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分层是什么

地质分层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2-28 08:34:35

1. 地质如何分层

地质年代的单位的划分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专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属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 1)太古代 2)元古代 3)古生代 4)中生代 5)新生代 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2. 地层分层的方法

为了对SP曲线进行井眼、侵入、层厚等影响的校正,首先要解决如何利用SP曲线对地层进行正确分层的问题。众所周知,测井曲线是地层物理性质随井深变化的记录。测井曲线上的变化实际上是实际地层岩石物理性质变化的表现。在岩性不同的地层分界面上物理性质的变化最为明显,测井曲线表现为急剧的变化。测井曲线的活度反映了测井的能量,当测井信号能量大时测井曲线的活度亦大,反之亦然,根据这一原理,我们采用了测井曲线的活度函数来划分地层。

采用的活度函数表达式如下:

储层特征及精细油藏描述:以老河口油田老451区块为例

式中:E(d)——测井曲线在深度d处的活度函数值;

y(t)——表示测井信号;

y(t)——在一个窗长内测井信号的平均值;

h ——半个窗口长度。

由于要处理的曲线是离散的数字记录,因此采用离散形式的活度函数:

储层特征及精细油藏描述:以老河口油田老451区块为例

式中: N ——半窗长所包含的采样点数;

Xmax,Xmin——分别为测井曲线工程刻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TRACK(W)——绘图道宽(cm);

SCALE(S)——绘图的深度比例(cm/100m);

RLEV(L)——采样间距(m)。

根据上式,用自然电位曲线确定地层界面的具体做法是:

(1)根据曲线特征选择合适的窗长及活度截止值,这两个参数一般通过几次试验才能得出最佳值;

(2)计算自然电位曲线各点的活度函数值,并找出其值大于活度截止值的局部相关点,确定其对应深度,即为欲求的地层界面的深度。

3. 地壳分层

一般随深度增加,温度和压力增大、变质程度升高,地震波速从低速经中速到高速,由上地壳至下地壳侵入岩或变侵入岩的成分逐渐变得基性,这种大陆地壳剖面展示的分带规律(Fountain and Salisbury,1981; Kern et al.,1996)是大陆地壳剖面和地球分层的重要地质标志。目前已被广泛接受(Fountain et al.,198l;吴宗絮等,1991)的陆壳三层结构的模型(图8.3),即上、中、下陆壳分别由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岩石构成,该模型的建立正是成分、波速和变质程度共同制约的结果。

通常,上地壳由绿片岩相和未变质的岩石,如沉积岩和花岗质侵入体组成;波速特征反映为低速,υP=6.2~6.5km/s。如五台花岗—绿岩区,花岗闪长片麻岩和奥长花岗片麻岩,在室温和600 MPa条件下实验获得的平均υP分别为6.34km/s和6.21km/s(Kern et al.,1996)。

中地壳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为主的角闪岩相岩石组成;波速特征反映为中等速度层(υP=6.6~6.9km/s),这一波速范围主要对应于中性麻粒岩和变泥质岩,如集宁群英云闪长质麻粒岩,在室温和600 MPa下实验获得的平均υP为6.72km/s(Kern et al.,1996),也可由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混合而成。

下地壳由成分不同的麻粒岩相岩石组成(图8.3),为高速(υP=6.9km/s),可能是镁铁质麻粒岩、斜长角闪岩、斜长岩和麻粒岩相变泥质岩或是由榴辉岩和长英质麻粒岩混合组成。根据岩石相平衡实验与热力学研究(邓晋福,1987a; Holloway&Wood,1988),推断青藏高原加厚下地壳由花岗闪长质或中性的高压麻粒岩构成,其底部的山根带由花岗质的榴辉岩构成(邓晋福,1986);在地壳结构中,由花岗质榴辉岩构成的底部山根带、克拉通陆壳底部等常形成一个υP达6.8km/s的高速层(Deng et al.,1994);大陆裂谷带地壳底部也常有一个υP高达7.2~7.4km/s的高速层,可能由玄武岩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Fountain,1989;吴宗絮等,1994)。

图8.3 大陆地壳组成模型

(据Wedepohl,1995;转引自高山等,1999)

上述认识表明地震波速与成分具有密切的关系,是构建岩石圈成分模型的基础。但必须指出的是,深部岩石由于不能直接观察、波速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地震波速反映的是深部地壳的整体波速变化,以及地下岩石组成的变化性和多样性等,因此与成分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且必须结合地质实际推断成分。

4. 地质年代分几个界分别是什么

地质年代(Geological Time):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纪、世、期、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组、段)。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编辑本段]地质年代分类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 相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7亿年.下页包括生物进化地质年代表 大家知道按地层的年龄将地球的年龄划分成一些单位,这样可便于我们进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们习惯于以生物的情况来划分,这样就把整个46亿年划成两个大的单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被称做隐生宙,而将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时代称做是显生宙。隐生宙的上限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却不是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一般说来可推至6亿年前,也有推至5.7亿年前的。从6亿或5.7亿年以后到现在就被称做是显生宙。 绝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是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该岩石的年龄。 绝对地质年代是以绝对的天文单位“年”来表达地质时间的方法,绝对地质年代学可以用来确定地质事件发生、延续和结束的时间。 在人类找到合适的定年方法之前,对地球的年龄和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更多含有估计的成分。诸如采用季节-气候法、沉积法、古生物法、海水含盐度法等,利用这些方法不同的学者会得到的不同的结果,和地球的实际年龄也有很大差别。目前较常见也较准确的测年方法是放射性同位素法。其中主要有U-Pb法、钾-氩法、氩-氩法、Rb-Sr法、 Sm-Nd法、碳法、裂变径迹法等,根据所测定地质体的情况和放射性同位素的不同半衰期选用合适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获得的地球上最大的岩石年龄为45亿年,月岩年龄46-47亿年,陨石年龄在46-47亿年之间。因此,地球的年龄应在46亿年以上。 宙下被划分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学进化这个时期,可以是从46亿年前到38亿年前或34亿年前,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数以亿计的年数之差是因为我们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迹还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元古代紧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这个时期目前在5.7亿到6亿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这两个名称是1863由美国人洛冈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纪后到2.3亿年前这段时间为古生代,这个名称由英国人赛德维克制定,他依照洛冈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发生在1838年。从2.3亿年前到0.65亿年前为中生代,从0.65亿年后到现在为新生代。这两个代均由英国人费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别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现代。 代以下的划分单元为纪。让我们从最古老的纪开始吧。最古老的纪叫长城纪,然后是蕲县纪、青白口纪、南华纪、震旦纪。震旦纪,由美籍人葛利普于1922年在中国命名,葛氏当时活动在浙、皖一带,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称呼中国为日出之地而取了这个名称。起于18或19亿年前,止于5.7亿年前。这个时期的生命主要是细菌和蓝藻,后期开始出现真核藻类和无脊椎动物。 1936年赛德维克在英国西部的威尔士一带进行研究,在罗马人统治的时代,北威尔士山曾称寒武山,因此赛德维克便将这个个时期称为寒武纪。33年以后,另一位英国地质学家拉普华兹在同一地区发现一个地层,这个与较早发现的志留纪与寒武纪相比有着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两个层之间,显然是属于一个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时期,因此他根据一个古代在此居住过的民族名将这个时期称为奥陶纪。志留纪的名称的产生比寒武纪和奥陶纪都要早,大约是在1835年,莫企孙也是在英国西部一带进行研究,名称的意思来源于另一个威尔士古代当地民族的名称。莫氏和赛德维克于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将一套海成岩石层按地名进行了命名,中文翻译为“泥盆”。石炭这个名称的出现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尔和费利普斯在研究英国地质时,发现了一套稳定的含煤炭地层,这是在一个非常壮观的造煤时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叠纪这个名称是我国科学家按形象而翻译的,最初命名时是在1841年,由莫企孙根据当地所处彼尔姆州(俄乌拉尔山乌法高原)将其命名为彼尔姆纪。后来在德国发现这个时期的地层明显为上是白云质灰岩下是红色岩层,这也是我国后来翻译成二叠纪的根据。以上为古生代的六个纪。 中生代为三个纪。第一个是三叠纪,由阿尔别尔特命名于德国西南部,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层,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国和瑞士的与瑞士交界处有一座侏罗山,1829年前后布朗维尔在这里研究发现该处有非常明显的地层特征,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国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话,现在肯定不会是侏罗纪这个名称,因为他当时在英国西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这个时期的。两年后的1822年,德哈罗乌发现英吉利海峡两岸悬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钙质的白色沉积物,这恰恰是当时用来制作粉笔的白垩土,于是便以此命名为白垩纪。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区该时期的地层并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国就是多为紫红色的红层。 莱尔曾经将古生代称第一纪,中生代为第二纪,新生代为第三纪,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国某些地区的地质时按魏尔纳的分层方案从第三纪中又划分出来了第四纪,这样,新生代便由这两个纪所组成。从前的第一纪则由纪升代含六个纪,同样第二纪也升代含三个纪。 纪下面还有分级单位,如“世”,一般是将某个纪分成几个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

5. 地层有那些层

什么是地层?

地层是指在某一地质年代因岩浆活动形成的岩体及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层专的属总称。(所谓的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从岩性上讲,地层包括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6. 地球地质共有多少层最表面一层是什么

地球地质一共有3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最表层是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专面层,属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

地幔,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地核,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

(6)地质分层是什么扩展阅读:

划分依据

1、根据各圈层密度和地震波速度与地表岩石或矿物的有关性质对比进行推测。

2、根据各圈层的压力、温度,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进行推测。

3、根据来自地下深部的物质进行推断。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有时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质带到地表,为我们认识深部物质提供了依据。

4、与陨石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

7. 地质方面,什么叫三大亚层

野外勘复察首先应根制据岩性、颜色进行地质分层,这是最基本的分层,也是地质人员的基本功。在地质分层的基础上,如果土的物理力学性指标差异较大,则应再进一步按照物理力学指标划分亚层。一般情况下,同一时代、同一成因、同一层位、同一岩性的土体,其物理力学性指标不会有太大差异的。如果差异很大,就要考虑是否有其他后天因素的影响了。以天津开发区地质为例:在35米深度范围按地质形成,自地表由上而下分成三大层、十一个亚层:第一层为陆相层,含有两个亚层:第一亚层为人工填土层,土层厚度0.5-1.5米;第二亚层为冲积型(以粘土为主),土层厚度0.7-2.4米。第二层为海相层:上部为淤泥质粘土层,土层厚度6.9-9.76米;中部为淤泥质亚粘土,土层厚度4.3-6.2米;下部为亚粘土-粘土层,土层厚度1.1-2.0米。第三层为陆相及海相层,分5个亚层:第一亚层轻亚粘土—粉砂的透镜体,单层厚度2.2-2.4米;第二亚层轻亚粘土,单层厚度1.3-3.3米;第三亚层轻亚粘土,单层厚度2.0-5.4米;第四亚层粘土、粘土,单层厚度3.2-4.9米;第五亚层轻亚粘土,单层厚度1.7-4.5米。

8. 勘察地质分层

有地层分层

9. 地质分层怎么分 地下的层位是依照什么依据分出的地层

地质分层包括来年代分层、岩源性分层、层序地层等几个方面.年代分层是根据同位素测年、古生物化石组合断代等,确定地层的分层.岩性分层是根据各时代不同的岩性组合,确定界线.层序地层学是近年来新发展出来的一种地层学分类,根据全球相对海平面升降曲线划分地层时代.

10. 实测地质剖面分层代号是什么意思

就是地层的代号,比如Mb就是大理岩的代号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