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地质学的领军人物有哪些
⑴ 我国及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甘德,石申(中国,战国时期,著有《甘石星经》)
喜帕恰斯(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
阿里斯塔克(古希腊天文学家,数学家。)
克罗狄斯·托勒密(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著有《天文学大成》
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郭守敬(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著有《天体运行论》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家,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伽利略·伽利雷(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艾萨克·牛顿(英国。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神学爱好者,晚年曾着力研究神学。)
埃德蒙·哈雷(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查尔斯·梅西耶(法国天文学家,制作了著名的“梅西耶星团星云列表”)
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英国天文学家,古典作曲家,音乐家。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
爱德温·哈勃(是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是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
约翰尼斯·开普勒(德国,行星运动定律的创立者)
史蒂芬·威廉·霍金(英国,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
一行(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本名张遂)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英国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
⑵ 北大天文系都有哪些知名教授,院士,长江学者,以及他们的主要理论
详情可以去天文系的网站看:http://vega.bac.pku.e.cn/astro/astro.htm
天文学系的研究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和天文技术及应用两方面。天体物理学是当前天文学中发展最快和最富有成果的学科,它一直是北京大学天文学系的主要学科方向。北大天文学系教师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天文学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领域:
宇宙学与星系物理
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暗物质与暗能量的本质,包括:宇宙结构形成及相关问题的数值模拟;利用星系团的形成与演化限制宇宙学模型及暗物质的性质;利用弱引力透镜寻找星系团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与宇宙学研究的影响;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限制暗能量本质的可能性;宇宙第一代结构形成的观测与理论研究。
指导老师:陈建生院士,范祖辉教授,李立新教授,景益鹏研究员,武向平研究员,周旭研究员
活动星系核与高能天体物理
研究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的多波段观测和理论模型以及黑洞与吸积盘的各种物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提出多种估计活动星系核黑洞质量的方法并研究了黑洞质量与射电辐射、寄主星系和宽发射线区的物理联系;提出双黑洞模型并利用其和吸积盘的相互作用成功解释了一些活动星系核的光变特征及喷流形态;研究黑洞吸积盘内的辐射过程并用其解释了Seyfert星系中多波段光变的复杂相关性。
指导老师:周又元院士,吴学兵教授,刘富坤教授,李立新教授,于清娟教授,闫慧荣研究员
星际介质物理、恒星与行星系统
恒星与行星如何由星际介质形成、恒星如何演化和死亡、恒星对星际介质的反馈效应(辐射、星风、核合成)和对下一代恒星形成的影响,是天体物理学的重大前沿课题,是连接宏观(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介观(有机分子、生命的起源和本质)和微观(核合成、元素的起源)现象的桥梁。认识行星系统的形成对理解人类自身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第一次能够科学地来回答也许是人类文明史上意义最深远的问题,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太阳系到底是特殊(罕见)还是平常(普遍)的?”
指导老师:林潮教授,刘晓为教授,彭逸西研究员,Martin Smith研究员,M.B.N. Kowenhoven研究员,张华伟副教授,赵刚研究员,邓李才研究员,杨戟研究员,高昱研究员
粒子天体物理
对脉冲星、夸克星、伽玛射线暴、高能宇宙线等方面研究具有长期积累。提出了“射电脉冲星是裸奇异夸克星”概念,进而研究了奇异星的形成、磁场、吸积等一系列天体物理问题,并给出夸克星存在的若干天体物理后果及可能的观测证据。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低温高密夸克物质成固相的猜想。指出逆Compton散射过程在脉冲星磁层中的重要性,并建立了ICS辐射模型。
指导老师:徐仁新教授,李立新教授,韩金林研究员,黎卓研究员
天体技术及应用
参加高空间频谱日像仪的研制。该设备采用综合孔径方法,实现对太阳的高空间分辩频谱观测。目前已经完成太阳射电辐射的干涉试验,成功获取了干涉条纹。工作涉及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模拟射频接收,数字式相关接收,大规模FPGA应用,计算机应用以及图像后处理等。
指导老师:南仁东研究员,张坚副教授
⑶ 有哪些有名的人是学地质学的啊
地学这一大类的有很多呀,李四光,还有领导人。。。
⑷ 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泰勒斯 公元前624年-公元前546年、古希腊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托勒密 公元90年—168年、古希腊天文学家
哥白尼 1473年-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
伽利略
爱因斯坦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第谷
哈雷
牛顿
开普勒
拉普拉斯
哥白尼
拉格朗日
勒梅特
梅西耶(也译梅西叶)
阿利斯塔克
罗蒙诺索夫
威廉·赫歇尔
爱丁顿
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
央斯基
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中国天文学家
高鲁 1877~1947 中国 天文学会创始人,参与紫金山天文台选址
余青松 1892~1978 中国 紫金山天文台创建人
张云 1897~1958 中国
李珩 1898~1989 中国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首任台长,名誉台长
陈遵妫 1901~1991 中国
张钰哲 1902~1986 中国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任台长
程茂兰 1905~1978 中国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
戴文赛 1911~1979 中国 天文教育学家,南京大学首任系主任
黄授书 1915~1977 美籍华人 天体物理学家
林家翘 1916~2013.1.13 美籍华人 物理学家、数学家,星系密度波理论创始人之一
王绶馆 1923~ 中国 中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第二任台长。
叶叔华 1927~ 中国 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第二任台长。
⑸ 地质学家的人有哪些
李四光,赵鹏大,殷鸿福,等
⑹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李四光、刘东生、孙枢、李廷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刘东生,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1944年先后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和地质部工程师,从事矿产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1949年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原中央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吉林大学兼职教授。1958年,他从黄土地层研究中根据黄土与古土壤的多旋回特点,发现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远不止四次,发展了传统的四次冰期学说,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转折,奠基了环境变化的“多旋回学说”。
孙枢(1933年7月23日-),中国地质学家。出生于江苏金坛市。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8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所长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李廷栋,区域地质学家、地质编图专家,大地构造专家、地质科技管理专家。历任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制图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南极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大洋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岩石圈计划喜马拉雅协调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司长,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曾任长春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⑺ 获得过天文学诺贝尔奖的人有哪些
高行健:1948年生于江西,获奖的同年加入法国籍,2000年诺贝尔获文学奖,时年52岁。
⑻ 著名地质学院士有哪些
李四光,陈国达,涂光炽,黄汲清,常印佛,郑永飞
⑼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哪些
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有
李四光、刘东生、孙枢、李廷栋
⑽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家,各有哪些
1、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世纪。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的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一百二十一颗恒星方位,数据被后世天文学家所用。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恒星138座,810个。他与楚人甘德根据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所制成的图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2、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3、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直到16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了这一纪录。由他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边论》《缀术》《述异记》《历议》等。
4、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