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待遇怎么样
㈠ 辽宁核工业地质局的地质勘察院就是原来的地质调查院怎么样
新成立的没几年,感觉以后应该会很好的呀!
㈡ 六大地调中心是什么
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
2、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地质调查局是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
地质调查局是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机构,是拥有专业化地质调查队伍的事业实体,是国家地质基础信息资料等公益性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
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者,通过地质调查、地学科技创新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待遇怎么样扩展阅读
开展基础地质数据采集与更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支撑。广泛采用新的地球探测技术和数据采集技术,全方位、多角度获取地质信息,开展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环境地质和海洋地质调查,不断提高我国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填补和更新基础性地质图件。
开展重要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资源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前期调查工作,科学评价我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重要固体矿产资源潜力,逐步摸清矿产资源家底。
开展全国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调查以及重要地区、重点矿种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勘查,引导和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不断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开展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评价,为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保障。开展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系统查明地下水的数量、质量和变化规律,建立监测网络。
开展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建立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应急反应能力。组织实施国家交办的重大工程建设前期地质勘查工作。
㈢ 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所属事业单位哪些在沈阳,待遇怎样,好进吗他是国土下的吧
辽宁省物测勘察院和辽宁省地质勘查院都在沈阳新城子区
待遇还行,现在大学本科每年5w应该不成问题
不过要出野外
㈣ 沈阳的地质单位
这个问题有点专业,建议不要到网络知道上寻找答案
不妨直接上门问一问 哪怕问问门口的保安呢
地质:沈阳市黄河北大街1号,16号楼
㈤ 就业: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待遇、福利、发展前景怎么样
不要只看待遇,要看发展和单位层次。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六大地调中心,正厅级单位,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和它不在一个档次上。
㈥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介绍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原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集地质版调查、科学研究和权地区项目管理为一体的全国六大区域综合性地质调查机构之一,是直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任务是: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开展东北地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研究;承担东北地区公益性地质成果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东北地区有关项目管理和监督工作。
㈦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的组织结构
综合管理部门: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纪检监察审计室)、人事教育处、财务资产处、总工程师室、科技与装备处、项目监督管理处
技术业务部门:综合研究室、东北亚地质矿产研究室、信息资料室、东北实验测试中心(国土资源部东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基础地质室、矿产资源室、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室、勘查技术室
其他部门:经营开发部、离退休管理处、物业管理部(后勤服务中心)、地质勘查院、隆丰宾馆、宝玉石检测站
单位规模:中央编制办批准沈阳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编制为275人。截止至2006年12月,现有职工440人,其中在职247人,离休16人,退休177人,具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人员包括基础地质、资源调查评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物化探、遥感地质、GIS、测试分析等专业领域共111人,其中研究员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55人;具有博士后3人,博士19人,硕士25人,在东北地区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单位占地面积5400平米,房屋建筑面积8621平米。中心实验室包括有国土资源部东北地区实验测试中心及辽宁省技术监督局授权的辽宁省宝玉石检测站,拥有各种大型检测仪器50余台(套),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仪、X-荧光光谱仪、激光拉曼仪、红外光谱仪、电子探针能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光栅光谱仪、等离子体质谱仪、全普直读等离子体光谱、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偏反光显微镜、离子色谱仪、元素分析仪、地球物理测试及水文地质探测等仪器设备;同时,拥有海事卫星通讯设备、GPS定位仪、全站仪、大型打印机、大型扫描仪等等。中心图书馆藏各类地学专业图书、刊物近8万册,积累了有关我国东北地区区域地质和全国贵金属地质调查研究方面的大量资料,并存有1999年以来完成的东北地区国家地质调查成果信息。
㈧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一、以往基础地质工作程度
大兴安岭地区由于植被覆盖严重,人烟稀少,交通欠发达,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尤其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更显不足。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少数中、外地质工作者沿交通线做过少量路线地质调查,曾有俄国人、日本人在铁路沿线和免渡河一带进行过地质矿产概查,并发现了铅锌矿和煤矿。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对大兴安岭地区地质工作非常重视,使得该区地质工作得到飞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成立了大兴安岭区测队,首先完成了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填补了本区地质工作的空白,对本区进行了第一次区域性的地质总结。1951~1953年刘国昌、姜春潮等在大兴安岭进行了1∶50万地质调查。1980年内蒙古地质局116队完成了呼伦贝尔盟1∶50万地质图、矿产图、构造体系图、成矿远景区划图及相应的文字报告和说明书。
20世纪80年代前,在国家的统一布置下(计划经济时期),相继开展了全区1∶50万航磁测量、1∶100万区域重力测量和大面积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相当一部分地区还进行了1∶20万重力及1∶10万和1∶5万航磁测量,少数地区1∶5万区域地质和1∶2.5万航磁测量工作也开始起步,取得了极为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并发现了一大批有地表露头的大中型矿床。1∶50万地质编图和区域地层表的编制及有关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等,使本区的地质工作步入系统化阶段,认识也逐步深入。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本区先后开展了以矿产地质调查为主的1∶20万区域地质测量。研究区共涉及其中68幅图,其中14幅尚属空白。少数地区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图1-2)。其中1990~1993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M-51-10(六十林场幅)和M-51-16(阿里河幅)区域地质调查,1994年7月通过验收。合理地建立了区内地层层序,对测区侵入岩进行了划分,确定了吉峰-环宇韧性推覆构造,并对区内矿床(点)、异常进行了详细调查、登记,在初步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重砂、化探资料,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20世纪80~90年代,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地矿部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有关研究所、高等院校和内蒙古自治区及相关省的地矿局等单位完成了“中国北方板块构造及成矿规律的研究”、“我国北方前寒武纪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远景预测”、“华北地块北缘矿化集中区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以及“紧缺矿产的勘查与评价研究”等项目,对包括大兴安岭在内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
图1-2大兴安岭中北段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1995~1997年地质矿产部第一物探大队陆续完成了大兴安岭北段阿南林场、喀喇林场、克一河镇、兴安里、阿里河、六十林场等图幅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工作,发现了一些有找矿价值的异常。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全面实施,大兴安岭地区又一次迎来了地质工作的春天。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全面展开,1∶25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填补了1∶20万区调的空白,至2005年1∶20万化探可扫面积全部完成(图1-3)。重要成矿带还进行了1∶5万区域地质和化探扫面工作,新发现了一大批物化探异常和矿产地。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牵头,联合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综合研究:20世纪80~90年代,在本区开展了各类综合研究,先后有许多单位和学者对大兴安岭中北段及邻区地质构造、火山岩和矿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区域地质志”、“地层单元清理”、“大兴安岭中南部中生代地层火山岩及成矿规律”等综合研究。“七五”、“八五”期间该区又作为科技攻关重点研究区,先后提交了“内蒙古兴安盟地区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和成矿预测”、“大兴安岭及其邻区铜多金属矿产的勘查与评价研究”等科研报告,对大兴安岭地区板块构造运动的特点、多旋回和叠覆造山作用的总体特征、成矿规律等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通过对大量地质矿产资料的整理,对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有色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论述了本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通过研究重点矿床,阐明了该区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带、圈定了找矿靶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有关专家带着队伍和先进设备,对主要成矿带和重要矿床(点)进行了详细工作,对该区成矿条件和赋矿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确立了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对成矿的重要作用,而且认识到古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对区域矿产形成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成矿类型也是多元化的---不但矽卡岩型和热液型矿床不断被发现,而且与潜火山作用和海底火山-喷流作用有关的矿床类型也正在被人们认识;通过新理论、新观点的引进,发现了多处新类型矿床(点),通过新方法和技术的使用,使多数矿床扩大了远景。这些工作使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为后续基础地质研究和隐伏金属矿床找矿勘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信息。
图1-3大兴安岭中北段区域物化探工作程度
2001~2003年东北地区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和吉林大学承担了地质大调查科研项目“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综合研究”,对金、铜、铅锌矿床控矿构造、矿产分布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矿床具有北东成带、北西成行的分布特征,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燕山晚期,与燕山晚期火山岩、次火山岩具有内在的成因联系;划分出2种成矿类型、3个成矿带,并建立了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
二、矿产资源勘查研究状况
大兴安岭中北段正规的矿产勘查工作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以来在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及面积性物化探工作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地质普查和矿床勘探工作,对发现的重要矿点(矿产地)和物化探异常进行了普查和勘探工作。大兴安岭中北段已发现金属矿产地332处(含砂矿),其中经过不同层次地质勘查工作的大、中、小型矿床27处,合计每万平方千米(中、北段面积按20.2×104km2计)平均有1.34个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25处/万平方千米)的1/18.6,是全国(200处/万平方千米)的1/149。大兴安岭中北段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见图1-4。
1966~1970年原黑龙江省地质五队、地质八队、物探队在环宇地区进行普查找矿和物化探工作,完成磁法、自然电场法、化探测量22.8km2,发现花岗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的多金属矿化。1973年编写了环宇矿点普查报告。
1970~1971年原黑龙江省地质五队对嘎仙多金属、镍钴矿点进行了普查。1972年对吉峰十一支线多金属矿点进行了普查,同时对吉峰九支线多金属矿点和超基性岩进行了普查。
1987~1988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黑龙江地质勘查局同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金属矿业事业团合作,在吉源林场、吉峰林场、三十六林场和西陵梯林场西部地区开展了1∶5万地球化学普查、异常查证和矿产普查工作,完成1∶5万化探5000km2,1∶5万地质调查605km2,1990年2月提交了《黑龙江西北部基础地质调查报告书(日文)》。1988~1989年黑龙江有色地质勘查局703队对西陵梯林场Au、As异常区、三十六林场Cu、Pb、Zn异常区进行了检查。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土资源大调查成果的不断取得,特别是1∶20万化探扫面和重要成矿带上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的开展,在大兴安岭地区发现了大量成矿元素综合异常,为进一步普查找矿和扩大远景指明了靶区。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该区矿产勘查工作又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在大兴安岭西坡陆续又发现和评价了一批矿床(点)和具一定前景的矿产地,矿种主要有铜、铅、锌、银、金等。拜仁达坝富铅锌、银矿已评价为大型,并有望成为特大型。同时,与大兴安岭相邻的蒙古、俄罗斯的边境地区也相继取得找矿重大突破。
总的来看,无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还是矿产资源勘查研究现状,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由于植被覆盖严重,工作条件较差,且受以往传统勘查技术的限制,许多成矿有利地区未开展系统的地质找矿工作。从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只是围绕一些勘查程度相对较高的矿区周围做过一些零星小面积的大、中比例尺的矿产勘查工作,大部分地区工作程度比较低,至今在本工作区仅发现2处大型矿床(六一硫铁矿、嘎罗索钛铁砂矿)、4处中型矿(谢尔塔拉铁锌矿、红旗沟铁锌矿、梨子山铁钼矿、苏呼河三号沟铁锌矿)、32处小型矿床(其中含7处砂矿)。
图1-4大兴安岭中北段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2001~2005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在鄂伦春自治旗八岔沟铅锌矿、吉峰林场、西陵梯、嘎仙、牙克石市扎敦河、扎兰屯市碰头岭等地区开展了地质、物探、化探综合找矿工作,完成1∶5万化探483km2,1∶2万土壤测量53km2,1∶1万地质测量40km2,地质、物探、化探剖面37km。通过上述工作认为八岔沟铅锌矿、吉峰林场AS-5Pb-Zn-Ag异常、西陵梯AS-8
Cu-Mo-Ag异常、嘎仙镍钴铅锌矿点、扎兰屯碰头岭金银矿化异常区具有较大找矿前景。综上所述,大兴安岭中北段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和地质科研工作程度均比较低。区域地质仅限于小比例尺航空磁测、1∶20万区域地质测量、1∶20万区域化探,1∶5万地质测量开展尚少。矿产地质勘查投入工作量较少,主要是20世纪60~70年代对个别矿点的检查和普查,工作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此后的较长时间内投入的有效找矿工作较少,致使该地区至今已发现的大中型矿产地甚少。
在勘查技术方面对特殊景观地区(森林沼泽区、戈壁沙漠区等)找矿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技术,使大兴安岭地区基础地质工作更加系统,找矿方法、技术日臻成熟,思路更加明确。2001~2005年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承担了国土资源调查技术方法类研究项目“得尔布干成矿带北段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研究”(2001~2002年)和“森林沼泽景观异常查证方法研究”(2003~2005年),对森林沼泽区元素迁移集散规律、异常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制定了该类景观地区中大比例尺化探方法和异常查证评价技术,并在示范测量中取得很好的地质效果。
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应用航空物探发现了一批电、磁异常,1999年在海拉尔、满洲里地区又进行了1∶5万航空物探(电/磁)综合测量,为研究本地区构造格架、地层及岩体分布、普查找矿等提供了高质量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其成果经三级异常查证,取得了一定的地质找矿效果。
高分辨率电磁测深、大深度的脉冲瞬变电磁测深、大功率激电、高精度磁法等新技术、新方法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应用,为寻找隐伏、半隐伏矿床及解决大兴安岭中北段找矿中的一些技术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近年来遥感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多平台、多光谱分辨率和多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技术为找矿勘查提供了基础数据。在森林沼泽特殊景观区,如何有效地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区域地质研究及找矿靶区优选工作,尚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三、邻国邻区矿产资源发展状况及可借鉴经验
大兴安岭与近邻的俄罗斯、蒙古国的相邻地域均处于同一构造单元,是铜、金、钼、锌、稀土、铀等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图1-5)。据统计,在俄罗斯、蒙古国境内已发现规模不同的矿床500多个,其中超大型、大型矿床43处,有色及贵金属占80%以上,已探明的储量中,铅锌大于700×104t,银大于14000t,金在2000t以上,铀大于20×104t,另有萤石矿2000×104t以上。在距我国仅10km的额尔古纳河以西,俄罗斯境内别列佐夫已发现4.47×108t的大型富铁矿,矿石品位达50.33%;同样距我国仅20km处有鲁戈卡因大型铜金矿床,铜储量达169.8×104t,金储量167t;另有诺依昂-塔洛格铅锌矿,金属储量达300×104t以上;斯特列措夫超大型铀钼矿,其中铀储量大于20×104t;已生产150年之久的巴列依金矿,已采金在1500t以上;达腊松金矿采砂金已有150年的历史,1927年进行原生矿勘探后变成一超大型金矿;舍尔洛夫戈尔大型锡钨钼矿床距满洲里仅120km。同样,在与我国毗邻的蒙古国境内的东方省已知有吉尔万布拉克超大型铀矿,乌兰、查布、巴彦乌拉等大型铅锌矿,肯特省阿伦努尔大型钨矿,爱尔得尼-托洛加大型铜矿,莫苏盖胡都格特大型稀土矿等。这些矿床距我国内蒙古地区一般均在200km以内。
在我国大兴安岭的呼伦贝尔地区也相继发现了斑岩型乌奴格吐山大型铜钼矿、额仁陶勒盖大型银多金属矿、查干布拉根及甲乌拉等银铅锌多金属矿。在内蒙古东部的黑龙江境内先后发现了斑岩型多宝山、铜山、三矿沟、小多宝山等大中型铜钼金矿;在紧邻工作区北部的黑龙江境内也发现了小伊诺尔盖、沙宝斯、东安等大、中型金矿及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如乌玛、韩家院子、兴隆沟等。在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也先后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如白音诺尔超大型铅锌银矿、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超大型巴尔哲稀土矿、巴林左旗浩布高大型矽卡岩型铅锌铜多金属矿、克什克腾旗黄岗大型矽卡岩型铁锡钨多金属矿等。这些矿床的发现说明在我国大兴安岭地区有寻找和发现有色、贵金属等矿产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中北部地区,占地面积与已发现的矿床规模和数量远不如邻国及邻区。选择俄罗斯、蒙古国与毗邻地区的代表性矿床进行比较,见表1-1,从中可以汲取一些宝贵经验。
图1-5大兴安岭及邻区矿产分布示意(据赵一鸣等,1997,有修改)
表1-1 大兴安岭及周围地区大型以上代表性矿床主要特征及控矿因素
续表
1)研究表明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在空间的分布,首先受控于大型成矿域的有利位置,近年来在新疆东天山发现的土屋斑岩型铜矿,蒙古国境内发现的奥玉陶勒盖斑岩型铜矿、查干苏布尔加斑岩型铜钼矿、纳林呼都克铜矿、洪古特-黑德铜矿等与大兴安岭西部的乌奴格吐山和东部的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带,均处于东西向古生代古亚洲成矿域,它们受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岛弧系的控制,因此在大兴安岭寻找与斑岩型有关的铜钼金多金属矿重点应考虑与古生代基底岩层有关的东西向构造中分布的浅成斑岩体及与之有关的矿化和蚀变。
2)大兴安岭的邻区已发现的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主要与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3个断裂系统组成的区域构造的复杂网格状断裂有关,它们决定了中生代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的空间范围(阎鸿铨等,2000)。尤其是近东西向构造向北东向构造转弯处(在俄罗斯境内北部地区及蒙古国的南部由于受西伯利亚古板块牵制,构造表现为从东西向向北东东向转弯)是成矿密集区。区内成矿带的分布和若干矿田的成矿位置,主要受控于北东—北北东向与北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如诺依昂-塔洛格铅锌矿、舍尔洛夫戈尔锡钨矿、乌兰铅锌矿、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多宝山铜钼矿等均受北东向深断裂和北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交汇构造控制。
3)巨型火山-深成岩浆隆起带内次级相对隆起区或向沉降区过渡地带是大型成矿区带最重要的构造环境。分布在岩浆隆起区不同级别的次一级构造,如破火山洼地(斯特列措夫铀钼矿)、断陷火山盆地边缘(诺依昂-塔洛格铅锌矿)、次火山-侵入穹窿(乌奴格吐山铜钼矿)、近岩浆穹窿核部(达腊松金矿)等,往往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田的重要构造条件。这是在大兴安岭地区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4)从俄罗斯、蒙古国和大兴安岭地区已知的矿产组合可以看出,其成矿元素及组合十分相似。大致可分为3类:铁及多金属组合(如铁-锌、铁-锰等)、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组合、稀土-放射性元素组合。如蒙古国有大型图木尔廷敖包铁锌矿,大兴安岭地区有谢尔塔拉中型铁锌矿;俄罗斯有超大型鲁戈卡因铜金矿,大兴安岭地区嫩江有三矿沟铜金矿;俄罗斯有超大型贝斯特里铜钼矿,大兴安岭地区有乌奴格吐山、多宝山铜钼矿等,说明大兴安岭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有相同的成矿基底,并有相似的成矿机理,只是在工作区目前只发现矿化显示或小型矿床,如扎兰屯市敖尼尔河仅发现钨锡矿化点,而在俄罗斯已发现大型舍尔洛夫戈尔锡钨矿;蒙古国肯特省阿伦努尔已发现大型钨钼矿,而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卫江东山、博克图镇川岭等地仅有矿化显示。研究境外大型-超大型矿产的组合,对我们在大兴安岭中北段类似成矿条件下寻找相关的矿产组合会有一定的启示。
㈨ 中国地质调查局 沈阳地质研究所 这个单位怎么样。。
是中国地质勘查局下属的沈阳地研所,你要考事业单位公务员吗?待遇自是回不错,发展当然好了,要知道温答总理 以前是地矿部部长,现在当总理了对地质部的下属单位还差事儿吗。工资,待遇,福利你不用担心,只要你是正是职工3000还是能保证的,奖金就要看你所在处室的情况了,一般有项目的话奖金会很高的。这个回答现实,实际一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