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汕头什么地质地层

汕头什么地质地层

发布时间: 2021-02-28 00:16:11

『壹』  主要地质认识

(1)通过塔北地区寒武纪—侏罗纪露头剖面的详细层序地层分析,共划分出三级露头层序129个,并组合为42个超层序和6个一级巨层序,由此构成的层序地层系统,可与国际上Vail等人的层序地层系统进行对比。

(2)生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结合是建立年代地层格架的关键。通过划分各层位生物地层分带,并与国内外有关标准化石带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各级次层序地层单元的绝对年龄值,首次获得了塔北地区系统的层序年代地层表。

(3)通过筛选,对奥陶系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剖面、石炭—二叠系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的混合岩类剖面以及三叠系陆源碎屑岩剖面进行了细致的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别建立起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层序模式:从潮坪至盆地环境的碳酸盐岩沉积层序模式;从陆源碎屑滨岸至碳酸盐陆棚环境的混合岩类沉积层序模式和河流—湖泊环境的碎屑岩的沉积层序模式。

(4)化石生态学和埋藏学研究,为海平面变化和相对水深变化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海平面升降直接影响到沉积环境和生物兴衰,因此,它们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就成为海平面变化的极好记录。通过生物群落分析,并与古生物的生态、埋藏特征与沉积相分析相结合,划分出32种生物群落类型,以此推断出塔北寒武纪—侏罗纪各地质时期的沉积环境变迁、相对水深变化和沉积旋回规律。

(5)建立起塔北地区地震和测井层序地层系统。从震旦纪到晚第三纪共划分出6个一级地震巨层序,34个二级超层序,并组合为15个二级超层序组,70个地震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分布局限,一般不能进行大区域对比。超层序可作为基本的地震层序对比单元。测井层序在一级巨层序和二级超层序规模上可与地震层序相对应。

(6)通过对地震剖面波组特征的追踪对比和层序内部反射结构的分析,结合有关地面露头研究结果,发现层序S1(震旦系)在满加尔地区发育厚度大、展布面积广的低水位体系域,这套地层可能与库鲁克塔格下震旦统中下部地层(阿勒通沟组—贝义西组)对比。这表明本区早震旦世时期决非一马平川的准平原,而是发育了满加尔深大坳陷(可能向东与库鲁克塔格拗拉槽相通),沉积了巨厚的下震旦统地层。

(7)根据细致的地震层序分析结果(即发现大规模、特征突出的下超面),结合露头岩性资料,提出寒武系与震旦系的界面并非层序界面,传统的地层划分方案将寒武系底界定在层序内部密集段顶面。真正的层序界面应下移进入上震旦统地层。据P.R.Vail等人的研究,该层序底界年龄应下拉1Ma左右。在研究区中部,地震剖面上层序S1的顶界反射对应于下超面下面的相位,而不应是以往的

(8)根据地震反射特征,结合钻井和地面露头资料分析,提出本研究区阿克库勒及其以西地区(中—西部)于晚震旦世末期已进入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时期,阿克库勒为台地边缘带;发育了能被地震方法分辨的礁(滩)。中—晚寒武世,生物礁生长达到鼎盛时期,中、上寒武世发育大规模礁体,它们呈逐渐向东迁移的特点。礁体(尤其是礁群)通常是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在合适的地区(钻井能力可及的深度),应该加强对它的勘探和研究。

(9)根据地震层序划分和重要界面性质分析,指出反映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发生重大改变的界面有前震旦系(基底)顶面、中、下奥陶统间的界面、石炭—二叠系底界面,前中生界顶面等。其中前震旦系顶面、石炭系底界面和前中生界顶面是大的古构造运动面。而O2+3/O1界面虽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使部分地区抬升,但大幅度的海平面变化可能是不整合形成的主要原因。

(10)由本区的上超点曲线(包络线)、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与第二代Vail海平面升降曲线对比分析可知,古生代本区与外海有密切联系,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本区海平面升降有重大影响。侏罗纪—第三纪本区与外海的联系几乎隔绝,湖平面升降基本上不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三叠系层序叠置变化特点及其中的疑源类化石、可疑海相夹层呈现的变化规律、湖平面变化特征及其与Vail曲线的相似性,无一不表明,中三叠世本区可能经受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海侵,海水进侵方向自西(或西南)往东(或东北)。

(11)初步查清了自震旦系到上第三系之间的六个巨层序和一些重要的三级层序的体系域组成特点,特别是低水位的发育和分布状况。分析表明,塔北大的低水位发育期主要出现在震旦纪、寒武纪、中—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和早三叠世早期。低水位的发现进一步明确了塔北地区各时期的沉积格局,对评价油气成藏组合将有重要意义。

(12)根据层序分析,发现了七个大型的密集段(或复合密集段),它们分别出现在震旦系层序、寒武系层序、下奥陶统层序、中—上奥陶统层序、下志留统层序、石炭系层序和下—中三叠统层序中。志留纪在满加尔坳陷具备发育良好生油岩的条件。合适的古地温条件,使成熟期较晚的志留系生油岩生成的油气能有足够的机会聚集成藏,因此,它对本区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三叠系层序低水位体系域主要分布在阿瓦提坳陷内。在满加尔南部可见到若干层序的低水位体系域,三叠系大型密集段出现在中三叠统中下部,具有潜在的生油条件。

『贰』 汕头什么地放有矿

⑴ 莲花山钨锡多金属矿区:矿区面积3平方公里,可先进行选矿试验,并重新设计开采和生产方案,年产钨精矿1000吨,回收伴生元素如锡、铜、铁、钛、金、银混合精矿500吨,年产值2000万元,建厂投资约1500万元。
⑵ 红场——雷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区:矿区面积1.9平方公里,可拟建稀土矿生产厂,年采选能力2—3万吨,每年预算获稀土氧化物400—600吨,年产值可达1500—2000万元,建厂投资约800万元。
稀土矿属于稀有元素矿产,是石化、冶金、电子、汽车及国防工业的重要矿场原料,是国家保护性、限制性开采的矿种之一。因此,在采矿人申请办理开采之前,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程序办理,方予准采。
⑶ 洪洞——井都玻璃砂矿区:矿区面积3.04平方公里。田心地段玻璃砂矿,地质队已作过详细普查评价工作,并获得B级以上储量。由于深汕高速公路从矿体的中心部位通过,压覆了矿体,因此不能开采利用。现可拟在海门洪洞地段开采,可拟建1个大型玻璃砂矿生产厂,年选矿规模10万吨,其中特级砂占50%、I级砂占50%,矿山投资约700万元,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年利润25—30%。
⑷ 花岗岩板材矿,选择花色品种好,荒料率高的三个矿区进行:
① 鮀浦鸡笼山水库北面—大桑浦山花岗岩矿区:矿区面积3.75平方公里,可拟建一个中—大型饰面用花岗岩板材厂,年产10万立方米,投资约1500万元,年产值约1000多万元。
② 西胪岩前、外輋—河溪花岗岩矿区:矿区面积3平方公里,可拟建一个年产3万立方米的石板材厂,建厂投资1500万元,若生产板材总量能达10万平方米,则年产值能达1000多万元。
③ 南澳县新山花岗岩矿区:矿区面积2.25平方公里,可拟建一个年产5000—10000平方米的石板材厂,建厂投资500万元,年产值100—300万元。
⑸ 南澳县羊屿头村地下热水、潮南区雷岭鹅地地下热水矿区、南澳县西洋阁矿泉水矿区:
羊屿头村地下热水矿区:矿区面积0.8平方公里,可拟建热水供应站或拟建温泉洗浴、医疗、娱乐为一体的温泉度假村,为南澳县新增加一个休闲旅游景点,投资约1000万元,年收入约1000万元以上,年利润300万元左右。
雷岭鹅地地下热水矿区:矿区面积1平方公里,可拟建温泉度假村,投资约1000万元,年收入约5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
西洋阁矿泉水矿区:面积0.8平方公里,南澳岛是我市一个重要的旅游度假风景区,全县境内没有一个生产矿泉水厂,因此拟建一个矿泉水厂是非常重要的,其产品可以就地供应岛内各旅游景点的服务场所和岛内各企事业单位的饮用矿泉水,从而提高岛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资约200万元,年产值700万元,年利润150万元。

『叁』 汕头乌桥岛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很小的一个岛~~你要问乌桥人咯~~友文好像就是~~

『肆』 汕头的特点是什么

先从地理人文上说吧,共有四个特点:

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

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附加一点资料给你参考:

地理位置】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全境位于东经116°14′40〃至117°19′35〃和北纬23°02′33〃至23°38′50〃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的美称。

【地形地貌】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市)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地质资源】 汕头市所属区域已找到矿产42种,共有矿产地180处。从已有区域地质勘查成果来看,汕头市区域地质的显著特征是中生代侵入岩花岗岩类发育,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发育,与之相关的矿产资源种类颇多,分布较广。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主要分布澄海、潮阳等地花岗岩类分布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石英砂、锆英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滨海地带。区内的矿产以钨、稀土、玻璃用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及矿泉水、地下热水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勘查开发前景甚好。锡、金、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具有找矿潜力。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石英砂、粘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资源。全市土地资源224438.7公顷。全市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伍』 汕头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汕头地理人文有四个特点:
一是濒临南海,自然条件优越。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北回归线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二是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目前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独特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潜力,与世界各国友好交流合作日趋活跃,先后与日本岸和田市、加拿大圣约翰市、韩国平泽市缔结为友好城市。
三是百载商埠,经济外向。汕头于1861年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目前,汕头与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248个港口及国内各大港口有货运往来,53家跨国公司、大财团、大商社在汕投资兴业。
四是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80人,人均耕地面积0.16亩,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素以精耕细作闻名遐迩。汕头文化底蕴深厚,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等享誉海内外。汕头民众更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善于经营而著称于世。

【地理位置】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全境位于东经116°14′40〃至117°19′35〃和北纬23°02′33〃至23°38′50〃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高雄180海里。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粤东之门户”的美称。

【地形地貌】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县(市)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地质资源】 汕头市所属区域已找到矿产42种,共有矿产地180处。从已有区域地质勘查成果来看,汕头市区域地质的显著特征是中生代侵入岩花岗岩类发育,第四纪海陆交互相及海相沉积发育,与之相关的矿产资源种类颇多,分布较广。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钨锡多金属矿主要分布澄海、潮阳等地花岗岩类分布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石英砂、锆英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滨海地带。区内的矿产以钨、稀土、玻璃用砂、建筑用花岗岩、饰面用花岗岩及矿泉水、地下热水等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其勘查开发前景甚好。锡、金、钛铁矿、锆英石、独居石及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具有找矿潜力。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石英砂、粘土是重要的建筑原料资源。全市土地资源224438.7公顷。全市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仅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就有7处,市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公里,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陆』 汕头的地形特点、气候特征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海岸线走向自东北向西南,汕头属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在东北信风带的南缘。汕头市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端、太平洋西岸,濒临南海。冬季常吹偏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东南风,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

北回归线从汕头市区北域通过。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21℃--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汕头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全市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

汕头市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的莲花山脉到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

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和海蚀地貌以及港湾和岛屿的分布。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

汕头依海而立,靠海而兴,市区及所辖各区县均临海洋。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全市海岸线和岛岸线长达289.1公里,纳入汕头市海洋功能区域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5倍之多。全市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南澳23个、潮阳1个、汕头12个、澄海2个、牛田洋2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峰海拔587米,是汕头的最高峰。南澳岛也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柒』 地质上的地层可分为哪六种

看你是根据什么分了,根据年代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有宇、界、回系、统、时、阶答,其中界分为太古界、元古界(下、中、上)、古生界(下、上)、中生界、新生界。每个界内包含若干个系,每个系由若干套系组成,以此类推。比如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你下个地层年代表就一目了然了。
若是根据岩性划分就比较复杂了。不知道你说的地层划分标准是啥。

『捌』 地质上一共有那几种地层

代纪世 代号 起始时间(百万年) 生物开始出现类型 ----------------------------------------------- 新生代 第四纪 全新世 Qh 0.01 人类出现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纪 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类出现 古近纪 渐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 50 古新世 E1 65 鱼类出现 ------------------------------- 中生代 白垩纪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钙藻出现 侏罗纪 J 208 鸟类哺乳类出现 三叠纪 T 250 蜥龙 鱼龙出现 ------------------------------- 晚古生代 二叠纪 P 290 兽行型类 裸子植物出现 石炭纪 C 362 坚孔类 种子蕨 科达类出现 泥盆纪 D 410 总鳍鱼类 节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现 早古生代 志留纪 S 439 裸蕨植物出现 奥陶纪 O 510 无颌类出现 寒武纪 -- 570 硬壳动物出现 ----------------------------- 新元古代 震旦纪 Z 680 不具硬壳动物出现 南华纪 Nh 800 青白口纪 Qb 1000 多细胞动物 高级藻类出现 中元古代 蓟县纪 JX 1 400 真核动物出现 (绿藻) 长城纪 Ch 1800 古元古代 滹沱纪 Hl 2300 五台纪 Wt 2500 -----------------------------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现 (菌类及蓝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表 第四纪-全新世-距今1万年 第四纪-更新世-距今250万年 第三纪-上新世-距今1200万年 第三纪-中新世-距今2500万年 第三纪-渐新世-距今4000万年 第三纪-始新世-距今6000万年 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距今6700万年 白垩纪-距今1.37亿年 侏罗纪-距今1.95亿年 中生代-三叠纪-距今2.30亿年 二叠纪-距今2.85亿年 石炭纪-距今3.50亿年 泥盆纪-距今4.00亿年 志留纪-距今4.40亿年 奥陶纪-距今5.00亿年 显生宙-古生代-寒武纪-距今6.00亿年 元古代-震旦纪-距今18.0亿年 隐生宙-太古代 距今>50亿年

『玖』 汕头工程地质如何

还不错。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好!
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哦!
及时采纳,谢谢。

『拾』 广东连山的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是什么

连山地质古老,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复杂。工程区位于连山县,本区属华东华南低山与丘陵区。主要由中山、低山及局部出现的丘陵地形组成,整个地势从北往南,自东向西倾斜,山谷台地纵横交错,冈峦起伏连绵成系。山体植被较好,有不少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最高峰是东北部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m。山坡坡度一般为30°~40°,大部分山坡稳定性较好,以侵蚀构造地形为主,其次为潜蚀构造地形。
连山县内降雨有如下特点:降雨量从北到南递增,据北部吉田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1753.3mm;南部七星坑雨量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2467mm,南部为北部的1.4倍。最大降雨吉田为1982~1983年度的2471mm,七星坑为1994年的3529mm;最小值吉田为1963~1964年度的1222.3mm,七星坑为1991年的1546.1mm。
连山县属低纬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降雨量从北到南递增,水气含量大。累计年平均气温18.9℃,年平均湿度为82%,多年平均风速为1.4m/s,风向多为北西(NW),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3m/s,也是北西风稍多(NW)。

也在找这方面资料,共享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