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盛家坝乡属于什么地质
Ⅰ 湖北省恩施市盛家坝乡属于哪个区
是属于恩施市的哦,不是其他县市的
Ⅱ 恩施市分几个区
恩施市辖抄3个街道:舞阳坝街道、小渡船街道、六角亭街道。辖4个镇:崔家坝镇、龙凤镇、板桥镇,白杨坪镇。辖9个乡:三岔乡、新塘乡、红土乡、沙地乡、屯堡乡、太阳河乡、白果乡、芭蕉侗族乡、盛家坝乡。共有居委会34个,村委会172个。
Ⅲ 恩施市盛家坝乡大集场村经纬度是多少
北纬N29°55′43.16″
东经E109°10′49.40″
靠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大集场村
参考: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盛家坝乡大集场村
Ⅳ 恩施市盛家坝乡有什么可以玩的地方吗
那边貌似有个什么湖的,还不错啊,周围都是草地
Ⅳ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盛家坝乡大集村邮编是什么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盛家坝乡大集村邮编是445035
Ⅵ 湖北省恩施市白杨坪镇属于哪个县
湖北省恩来施市白杨坪自,是湖北省恩施市下辖镇,不属于哪个县。
杨坪镇:
湖北省恩州市下辖镇,地处恩施市东北部,与龙凤镇、崔家坝镇、三岔乡、太阳河乡接壤“318”、“209”国道,白奉(白杨至重庆奉节)省道以及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地域面积246平方公里。截止2019年10月,全镇下辖13个村(居)委会,120个村民小组。
(6)恩施市盛家坝乡属于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恩施市: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北部。东邻建始、鹤峰,西界利川、咸丰县,南连宣恩,北接重庆奉节。总面积3972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截止2019年10月,恩施市下辖3个街道,4个镇,9个乡,分别为:舞阳坝街道、小渡船街道、六角亭街道。崔家坝镇、龙凤镇、板桥镇,白杨坪镇。三岔乡、新塘乡、红土乡、沙地乡、屯堡乡、太阳河乡、白果乡、芭蕉侗族乡、盛家坝乡。
Ⅶ 盛家坝乡的行政区划
盛家坝乡政府驻盛家坝,人口37485人,面积368平方千米。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盛家内坝、石门坝、龙洞河、容桅杆堡、石栏、二官寨、麻茶沟、车蓼坝、下云坝、大集场、安乐屯。
200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 2亿元,财政收入实现6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0元。
Ⅷ 恩施市及各县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区域概况【位置面积】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面积3967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 2004年底,全市人口78万人。
【地形气候】 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比比皆是。
【驻地邮编】 市人民政府驻小渡船街道。邮编:432400。行政区划代码:445000。区号:0718。拼音:Enshi Shi。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西北邻重庆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面积3967平 方 千 米,人口约78万,以汉族为主,汉巫县地,三国时吴置沙渠县,元为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施州卫,清雍正六年(1728)改卫置恩施县,1982年划县城关镇及近郊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主要有煤 、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珍贵树种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产党参、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土特产品有玉露茶、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等,是历史古城,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名胜古迹有连珠塔、文昌祠、柳州城遗址等。
Ⅸ 恩施市有哪几个乡镇
恩施市有哪几个乡镇的回答如下:
Ⅹ 恩施市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
截至2019年恩施市是县级市。
春秋时期地属巴国;战国时期属楚巫郡,秦朝时属南郡,三国吴及晋属建平郡,名沙渠县。
南北朝,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隋改庸州;唐为施州,后改清江郡、清化郡,又复为施州。
宋、元均为施州;明为施州卫;清初因之。雍正六年(1728年)设恩施县,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为施南府附郭县。
中华民国初年,府存县,直隶湖北省;旋先后隶湖北荆南道、荆宜道、施鹤道和鄂西行政区。
1949年成立恩施县人民政府。
1982年设立县级恩施市,实行县市分治。
1984年1月,撤销恩施县,将其行政区域全部并入恩施市。
1996年,恩施市面积3814平方千米,人口约73万人。辖3个街道、3个镇、16个乡:舞阳坝街道、小渡船街道、六角亭街道、龙凤镇、崔家坝镇、板桥镇、七里坪乡、三岔乡、新塘乡、双河乡、石灰窑乡、红土乡、沙地乡、白杨坪乡、太阳河乡、
龙马乡、沐抚乡、屯堡乡、白果乡、芭蕉乡、盛家坝乡、黄泥塘侗族乡。市政府驻舞阳坝。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恩施市总人口755725人,其中:小渡船街道36029人,舞阳坝街道80499人,六角亭街道45923人,龙凤坝镇44400人,崔家坝镇40179人,板桥镇20075人,七里坪乡34205人,三岔乡29716人,新塘乡32467人,
双河乡17076人,红土乡29463人,石灰窑乡14030人,沙地乡34185人,白杨坪乡58831人,龙马乡18493人,太阳河乡21848人,屯堡乡45180人,沐抚乡27096人,白果坝乡28288人,芭蕉乡37673人,盛家坝乡36487人,黄泥塘侗族乡23582人。
2001年,撤销七里坪乡,大部分区域并入舞阳坝街道;撤销龙马乡,并入龙凤镇;撤销双河乡,并入新塘乡;撤销沐抚乡,并入屯堡乡;撤销芭蕉乡、黄泥塘侗族乡,合并设立芭蕉侗族乡。
2004年末,恩施市总人口771459人。辖小渡船、舞阳坝、六角亭3个街道,板桥、龙凤坝、崔家坝3个镇和三岔、新塘、红土、沙地、白杨坪、太阳河、屯堡、白果、芭蕉、盛家坝10个乡。共有34个居委会、172个村委会。
(10)恩施市盛家坝乡属于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恩施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7亿元,同比增长12.3%(可比增长,下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14%。一产业增长4.5%,二产业增长13.2%,三产业增长10.7%。产业结构比由18.5:38.5:43.0调整为18.0:38.8:43.2。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达到1.1亿美元,增长16.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3亿元,增长49.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12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692元,增长10%。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亿元,增长25.4%。城镇化率达到48.4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实现财政总收入20.9亿元,增长32.3%。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亿元,同比增长34.8%。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1.3万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恩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