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长清是什么地质
Ⅰ 济南的地理环境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气温最高42.5℃(1955年7月24日),最低气温零下19.7℃(1953年1月17日)。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月份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摄氏度) -3.2 0.3 6.5 15.4 22.1 25.9 27.2 26.2 21.9 15.8 7.3 -0.2 13.8 降水量(mm)7 10 15 28 51 80 196 165 55 35 18 9 669 泉城济南,泉群众多、水量丰沛,被称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馆。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在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老城,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除市区四大泉群,在济南市市区周边还分布着另外六大泉群:济南东郊白泉泉群、章丘明水的百脉泉泉群、历城彩石的玉河泉泉群、历城柳埠的涌泉泉群、长清万德的袈裟泉泉群、平阴洪范池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属广义“济南泉群”,自东向西又依次划分为四大泉域,分别是:明水泉域、白泉泉域、济南泉域、长孝泉域。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流传甚广。今人探访整理,又评选出新七十二名泉。
除此之外,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市内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市辖的白云湖;百脉泉,黑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
Ⅱ 济南是什么地势
地理概貌
济南位于山东省的中西部,是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南面与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清单的泰山毗邻,北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相依。
济南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大体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东平湖等。
气候状况
济南地形复杂多样,南为泰山山地,北靠黄河,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干燥,四季分明。
自然资源
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154平方公里。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公里,平原5000平方公里。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沙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但尚未被充分地开发利用。“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待于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石、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林木资源分乔木、灌木两大类,共有60多科,300多种。南部山区盛产苹果、黄梨、柿子、核桃、山楂、板栗等,并产有远志丹参、枣仁、野菊、香附等多种药材。北部临黄平原的大枣也有很高的产量。另外,白莲藕、大葱、玫瑰花、芦苇等植物也有较高的产量,并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水资源15.9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4.7亿立方米。
Ⅲ 济南是什么地貌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
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
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3)济南长清是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济南的史前文化
济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这一时期的遗址全省发现约七八处,其中仅济南、章丘就有4处。距今7300~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的遗址,已在境内发现8处,是山东省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济南地区的活动更加频繁,因而遗留下来分布较广、数量较多的遗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长清的大柳杭,平阴的周河等,内涵丰富,面积广大。
与大汶口文化一脉相承的是山东龙山文化(距今4600~4000年)。龙山文化于1928年在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首次发现而被命名。通过对城子崖遗址的进一步发掘,发现在龙山文化时期,该处已有一座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城址,其规模居中国已发现的8处同时期城址之首。
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东地区继龙山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夷人文化。济南地区已发现该时期遗址达数十处,其中尤以章丘县境内数量最多,城子崖遗址仍是这一期最为重要的遗址。遗址上的龙山文化城址之内,存在一个面积17万平方米左右的岳石文化城址,这是国内发现和确定的第一座夏代城址。
Ⅳ 长清是什么地方
长清区区划长清是省会济南的新区,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613个行政村版、53万人。权地处济南市西南部,东依泰山,西滨黄河,京沪铁路、104、220国道、104省道及京福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济菏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形成了“六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成为连接京津唐、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2001年6月撤县设区,结束了1400多年县建制的历史。
Ⅳ 济南的地理特点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济南南部山脉大量的地下水,沿着石灰岩地层潜流,纵横交错,一路向北,遇到了北郊组织紧密的岩浆岩的阻挡,如同一面天然设置的石墙,将水脉阻断拦蓄。
最终,拦蓄在这里的大量地下水,凭着强大压力,沿地下连接地表的许多裂缝和通道,一股脑的涌出地面,于是就出现了天然涌泉。也正是这样的地质构造,使得济南虽然处在河北平原和鲁北平原地震带上,但地下的震动,却可以被地下水最大限度的有效缓冲。
(5)济南长清是什么地质扩展阅读
济南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中西部、华北平原东部边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城市,北连首都经济圈、南接长三角经济圈,东西连山东半岛,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
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八景闻名于世,是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旅游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Ⅵ 济南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分别与西南部的聊城、北部的德州和滨州、东部的淄博、南部的泰安和莱芜交界。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
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之所以泉水众多,是因为它的独特地形地质构造。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高差达500多米,市区的地势自然也就随之南高北低,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
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分布着久负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涌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阴的洪范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属“济南泉群”。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流传甚广。
济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为密集,十大泉群中,仅有老城就占有4个,基本上是现今游船环城一圈的区域:从黑虎泉出发,经泉城广场—西门—五龙潭—大明湖公园北侧—老东门—青龙桥,密布着大大小小100多处天然甘泉,汇流成的护城河流淌到大明湖,与周围的千佛山、鹊山、华山等构成了独特的风光,也成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于一体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除此之外,济南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还有环绕老城区的护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绣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历下区的大明湖(水源来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区的百脉泉,眼明泉等公园内也布有大小泉池。
Ⅶ 济南地质构造特点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山地丘陵3000多平方千米,平原5000平方千米。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南北高差1100多米。市内有齐烟九点,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山头。东南海拔高多为800米左右的山地、西北海拔低多为200米一下的小丘陵,整个济南呈盆地状。
地质资源全市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粘土、石灰岩、白云岩、质优量大。“济南青”辉长岩和“柳埠红”花岗岩已远销欧亚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煤、花岗岩、耐火粘土以及铜、钾、铂、钻等多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等。特别是石灰岩品位高、储量大。花岗石的黑色花岗石,质地纯正,为国内独有,多产于济南的南部山区。
Ⅷ 济南土地是什么地质
济南市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一、棕 壤 又称棕色森林土,是在暖温带湿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全市共有399.7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9.1%。集中分布于长清、历城、章丘三县南部砂石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200~988.8米之间。此土体通体无石灰反应或表层有微石灰反应,PH值为6.5~7,一般呈微酸性,有明显的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生物积累作用。在酸性岩山区,从上到下分布着两个亚类:(一)棕壤性土是棕壤发育处于最年幼阶段的亚类。分布于济南市南部由酸性花岗岩、片麻岩等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母质为酸性岩的残、坡积物。土壤的主要特点是层薄质粗,一般厚度仅10~30厘米,下部为半风化的母岩。土壤呈微酸性,无石灰反应,颜色随岩性不同而异,质粗砾多,孔隙大,疏松,不抗旱,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贫瘠,是山地丘陵区最瘠薄的土壤。土壤无剖面发育,只有在荒草坡或林地有厚约5~10厘米的草根层(A层),其下即为母岩的半风化物(C层),故剖面构型多为A-C型。因山高坡陡,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一种侵蚀类型的土壤。现状一般是林地与荒草地,其中一部分已辟为农田,是地瓜、花生的重要产区。(二)普通棕壤是棕壤土类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它集中分布于章丘、历城、长清三县南部砂石山缓坡或丘陵中下部及山麓地带,所处地形较平缓,土层比较深厚,除部分土壤土层厚60厘米左右外,多在1.5米以上。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风化物的残坡积与厚层洪积物,土壤颜色以棕色为主,表层质地多为砂壤土或轻壤土,并有较多的石砾和石英、长石风化碎屑。剖面通体无石灰反应,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土壤层次明显,剖面构型为A-B-C型。淋溶层(A层)之下有较明显的沉积层(B层),淀积层质地较上层粘重,粘粒胶膜明显;也常见黑色的铁锰胶膜;母质层(C层)为明显的半风化母岩。普通棕壤绝大部分已经垦为农田,林地和果园面积不大。土壤肥力水平较好,保水保肥能力中等,但因地形起伏,地块小而不平,受侵蚀威胁,又因灌溉条件差,作物产量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褐 土 褐土又名褐色森林土。这类土壤是在暖温带、半干旱及高温高湿同时发生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在石灰岩(青石山)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济南市是山东典型褐土集中的分布区。褐土面积3252.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74.1%,是全市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此土壤,通体较强的石灰反应,PH值7~7.5,呈微碱性。此外,土壤具有明显的粘化作用、钙化作用以及微弱的生物积累作用,还有潮化作用和旱耕熟化作用。在宽广的褐土带中,从上而下,从南到北,分布着褐土性土、普通褐土、石灰性褐土、淋溶褐土、潮褐土5个亚类。(一)褐土性土俗称石渣子土、粗砂土、石皮土等。广泛分布于石灰岩或砂页岩以及基性岩组成的低山丘陵的中上部,多为荒草坡或岭坡梯田,是褐土中受侵蚀影响最重的亚类。成土母质为岩石风化的残、坡积物,土层厚度均小于30厘米,并含有大量的母岩碎石,薄层砾多特征明显。剖面构型为A-C型,表层质地多为砾质壤土,一般剖面无发育,薄层土壤之下即为母岩硬石底。土壤肥力水平低,水土流失严重。(二)普通褐土是褐土中面积最大、最有代表性的土壤亚类。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和山前倾斜缓平地上。成土母质为坡洪积、洪积、洪冲积物。该土壤剖面构型属A-B-C型,层次发育完全,粘化作用和钙化作用都较明显。表层质地多为中壤,呈褐色;心土(B层)质地较粘重,棕褐色。全剖面均含有游离的碳酸钙,耕作层下常见假菌丝或碳酸盐的新生体。石灰反应较强,PH值7.5左右,呈微碱性。此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养分含量较丰富,是济南市粮食的主要生产基地。部分土壤由于多次洪积的结果,土体较浅的部位出现砾石、砂层或砂姜及厚层粘土等障碍层次,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对作物生长不利。(三)石灰性褐土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丘陵山体的中部及下部的近山阶地上。成土母质是钙质岩坡洪积物及黄土母质,区别于普通褐土的主要性状是土壤剖面通体石灰反应强烈,耕作层下的土壤中都有大量的假菌丝体,土壤通体碳酸钙含量较高。因土壤所处地形部位较高,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部分土壤体仅厚60厘米左右,而分布于近山阶地上的土壤,虽土体深厚,质地适中,但土壤含有较多的砾石,对耕种管理不便。(四)淋溶褐土零星分布于石灰岩低缓丘陵及山前倾斜平地上,与普通褐土镶嵌。成土母质为坡洪积物和红土母质。在性状上属普通褐土与普通棕壤的过渡类型。区别于其他褐土亚类在于淋溶作用较强,土壤通体无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甚微,一般在1%以下,无钙积层。但PH值高于棕壤为中性至微碱性。此外,在底土层中粘粒胶膜也较明显。该土壤土层深厚,质地中壤,下部稍紧,保水保肥,无障碍因素。(五)潮褐土俗称“夜潮土”。分布于山前缓平地褐土与潮土交接地带上。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土壤地下水位浅,平均4~6米,有时毛管水可达地表,土壤表现潮性,土壤剖面下部常出现锈纹锈斑,其他性状与普通褐土相同。土壤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耕性良好,灌排设施较完善,基本无干旱威胁,加之耕作比较精细,故土壤熟化程度高,是济南市最好的土壤类型。
三、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是一种具有“黑土层”和“砂姜层”的暗色土壤。济南市仅有石灰性砂姜黑土一个亚类,主要分布于章丘、历城两县白云湖周围,在平阴县东部孝直镇和店子乡亦有少量的分布。土壤面积4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1%。此类土壤所处地形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地表常有积水现象。成土母质为湖积物,分为“黑土裸露”和“黄土覆盖”两个土属。土体下部有灰白色的土层或黑土层及砂姜,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济南市砂姜黑土多为黄土覆盖类型,表层质地适中,易于耕作。通常在100厘米左右出现砂姜,下部有黑土层;砂姜多为面砂姜,不成层,一般不影响耕作。因受人为耕作影响,部分土壤较肥沃,产量较高。局部土壤质地粘重并有内涝危害。
四、潮 土 分布于沿黄地区,为黄河冲积母质所形成的潮土。土壤面积586.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壤面积的13.4%。此类土壤是受地下水潮化作用影响,经过耕作熟化而形成的土壤类型。土体深厚,沉积层理明显,中下层有锈纹锈斑,表层质地则因沉积过程水流快慢影响而有砂,轻、中、重壤之别。通体有石灰反应。共有普通潮土、湿潮土、盐化潮土3个亚类。(一)普通潮土广泛分布于黄泛平原,是济南市潮土中面积最大的土壤亚类。其土壤通体有石灰反应,呈碱性反应,PH值高于7.5。中下层有大量锈纹锈斑。因受黄河多次泛滥影响,质地多变,依土壤质地分为砂、壤、粘及炉渣菜园土4个土属,土体构型多为砂粘相间的多种多样的土壤层次。该土壤分布区是济南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西瓜的主要产区。局部引黄改种水稻、小麦,一年二作,土壤复种指数较高。但局部地区的60厘米土层质地粘重,耕作管理都较困难,对作物生长不利。(二)湿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靠近黄河的封闭洼地上,地下水埋深仅0.5米左右,是在较长期积水或较高位潜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土色较暗,土质粘重,潜育化明显,氧化过程较差,有较多的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湿潮土开垦利用晚,土壤熟化程度低,存在着湿、凉、粘、紧等不利因素,多种植芦苇、莲藕等湿生植物。(三)盐化潮土分布于黄泛平原上,是潮土中附加盐化过程的土壤。因地下水位浅,多在1.5~2米之间,加之地下水矿化度高,在1~3克/升之间,地下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作用下,沿土体上升到地表蒸发,水去盐留,使盐分积累在土壤的表层,地面常见盐霜或盐斑,尤以干旱季节最为显著。土壤20厘米土层含盐量高达0.1~1.0%以上,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盐化较重的地段,尚有柽柳、盐蓬等耐盐作物种植。耕作层下有锈纹锈斑。通体石灰反应强烈,土壤呈碱性,是障碍因素较大的低产土壤 。由于实行稻改,灌排设施的改进和增施有机肥料,加强耕作管理,盐化现象有减弱趋势。
五、水稻土 分布在济南市郊区北园、东郊和章丘县明水镇,是经过泉水灌溉、人为生产活动而形成的土壤,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水稻土。土壤面积8.9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
Ⅸ 济南长清地方怎么样
现在的长清越来越好了,在大学城和县城之间基本连起来了,大片小高层住宅楼,环境和交通现在没的说
Ⅹ 济南附近的矿产地是什么
济南市境内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其中一些矿产资源潜力大,开发利用配套程度高,如石灰岩、花岗岩、硬质耐火粘土、白云岩、钾长石、铁矿等具中型以上规模,是济南市的优势矿产。
一、煤矿煤系地层主要是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由此决定了煤炭的地理分布,即章丘、历城、长清三县的山前平原黄河沿岸地带和胶济铁路沿线。济南市煤田按其地质、地理特征,分属济东煤田(历城区)、章丘煤田(章丘县境)、黄河北煤田(长清县、槐荫区沿黄地带)。赋煤层均分布在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内,有14层煤,其中可采煤2~6层,总厚1~5.4米,煤层垂深320~925米,煤的质量较好,属多煤种区,由贫煤、瘦煤、无烟煤、天然焦、肥煤等组成。全市含煤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已探明产地16处,保有储量33155.1万吨,远景储量54529.0万吨。煤矿是济南的优势资源,现已形成国营、集体开发生产体系,章丘县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
二、铁矿济南市铁矿资源比较丰富,分布集中,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接触交代型铁矿主要赋存于燕山晚期的中—基性侵入岩(成矿母岩)与奥陶系中统纯质灰岩(围岩)的接触带及其内外侧。产地及储量集中分布于东郊黄台—历城郭店间胶济铁路两侧附近,这一地区构成全省三大富铁矿产区之一。已探明产地8处,即郭店、张马屯、东风、农场果园、农科所、王舍人、徐家庄、机床四厂矿区,保有储量49091千吨。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均属盲矿体。铁矿矿石铁含量30~50%,最高65%;钴含量0.01~0.037%。多数为富矿,矿石中钴可综合回收利用。沉积变质铁矿在长清县分布的变质岩系中多有产出,具规模者为马山铁矿。该矿为由磁铁矿及含铁石英岩组成,含铁量30%左右,矿石为含硫磷低、含硅高的贫矿。探明矿石储量1318千吨,属小型矿床。
三、耐火粘土矿系耐火度大于1580℃的粘土。是一种以高岭土或水云母高岭土类占优势的粘土矿物,因其具有较高的耐火度而得名。济南市的耐火粘土矿主要属于硬质耐火粘土,章丘县是全省的重要产地之一。软质粘土矿很少,仅有零星分布。矿产地集中分布于章丘县山前平原区,赋矿地层为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属陆相湖盆胶体化学沉积型矿床。已探明矿产地6处,有章丘县的浅井庄、王伯庄西、王伯庄东、吕家庄、白云院及埠村矿区,保有储量4057.1万吨。根据已开发矿山的分布及开采量分析,矿产地及储量远不止上述所列,资源潜力很大。章丘盆地硬质耐火粘土矿,成矿时代属于晚二叠世。另产于上奥陶统侵蚀面上,石炭系底部的硬质、半软质耐火粘土矿,因含铁质较高,递变为铝土岩,常与铝土矿共生,矿体一般很小。硬质耐火粘土矿床,均有一定层位,矿体多呈层状产出,共生矿产往往是铝土矿或煤层。矿体一般为1~2层,厚1~5米。矿石主要化学成分氧化铝含量一般为40%左右,氧化硅含量44%左右,特级、I级矿石占较大比例。
四、石灰岩石灰岩是经济发展中使用最广泛的矿产之一,按其用途可分为水泥灰岩、冶金熔剂灰岩、化工灰岩及电石灰岩。济南石灰岩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分布广泛,钙含量高,开采条件好,使用配套程度高,是优势矿种之一。境内石灰岩均属下古生界海相化学沉积矿床。按不同层位和不同矿床特征可划分三个赋矿层位:第一层位,奥陶系马家沟组;第二层位,上寒武统凤山组;第三层位,中寒武统张夏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质纯,厚度大、夹层少,矿层稳定,是开发利用的最佳矿床。截至1989年底,全市探明水泥灰岩产地7处,保有储量12604万吨;熔剂灰岩产地2处,保有储量27133.8万吨。这两种灰岩为本市的水泥生产、钢铁冶炼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辅助原料。化工灰岩、电石灰岩虽已开发利用,但缺少专门地质勘查工作。
五、建筑石材指包括装饰用石料在内的一切可供建筑使用或其他用途的天然产出的岩石原材料。建筑石材类别按其地质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类(花岗岩、辉长岩、辉绿岩等)、沉积岩类(石灰岩、砂岩、白云岩等)、变质岩类(混合岩、片麻岩等)。分为饰面石材和建筑石材。济南市花岗石类石材储量丰富,品种繁多,优良品种达10余种,其中“济南青”、“柳埠红”、“鲁清红”等多种建筑饰材行销国内外,“济南青”系名贵石材资源。已探明花岗石产区7处,储量3684.45万立方米,潜在资源量大,资源保证程度高,是优势矿产。“咖啡黄”——条带状灰岩,产于平阴县洪范池乡。此外,在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的豹皮灰岩、竹叶灰岩、生物化石灰岩、砖红色灰岩等,亦为很好的饰面石材和石质工艺品原材料。
六、钾长石矿钾长石是一种复杂的钾铝硅酸岩。钾长石矿体产出于太古代变质岩系中,为花岗伟晶岩型矿床。矿体较具规模者集中分布于长清县张夏金家峪、万德、双泉柳杭、马山宋庄等地,即泰山凸起西北侧花岗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体之区域构造裂隙伟晶岩脉内。矿体受变质地层、构造裂隙控制,其空间分布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大小不等的脉状体,钾长石矿物主要赋存于伟晶岩脉内。矿石中氧化钾含量达10%左右,达工业利用指标,可作为制造钙镁磷肥、陶瓷、玻璃的原料。长清县金家峪钾长石矿已进行普查评价,矿石储量930.24万吨。
七、钴矿全市的钴矿均伴生于境内分布的接触交代型铁矿中(含钴磁铁矿),不单独成矿,可作为铁矿开发利用中的副产品综合回收。已探明产地的有张马屯、农科所、王舍人庄和机床四厂4个矿区,储量883.6万吨。
八、冶金用白云岩济南地区分布的系原生白云岩,矿体赋存于奥陶系下统地层中。已探明历城县港沟1处矿床,储量1950万吨,该矿储量尚可扩大。此外,在市区南部的兴隆山亦有白云岩产出。
九、泥炭分布于历城县冷水沟。矿床属较大的洪积扇洼地型泥炭矿。赋矿地层为中全新统。矿体一般为2~3分层式结构,腐植酸平均含量34.52%,有机质含量60.30%。矿层主要在中上层,为灰黑色中灰分高分解泥炭,适用于医药、泥炭浴疗养和提取腐植酸类物质。
十、石英砂岩主要分布于历城县虞山和章丘县普集镇附近。赋矿地层为二叠系大奎山段,层位稳定。石英砂岩呈中细粒、厚层状产出。普集砂岩矿体具一定规模且开采条件较好。
十一、铝土矿山东的铝土矿主要产于黄河浅海盆地的东部边缘地带,与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关系密切,与耐火粘土矿相伴产出。
十二、水泥配料红土、黄土为第四纪中、上更新世沉积矿床。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原料,重要的水泥配料。济南市水泥配料红土、黄土资源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已探明黄土矿区6处,保有储量1308万吨;红土矿区6处,保有储量3849万吨。
十三、磷灰石矿已知矿点均分布于章丘县的垛庄、埠村及普集等乡镇。有两种磷矿类型:一为沉积型磷矿,主要赋存于寒武系徐庄组顶部及毛庄组底部,为磷酸盐化地层,氧化磷含量2~4%,含磷量较稳定;一为岩浆型磷灰石,产于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的层间裂隙或断裂中,为呈多种形态产出的碳酸岩脉,氧化磷含量4%左右。已发现的磷灰石品位普遍偏低,但含矿范围较大。
十四、蛭石矿矿点分布在章丘县普集镇南部,赋矿地层是二叠系石盒子组。含矿岩石为蛭石化黑云母岩,蛭石含量60~85%,膨胀性能好,易选矿。该矿没有进行地质评价。
十五、蛇纹岩属蛇纹石化超基性岩矿床。本市与蛇纹岩有关的超基性岩体群集中分布于长清县界首和李庄等地,为泰安南留—长清界首基性岩带的北端,系一富铁镁质超基性侵入体,为橄榄石、辉石蚀变而成的产物。矿床围岩为泰山群山草峪组、雁翎关组黑云斜长片麻岩。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和脉状顺层侵入,产状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呈带状展布。蛇纹岩矿体已探明4个,储量为1873.5万吨。蛇纹岩主要用于化肥工业 ,制造钙镁磷肥。矿体中尚有一部分色泽艳丽、结构细腻柔韧、半透明者,可充作玉雕材料(泰山玉)或彩石、建筑内饰材料,探明储量55.5万吨。
十六、脉石英硅石的一种。济南市脉石英资源分散,规模小,地质工作程度低。历城西营—柳埠间脉石英分布较多,长清万德、章丘南明亦有产出。石英脉围岩为片麻状混合花岗岩,局部产于寒武系,矿体均呈脉状产出,受围岩构造控制,氧化硅含量92%以上,氧化铁含量0.007~0.076%。普查储量15万吨。
十七、饮料矿泉水济南市饮料矿泉水产地有3处:郊区白鹤自流井、历城县仲宫穆家、章丘县驼沟,均系人工开发的地下水源。济南白鹤矿泉水已开发外销。该矿泉取自深达900米的自流井,通过对水的物理性质、毒理学指标、宏量元素、微量元素指标分析,特别是宏量元素中钙镁含量较高,钠离子含量低,锶含量达地矿部饮料矿泉水标准,锌和偏硅酸含量接近标准。白鹤自流井属优质饮料矿泉水,是理想的矿物质补源。
十八、地下热水市境北部山前平原地带分布几处地热异常区,经钻孔验证遥墙镇鸭旺口富含地下热水,泉口水温42℃,日出水量1277吨。鸭旺口地区位处济南辉长岩体北侧,附近分布有火山岩体并处岩体多组断裂交汇处,地下热水通过深循环形成温泉,水中有近10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尤富含铁、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