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湖南有哪些地质构造

湖南有哪些地质构造

发布时间: 2021-02-27 20:50:19

『壹』 湖南那些地方地质是石头

张家界呀,那边都是石头了,很多奇峰异石的呢,你去湖南张家界看一下就晓得了,都是石头的世界呀,很多石头的呀。
所以那些地质石头多着了呀。

『贰』 湖南的地势和地质有关资料

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处于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湖南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境内山地约总面积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约占一半。主要山脉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罗霄山及南岭山脉。省内最高峰为炎陵县的酃峰,海拔2122米;最低点为临湘市的黄盖镇,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汇聚洞庭湖,经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
全省土地总面积约为31774.35万亩,其中51%为山地, 7%为盆地,13%为平原,15.4%为丘陵,全省有水面135.3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4%。海拔[1]高度在50米以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9.9%,l000米以上的占总面积的4.3%,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100米至800米之间。2004年全年净减少耕地17263公顷,其中生态退耕16981.23公顷,灾毁耕地454.47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112.49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246.92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4161.6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5694.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长沙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叁』 近年来,湖南发生了哪些地质灾害

我国湖南省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地势较低,且错落分布着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大主要河流,北部为洞庭湖平原。这一地形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给湖南带来了地质灾害隐患,主要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塌陷等。下面对湖南省近年来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进行一个大致的盘点,帮助人们对湖南省地质灾害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并做好以后的预防工作。
泥石流
2016年7月4日,湖南怀化驻地溆浦县大江口镇土桥乡白水溪村因山洪引发泥石流,数十名群众被困,其中一户人家共5口人全被掩埋在泥石流中,后经过武警怀化支队的紧张救援,成功转移受困群众15人,成功解救被泥石流掩埋人员4名,但仍有1人不幸遇难。
2016年6月20日,湖南湘西龙山县,在经历强降雨之后,引发山洪泥石流,整个县城被围困在洪水泥淖之中,逾4万多人受灾。
2016年5月9日,湖南安化县仙溪镇一载有3名小学生的校车在途径大桥村和山漳村交界处时突遇山体滑坡,校车被泥石流推入河床,3名学生和1名司机顺利救出,仅1名学生受轻微伤。照管员殷胜群因保护学生不幸去世。

2015年11月16日,云南锡业郴州矿冶有限公司屋场坪锡矿尾矿库因连日来持续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并引发泥石流,山洪直泄尾矿库,致使尾矿库排水竖井上部坍塌,库内积水及部分尾矿经排洪涵洞下泄,致使排洪出口杨家河两岸居住人员4人失联。
2015年7月7日,湖南特大暴雨导致怀化、湘西州、邵阳、娄底、衡阳、株洲、郴州7市州50县区约109万人因暴雨洪涝受灾,死亡2人(泸溪县1人,南岳区1人,均为滑坡泥石流掩埋),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6万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万余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7千公顷,绝收8.2千公顷,倒塌房屋596户1670间,严重损房1028户2211间,一般损房2261户5306间,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
滑坡
2016年7月8日,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树仁村3组出现重大滑坡险情,威胁29户105人。隆回县政府、国土资源局和地勘局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经认定,险情有继续发展扩大的趋势。
2016年7月3日,湖南安化县由于连降暴雨致使原BOT常安公司管理建设的仙溪洢水1号特大桥部分桥体被巨大山体滑坡冲垮,临近的207国道也被水流冲毁。所幸此次山体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受损。

2016年3月21日,新邵县大新乡磁溪村集市附近一处山体突然滑坡,土石迅速掩埋了正停在山脚下的四台车辆。所幸的是,当时车内并无人员,此次山体滑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崩塌
2016年7月4日,长沙宁乡县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涧溪、槎子片区1500亩农田瞬间被漫过路面的洪水淹没,且造成河堤崩塌,原本就汹涌的“翻堤水”更加肆意的翻越堤岸经堤外的低洼田注入下游的团头湖,造成湖水迅速上涨,危及望城区格塘镇的柏叶、青山、和平等村数千亩稻田和数十栋民房。次日,在经过奋战抢险之后,河堤已经成功合拢。

2016年5月31日,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中学发生水塔坍塌事故,造成2死4伤,死伤人员均为在校学生。
2016年3月28日,湖南省邵阳市湘西南物流中心一建筑物发生坍塌事故。该建筑目前尚在施工阶段,事故导致13名施工人员受伤送医。
塌陷
2016年7月7日,湖南长沙书香路与黑石铺路的十字路口发生塌陷,路面出现一个直径近5米的大洞,一辆吉普车正好经过此处,轮胎报废,司机成功逃生。经过市住建委专业人员通过现场勘测,初步分析造成塌陷原因主要是深埋于道路交叉口以下的东西向农排老管道塌陷所致,并指导天心区市政部门制定维修施工方案,确保现场安全。
2015年12月21日,湖南邵东县黄陂桥乡出现“天坑”,并伴随有房屋开裂倾斜、桥体塌陷、池塘水井干涸等一系列地质异常现象,其中坍塌点共50多处,总面积超90亩,原因疑石膏矿开采所致。

『肆』 湖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简称湘,别称潇湘、三湘四水等。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毗四川,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省境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省内最大的河流湘江贯穿南北,故简称湘。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11位。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湖南省省会为长沙市。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70个县,7个自治县,19个县级市。

人口、民族1990年末人口6110.89万,少数民族481.33万,占7.93%。人口超过1000人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彝族12个少数民族。在湖南流传的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僧人竺法崇到长沙传教,创建麓山寺,佛教始传入湖南。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道教传入湖南。元末明初驻戍湖南的回族、维吾尔族将士及随军阿訇将伊斯兰教传入。永乐二年(1404),湖南始建清真寺,开展伊斯兰教活动。明崇祯九年(1636)即有外国传教士涉足湖南,传入天主教。清同治二年(1863)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率先来湖南传教,续后有10个外国教会的17个差会到湖南设堂传教,建教堂,聚会所576处,办各类学校63所,医疗慈善机构39个。湖南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谷雨茶节、青节、四月八、上大雾梁、端午节、起伏、赶秋、七月七、中元节、黄节、中秋节、重阳节、打鼓堂等。

建制沿革湖南为古三苗、百濮与扬越之地。春秋、战国属楚。秦朝设黔中、长沙两郡。西汉时属荆州,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三国时属吴国荆州。西晋时期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湖州、江州。南朝宋、齐、梁时分属荆州、郢州、湘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统一全国后,在湖南设有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唐代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宋朝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属湖广行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下设长宝、岳常澧、辰沅永靖、衡永郴桂等4道和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沅州、永州、衡州、永顺九府。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并改变了部分县的名称。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九区。1940年4月又将全省划为10个行政监督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衡阳两市。到1949年,全省有2市、10行政监督区、77县,省会设在长沙市。

自然资源和物产土地面积2118.29万公顷,其中耕地322.64万公顷,占15.7%;森林727.04万公顷,占34.3%;宜林牧荒山337.52万公顷,占15.8%。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短夏热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旱。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57亿立方米。水系主要为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共有大河17条,中河93条,小河5226条。植物资源丰富。种子植物约5000种左右,野生经济植物1000多种,药用植物800多种,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66种。森林覆盖率35.56%,全省有森林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张家界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草场资源有637.2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566.6万公顷。动物有哺乳类野生动物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8种,二类保护动物28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3种,有色金属矿居多。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全省有色金属矿产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中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雄黄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经济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785.83亿元,国民收入651.37亿元。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第二产业占35.9%,第三产业占25.8%。农村社会总产值达719.11亿元,工业总产值803.71亿元。

文化教育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学生人数总计3.7万余人;各类中等学校290所,学生4.2万余人。此外,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多所。

名胜古迹湖南主要风景名胜游览地有:岳阳楼、岳麓书院、湖南烈士公园、武陵源风景区、猛洞河、桃花源、九嶷山、苏仙岭、德夯风景区、南岳衡山、洞庭君山、波月洞、毛泽东故居等。其中武陵源风景区的原始自然形态,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风光,为当今世上一绝,湖南旅游观光的必到之地

『伍』 湖南省主要的地质灾害是

湖南省几种主要抄的地质灾害包括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坍陷、采空区地面沉陷、河流淤积等
地质灾害与地区有关联。桑植主要体现在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石门主要是地面岩溶塌陷;辰溪双峰主要为采空区沉裂;益阳主要是因为水库的修建而引发地面沉陷。

『陆』 湖南典型的地质构造景观有

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丰富多样,有相当一部分地质遗迹颇具观赏和重要地学研究与科普价值。笔者参与了由新宁县国土资源局委托省物勘院承担完成的新宁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本次调查工作对分布于该地质公园108k㎡ 规划区原已发现和这次新发现的共计152个地质遗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描述、定位、定名和照相。笔者通过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崀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其发育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最为著名,同时也分布和发育一些较为典型的地质构造形迹,有重要意义的水体资源以及较为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分布的地质遗迹主要可分为:丹霞地貌景观类、岩溶地质地貌景观类、构造地质遗迹类、水体资源类、地质灾害遗迹类5大类 。丹霞地貌景观类型及其特征
丹霞地貌景观是崀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按照其垂向上的起伏和凸凹形态及微地貌特征,区内丹霞地貌可分为正地貌、负地貌和微地貌3类。
正地貌类丹霞崖壁
一般呈条状直截式的悬崖峭壁,坡度大于 60°,高度大于50m,多沿大型节理裂隙面发育而成,崖壁可因岩性差异呈层状组合,壁上多见顺层凹凸和竖向流水蚀 痕及孔洞。此类崖壁地貌发育较普遍,主要分布于单面山陡坡,各台寨块状山体边侧与河谷两岸。最典型的如分布于紫霞峒景区的“红华赤壁”,崖壁近南北走向,长 700余米,平均高100余米,峭壁临空,气势磅薄,景象万千;每当红日中空,丽阳高照,绝壁红光熠熠,蔚为雄伟壮观,是罕见的丹霞崖壁地貌景观。
正地貌类丹霞孤峰
由峰林地貌演变而来,底部大面积裸露的丹霞岩层之上石峰凸起,四面陡坡,局部有陡崖,峰顶主呈锥状。如“金字塔”、“海狮迎宾”、“香炉峰”、“丹霞盖帽”等。最典型的当属“金字塔”石峰,它是受两组共轭节理(菱形节理)控制,经流水侵蚀、球形风化等作用发育而成,两条棱线斜伸相交成适度张开的顶角,峰顶呈圆锥状,独显奇姿。
正地貌类丹霞峰丛
系由丹霞方山演变而来,当侵蚀作用深入到方山内部时,山体遭受强烈的破坏,形成高低参差、形态各异的连体同座峰丛地貌,如“丹霞峰丛”、“十八罗汉”、“塔状峰林”、“犀牛峰”、“紫霞峰”、“鲸鱼闹海”等。其中尤以“鲸鱼闹海”为极为典型的丹霞峰丛地貌景观,立八角寨顶面西俯瞰,只见无数丹霞石峰,于云海之中似成群巨鲸击波嬉戏,姿态各异,形奇状美,被誉为“丹霞之魂,国之瑰宝”。
武陵源景色奇丽壮观,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境内,连绵26000多公顷,景区内最独特的景观是3000余座尖细的砂岩柱和砂岩峰,大部分都有200余米高。在峰峦之间,沟壑、峡谷纵横,溪流、池塘和瀑布随处可见,景区内还有40多个石洞和两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临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最近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发现的山水名胜。这里的风景没有经过任何的人工雕凿,到处是石柱石峰、断崖绝壁、古树名木、云气烟雾、流泉飞瀑、珍禽异兽。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
武陵源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在均属国内外罕见,在36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目前所知有山峰3000多座,这些突兀的岩壁峰石,连绵万顷,层峦叠嶂。每当雨过天晴或阴雨连绵天气,山谷中生出的云雾缭绕在层峦叠嶂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若隐若现,景象变幻万千。

武陵源水绕山转,据称仅张家界就有“秀水八百”,众多的瀑、泉、溪、潭、湖各呈其妙。金鞭溪是一条十余公里长的溪流,从张家界沿溪一直可以走到索溪峪,两岸峡谷对峙,山水倒映溪间,别具风味。

武陵源的溶洞数量多、规模大,极富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索溪峪的“黄龙洞”。黄龙洞全长7.5公里,洞内分为四层,景观奇异,是武陵源最为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武陵源在区域构造体系中,处于新华夏第三隆起带。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大致经历了武陵一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武陵—雪峰运动奠定了本区基底构造。印支运动塑造了本区的基本构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武陵源奇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最基本的内在因素之一。

构成砂岩峰林地貌的地层主要由远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云台观组和黄家墩组构成,地层显示滨海相碎屑岩类特点。岩石质纯、层厚,底状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岩石出露于向斜轮廓,反映出砂岩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特殊地质构造环境和基本条件。而外力地质活动作用的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坍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则是塑造武陵源地貌景观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因此,它的形成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内外地质重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武陵源共有石峰3103座,峰体分布在海拔500~1100米,高度由几十米至400米不等。峰林造型景体完美元缺,若人、若神、若仙、若禽、若兽、若物,变化万千。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特点是:质纯、石厚,石英含量为75%~95%,岩层厚520余米。具间层状层组结构,即厚层石英砂岩夹薄层、极薄层云母粉砂岩或页岩,这一层组结构有利于自然造型雕塑,增强形象感。岩层裸露于向斜轮廓产状平缓(5°~8°,局部最大达20°),增加了岩石的稳定性,为峰林拔地而起提供了先决条件。岩层垂直节理发育,显示等距性特点,间距一般15至20余米,为塑造千姿百态的峰林地貌形态和幽深峡谷提供了条件。

基于上述因素,加之在区域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抬升、倾斜,流水侵蚀切割、重力作用、物理风化作用、生物化学及根劈等多种外营力的作用下,山体则按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形成峰林,显示出高峻、顶平、壁陡等特点。

构造溶蚀地貌:武陵源构造溶蚀地貌,主要出露于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分布地区,面积达30.6平方千米,可划分为五亚类,堪称为“湘西型”岩溶景观的典型代表。主要形态有溶纹、溶痕、溶窝、溶斗、溶沟、溶槽、石芽、埋藏石芽、石林、穿洞、洼地、石膜、漏斗、落水洞、竖井、天窗、伏流、地下河、岩溶泉等。溶洞主要集中于索溪峪河谷北侧及天子山东南缘,总数达数十个。以黄龙洞最为典型,被称为“洞穴学研究的宝库”,在洞穴学上具有游览和探险方面特殊的价值。

剥蚀构造地貌:分布于志留系碎屑地区,见及三亚类:碎屑岩中山单面山地貌,分布于石英砂岩峰林景观外围的马颈界至白虎堂和朝天观至大尖一带;鲤鱼脊Ⅴ谷中山地貌,分布于湖坪、石家峪、黄家坪等地;碎屑岩低山地貌,分布于中山外缘,山坡较缓,河谷呈开阔的Ⅴ型。
河谷侵蚀堆积地貌:本类型可分为山前冲洪扇、阶地和高漫滩。前者分布于沙坪村,发育于插旗峪—施家峪峪口一带;索溪两岸发育两级阶地,二级为基座阶地,高出河面3—10米;军地坪—喻家嘴一线高漫滩发育,面积达4~5平方千米。

完整的生态系统

武陵源位于西部高原亚区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的边缘,东北接湖北,西部直达神农架等地,西南联于黔东梵净山。各地生物相互渗透,物种丰富,特别是这里地形复杂,坡陡沟深,加上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森林发育茂盛,给众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加之武陵源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受人为干扰较少,从而保存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我国众多子遗植物和珍稀动植物集中分布地区。据考证,干百年来武陵源从未发生过较大的气候异常、水土流失、岩体崩塌或森林病虫害大发生等现象,证明武陵源保持了一个结构合理而又完整的生态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

武陵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众多的植物中,武陵松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形态最奇,有“武陵源里三千峰,峰有十万八千松”之誉。

古树是自然遗产中的“活文物”。武陵源的古树名木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点。神堂湾、黑枞脑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张家界村一株银杏古树高达44米,胸径为1.59米,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生长于腰子寨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这些植物种质资源,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它们的生存环境、林相结构及其保护、保存等都是重大的研究课题。

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武陵源在动物地理分布上属于东洋界,华中区,位于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与东区部丘陵平原亚区的交界线边缘。这里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经过长期的侵蚀风化,石英砂岩构成巨大的奇峰异石,坡陡沟深,加之森林茂密,给动物生活、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经初步调查,陆生脊椎动物共有50科116种,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单》中的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0种。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为300只以上。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鳃,则遍见于溪流、泉、潭中。研究动物生态在武陵源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两者的关系,对于保护动物和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珍奇的地质遗迹景观

武陵源回音壁上泥盆系地层中砂纹和跳鱼潭边岩画上的波痕,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不仅可供参观,而且是研究古环境和海陆变迁的证据。分布在天子山二叠系地层中的珊瑚化石,形如龟背花纹,故称“龟纹石”,是雕塑各种工艺品的上好材料。

多姿多彩的气候景观

武陵源的春、夏、秋、冬,阴、晴、朝、暮,气候万千。云雾是武陵源最多见的气象奇观,有云雾、云海、云涛、云瀑和云彩五种形态。雨后初霁,先是膘胧大雾,继而化为白云,缥缈沉浮,群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中时隐时现,如蓬莱仙岛,玉宇琼楼,置身其间,飘飘欲仙,有时云海涨过峰顶,然后以铺天盖地之势,飞滚直泻,化为云瀑,蔚为壮观。

『柒』 湖南地理概况有哪些

简称湘,别称潇湘、三湘四水等。位于中国南部、长江中游,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毗四川,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为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北纬24??39?~30??08?,东经108??47?~114??15?。省境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省内最大的河流湘江贯穿南北,故简称湘。东西宽667公里,南北长774公里。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11位。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湖南省省会为长沙市。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70个县,7个自治县,19个县级市。

人口、民族1990年末人口6110.89万,少数民族481.33万,占7.93%。人口超过1000人的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满族、蒙古族、布依族、彝族12个少数民族。在湖南流传的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西晋武帝泰始四年(268),僧人竺法崇到长沙传教,创建麓山寺,佛教始传入湖南。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道教传入湖南。元末明初驻戍湖南的回族、维吾尔族将士及随军阿訇将伊斯兰教传入。永乐二年(1404),湖南始建清真寺,开展伊斯兰教活动。明崇祯九年(1636)即有外国传教士涉足湖南,传入天主教。清同治二年(1863)英国基督教循道公会率先来湖南传教,续后有10个外国教会的17个差会到湖南设堂传教,建教堂,聚会所576处,办各类学校63所,医疗慈善机构39个。湖南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谷雨茶节、青节、四月八、上大雾梁、端午节、起伏、赶秋、七月七、中元节、黄节、中秋节、重阳节、打鼓堂等。

建制沿革湖南为古三苗、百濮与扬越之地。春秋、战国属楚。秦朝设黔中、长沙两郡。西汉时属荆州,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三国时属吴国荆州。西晋时期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湖州、江州。南朝宋、齐、梁时分属荆州、郢州、湘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隋统一全国后,在湖南设有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唐代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宋朝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属湖广行省。明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置湖南布政使司,为湖南省,下设长宝、岳常澧、辰沅永靖、衡永郴桂等4道和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沅州、永州、衡州、永顺九府。中华民国时期,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并改变了部分县的名称。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监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九区。1940年4月又将全省划为10个行政监督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衡阳两市。到1949年,全省有2市、10行政监督区、77县,省会设在长沙市。

自然资源和物产土地面积2118.29万公顷,其中耕地322.64万公顷,占15.7%;森林727.04万公顷,占34.3%;宜林牧荒山337.52万公顷,占15.8%。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冷短夏热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旱。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2.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457亿立方米。水系主要为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共有大河17条,中河93条,小河5226条。植物资源丰富。种子植物约5000种左右,野生经济植物1000多种,药用植物800多种,有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66种。森林覆盖率35.56%,全省有森林自然保护区23个,其中张家界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草场资源有637.2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566.6万公顷。动物有哺乳类野生动物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8种,二类保护动物28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83种,有色金属矿居多。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全省有色金属矿产的年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中萤石、重晶石、长石、海泡石、雄黄等储量居全国第一。

经济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785.83亿元,国民收入651.37亿元。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3%,第二产业占35.9%,第三产业占25.8%。农村社会总产值达719.11亿元,工业总产值803.71亿元。

文化教育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49所,学生人数总计3.7万余人;各类中等学校290所,学生4.2万余人。此外,还有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多所。

名胜古迹湖南主要风景名胜游览地有:岳阳楼、岳麓书院、湖南烈士公园、武陵源风景区、猛洞河、桃花源、九嶷山、苏仙岭、德夯风景区、南岳衡山、洞庭君山、波月洞、毛泽东故居等。其中武陵源风景区的原始自然形态,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风光,为当今世上一绝,湖南旅游观光的必到之地。

『捌』 湖南省这些年有什么地质变化

自第三纪末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湖南普遍存在,迹象明显。主要体现为第四纪沉积建造的发育,断裂、隆起、拗陷等构造形态和山地、平原多级剥夷面和河流阶地地貌的发育,以及高程变化,现代文物、古迹殁入地下,大量温泉沿断裂带出露等。湖南新构造运动基本分为间歇性不均衡升降运动和断裂运动两大类。
①升降运动
从目前地貌形态反映出省区东、西、南三面为山地环绕,它们是
喜马拉雅晚期运动强烈上升的结果。这些山地地区中发育了多级夷平面,沿河发育多级阶地,显示地壳间歇性上升;北部洞庭湖地区强烈下降,形成了广阔的第四纪巨厚的堆积平原区。第四纪以来,本区的升降幅度,按周缘阶地标高与第四系沉积厚度估算,可达430m以上。因此,自第四纪以来,湖南地壳升降是较强烈的,总的格局是西升东降、南升北降。同时,大面积的缓慢抬升和沉降尤为显著,是湖南新构造运动的主要形式,并且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间歇性。升降运动形式可分为拱形隆起、掀斜运动及拗陷与断陷,显现于省区各地。
②断裂运动
新构造断裂活动分两种,即第四纪成生的新断裂和挽近期仍继续活动的老断裂。这两种断裂在全省各地皆普遍可见。这些活动性断裂大部分属新华夏系构造成分,部分为华夏系构造部分,少量为东西向构造成分。喜马拉雅晚期以来,它们都显示了不同程度的活动性。

『玖』 湖南地质单位有哪些

湖南省物勘院(湖南省水工环地勘院)地处邵阳市东郊320国道与谭邵高速东版入口交汇地段,至邵阳火权车北站约2公里,为7路公共汽车终点站,交通较为便利,基地占地120亩,分南北两院,办公、生产、医院、仓库主要分布于紧临320国道和娄邵铁路的南院,北院主为生活区。院内绿树成荫,碧草吐翠,环境优雅,身在其中朝听鸟语,夜闻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湖南省物勘院(湖南省水工环地勘院)将在“十一五”时期整体搬迁省会长沙市。目前,新基地正在筹建中,新基地占地60余亩,总投资约2亿元,拟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花园式单位。

『拾』 湖南地区属于那种地形

地形、地势:
湖南地形为东西南三面环山,中北部低落,呈蹄形。位于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为省内最高点,中部大都为丘陵,多宽广的盆地和谷地,北部为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大都在50米以下。
湖南地势属于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 之间山势雄伟的武陵山、雪峰山盘踞,是湖南省东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从城步苗族自治县至益阳县境是资水和沅水的分水岭,是湖南省东、西自然条件的分界线。湘南有南岭山脉,峰顶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东西方向延伸,是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间盆地较多,谷地为交通要道。湘东有幕阜、连云、九岭 、武功、万洋、诸广等山,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均为东北—西南走向。湘中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广布。这些盆地多为河谷沟通,并有河流冲积平地。湘北为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全省东、西、南三面山地环绕,逐渐向中部及东北部倾斜,形成向东北开口不对称的马蹄形。省内大于海拔2000米高点的分布与地势总特点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东、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湘东最高点是炎陵县的斗笠顶,峰顶海拔2052米。东南部有桂东县的八面山,峰顶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县的韭菜岭,峰顶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县的二宝鼎,峰顶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门县的壶瓶山,峰顶海拔2099米,是省内最高点。全省地势的最低点,是临湘县的黄盖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与省内最高点相差2000米左右。

地貌:
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 ,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全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全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

地质:
分属两个大地构造单元。以罗翁绥宁大断裂向北东经安化,宁乡至长寿永安大断裂一线为界,其北西为杨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东南为南华准地台的一部分。三大岩系(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发育,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出露齐全。地史上各期磊的构造运动在湖南均表现明显。中、酸性岩浆活动强烈。受到三个地质成矿构造单元的控制:一是八面山褶皱区,二是雪峰的隆起区,三是湘中、湘东南褶皱区,构成了湘中、湘南两个大的成矿带。有“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之称,矿藏丰富,矿种齐全,质量优良。到1988年末,在全国已发现的140多种矿种中,湖南找到134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在地质构造上岩浆活动较弱,湖南是一个弱震,少震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