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地质上挽近期相当于什么地层时期

地质上挽近期相当于什么地层时期

发布时间: 2021-01-22 23:11:08

⑴ 挽近期构造活动

在上一章中,我们讨论了本管线工程所处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位置,主要研究的是燕山期造山运动及其以前各地质历史时期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构造发展演化的概况,它对管线工程地质灾害的成生和活动有一定影响。但是,新生代以来的挽近期构造活动对地质灾害的成生和活动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将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一)挽近期中国大陆地块附近的板块活动

燕山运动奠定了中国大陆的基本构造格架,并结束了华北地块与华南地块间长期构造分异的“南北对峙”格局,但是一次更大的新的地质事件却在孕育中。处于欧亚大陆板块东端的中国地块,其西南缘的印度次大陆板块和东缘的太平洋板块分别从SSW和NEE方向推移过来,它们在始新世晚期与中国地块相碰并向下俯冲。持续的构造活动导致青藏地块挤压隆起,激发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东部地块拉张陷落,形成裂谷和平原,这就使得挽近期以来,中国大陆构造格架处于“东西对峙”的局面。

古中国地块原被海洋所包围,古生代末期时中国地块与西伯利亚地块碰撞,中亚—蒙古大洋关闭,激起华力西造山运动,导致了欧亚古陆的形成。由于中国大陆地块的刚性较差,而在其北面的西伯利亚地块巨大而坚硬,阻抗变形能力很强,就使得挟持于几大板块之间的中国大陆地块内部积聚了特别强大的构造应力,成为现代板内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对中国大陆地质灾害的成生起着主导的制约作用。

根据卫片解译、莫尔纳滑线场理论分析和地应力实测资料表明,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分布具明显的分带现象(图4-1)。西部的青藏高原和新疆一带主要为潜在逆断型,最大主应力σ1总体呈近南北向,最小主应力σ3大致直立,形成一系列呈NWW—SEE走向的巨大弧形褶皱山系及逆断层带。青藏高原至今地壳仍不断隆起,厚达70km,成为世界上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块。东部的华北地块和东南沿海属张剪走滑型,最大主应力σ1水平分布,其方向由东北—华北—华南为NE向—近E—W向—NW向,呈现由内陆向沿海的放射状分布;最小主应力σ3也水平分布,且沿着向东凸出的弧形线呈有规则的环状分布,它往往呈拉应力状态,少数地区σ1近直立,为潜在正断型,如汾渭地堑。区内正断层和裂谷型断陷盆地、地堑发育,在地貌上丘陵、低山与平原、盆地往往相间分布,其方向为NE—NNE向。中国大陆的中部正好位于最大主应力迹线由近南北向近东西方向的转折部位,σ1的方向变化较大,地应力状态属潜在走滑型,以巨大的左旋活动断裂为特征,由南往北其走向由近S—N向,经NNW、NW向,而逐渐转为近E—W向甚至NEE向,形成为南北向活动构造带,是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段之一。

图4-1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状态

1.强烈挤压区;2.中等挤压区;3.张应力区;4.活动逆断层;5.活动走滑断层;6.断陷裂谷及活动正断层;7.板块作用方向

板块相互作用导致了我国大陆由西往东形成各不相同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和大地构造格架,它对我国不同地域地质灾害的成生起着主导的控制作用,首先控制了活动断裂和地震等内动力地质灾害。又由于板块作用制约了地形地貌和气候气象环境,因而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种外动力山地地质灾害也起着控制作用。从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和致灾程度来看,中、西部地区要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二)板块活动对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使我国形成了西高东低台阶状地形格局,可明显地划分出3个阶梯。最高一级台阶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第二级台阶为青藏高原以北和以东的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海拔一般1000~2000m;第三级台阶以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平原区200m以下,低山、丘陵区一般也不超过1000m。第二、第三级台阶间为呈北北东向高耸的山脉,如大兴安岭、太行山等。

第二台阶及其两侧的边缘转折地带,地面起伏较大,尤其边缘山地地面高差悬殊,谷坡陡峻,往往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或危险区。

青藏高原的崛起,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极大。在上新世时期,青藏地块海拔仅1000m左右,属湿热亚热带环境。但自早更新世以来青藏地块急剧隆起,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等巨大山体上升到4000m以上,高空西南风环流被阻隔,高原气候向干寒发展,逐渐形成了西伯利亚高压。

青藏高原崛起后大气环流形势改变,中国大陆季候风盛行,气温和降水量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变化都极大。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多灾害性暴雨天气。在西北和内蒙广大地域内,气候十分干燥,土地沙化严重,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频发。

(三)挽近期板块活动对管线工程地质灾害的制约作用

挽近期的板块活动导致我国地质、地形和气候环境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对地质灾害成生和活动的制约作用十分明显,主要体现了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规律。现分析一下兰州—郑州—长沙成品管道工程经过地段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特点。

综合管线经过地段的地质、地形和气候环境,地质灾害的分布可明显地划出两个区段,即兰州—郑州段和郑州—长沙段。

1.兰州—郑州段

兰州—郑州段(含山西支干线)地处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二台阶(含东缘的阶梯),总的特征是黄土广泛分布的高原、断陷盆地和丘陵低山。由西往东地形逐渐降低,由2400m以上降至200m左右。

最西的甘肃段地处受印度板块强烈推挤的青藏地块东北缘的祁连山褶皱带。现代构造应力属潜在走滑—逆断型,主压应力迹线由近南北向向近东北向转折部位,逆冲—走滑断裂较发育,主要代表性断裂为祁连山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和天水—宝鸡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多次,最强的地震是1920年海原8.5级巨震。这里是黄土高原的腹地,地形上处于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二台阶,临近第一台阶青藏高原。因南有西秦岭高山阻挡,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且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50~500mm,而且降水不均匀,每年七八月的雨汛期强降雨,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黄土的湿陷和潜蚀灾害。此外,几次大地震导致的崩塌、滑坡遗迹至今仍历历在目,总地说地质灾害发育较严重。

陕西段和山西段地处华北地台汾渭新裂陷带中,南侧为秦岭褶皱系。该裂谷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而形成的,现代构造应力属潜在正断型和张剪走滑型,最大主应力铅直或近东西向,正断层较发育,主要代表性断裂为渭河断裂、岐山—乾县断裂、华山山前断裂、中条山北麓断裂、罗云山山前断裂、霍山—大阳断裂、太谷断裂和交城断裂等裂谷边界断裂,管线还穿越了裂谷内部众多的断裂。裂谷带内构造复杂,现代构造活动强烈,有典藉记载以来发生过7级以上强烈地震多次,最强的地震是1303年9月25日赵城、洪洞8级巨震和1556年2月2日华县8.25级巨震,裂谷带南段较北段地震强度大。这里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地形上处于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二台阶。因南有秦岭阻挡,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450~600mm,且降水不均,多集中于夏秋季的雨汛期,常有强降雨,而诱发崩塌、滑坡灾害和黄土湿陷及潜蚀等灾害。在构造和抽水活动作用下,本段又是我国地裂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此外,在山西境内大量开采煤炭等矿产资源,采空塌陷又是一类突出的地质灾害。总的说,陕西段和山西段地质灾害类型多,灾情较严重。

河南豫西段在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与秦岭褶皱系交接过渡地段,其东侧为豫皖拗陷。很显然,在此区域构造背景下,管线地段构造条件较复杂,现代构造应力属张剪走滑型,代表性断裂为温塘断裂、新安—临汝断裂、封门口—五指岭断裂和老鸦陈断裂等,断裂现代活动相对较弱。历史上未发生过≥7级的地震。管线地段大部分为黄土所覆,其湿陷性较弱。地形上正好处于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从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的过渡地带,以丘陵低山为特征,属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00~650mm,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小型的黄土崩塌和滑坡以及湿陷和潜蚀;此外,还有采煤引起的地面塌陷等。总地说,河南段地质灾害发育相对较弱。

2.郑州—长沙段

郑州—长沙段地处我国大地形地貌单元的第三台阶,其总体特征是冲洪积土体广布,平原与丘陵低山并存,地势较低平。海拔高程平原:30~200m(北高南低),丘陵低山150~300m。总体上来说,现代构造活动不强烈,据实测和震源机制解,现代构造应力属潜在正断或张剪走滑型,由北往南主压应力迹线由近东西向转为SEE—NWW向。按区域构造特征和地质灾害成生的关系,可分为河南段、河南—湖北段和湖北—湖南段三段讨论。

河南段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挽近期地壳拉张陷落,为华北拗陷区的一部分,内部再由深断裂为界划分更次一级构造单元。与管线有关的代表性断裂有禹州—太康断裂、鲁山—漯河断裂和遂平—汝南断裂等,这些断裂皆呈近东西向和SE—NW向,与管线交切;历史上未曾发生过>6级的地震,应该说现代构造活动性是较弱的。本地段地表广布冲洪积粉土和粉质粘土,其中北段有黄土状土,淮河水系各河谷则砂砾类土发育。地势平坦开阔,为黄淮平原和淮河平原的一部分,海拔标高60~160m。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年均降水量650~1000mm。主要地质灾害为河岸和采砂坑崩塌,还有采空塌陷和膨胀土的胀缩变形灾害,一般规模较小,灾情不严重。

河南—湖北段为二省交界的大别山(丘陵低山)区,区域一级构造为秦岭—大别褶皱系,呈近东西向展布。与管线有关的代表性断裂有信阳—方集断裂、桐柏—青山口断裂,均与管线交切,断裂现代活动性不强,未曾有大于5级的地震发生。本地段基岩裸露,风化较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海拔标高150~300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1200mm。地质灾害主要为小规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还有采矿、采砂坑的边坡滑塌灾害。

湖北—湖南段区域一级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台。与管线有关的代表性断裂主要有平坝断裂(襄樊—广济断裂的一支)、新市—宁乡断裂、湘乡—湘潭断裂和连云山—衡阳—零陵断裂,皆为正断性质。这些断裂现代活动性不强,历史上地震震级未超过5.5级。地形上为长江中游平原和江南丘陵低山,海拔标高平原区30~70m,丘陵低山区150~250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1200~1400mm。地质灾害有: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塌陷,小型滑坡、崩塌(包括岸崩和采石坑)、泥石流灾害,尚有膨胀土胀缩和软土沉陷灾害等。总地说,本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

⑵ 什么叫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代时期

地质时期
指地球历史中有地层记录的一段漫长的时期。由于目前已经发现地球上回最老的地层同位素答年龄值约46亿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亿年为界限,将地球历史分为两大阶段,46亿年以前阶段称为“天文时期”或“前地质时期”,46亿年以后阶段称为“地质时期”。

另:
地质时期,为地球的地质历史所占据的漫长的时间范围, 从大约39亿年前(相当于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龄)延续到今天,实际上就是由地层所代表并记录在地层中的那一段地球的历史。

历史时期是指人类活动的历史 包括史前历史在内

近代分世界近代 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开始 中国近代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⑶ 地质时期指的是什么时期

1、地质时期指地球历史中有地层记录的一段漫长的时期。由于目前已经发现地回球上最老的地答层同位素年龄值约46亿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亿年为界限,将地球历史分为两大阶段,46亿年以前阶段称为“天文时期”或“前地质时期”,46亿年以后阶段称为“地质时期”。

2、看看这个地质年代表

3、过去40年不算一个地质时期,因为这一段时间太短了,它属于地质时代的最新阶段—第四纪二分的第二个世,开始于12000~10000年前,持续至今。

⑷ 地质时期指什么时期

地质时期
指地球历史中有地层记录的一段漫长的时期。由于目前已经发现地球上最老版的地层同位素年龄值约权46亿年左右。因此,一般以46亿年为界限,将地球历史分为两大阶段,46亿年以前阶段称为“天文时期”或“前地质时期”,46亿年以后阶段称为“地质时期”。

另:
地质时期,为地球的地质历史所占据的漫长的时间范围, 从大约39亿年前(相当于已知最老岩石的年龄)延续到今天,实际上就是由地层所代表并记录在地层中的那一段地球的历史。

历史时期是指人类活动的历史 包括史前历史在内

近代分世界近代 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开始 中国近代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⑸ 什么地质年代的地层

地质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这两方面结合,才构成对地质事件及地球、地壳演变时代的完整认识,地质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地质年代的划分和研究,是通过岩石和化石的历史来确定的。
【地层系统】dìcéngxìtǒng
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包括松散沉积层)及其间的非成层岩石的系统总称,叫做地层系统。“宇”、“界”、“系”、“统”分指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级是“宇”,分为隐生宇(现已该称太古宇和元古宇)和显生宇。
【地质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质,即地壳的成分和结构。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地层形成的顺序,按地壳的发展历史划分的若干自然阶段,叫做地质年代。“宙”、“代”、“纪”、“世”分指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级是宙,分为隐生宙(现已该称太古宙和元古宙)和显生宙。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一个宇。太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太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一个宙。约开始于40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稳定,地壳变化很剧烈,形成最古的陆地基础,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复杂,沉积岩中没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类和低等藻类存在,但因经过多次地壳变动和岩浆活动,可靠的化石记录不多。旧称太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个宇。元古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旧称元古界,原属隐生宇(隐生宇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二个宙。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继续发生强烈变化,某些部分比较稳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现。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出现。地层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旧称元古代,原属隐生宙(隐生宙现已不使用,改称太古宙和元古宙)。
【显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三个宇。显生宙时期所形成的地层系统。显生宇可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显生宙】xiǎnshēngzhòu
地质年代分期的第三个宙。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一个界。古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在这个时期里生物界开始繁盛。动物以海生的无脊椎动物为主,脊椎动物有鱼和两栖动物出现。植物有蕨类和石松等,松柏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因此时的动物群显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寒武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寒武纪】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陆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没。生物群以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低等腕足类为主,植物中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寒武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语名称,这个纪的地层首先在那里发现。
【奥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个系。奥陶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奥陶纪】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5.1亿年前,结束于4.38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页岩构成。生物群以三叶虫、笔石、腕足类为主,出现板足鲞类,也有珊瑚。藻类繁盛。奥陶纪由英国威尔士北部古代的奥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一个系。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志留纪】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4.38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相当稳定,但末期有强烈的造山运动。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繁荣,三叶虫和笔石仍繁盛,无颌类发育,到晚期出现原始鱼类,末期出现原始陆生植物裸蕨。志留纪由古代住在英国威尔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个系。泥盆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泥盆纪】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个纪,约开始于4.1亿年前,结束于3.55亿年前。这个时期的初期各处海水退去,积聚后层沉积物。后期海水又淹没陆地并形成含大量有机物质的沉积物,因此岩石多为砂岩、页岩等。生物群中腕足类和珊瑚发育,除原始菊虫外,昆虫和原始两栖类也有发现,鱼类发展,蕨类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现。泥盆纪由英国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个系。石炭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石炭纪】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个纪,约开始于3.55亿年前,结束于2.9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气候温暖而湿润,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经炭化和变质而形成煤层,故名。岩石多为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动物中出现了两栖类,植物中出现了羊齿植物和松柏。
【二叠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个系。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二叠纪】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个纪,即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2.9亿年前,结束于2.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壳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德国,本纪地层二分性明显,故名。动物中的菊石类、原始爬虫动物,植物中的松柏、苏铁等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二个界。中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二个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这时期的主要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三叠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个系。三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三叠纪】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约开始于2.5亿年前,结束于2.0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地质构造变化比较小,岩石多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纪的地层最初在德国划分时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动物多为头足类、甲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植物主要是苏铁、松柏、银杏、木贼和蕨类。
【侏罗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个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侏罗纪】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个纪,约开始于2.05亿年前,结束于1.35亿年前。在这个时期里,有造山运动和剧烈的火山活动。由法国、瑞士边境的侏罗山而得名。爬行动物非常发达,出现了巨大的恐龙、空中飞龙和始祖鸟,植物中苏铁、银杏最繁盛。
【白垩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个系。白垩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
【白垩纪】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个纪,约开始于1.35亿年前,结束于6 500万年前。因欧洲西部本纪的地层主要为白垩岩而得名。这个时期里,造山运动非常剧烈,我国许多山脉都在这时形成。动物中以恐龙为最盛,但在末期逐渐灭绝。鱼类和鸟类很发达,哺乳动物开始出现。被子植物出现。植物中显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现了热带植物和阔叶树。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显生宇的第三个界。新生代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分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显生宙的第三个代。分为古近纪(老第三纪)、新近纪(新第三纪)和第四纪。约从6 500万年前至今。在这个时期地壳有强烈的造山运动,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绝迹,哺乳动物繁盛,生物达到高度发展阶段,和现代接近。后期有人类出现。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个系。古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古近纪】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个纪(旧称老第三纪、早第三纪)。约开始于6 500万年前,结束于2 30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除陆地生活的以外,还有空中飞的蝙蝠、水里游的鲸类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纪可分为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个系。新近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可分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新近纪】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个纪(旧称新第三纪、晚第三纪)。约开始于2 300万年前,结束于160万年前。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继续发展,形体渐趋变大,一些古老类型灭绝,高等植物与现代区别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较多见。新近纪可分为中新世和上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中新统和上新统。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个系。第四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系统。它是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系,也是地层系统的最后一个系。可分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第四纪】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个纪,即新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地质年代分期的最后一个纪。约开始于160万年前,直到今天。在这个时期里,曾发生多次冰川作用,地壳与动植物等已经具有现代的样子,初期开始出现人类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纪可分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对应的地层称为更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附:第四纪名称来历。最初人们把地壳发展的历史分为第一纪(大致相当前寒武纪,即太古宙 元古宙)、第二纪(大致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纪3个大阶段。相对应的地层分别称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国学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层时,把第三系上部的松散沉积物划分出来命名为第四系,其时代为第四纪。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第一纪和第二纪因细分成若干个纪被废弃了,仅保留下第三纪和第四纪的名称,这两个时代合称为新生代。现第三纪已分为古近纪和新近纪,故仅留有第四纪的名称。

⑹ 地质、地层、岩石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按照地壳上不来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源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时间单位”表述为:宙、代、纪、世、期、阶;“地层时间单位”表述为:宇、界、系、统、组、段(表4.2)。另外,以地层的岩石特征和岩石类别作为划分依据的地层单位,称作“岩石地层单位”,表述为: 群、组、段、层四级。

⑺ 地质上的地层可分为哪六种

看你是根据什么分了,根据年代划分的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有宇、界、回系、统、时、阶答,其中界分为太古界、元古界(下、中、上)、古生界(下、上)、中生界、新生界。每个界内包含若干个系,每个系由若干套系组成,以此类推。比如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你下个地层年代表就一目了然了。
若是根据岩性划分就比较复杂了。不知道你说的地层划分标准是啥。

⑻ 谁知道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是怎么划分的,他们有什么区别

地质年代(geologic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它包含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各内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容顺序,称为相对地质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称为同位素地质年龄(绝对地质年代)。

年代地层是指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地层(岩石是载体,包含有岩相,化石,构造等等信息)总和。

比如恐龙最早出现在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所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属于地质年代。而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如果在野外看到这种岩性,则可以判断出次地层形成于白垩纪,判断出地层的年代。

⑼ 什么是挽近期

挽近期泛指晚更新世末期至今的时间段,距今约1.2万年以来,也就是有人类活动以来的时间段内。我们作地震评价的时候一般会说挽近期以来没有活动迹象,意思就是说,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没有活动迹象。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