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波痕有什么地质意义
A. 赤土山—鸽子窝基岩海岸海蚀地貌观察路线
路线:基地─赤土山─鸽子窝─基地
任务:
1)了解实习区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2)学习使用地形图及后方交会定点法。
3)观察滨海区的地形及沉积物特征。
4)观察新河三角洲地形、沉积物、波浪及生物特征。
5)观察基岩海岸的海蚀地形。
预习内容:
1)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2)海洋地质作用。
No.1
位置:赤土山顶晨光亭。
意义:罗盘使用、野外定点法训练点。
观察内容:
1)了解工作区的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
2)了解罗盘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3)学习后方交会定点法。
4)观察赤土山的岩石。
教学内容:
1)读地形图:打开北戴河幅1:25000地形简图,了解读图方法及步骤,并根据在地形图上查出的磁偏角值,校正罗盘的磁偏角(教员讲解磁北极、地理北极及地形图坐标网的相互关系)。具体步骤:①用罗盘测出该地点(学生所站的位置)的正北方向,并使地形图的正北方向(图的正上方)与实际正北方向重合,其方法是把罗盘的长边(与标有S-N线平行的边)与地形图的纵图框平行,然后转动地形图(罗盘可以放在地形图上,与地形图同时转动,注意不能只转动罗盘或地形图),使罗盘的磁北针指向0°,这时地形图的正北方向与实际正北方向就重合了;②对好地形图的正北方位后,再观察周围的地形特征及其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指出实地地形的联峰山、新河、鹰角亭、赤土山、赤土山桥、交通岗亭等在地形图上的位置,了解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特征。
2)后方交会法定点:根据实地地形情况,找出两个明显的地物标志(这两个点与观察点(晨光亭)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后方交会法定点。根据该地区的情况,以赤土山桥和鹰角亭为被测量点较合适。后方交会定点法的步骤:①用罗盘测出观察点分别位于赤土山桥和鹰角亭的方位角;②根据所测得的度数,在地形图上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以赤土山桥和鹰角亭为中心点的方位角;③根据量得的方位角,分别画两条直线,它们的交点即为要确定的观察点(晨光亭);④借助赤土山附近的地形特征对交会点进行校正。
3)了解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见第一章内容)。
4)观察晨光亭附近的岩性及构造特征。晨光亭附近稍远处的岩石为正长花岗岩(
晨光亭及其周围岩石为伟晶岩和脉石英,由于受鸽子窝-榆关断裂(向北西方向与冀东的冷口断裂相接)的影响,岩石破碎并为硅质所胶结而形成构造角砾岩。岩石坚硬,抗风化、剥蚀的能力比正长花岗岩强,因此,呈现正地貌。岩石呈浅灰白色,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成分为伟晶岩、脉石英和正长花岗岩等,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混杂,硅质胶结,具有强烈硅化和被后期石英脉穿切等现象,岩石发生浅变质和重结晶作用,以构造角砾岩带形式产出,走向为北西西向,倾角近直立。重点与难点:
1)罗盘的使用方法。
2)后方交会定点法。
时间:80分钟。
思考题:
1)为什么赤土山为一突出的山丘,而且两侧为陡壁?
2)山丘、洼地、陡壁在地形图上是如何表示的?
No.2
位置:新河三角洲。
意义:三角洲沉积物观察点。
观察内容:
1)三角洲表层的沉积物特征。
2)三角洲沉积物表面的沉积构造特征。
3)三角洲表层(潮间带、泥沙质海岸)的海洋生物特点。
教学内容:
1)新河三角洲位于新河入海处,平面上呈三角形,表层沉积物以细砂、粉砂、粘土(淤泥)为主,结构疏松。表面以下约5cm处的沉积物为深灰色、含大量有机质的淤泥和粉砂。细砂、粉砂层的水平层理发育,属三角洲顶积层。在三角洲近陆一端或近岸边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颜色较深,含有砾石和粗砂;在近海一侧(三角洲前缘)泥质中有机质含量减少,碎屑物粒度变细。
2)在三角洲上发育的波痕有以下几种(图4-2):
不对称波痕:一面陡,一面缓(迎水流方向),波脊线连续,在三角洲前缘的波脊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图版Ⅰ-1)。波峰较尖锐,沉积物细,而波谷较平滑,沉积物较粗,常含有生物碎屑。这种波痕是由一个方向的较强水流改造海底沉积物形成的,主要分布于潮间带、潮下带或河口区。
对称波痕:类似不对称波痕,但波痕两侧的谷坡倾角相等。它是由两个强度相近的、方向相反的水流形成的,潮汐作用是形成这种波痕的主要动力,主要分布于潮间带或潮下带。
平顶波痕:波峰为一较窄的平面,波谷为较宽的圆滑谷,谷坡一般为不对称或大致对称,这种波痕是对称或不对称波痕经与波脊线大致平行的水流改造而成的,主要分布于潮间带,
图4-2 不同类型波痕立体图
并受微地形的控制。地形起伏及水流方向的改变是形成这种波痕的重要原因。
槽状波痕:波峰为较宽的平面,而波谷则为较狭窄的细沟。它的成因一种是同平顶波痕,只是平行波脊线方向的水流要强一些;另一种可能是当海水面稍低于波峰或两者大致在同一水平面时,海水动荡冲刷原来的波峰,使波峰变平而形成槽状波痕。这种波痕主要分布于潮间带。
不规则波痕:波脊线不连续或弯曲大,纵横交错,谷坡倾角一般不相等,如马蹄形波痕、菱形波痕。马蹄形波痕是由于水层薄、水流动态变化快而形成的。菱形波痕是由两个不同方向(呈斜交)的水流形成的。根据这些波痕也可以判断水的流向,如马蹄形波痕波脊线的圆滑弧顶背向水流方向,或者是波脊线的尖锐交角指向水流方向。这些波痕分布于潮间带,并受微地形影响。
3)新河三角洲上的海洋动物主要为底栖动物,尤以底埋动物最为丰富。环节动物门中潜穴的有日本刺沙蚕(泥质)、海蚯蚓(沙质)及栖管的巢沙蚕等。肢节动物门的天津厚蟹(泥质)、日本大眼蟹(泥质)、宽身大眼蟹(沙质)和圆球股窗蟹(沙、泥质),在退潮后,经常出入底表,在穴口附近快速觅食。而美人蝮(沙、泥质)、软体动物门的渤海鸭嘴蛤、中国绿螂(泥沙或泥质)、中国蛤蜊及文蛤等双壳动物则永久性潜在穴道中。凡底埋动物均以穴口(管口)与底表相通。栖息在底表的动物主要是软体动物门的腹足动物,常见的有滩栖螺、扁玉螺(猫眼)、
上述海洋动物的基本特点是以钻孔动物(穴居)和软体动物为主,其原因是泥沙质海岸结构松软,含有机质较多,波浪动能较弱,适合生物钻洞、爬行、觅食,而不适合生物固着,生物也不需要有坚硬的外壳以抵御波浪的破坏。底栖动物生活时形成的穴道(虫管)、穴口及觅食、运动等对沉积底表及底内都会产生扰动或破坏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由这些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常保留有生物活动信息,具有指示环境的作用,可用来判断沉积环境。
重点与难点:
1)三角洲的沉积物特征。
2)波痕的形态、成因。
时间:60分钟。
思考题:
1)一些大型三角洲为什么含有石油和天然气?
2)研究不同类型的波痕有什么地质意义?
3)沙泥质海岸的潮间带海洋生物有什么特点?
No.3
位置:鹰角石陡壁下。
意义:基岩海岸海蚀地形及沉积物特征观察点。
观察内容:
1)基岩海岸的海蚀地形特征。
2)基岩海岸的沉积物特征。
3)作从鹰角亭通过鹰角石至海蚀礁石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教学内容:
1)点处为基岩海岸,岩性为伟晶岩和构造角砾岩(图版Ⅰ-2)。这里海底坡度较陡,海水深,水质点的运动轨迹变形弱,因此,波浪运动的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形成拍岸浪而对海岸基岩进行冲蚀。另外,该观察点恰好位于海岬处,是波能集中的地方,故该地点不断地受到海水的剥蚀作用,形成各种形态的海蚀地形。
2)在波浪及潮汐作用的影响下,海岸基岩(位于潮间带的岩石)不断地受到海水的冲蚀和碎屑物的磨蚀,岩石不断破碎,被剥蚀下来的物质被海水带走。经过长期的海蚀作用,破碎部位不断扩大,形成海蚀凹槽。由于海蚀作用的持续进行和发展,海蚀凹槽就不断扩大,向陆地方向伸入;当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其上部的岩石受重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崩塌,形成陡壁,即海蚀崖。在新形成的海蚀崖下部,重复上一过程,又形成新的海蚀崖。经过这种反复作用,海蚀崖就会向陆地方向节节后退,海岸带不断地被拓宽,结果在海蚀崖底部至低潮线之间形成一个向海洋方向微倾斜的平面,称为波切台。在该地点观察到的波切台较窄。由于受节理及海水冲蚀方向的影响,造成在不同方向上岩石被剥蚀的速度不等,再加上重力崩塌作用,就会在波切台上形成海蚀柱。海蚀柱不断受到剥蚀,高度逐渐变小,以至于被海水淹没,就变成海蚀礁石。
在海蚀作用下,海岬基岩不断地被破坏,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后退。在海湾处,由于波能分散,以沉积作用为主,故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前进。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海湾和海岬逐渐消失,海岸线变得越来越直。
3)在鹰角石(海蚀崖)靠海洋一侧的陡壁上有3层不同高程的海蚀凹槽,它们都明显地高出现代海平面(即使是特大潮),这表明了什么?鹰角石的顶和鹰角亭、长廊连接起来是一个较平的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4)在海蚀崖上可观察到3组节理,节理面平直,延伸长,可判断为剪节理。同时还可以观察到沿节理面发育一些海蚀现象,这表明节理发育可加快海蚀作用的速度。此外,在海蚀柱和海蚀崖上可见到黄铁矿(已风化成褐铁矿)的小立方体,有的被冲蚀掉而留下空洞,这是差异风化现象。
5)海蚀崖下滨海带的沉积物主要为砾石沉积,砾石大小混杂,分选差,磨圆度为棱角状-次圆状。
6)画从鹰角亭─鹰角石─海洋方向的海蚀地形剖面图(图4-3)。
重点与难点:
图4-3 鸽子窝基岩海岸海蚀地形剖面示意图
1)波切台的形成过程及海岸线的变化。
2)古海蚀现象(构造运动)。
3)鹰角亭下的岩性及构造特征。
时间:60分钟。
思考题:
1)海蚀崖下的砾石为什么磨圆度不一样?
2)该地点的古波切台、不同高度的海蚀凹槽具有什么地质意义?
3)海蚀崖的形成除与波浪运动有关外,还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No.4
位置:鹰角亭。
意义:滨海区地形特征及分带观察点。
观察内容:
1)后滨带、前滨带的地形特征。
2)远观沙质海岸的波浪运动特点。
3)新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态特征。
教学内容:
1)根据海水的深度,海洋环境可分为4个区:
①滨海(特大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根据海水运动情况又分为后滨带和前滨带。②浅海(0~200m):海水浅,波浪运动强烈,阳光充足,氧气含量高,水温变化较大,海水中碎屑物多,有机质含量较高,生物繁盛。③半深海(200~2000m):海水较深,波浪运动影响不到海底,海水下部阳光、氧气都很少,海水中碎屑物和有机质含量较少,生物以浮游生物为主。④深海(>2000m):海水深,海底较平坦,其他特点与半深海相似。
2)后滨带和前滨带特征:
后滨带:也称潮上带,是特大高潮线与一般高潮线之间的地带。该带长期出露于海平面以上,故长满植物。赤土山桥附近长满植物的地区即为该带。此带地形低平,微向海洋方向倾斜,宽度受地形的影响,若坡度较小,则宽度较大;反之,该带则窄。
前滨带:又称潮间带,即一般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没有植物生长的海滩至海平面以下的部分(通常看到的海平面不是低潮面)即为该带。随着潮汐的涨落,此带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被海水淹没,所以海水动荡强烈,海底表面受波浪运动改造较明显,在表面常形成高低不等的沙埂和凹坑。该带表面为沉积物所覆盖,宽窄取决于地形坡度,如在三角洲上,地形坡度小,该带很宽;而远处的沙滩,由于地形陡,就很窄。
在浅海,海水较深,波浪运动的特征是波形对称,波长长,波高相对较低,很少有破浪,波峰线多不连续。而前滨带(沙质海岸区)的海水运动特征是:波形对称或不对称,波长短,波高相对较高,破浪多,波峰线较连续,且由海洋至岸边由规则的波浪到破浪至拍岸浪,波脊线逐渐平行于海岸线。
3)三角洲:前面已经观察了三角洲的沉积物特征及表层的一些沉积构造。现在从远处观察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在平面上为三角形,三角形的顶指向河流的上游,地形坡度小,其上有不规则的沙埂和凹坑,它们长轴的延伸方向大致与波浪运动方向垂直,与海岸线平行。此外,还有弯曲的河道。该三角洲在涨潮时大部分被海水淹没,而退潮时大部分露出水面。三角洲前缘平直,界线大致与附近海岸线的延伸方向一致,未形成向海洋方向突出的三角洲,这是由于新河的流量小、被带至河口的物质少的缘故。
重点与难点:
1)滨海带地质作用的特点。
2)三角洲与滨海带的关系。
时间:40分钟。
思考题:
1)为什么滨海与浅海的波浪运动特点不一样?
2)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研究它有什么意义?
B. 地层接触关系种类及其地质意义
地层接来触关系本身的提源出,最基本的目的是研究构造运动的,特别是用于区域构造运动发展史或者古地理演变史的。
1、整合接触,表示地壳整体下降,持续接受沉积
2、角度不整合,表示地壳先是整体下降,接受沉积,然后地层受到强烈挤压,褶皱隆起,遭受剥蚀,随后再整体下降,接受沉积
3、平行不整合,表示地壳先是下降,接受沉积,然后整体抬升,遭受剥蚀,随后再整体下降接受沉积。它与角度不整合的区别是构造运动不如后者强烈。
4、侵入接触与沉积接触,只是说明了岩浆岩与周围沉积地层的接触关系,代表了岩浆岩与周围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至于其它的地质意义,是人们在研究接触关系过程中发现的,从而可以用于指导找矿,比如不整合面是剥蚀面,强烈风化面,所以风化类型的矿床比较多,沉积接触带没有接触变质作用,而侵入接触则在接触带内可能存在接触变质矿床,等等。
C. 波痕石分为几种黛眉山有多少种
其实,龙潭峡大复峡谷就是一制条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下切形成的U型峡谷,全长12千米,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云蒸霞蔚,激流飞溅,红壁绿荫,悬崖绝壁,不同时期的流水切割、旋蚀,磨痕十分清晰,巨型崩塌岩块形成的波痕大绝壁国内外罕见。
这些巨型崩塌岩块大小不一,大者平面达数十平方米,小者仅有几十厘米见方。在这些一平若砥的片石层面上,可以看到上百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是国内罕见的天然波痕博物馆。
石面上的这些波痕是原生地质沉积物在水或风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变异而形成的,其形态包括层理构造、波痕构造、帐篷构造、球状构造等,我们统称其为波纹石。这种波纹石,有的呈羽状或“人”字形,被称为羽状交错层理波纹石;有的呈棋盘格式状,被称为棋盘格式节理波纹石;有的呈人的指纹状,被称为指纹石;有的柱状节理构造呈竹节状,被称为竹节石;有的呈日、月、星辰图案,被称为天象石……
峡谷内还有一块比较特殊的波纹石,共有五层不同形状的纹理结构组成,表明它是经过五个不同时期的沉积而形成的,被称为五代波纹石。其科学价值在于体现了地质沉积岩层理构造的演化过程。
波纹石
D. 波痕(地质)
波痕:
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内砂、容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楼下的,要拿分也不是这样的吧,和我一模一样!!!
E. 地质分类有哪些地质分为什么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5)不同类型的波痕有什么地质意义扩展阅读:
地质的研究对象:
1、矿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0%)、硅(15%)、镁(13%)等。如果按地壳中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存在形式即为矿物。
2、地层和古生物
地层是以成层的岩石为主体,随时间推移而在地表低凹处形成的构造,是地质历史的重要纪录。狭义的地层专指已固结的成层的岩石,有时也包括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
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
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地质
F. 求高中地理会考常见的各种岩石的类型
1、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
2、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
3、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4、沉积岩: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即是生物化石。
具有碎屑结构于非碎屑结构之分,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砂、粉砂和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状结构或泥状结构。
5、变质岩:有的具有片理(片状)构造如片岩;有的呈片麻构造(未形成片状),岩石断面上看到各种矿物成带状或条状等,如花岗片麻岩;有的呈板状构造,颗粒极小,肉眼难辨,如板岩。
G. 波痕的类型及特点
风成波痕:呈不对称状,波谷宽阔,波峰圆滑,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
流水波痕:回呈不对称状,波谷答与波峰均较圆滑,陡坡倾向与流向一致。
浪成波痕:对称的浪或波痕,波峰尖、波谷圆滑;不对称的浪成波痕同流水波痕相似。
风成波痕的细碎屑集中在波谷,粗碎屑集中在波峰,而流水波痕和不对称浪成波痕的粗碎屑集中在波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