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环境地质研究所怎么样
①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12个市级监测站(均隶属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成,从业人员共计17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9人(高级职称者30人,中级职称者61人,初级职称者38人),其他人员43人(见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
地质环境实验室水质分析仪器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广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远程会商系统建设
自2003年至今,广西使用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专家经验型预报系统,根据环境地质条件及大气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的相互关系的经验判断,依据历时降雨资料及降雨预报,作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预报。
广西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远程会商系统,与区气象台的会商,主要是通过QQ进行。
(二)预警预报信息发布及效果
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主要是通过电视台及手机短信向社会发布,同时每天的预报结果在广西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信息发布效果比较理想,起到了及时通报有效信息的作用,使得全区各地能够及时获得地质灾害信息,及早进行预防和防范,起到了有效减少因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
(三)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
广西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主要有:广西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1:50万广西地质灾害遥感空间数据库、1:50万广西区域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1:100万地下水污染调查空间数据库、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数据库、广西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地质公园数据库。
五、主要成果和服务
(一)地下水动态监测
通过20多年的地质环境监测,取得了大量的监测资料,其中,1981~1990年的监测资料已以年鉴的形式出版监测报告5份,1991年以后的地下水监测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建立了数据库,编写了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玉林5城市的1991~1995年地下水监测报告各1份。每年均编报7市(镇)的地下水水情通报和编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4城市地下水水情预报,编写地质环境监测及分析报告,并及时汇交上级主管部门。
利用监测资料,认真研究分析,完成了一系列的科研报告。
(二)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
自2003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与气象局合作(2007年又增加水文部门)开展了全区汛期(5~9月)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工作,到2008年,南宁市、柳州市、贵港市、贺州市、钦州市、玉林市、桂林市、贺州市、来宾市、河池市等市也相继开展了市一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日常工作由总站下属各分站承担。2003年以来,通过广西卫视发布3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439次,其中4级以上预报102次(均不包括各分站的市级预报),为自治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预报结果通过电视、报纸、手机短信发布。预警预报精度一般都在50%~60%之间,最高可达85%。近年来,成功预报了百色市城西东笋造纸厂滑坡、浦北县外贸站存在滑坡、鹿寨寨沙龙江村滑坡、龙胜和平乡黄洛村滑坡等15起地质灾害,避免了181人伤亡和近200万元的经济损失。
(三)地下水资源评价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部署,2001~2002年,全区进行了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与水环境图》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等成果。对广西地下水资源进行的新一轮评价,为广西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四)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2004~2005年,对全区4757座矿山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查明了广西矿山自然地理、环境地质、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等。提交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报告》、《广西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等成果,为广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监测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地下水污染调查
2007~2008年开展的地下水污染调查,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地下水的水质取样及水环境的调查,遍及全区108个县(区),共收集资料124份,水样670组,已完成了成果报告的编写。
(六)地质环境监测服务典型事例
主要有:广西河池市城东水厂砷污染调查、广西宜州龙头锰矿六潮泉泉水枯竭水文地质调查、合浦县常乐镇地下水污染勘查、平果铝排泥库泉泉水干涸与污染水文地质调查等,为政府解决污染治理、污染纠纷等问题提供了可靠依据。
六、法制建设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于1999年3月2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通过,1999年4月19日政府令第3号发布。
2.《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保护条例》,于2002年7月1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
3.《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2001—2015)》,于2003年12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4.《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于2006年3月30日由自治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5.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6年11月20日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并于2006年12月1日实施。
② 在广西区内同时具备环评、安评资质的单位有哪家
没有。目前广西区只有“广西桂能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安评资质,而版其并不具有环评资权质。
而广西具有环评的单位如下:
广西 南宁 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广西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西 百色 百色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桂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地质研究所
广西 崇左 崇左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西 来宾 来宾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贺州 贺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河池 河池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北海 北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玉林 玉林市环保科学研究所
广西 南宁 南宁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柳州 柳州九州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广西 钦州 钦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西 桂林 桂林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梧州 梧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防城港 防城港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西 贵港 贵港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西 北海 北海市碧蓝海洋环境保护服务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科学研究所
广西 桂林 桂林工学院高技术研究所
广西 桂林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广西 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③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怎么样。待遇,出野外时间,以后的发展
暂无同学,具体不知,这种单位地矿行业算中上等了,不会差
④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截至2014年底,全所职工总数534人,其中在职职工310人,离退休职工224人;博士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40人,副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125人。内设8个综合管理部门、16个技术业务部门、3个科研业务保障部门。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中国国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农业地质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挂靠所内。
发表论文122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1篇、EI检索论文23篇。出版专著5部,获得专利29项,1项专利技术实现转让,获著作权1部。获批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石建省研究员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卢耀如院士再获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石建省、王贵玲研究员受聘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有机物污染水样泵管口采样器”成功转化为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荣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1项,中国地质学会2014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1项。
获奖证书
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副所长张永波、张兆吉、李援生,纪委书记张民福。
所长、党委书记石建省(中),副所长张永波(右二),副所长张兆吉(左二),副所长李援生(右一),纪委书记张民福(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我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建立全流程现代化取样分析技术体系。成功研制系列取样器并解决痕量组分采集技术难题,发展高效实用的现场调查技术及离线萃取技术,快速准确地查明了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通过高分辨率遥感解译调查土地利用类型与污染源分布;构建了有机分析实验平台,对全国33个实验室实现网络远程质量监控。
大型盆地和东南沿海典型地区深部水文地质调查与综合评价取得地热资源勘查重大突破。在高温地热资源以及干热岩勘查、水热型地热资源调查评价、省会城市及地级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取得重大突破,发现多处高温地热异常。西藏古堆高温地热显示区地热钻探230米深度温度达195 ℃,为我国目前地热勘探中同深度温度最高钻井,川西地区高温地热钻探填补了理塘、巴塘地热钻探空白。首次开展干热岩科学开发利用试验研究,东南沿海地区干热岩钻探选址取得进展,完成东南沿海干热岩资源潜力区地球物理勘查。
贵德县扎仓沟干热岩钻孔现场
中国地质调查局王学龙副局长听取项目汇报
热坑间歇喷泉
热水塘沸喷泉
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风险评估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甘肃兰州、天水的滑坡、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攻克了滑坡、泥石流发生概率难以计算的难题,建立了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体系。以郑州地面沉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地面沉降发生原因与机理,为中原城市地面沉降风险评价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以石家庄、北京、洛阳为研究区域,研究了污染物在这些地区包气带中的迁移规律与包气带的防污能力,改进了地下水污染防污能力的评价方法技术,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奠定了基础。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战略研究。查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分布范围、农业种植现状及其灌溉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与趋势、各粮食主产区地下水资源保障农田生产用水能力。首次查明地下水超采与灌溉农业之间关系、小麦、玉米等秋粮作物及蔬菜和耗水型果林用水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程度和应调控阈以及节水灌溉与地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提出相对农民模式的综合优化节水灌溉方案和实施对策,示范应用取得显著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效益。创编了我国“国家主要含水层图工作大纲与技术要求”,全面完成《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史》出版稿,对发展我国水工环地质事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家粮食主产基地黄淮海区灌溉农业的用水强度、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分布图
祁连山大型煤炭基地土地覆盖现状解译图
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完成我国重要能源基地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总体部署。先后开展了“青海重要能源基地水文地质调查”、“神东煤炭基地水文地质调查与老空区普查”和“晋东能源基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完成6个1∶5万标准图幅调查(面积约2520km2);实施一批探采结合井,总出水量约14736m3/d,有力地解决了矿区缺水问题。在多年冻土区融区控水规律、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强富水特性、典型岩溶泉域强径流带分布与演变、采煤条件下上覆含水层疏干破坏机理、矿区含水层保护理论技术、老空区老空水普查技术方法和1∶5万水文地质编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
巴丹吉林沙漠1∶5万水文地质调查。完成巴丹吉林沙漠湖泊集中分布区野外调查任务,填补了我国沙漠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白。调查湖泊洼地133个、泉点29个、机民井88个,人工揭露地下水73处。初步查明沙漠东南部第四系沉积基底特征和湖泊、地下水分布的规律。首次在沙漠腹地完成350米水文地质钻探,揭露了第四系沉积基底和含水层结构,并首次获取巴丹吉林沙漠水文地质参数,为沙漠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通过全球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数据,对我国各类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开发利用用途进行分析总结,圈定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高温、中低温地热区(田),提出地热发电规模及远景布局。查明我国干热岩资源分布,圈定若干干热岩远景分布区,提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集约化目标及方向。开展了地下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趋势研究,制定出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路线图,为地热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群矿采煤驱动下含水层结构变异对区域水循环影响机制研究。初步查明采空区覆岩三带宏观分布规律,采场应力分布对覆岩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特征、关键层分布对覆岩裂隙发育特征影响机理,分析总结了采动裂隙发展与含水层结构变异演化规律,基本掌握采空区裂隙发育特征及渗透性变化规律,建立了典型矿区含水层空间结构变异数值模型,创造性提出采空区渗透性跃变曲面“椭抛凹形体”概念。
华北平原典型地区地下水回灌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应用GMS软件初步建立了试验场三维地层结构图,建立了勘察回灌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建立完善了地下水回灌三维水流模型,发展了地下水高精度模拟技术和优控管理信息技术。完善了滹沱河冲洪积扇三维地下水流模型,采用嵌套技术建立区域模型与示范区模型的耦合模型;建立示范区地下水回灌主要污染组分的溶质运移模型,进行了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算法研究,初步形成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
沙漠腹地水文地质钻探
含水层结构破坏物理模拟试验
地下水回灌试验场立体图
⑤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工资怎么样
看你什么职称什么级别了
⑥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什么级别的单位
该单位为正厅级单位,该单位以前是国土部直属单位,属于其科研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管理
国土资源部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后,中国地质科学院归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该单位在业务上和认识上很多都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管理的
⑦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待遇怎么样
待遇不错吧,
⑧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岩溶地质应用基础研究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地质调查任务,同时,也承担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技术开发和服务工作。在岩溶动力学与全球变化、岩溶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岩溶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岩溶景观旅游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形成优势学科领域。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设置有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岩溶资源与环境调查研究院、岩溶生态研究与石漠化治理中心、岩溶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中心、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测试中心等二级科研机构。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为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岩溶生态系统与石漠化治理重点实验室为中国地质科学院重点实验室。挂靠学术组织有: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洞穴专业委员会。现有在职职工154人,其中科技人员121人,有研究员24人(1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51人,中级职称43人。另外,还外聘流动高级科研人员25人。
所长、书记姜玉池研究员
副所长、副书记、纪委书记刘雯高级工程师
副所长黄庆达高级工程师
2008年全所实现货币工作总量4600万元,比2007年增长18%;固定资产增加728万元,达到3936万元。2008年全所在研项目72项,预算经费4079万元。其中纵向科研项目32项,经费1538万元;横向科研项目33项,经费1503万元;地质调查工作项目7项,经费1038万元。
2008年完成科技部、国家基金委、国土资源部和广西科技厅等下达的科研项目和地方技术服务项目72项,发表论文87篇,其中SCI检索期刊论文4篇,ISTP论文1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3篇,国内一般期刊论文39篇,出版专著2部。
2008年12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在桂林挂牌成立。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国际地学计划全国委员会、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代表,以及来自有关省市地勘部门的代表共近300人参加了挂牌成立仪式。仪式取得了圆满成功。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心第一届理事会主席汪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埃德伦,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陈章良,桂林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志刚共同为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揭牌。
国际岩溶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仪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人员合影留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伦助理总干事与中国同事合影留念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岩溶动力系统运行机制与岩溶生态系统研究:重点揭示了土下碳酸盐岩的溶蚀特征,在一个水文年中,雨季土下碳酸盐岩溶蚀量占全年的65%~71%,在雨季竹林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但在旱季竹林下的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则低于林地和草地。持续两年的观测数据显示,岩溶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14.63~297.77mg C·m-2·h-1,平均为118.81mg C·m-2·h-1;非岩溶区林地土壤其呼吸速率的变化幅度为43.12~329.93 mg C·m-2·h-1,平均为156.99mg C·m-2·h-1。
土壤呼吸速率与水热因子图
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动态变化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模式及成因研究:属“973”项目研究课题,对典型露头区岩溶缝洞系统进行了地质—地球物理描述,分析了塔河油田试验区三大类型古岩溶作用条件,初步建立了塔河油田试验区多期次、多旋回裸露风化古岩溶作用机制与演化模式,分析了塔河油田试验区不同地貌单元缝洞系统垂向分带特征和不同地貌单元缝洞系统结构特征。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初步建立了一整套岩溶塌陷形成演化过程和发育判据的室内分析测试方法。针对当前岩溶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输油管线等生命线工程建设面临的岩溶土洞的发育和稳定性问题,运用以光纤时域反射BOTDR和同轴电缆时域反射TDR为代表的分布式光电传感技术在临桂黄岔塘附近的桂阳高速公路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岩溶土洞(塌陷)监测预报试验站,为线性工程岩溶塌陷的时空预报研究提供了平台。
岩溶景观与洞穴研究:开展了广西岩溶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完成了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项目的系列技术材料的编写和国内评审,顺利被推荐接受UNESCO专家组评估。开展了我国不同气候地貌区代表性洞穴调查与空气环境监测工作,在广西桂林、河池,海南儋州、重庆武隆、河北兴隆建立了五个洞穴空气环境系统自动远程监测系统,对洞穴空气环境的温度、湿度、CO2、O2等因子进行高频度的远程自动监测,初步掌握洞穴空气环境的变化规律,基本查明洞穴钟乳石脱变原因,提出洞穴钟乳石景观保护和修复技术思路;利用宇生核素36Cl、10Be、26A1来确定天坑的形成年代,具有首创性,为进一步阐明天坑形成机制及发育演化规律,为完善我国区域岩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在塔河油田恢复古岩溶地貌并为分析储集空间分布规律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感器铺设
桂阳高速公路岩溶土洞监测
在贵州省六冲河流域探采结合,2008年10月31日和11月4日完成了大方县马场镇马场村和白泥村2处供水口的钻探抽水试验,计算可采水资源12003/d,解决周边5个村29903人的饮水安全,大方县和马场镇政府为此举办隆重的庆典大会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属地质调查项目,完成了1:5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面积21665km2、水文地质钻探11132m,岩、土、水化学等测试分析样品3995件,完成了设计工作量。通过水文地质综合调查,查清了测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和水资源特征,调查岩溶地下河180多条,其中新发现20条,调查岩溶大泉700多处。查明了石漠化、干旱缺水、岩溶内涝和煤矿开采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掌握了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现状及潜力。通过寻找有利富水带,实施水文地质钻探,共成井32口,涌水量近12000m3/d,解决10万多人和5万多亩旱地灌溉供水源问题,为西南岩溶区水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积累了经验。
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属地质调查项目,发现新一轮重大工程活动及矿山开采引发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矿山污染呈“由点向面状发展态势”,地下水质受污染的威胁和程度越来越严重,如柳州市鸡喇地下河受城市垃圾及废水影响,下游河段
柳州鸡喇地下河不同河段水化学分析结果
岩溶地下水监测与环境敏感性评价:属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完善了数据管理系统,获得各监测站降雨量、地下水主要水化学指标等大量数据。在官村,选择地下水水位埋深、土壤厚度、地形特征、包气带介质为评价因子,进行脆弱性评价和方法探索,评价结果显示,岩溶洼地区域脆弱性高,地表落水洞、天窗、明流交替且土层厚度大于1m区域脆弱性中等;根据官村流域内土壤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土壤含水率,研究了包气带滴水的动态特征,认为基岩空隙度低造成包气带的吸附能力有限,且与水位埋深有关;洞穴滴水和古环境研究取得新进展,滴水水化学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石笋记录揭示了8个阶段百年尺度的干湿、冷暖波。
岩溶地下水自动化监测站管理系统
⑨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这个单位待遇怎么样,硕士进去试用期结束每月能拿多少啊,谢谢
单位目前正在石家庄盖新的办公大楼,大概2012年底能全部迁回石市工作,这点不用担心。至于待遇问题,相较于石家庄市平均收入来说,也还可以,欢迎投考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