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博物馆怎么写
① 去地质博物馆去玩作文怎么写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和表姐去地质博物馆游玩。一到博物馆我们就准备排队领票,走到队伍的尽头一看就傻眼了,这队排了有两、三百米,我们只好边等边拍照了。
等了一个小时,终于拿到票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去。到了里面,我差点吓死了,一只霸王龙站在高台上,还不停的吼叫,我说:“这只霸王龙做的好逼真呀。”他们都说是啊,我提议大家分成两组,我和爸爸一组、表姐和妈妈一组分开参观,大家一致同意。于是我和爸爸一起先来到地球厅,看了一些关于地球的知识展示,有火山模型、冰川模型、海洋模型等。上了二楼变来到了地质厅,里面摆满了五光十色的矿石标本,很多矿石都晶莹透亮的,好看极了。二楼往里走,突然来到一个又高又大的大厅,里面是梁龙、黄山龙、霸王龙的完整骨骼化石。梁龙化石的脖子不是很长,高度只到二楼的楼顶,尾巴和脖子差不多长;黄山龙,它的脖子超长,一直伸到四楼的楼顶,尾巴也很长;我很喜欢霸王龙,仔细观察后发现它的牙齿非常锋利,尾巴虽然不如梁龙长,但是却非常粗壮,不愧是恐龙世界的霸主。
三楼是一些各种各样恐龙的化石,上了四楼,我玩了现场照相做恐龙明信片,但是还不能传到自己的电子邮箱,真是遗撼啊。我还玩了骑自行车跟恐龙比赛,只是有很多人排队,轮到我时,腿都站麻了,差点输给了小恐龙。 五楼有会学我说话的恐龙,恐龙乐队,恐龙小网络等。
全部参观完了,我和爸爸来到楼下看见妈妈和表姐已经在等我们了,今天玩的可真开心啊!
② 写《上海地质博物馆》的感觉作文400字以上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
③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感想300-400字
有一复天我去参观了地质制博物馆. 博物馆的外面有一片很大的场地,场地里有只很大的模型恐龙. 博物馆的内部很丰富,我们一进大门就看见一只非常大的模型恐龙站在很高的台子上,体内好像发出一种声音.再往里面走一点,便能看到模型火山,火山几乎马上喷发出来了一样,“仿真还挺像的呢!”我不由地啧啧赞叹.再往里在走一点就更有趣了:有一块块宝石和玉石,其中,我和爸爸妈妈看见了一块很奇特的石头:海蓝宝.海蓝宝外面是似透明,而非透明的白色石块,白色石块里面好像裹着一块蓝色石块,非常漂亮.博物馆里不仅有博物、文物,还掺杂着部分科技.比如我们在最顶层看见的三个模型恐龙,我们去的时候就看见了最右边的一只恐龙在弹吉他.我注意观察了一下,恐龙的脚下有一个播音器,所以才唱出这动听的歌曲来. 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去地质博物馆看一看,相信每次的收获肯定都不一样的.
④ 去地质博物馆去玩作文怎么写视频
今日,风和日丽,学校组织我们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简称博物馆游。因为是学校第一次组织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早做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爸爸开车送我到学校的大巴,坐上车,没过多久,就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我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动物世界又狮子、狒狒等标本。昆虫世界中的标本可真不少,像蝗虫、甲虫和蜜蜂等;而恐龙公园内,一只只恐龙正在“大开杀戒”,有的张着嘴四处乱窜,有的在自相残杀,霸王龙是它们中的一只,它在恐龙群中横冲直撞,吓得其它恐龙四散奔逃,迅猛龙也是其中的一只,它是个“长腿将军”,只要听见一点儿咆哮声,就立刻逃的无影无踪。
接下来是看3D电影,虽然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影片内容及其无聊,一群蚂蚁成群结队的搬一只死苍蝇。电影结束后,我们上了车,在车上大家高高兴兴地谈论着所见所闻,哎,又到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分四层,八个展厅:化石展厅,矿物展厅等。化石展厅内,陈列着翼龙、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矿物展厅里有晶莹的水晶、形状各异的方解石.....,它们都是珍稀的矿物,宝石馆内有猫眼、钻石、祖母绿等珍贵的的石头。
还没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国地质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车上,许多同学都在闭目养神,而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祖国真是地大物博呀!!
⑤ 写合肥地质博物馆作文(600字)
今天,我们去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学习了很多知识。
进入博物馆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块晶莹剔透的方解石和石膏,如果不看标牌我还以为是一大块水晶呢。
我们首先参观了地球厅,看了展示的各个地方的陨石。了解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就像一个母亲的八个兄弟,都有各自的轨道,从不会跑错轨道。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壤中含有极其丰富的氦,是清洁、高效的能源。月岩和月壤中还含有丰富的钛、铝、铁、镍、钍、铀、钾等元素,有望成为人类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基地。
岩浆是地球的血液,这发源于上地幔软流圈中或地壳的深部,是一种活力极强的硅酸盐熔融体。火山喷出的熔融体称为融岩,冷凝后就形成了各型的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等。我们看到的岩石虽然千姿百态,但总体来说只分为三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不知不觉我们又走进了恐龙厅,在了解恐龙之前,我们先感受动感影院里的《走进恐龙》。在这里我们好象乘着飞船穿越了时光隧道,走进了距近二亿一千三百万年的侏罗纪时代,我们看到了恐龙出生、繁殖、遭遇火山爆发的整个过程。这7分钟的动感电影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了《神奇校车》,这种感觉就好像亲身体验一样。
在恐龙厅里,我们先看到了巨大的合川马门溪龙的骨骼,它属于大型蜥脚类恐龙,是世界迄今发现颈部最长的恐龙,复原后的身长22米,颈长9米。妈妈想照张完整的照片都不可能,只能分部位拍摄。我抱着一根蜥脚类恐龙的股骨,我的身高还不及这根股骨一半高。我们在博物馆里知道了,翼龙属于恐龙的远亲,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但不属于恐龙类。翼龙是第一个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当恐龙占据着陆地时,翼龙却一直控制着天空。
随后我们又参观古象厅、矿产资源厅等等。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发现我们祖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厚。祖先的留下的踪迹让我们清清楚楚的了解到几亿年的生物,还有许多大自然留下的未解之谜,等着我们用智慧的钥匙去开启,去发现。
⑥ 陪孩子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怎么写
1.
写出今天的行程,看到了什么。
2.
孩子的收获是什么,大人的收获是什么。
3.
升华一下。作个总结
⑦ 写《上海地质博物馆》的感觉作文500字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2008年10月15日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开始,进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那巨大的恐龙的骨架,于是我对后面的参观产生了何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的想去参观完这里的一切。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所包括古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地质学、天文学多种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任务是在收集自然标本及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教育。1960年1月27日动物学分馆在馆本部开馆;1984年植物学分馆在龙吴路1102号建成,占地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六层,建筑面积3065平方米。馆内的,内容包括"古动物史"、"古人类史"、"中国历代古尸"3个陈列厅,以及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6个基本陈列厅,内容为植物的进化。 在展厅我们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科学家们更好的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证实,也为生物进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各物种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物进进化。进化的进步性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这就是人。 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表明,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 ①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②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③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生物进化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出种种特殊的复杂情况。除进步性发展外,生物界中还存在特化和退化现象。特化不同于全面的生物学的完善化,它是生物对某种环境条件的特异适应。这种进化方向有利于一个方面的发展却减少了其他方面的适应性,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殖后代。
⑧ 参观中国地质博物馆的报告怎么写
先写某某天到中国地质博物馆参观,再整体描述一下博物馆的外景。写先参观了什么,又参观了什么,接着又看到了什么,等等。最后写自己对这次参观的总体感觉和评价。我是石油大学的,刚写完报告交了上去。
⑨ 地质博物馆的简称
英文简称吧?GMC(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中文是中地博
⑩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介绍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国家级地质学博物馆,成立于1916年。中国地质内博物馆收藏地质标本20余万件容,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等珍贵史前生物化石;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批国宝级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