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角度怎么分析
㈠ 从地质角度阐述我国现今地形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你问的是一本书,叫《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此处空位太小,我粘贴不下。
㈡ 基于TIN的地质界面夹角分析技术
由于地质界面都是采用TIN模型进行建模,所以求地层界面与不整合面交线上的某点 的夹角就是求经过该点的两个三角面片之间的夹角。但是,基于TIN模型求地质界面之间 相交的三角面片难度非常大,而且效率很低,所以本书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计算 地层界面与不整合面之间的夹角。该方法首先将地质界面栅格化,然后再求相交的立方体 单元,最后求地质界面之间的夹角。
(1)地质界面栅格化
地质界面是以TIN模型表达的,其栅格化的实质就是将地质界面TIN穿过的块体单元 提取出来,形成地质界面的块体模型。具体步骤如下,如图6.1:
1)首先将三角面片的三个顶点向三个坐标平面:XY平面、XZ平面和YZ平面进行投 影,得到三个投影三角形。下面以XY平面为例,设投影后的三角形为ABC,如图6.2所示。
2)根据投影面的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计算三角形的最小外包矩形EFGH,该外包矩形 与传统的外包矩形不同,必须与矿床块体模型在相应平面投影的网格线相重合。外包矩形 的目的在于减少搜索范围,提高计算效率。
3)采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 Liang_Barsky 参数化线段裁剪多边形算法(孙家广等,1998),计算三角形的三条边穿过的平面网格。但是,当三角形投影为一直线段,而且也 与矿床块体模型在相应平面投影的网格线重合时,则认为平面上三角形的边穿过的网格为 该投影直线段左右网格(或者上下网格)。
4)采用扫描线算法计算XY平面上三角形ABC内部的网格索引(ix,jy)。
5)与XY平面上的处理类似,按照上面的步骤分别求得TIN模型中三角面片在XZ平 面和YZ平面上的投影,并计算出相应的内部网格索引,然后将三个投影面上的网格索引 的分量求交,最后求得三角面片通过的块体单元的索引,并且将穿过块体单元的三角形的 ID记录下来。
6)通过对地质界面TIN模型中的所有三角面片循环计算,可以求出地质界面通过的 块体单元,最后生成地质界面块体模型。
丁家山铅锌矿床三维可视化预测
(3)夹角的赋值
通过上一步骤,获得了地层界面与不整合面相交处的块体集合,并且该集合中的块体 包含了两者的夹角信息。因此,对于整个地质空间中的立体单元就通过求取与上述块体集 合中的块体的最近距离来获取相应的夹角信息。
因为获得的相交块体集合数量有限,所以采用暴力算法就能快速求取地质空间中的立 体单元中心点到该块体集合中块体单元中心点的最短距离。求得的块体集合中最短距离所 对应的块体的夹角信息就是该立体单元所需要赋值的夹角。
㈢ 地质报告怎么分析
网上资料来,希望对你有多源帮助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
第四章 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证据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最后,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㈣ 怎么看这张地质图里面标注角度的符号(有图)T T
地图正上方一般为正北(除非有特殊说明)。以正北方为0度,顺时钟方向确定角度。T两端出头的是走向,一端出头的是倾向。 走向用量角器量一下,倾向图上标注了。
㈤ 如何以地质学的角度解释“沧海桑田”
原意是指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
从海洋的演化方面来说。近代最流行的是海洋扩张学说(一两句话说不太清楚,简单介绍一下)。海洋最初是内陆板块的深大裂谷(例如现在的东非大裂谷,这叫胚胎期);随着这个裂谷不断发育,越来越宽,形成狭窄海洋(例如现在的红海亚丁湾,这叫幼年期);当最初裂谷的地方渐渐发育成大洋中脊,就进入所谓的壮年期(例如大西洋);当大洋拉张到一定程度,开始收缩,大洋就到了衰老期(比如太平洋);大洋进一步收缩,进入终结期(比如地中海);最后大洋渐渐缝合,形成年轻的山脉,这就是残痕期(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就是大洋中脊的遗迹)。这是用海洋扩张说来解释的“沧海桑田”!
还有冰期、间冰期也可以来解释“沧海桑田”。当处于冰期时,气温寒冷,地球上的很多水变成冰聚集在地球两极或者高山,形成冰川,海洋的海平面降低,海洋中原本水比较浅的地方变成陆地;间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时,气温升高,很多冰川融化,变成水后汇入海洋,海平面升高,原本海岸线向大陆推移,很多陆地变成海洋。
就河流来说,中下游河道不停地摆动(呵呵,不要被“不停地”吓到了,因为在地质上的时间,一般都是用“百万年”来计量的),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冲积平原的几乎每一寸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甚至都不止一两次有河流曾经流过,这是不是叫“沧河桑田”?
㈥ 画倾斜岩层的地质剖面图,剖面图上的岩层的角度怎么确定啊还有倾斜的方向是/倾斜
岩层的角度要用视倾角公式计算出来。倾斜方向跟剖面方向需注意,剖面方向和岩层的倾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的岩层倾斜方向跟剖面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㈦ 从地质角度分析渭河平原的形成过程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渭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㈧ 地勘报告地质剖面图中角度的问题
剖面图中的角度是剖抄面线的角度、是两向伸展的。钻孔间距这行上是钻孔的方位角和倾角、是一向的。
钻孔施工中有些质量等问题、钻孔不一定正好与剖面线方位角度一致。有可能偏差。所以又标有有钻孔的方位和角度(E度<F度)。有些矿山需要在井下找到钻孔(如金矿)。就必须要钻孔实际方位。实际倾角和钻孔的偏斜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