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科技情报怎么打不开

地质科技情报怎么打不开

发布时间: 2021-02-27 12:07:09

❶ 地质信息标准化

一、内容概述

实现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地质数据一次性的数字化采集,并通过对所采集数据的计算机处理,提高地质填图与编图的效率,进一步实现大范围数据的无缝数据库和数据的互操作。如果采集的数据缺乏标准化,这样的目的是无法达到的。特别是以描述信息为主的地质野外观察数据,标准化就更为重要(姜作勤等,2001)。地质资料信息种类繁多,存在大量多源异构数据,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内容也不尽相同。同时,世界各地质调查机构所用的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运行平台各种各样,如Oracle、SQL Server、Access、Excel等,已经建成的数据库也有Access、CSV、XML等多种不同的格式,地质信息系统平台有 ArcGIS、MapGIS,运行环境有 Unix(Solaris)、Linux、Windows等,这给数据共享及后续的信息服务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在互联网上实现跨系统跨平台数据共享以及高度专业处理和高精度分散处理,需要制定语义共享和支持跨系统跨平台的信息标准。这不但有利于已有资料信息的整合,还有利于从源头出发,利用数据信息平台把第一手资料按标准格式和存储媒体直接数字化,然后再汇总录入数据库中,可以减少许多中间环节,提高集群化效率(朱卫红,2011)。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国外相关机构,如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WorldWideWeb Consortium(W3C)、OpenGIS Consortium(OGC)等国际标准组织,开发了成型的标准规范。欧洲正在实施的eEarth计划和Infrastructure for Spatial Information in Europe(INSPIRE)计划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eEarth是欧盟内针对不同语言的地质资料的商业服务而实施的信息共享项目,采用欧洲数据库标准统合原有的各国地质数据库。INSPIRE则是欧盟为了提高空间环境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效率而开发的管理指令及方法的标准,实现多源异构不同语言的地质学、危险自然地带、能源矿产资源、农业和运输信息等检索、阅览、下载和专业处理(朱卫红等,2010)。

三、资料来源

姜作勤,张明华.2001.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及其进展.中国地质,28(2):36~42

朱卫红,丁辉等.2010.国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经验及其启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28):122~124

朱卫红.2011.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的技术和应用课题.情报杂志,30(4):172~177

❷ 石油实验地质 与地质科技情报哪个好中

石油实验地抄质查重率低于多少才能通过?
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编委会来信通知,《石油实验地质》已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即第七版)之石油、天然气工业类核心期刊。 至此,已连续入编最近四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❸ 地质科技情报的审稿周期一般多久请发过地质科技情报的前辈指教。

我的也是,编辑加工状态就是在排队,录用的概率99%。应该在2012的3或者5月份登出。不过你也可以加急。

❹ 地质科技情报是被ei检索的期刊吗

原来是,现在不是了

❺ 地质信息服务门户网站

一、内容概述

大多数国家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服务都有统一的门户网站。通过门户网站,人们可以进行成果目录的查询、元数据的查询。此外,一些国家还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查询方式,不仅可以通过关键词查询,还可以在地图上直接查找。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了 WebGIS 技术,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器浏览地图,也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搜索。除完善的查询系统外,大部分国家的门户网站都有主题列表,这样可以使用户不必进行查询,直接在列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例如,在对地质资料信息网络获取率调查中,加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29%的数据,美国可以获取27%,澳大利亚可以获取8.5%。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英国地质调查局基于国内外公众和私人部门,在执行最高级别的专业标准和最新信息的前提下,满足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包括查询服务、数据服务、图书和文档产品出售等其他服务。日本除满足本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外,为有效推进日本在海外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特别注重系统收集、整理以矿产资源拥有国为主的世界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等状况以及各国的矿业政策、相关法规、统计资源等情报信息,并对此进行二次开发,对有关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以及需求动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后,向有关部门提供使用(石小亚等,2010)。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承担美国的地震、洪水、矿产能源、地下水等地质调查工作,许多数字地质图、资料和信息产品可以通过 USGS 的网站购买。USGS 也在网站上开展地质科普知识的普及活动,提供免费资料并解答读者的疑问。同时,USGS正在开发地质钻探数据中心和地质数据中心平台,并将以此开展各项信息服务。另外,美国宇航局也在其网站发布地球物理、气象资料信息服务。

三、资料来源

石小亚,朱卫红等.2010.国外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对我国的启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35):83~86

❻ 全国地质灾害科技规划的主要任务

10.4.1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方法研究

(1)全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研究

在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同时,开展全国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研究。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分布规律及演化特点,研究其地质环境背景,分区分灾种研究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

(2)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快速调查的技术研究

积极推进以地球资源卫星数据等为基础的遥感信息应用体系的建立,逐步建立地质灾害遥感快速调查系统。主要研究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方法,在基本查明突发性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及危害程度的基础上,选择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开展遥感技术应用方法研究,建立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体的解译标志,通过遥感信息的快速解译,提出防灾、减灾建议,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服务,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以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3)地质灾害调查野外数据快速采集的技术研究

应用自动探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研究现场快速调查的技术方法和便携式仪器;研究数字填图技术与方法,实现地质灾害调查主流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技术的方法研究

根据主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致灾特点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在分析典型地质灾害点(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对地质灾害的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索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的技术途径,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标准化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和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

10.4.2 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方法研究

(1)全国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机理模式和预警判据的研究

分区按灾种研究危害重大的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建立基于自然、人为和复合因素作用下的重大地质灾害机理模型。

2010年前建立基于统计规律的重点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的指标和预警判据。

2020年前建立基于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的指标和预警判据。

(2)示范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的研究

开展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自动监测技术和数据远程传输为一体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建设。逐步建成和完善长江三峡库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预报试验基地和全国其他主要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试验基地,以及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重要经济区的立体式缓变性地质灾害自动监测试验基地。

1)三峡库区实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示范研究。在三峡库区开展实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示范研究,为实现对库区蓄水和运营期间地质灾害的系统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2)典型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示范研究。选择北京市、重庆市区、兰州市区、云南新平、陕西安康、四川雅安、浙江金华和江西宜春等地,利用气象与环境监测、遥感监测、滑坡移动地面仪器监测、地质巡查和其他(人类活动)监测等综合手段,开展典型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研究,并逐步建成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

3)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示范研究。开展上海、天津、西安地面沉降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示范研究,为建立全国重点地区地面沉降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4)区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暴发的预警技术与传播研究。以重点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群测群防体系、气象监测预报网为基础,研究预警技术与传播技术,建立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的采集、处理、会商、产品制作与发布的规范化工作流程,提高预报预警的准确性。

10.4.3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技术研究

(1)地质灾害治理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应用新材料开发地质灾害治理新技术,进行各种技术的优化集成、改进和创新研究。加强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形成标准化、模块化和实用化的设计软件并推广应用。

(2)重点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救灾技术研究

建立灾情评估技术体系、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技术体系,为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救灾减灾提供关键支撑技术和决策依据。

(3)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技术的示范研究

1)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技术的示范研究。选择上海市、天津市开展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技术示范研究。2010年前主要开展以地下水开发管理为主的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技术示范研究。2020年前扩展到包括主要油气开采区、城市建设密集区地面沉降综合治理技术的示范研究,并重点开展含水层修复技术研究,实现对地面沉降的有效控制。

2)西安市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示范研究。选择陕西省西安市开展以地裂缝为主的地质灾害治理示范工程。结合城市规划布局,开展以避让为主的地裂缝灾害的防治措施研究,为以地裂缝灾害为主的城市地区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经验和方法。

3)岩溶塌陷灾害预防的示范研究。在岩溶塌陷灾害严重的武汉市、深圳市、桂林市、宜春市、郴州市、唐山市、泰安市等地,充分收集多年来积累的大量资料(特别是钻孔资料),通过必要的补充勘查和详细研究,进行岩溶塌陷危险性的详细分区,为调整城市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提供灾害预防信息。

4)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示范研究。选择黑龙江七台河煤矿矿区开展以采煤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示范研究。选择贵州省开阳磷矿矿区开展以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为主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示范研究。

5)基于防治的灾害地质体开发利用的示范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愈来愈要求在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灾害体,使灾害向兴利方面转化。

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库区移民迁建中,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在地质灾害防治基础上,有必要开展滑坡体开发利用示范研究。

在我国号称“泥石流博物馆”的云南东川和甘肃武威,选择危害面较大、造成大量土地无法利用的泥石流沟,采用国家给予优惠政策和少量资金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个人出资治理,获得土地使用权。通过示范,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探索地质灾害治理与土地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路,以减轻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经济压力。

10.4.4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体系的研制、贯彻与应用,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协调发展。标准化作为一种有效和必要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保证协调发展,增强科技实力,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1)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减灾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

开展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灾害调查、勘查、治理、避让、监测、预警和限制性开发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或工作指南的制定。

1)地质灾害监测标准体系的研究。包括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要求(规范)与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建设与运行等规范。具体包括:监测仪器质量标准、监测数据记录规范、监测数据统计报告规范、监测数据入网规范和监测信息归档管理办法等。

2)地质灾害减灾工程建设规范的制定研究。包括各类减灾工程(含治理、搬迁、应急处置等工程)等级评定标准,减灾工程建设勘查、设计、施工与监理规范,防灾减灾工程质量检验程序和标准等。

3)地质灾害灾情调查统计与评定标准的研究。包括致灾因子分类与指标体系,易损性指标体系,受灾体分类与损毁等级标准,自然灾害调查与评估标准,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标准,灾害事件成灾等级评定标准,年度单类灾害成灾等级标准,地区综合成灾等级标准,现场调查暂行办法与统计标准等。

4)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包括地质灾害风险程度的确定与分类体系,不同区域单类地质灾害防御标准,单类和综合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等。

(2)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标准体系的研究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建立能够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的有效的、操作性强的各项标准,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研究和制定“地质灾害数据模型”、“地质灾害实体定义规则”、“地质灾害防治图件图式、图例表达规则”、“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数据格式标准”、“地质灾害防治数据存储、管理规则”、“地质灾害防治数据质量控制标准”。

10.4.5 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通过高技术手段(GIS,GPS,RS等)将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灾情分析与危险性评价、风险性预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实时预警与防治决策支持体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多源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综合叠加分析能力,结合地质灾害分析软件的开发,不仅能及时接受处理遥感、遥测数据,还具有可以进一步挖掘现有的各种数据的潜力,实现地质灾害重大事件即时分析和地质灾害预警分析功能。

❼ 西安煤科院的《煤田地质与勘探》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科技情报》哪个较好一点

(1)《煤田来地质与勘探》
被以下数自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综合影响因子0.389

(2)《地质科技情报》
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11)
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综合影响因子0.869

(3)评价
两者都是中文核心期刊,均被CA收录,但就影响因子而言,《地质科技情报》优于《煤田地质与勘探》,但前者是侧重综合地质类,后者侧重煤炭地质,这也要看楼上发表的论文关于什么方面,才好选择!

❽ 地质类cscd期刊哪个更容易被录用发表投的石油实验地质被拒了,投吉林大学学报会不会更容易一些

CSCD里面好投的
西南石油、成都理工、地质科技情报、现代地质、新疆石油地质……
吉大属于中等的。
还要看你文章的主旨内容,偏地化、还是偏沉积等
祝好!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