡设计的原则,应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岩层的产状、节理发育程度、风化程度,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自然的极限山坡和已成人工边坡的调查,并考虑要采用的施工方法(人工开挖,机械开挖或爆破)等因素,综合分析而定。 路堑边坡的设计方法主要有力学计算法和工程地质法两种。 力学计算法,即边坡稳定性检算方法(见第九章),是在查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力学概念进行分析计算,对边坡的稳定性给予定量的评价。对于均质地层(如土层、松散岩堆及为受过动力作用的岩层)力学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一般是可靠的。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地质构造是不均匀的,影响挖方边坡稳定性的因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的通过力学计算去解决。这时,就应当对自然的极限山坡和已成的人工边坡进行调查,根据当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条件,分析和推断将要开挖的边坡的稳定性,这就是工程地质法。所谓自然的极限山坡同自然的极限山坡一样将受到相似的地质作用;而已成人工边坡是经受了实践考验的,可以参照。因此不论石质或土质路堑边坡的设计,大都采用工程地质法。 在实际工作中,常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互相参考核对。在第十一章中还要对这两种方法作进一步的介绍
C. 路堤边坡和路堑边坡设计时需考虑哪些因素
边坡设计要注意边坡的稳定性,根据边坡的地质情况进行边坡设计,同时也要版根据实际情况权进行边坡的美观设计,边坡的设计主要是要注意土压力和水作用。
设计的基本依据是矿山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数据、地震与爆破震动力参数、矿体贮存形态、勘探深度、采矿工艺过程和资源开发政策等。边坡设计要按一定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进行。
(3)路基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有哪些扩展阅读:
边坡设计应包括边坡加固设计、边坡疏于排水设计、临近边坡减震爆破设计以及边坡岩体位移监测设计。边坡设计是露天开采设计的一部分。
设计的基本依据是矿山地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数据、地震与爆破震动力参数、矿体贮存形态、勘探深度、采矿工艺过程和资源开发政策等。边坡设计要按一定的设计步骤和方法进行。
D. 土建施工高填高陡坡路基监测资料怎么出
高填方路堤产生沉降的因数主要来自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因此,在设计时只要道路勘测者认真进行勘察设计,详细调查拟建公路沿线地形、地貌,查明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工程设计方案;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合理组织施工;公路养护中加强养护,及时排除险情,确保道路正常使用,对于防止高填方路堤沉降,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高填方路基沉降的原因,在设计方面的措施包括:
(1)路线选线中,在坚持路线总体走向通过主要控制点的原则下,因地形、地质环境布设路线,尽量避让不良地质地段,不需要追求高指标的线形,努力做到线形指标搭配合理,即可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⑵加强工程地质勘察。严格按照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开展工作,详细调查和探明拟建公路沿线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有怀疑地段增加探坑数量,在设计外业验收中,将工程地质勘察作为重要的检查内容之一。
⑶对原地面明确提出压实度和地基承载力要求。其目的在于防止路基填方在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而产生沉降;对地基承载力低的路段应采取有效的工程处理措施。
⑷路线通过较陡的横坡及沟谷地段时,应按要求设置纵横向台阶,使填筑路基和原地面形成良好的结合,同时宜放缓边坡。
⑸尽量避免高填方路堤和陡坡路堤设计。否则,应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提出工后沉降量要求。
⑹做好路基排水系统综合设计,使地表、地下水顺利排出路基以外或将地表水阻隔在路基以外,不能在路基范围内积水。涵洞、通道底铺砌设计中要考虑防水,避免积水浸泡基底而沉降变形。
⑺高填方路堤路桥过渡段要采取特殊设计,避免直接由柔性到刚性的路基设计结构,可以考虑采取半刚性的路基过渡。
⑻对软土、盐渍土等不良地质路段,要采取特殊设计,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水稳性,同时要由试验计算路基的压缩沉降量,设计中要考虑超填厚度,使竣工后的沉降能维持路基设计高程。
最后在施工方面的原因包括:
⑴做好路基施工的准备工作。开工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要认真审阅设计文件,详细了解公路沿线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路基填料、各段的填方数量和特殊路基分布等情况,并逐一步核实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发现与设计文件提供的资料有误应及时上报业主,妥善处理。同时要与设计单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⑵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路基施工也不例外,施工单位必须重视高填方路堤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施工段的先后顺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尤其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给高填方路堤留有足够的时间施工和沉降,从而有效防止高填方路堤工后产生过大的沉降。在施工中,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
(3)重视原地面处理。路基填筑前必须彻底清除地表植被、树根、垃圾和种植土,加大原地面的压实力度。地表植被、树根、垃圾、不良土质暴露于自然环境下,相对比较松软,不易压实,有的土壤易产生病害,如盐渍土、膨胀土等,因此必须予以清除。土是三相体,土粒骨架的空隙被水分和空气所占据。土在压实过程中,因土粒受到瞬时荷载或振动力的作用,使土粒重新调整位置,重新组合,彼此挤密,空隙缩小,土的单位质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从而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土基压实后,土的塑性变形、渗透系数、毛细水作用及隔温性能等均有明显改善,因此施工中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