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三调中耕地质量评价怎么做

三调中耕地质量评价怎么做

发布时间: 2021-02-27 10:29:53

⑴ 国土三调,,,是什么意思,给解释一下

国土三调的复意思是:全国第三次制土地调查。

⑵ 耕地质量评价=耕地地力评价吗

土壤中含有的有利作物生长的营养成分构成.

⑶ 全市耕地质量评价结果的汇总

对各县域成果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对县级成果进行平衡和调版整,在确保县权级成果在全市具有可比的前提下,将各县市成果图件经过投影转换、误差校正归并到同一尺度(1:50万),然后进行空间数据接边和属性数据接边处理,建立规范化的县级成果数据库。以1:50万重庆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对各县市分等成果图进行制图综合,建立重庆市1:50万分等成果数据库,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不同尺度下分等单元的空间对应关系。重庆市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包括市县2级原始材料、中间成果、最终成果。原始材料包括各种图件、调查表、选用的相关资料;中间成果为计算最终成果的中间步骤,包括光温潜力指数、自然质量分、利用系数等;最终成果包括自然质量等和利用等相关数据和图件(表3-14、表3-15和附图1)。

⑷ 耕地质量分多少个等级

耕地质量分15个等级。

通过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中国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质量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 。

耕地质量指耕地的质量内容包括耕地用于一定的农作物栽培时,耕地对农作物的适宜性、生物生产力的大小(耕地地力)、耕地利用后经济效益的多少和耕地环境是否被污染四个方面。

(4)三调中耕地质量评价怎么做扩展阅读:

中国耕地现状:

根据国土资源部2009年12月24日发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显示 ,中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偏低。

调查显示,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80等,等别总体偏低。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低等地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67%、29.98%、50.64%、16.71%。

全国耕地低于平均等别的10至15等地占调查与评定总面积的57%以上;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明显偏低。

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划分的12个国家一级标准耕作制度区来看,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最优的前三位是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江南区;总体最差的后三位是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内蒙古高原及长城沿线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耕地质量

⑸ 耕地质量评价报告怎么写呀

http://www.tadx.com.cn/show_info.asp?artid=949

⑹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年)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迅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锐减。同时,由于农村经营管理体制、种植结构、耕作制度、肥料使用、产量水平、废物排放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引发了土壤肥力下降、菜地次生盐渍化、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摸清耕地质量变化的因素和条件,对耕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种植业结构调整、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2年,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启动实施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自2002年起,在佛山市高明区开展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工作。2003~2005年,分别组织技术人员对广州市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佛山市南海区,惠州市惠阳区、博罗县,东莞市,江门市新会区和台山市的耕地地力、土壤环境及农户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质量评价。4年共调查珠江三角洲以出口农产品为主的12个县(市、区),调查面积达42558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50306公顷,占珠江三角洲耕地总面积699344公顷的50%;平原区的果园和丘陵区坡度较小的果园75275公顷,占珠江三角洲果园总面积238539公顷的31.6%。

珠江三角洲12个县(市、区)的农户调查、野外采样、化验分析、成果资料汇总严格按照《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其中,样点布设和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均采用了GIS的技术支持;农户调查和野外采样在确定其有代表性的田块后,用全球卫星定位仪(GPS)进行定位;耕地地力综合评价应用了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原理和地统计插值分析等方法。汇总时,由于地域差异性较小,12个县(市、区)的耕地质量评价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因子和权重值,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据统计,共在12个县(市、区)采集土壤样本数2426个,每个样本代表面积144.4公顷,采集土壤环境样本1171个,每个样本代表面积299.2公顷。采访农户2426户。绘制土壤养分图、中低产田分布图、种植利用区域分布图等共143幅。

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耕地利用强度加大,复种指数提高,农民大量增加了化肥投入,磷素在土壤中得到积累。但在耕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非农建设占用大量优质耕地,导致该地区旱涝保收耕地面积减少;其次,耕地重用轻养的情况较为普遍,农田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不科学,导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土壤硝酸盐累积明显,部分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再次,工业“三废”不合理排放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灌溉水受污染,农产品质量达不到安全食用标准。

通过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初步摸清了珠江三角洲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科技含量较高的珠江三角洲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基本摸清了珠江三角洲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及问题,系统查清了影响当地种植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建立了耕地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出了耕地资源合理配置和改良利用、配方施肥、耕地适宜性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措施等。这些成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农业决策者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调整种植业结构、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供了最基础的第一手科学资料和最直接的科学依据,也为今后全省大规模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沃土工程、科学施肥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⑺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

2002 年以来,农业部在 30 个省(市、区)开展了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工作版,并建立了管理权信息系统。同时,启动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福建省荔城区、新罗区、同安区、闽侯县承担试点工作,并与接下来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结合在一起,分批在全省各县、市、区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主要是调查辖区内耕地地力,分别对耕地土壤、植株进行大、中、微量元素测试及重金属监测,采用GPS、GIS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完成耕地地力、土壤环境综合质量报告以及“耕地质量评价与中低产改良利用”等专题报告,为辖区内测土配方施肥、无公害绿色蔬菜选择、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以及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