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火山岛为什么地质稳定

火山岛为什么地质稳定

发布时间: 2021-02-27 03:56:40

㈠ 火山岛和珊瑚岛分布的原因

珊瑚岛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珊瑚虫死后,其身体中含有一种胶质,能把各自的骨骼结在一起,一层粘一层,日久天长就成为礁石了。在满足珊瑚虫生息的条件下,珊瑚岛的形成必须要有水下岩礁作为基座,这就是珊瑚岛分布于热带海洋、远离河口、坐落于海山和陆坡阶地上面的原因。
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洋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属大陆岛与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我国的火山岛就属于后一种。
由于我国的火山岛是以大陆架或大陆坡阶地为基底的,因而在地质构造和物质组成上形成一种特殊类型:基底为大陆地壳或过渡型地壳,组成火山岛的物质又来自海底火山熔岩,并有玄武岩或安山岩以及火山碎屑之分。在火山岛形成过程中,如有构造运动发生,就会使火山体发生断裂或岩层形态改变。

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地壳以下温度很高,使有些地方岩石熔化成岩浆。由于地层的强大压力,岩浆便顺着裂缝上涌喷出地表。如果在海底喷发,熔岩不断堆积增高,升出海面,便形成了火山岛。由于地壳裂缝主要分布在构造活动带,而且有一定的范围和方向,这便使得火山岛分布不均,有的集中,有的分散,有的成列,有的孤立。没有岩浆活动的地方,也没有火山岛生成。

㈡ 火山岛是怎样形成的

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岛屿称为火山岛。海底火山熔岩不断堆积,直到厚度颇大,最终突出在海面上。火山岛按照其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洋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同,是介于大陆岛大洋岛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

火山岛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区,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其中,构成夏威夷群岛的熔岩堆,要足足高出大洋底9700米。

在我国,火山岛并不多见,总数不过百十个左右,主要分布在台湾岛周围;在渤海海峡、东海陆架边缘和南海陆坡阶地仅有零星的几个。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花屿等几个岛屿除外)是以群岛形式存在的火山岛;台湾岛东部陆坡的绿岛、兰屿、龟山岛,北部的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东海的钓鱼岛等岛屿,渤海海峡的大黑山岛,细纱中的高尖石岛等,都是孤立于海洋中的火山岛。它们都是第四纪火山喷发而成,形成这些火山岛的火山现在都已经停止喷浆。

火山所喷发出的熔岩一边堆积增高,一边从火山口宁静溢出,好像煮沸的米汤从锅里沸泻出来一样,使火山岛形成圆锥形的地形,被称为火山锥。它的顶部为大小、深浅、形状不同的火山口。火山喷发的地方大多都会形成地势崎岖的丘陵。我国的火山岛主要是玄武岩河安山岩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浆粘度较稀,喷出地表后,向外流淌,由此形成的火山岛的坡度较小,面积较大,高度较低,其表面是起伏不大的玄武岩台地,如澎湖列岛。安山岩属中性岩,岩浆粘度较稠,喷出地表后,流动较慢,并随温度的下降而迅速凝固,碎裂的岩块从火山口向四周滚落,形成地势高峻、坡度较大的火山岛,如绿岛和兰屿。如果火山喷发量大,次数多,时间长,火山岛的高度和面积自然而然也会随之增大。

经过多次复活喷发、崩塌,以及很多年风化剥蚀形成,岛上岩石破碎并逐步土壤化,因而火山岛会出现动物和植物。因成岛时间、面积大小、物质组成和自然条件的差别,火山岛的自然条件也并都是相同的。澎湖列岛上土地瘠薄,常年吹着狂风,植被稀少,岛上景色单调。绿岛上地势高峻,气候宜人,树木花草漫山遍野,海上风光异彩纷呈。

㈢ 火山岛是什么岩

火山岛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在地质学的岩石分类中,玄武岩和花岗岩同属于岩浆岩(也叫火专成岩)属。但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火山爆发流出的岩浆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二网络,因有一定的粘度,在地势平缓时,岩浆流动很慢,每分钟只流动几米远;遇到陡坡时,速度便大大加快。岩浆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着大量水蒸汽和气泡,冷却后,便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异、含有大量气孔的玄武岩。

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是岩浆在地壳中侵入到靠近地表的地方,因温度下降冷却凝固形成的。因为没有岩浆喷出口,岩浆运动缓慢,温度逐渐降低,所以花岗岩等侵入岩中有明显的结晶,如石英、长石、云母、石英等。

㈣ 什么是火山岛,大陆岛,珊瑚岛,这三者有区别么

一、形成方式不同

1、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

2、大陆岛指的是其地质质构造与邻近的大陆相似,原属大陆的一部分,由于地壳下沉或海水上升致其与大陆相隔成岛。按其形成的原因可分为构造岛和冲蚀岛两种。

3、珊瑚岛是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一般分布在热带海洋中,与大陆的构造、岩性、地质演化历史没有关系,因此珊瑚岛和火山岛一起被统称为大洋岛。

二、位置不同

1、火山岛: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2、大陆岛:由于是大陆延伸的部分,所以其位置往往离大陆比较近。

3、珊瑚岛:由于珊瑚岛的形成需要珊瑚虫的生长,所以只会形成在适宜珊瑚虫生长的热带海区,主要集中在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

三、形成面积规模不同

1、火山岛由于是火山喷发而成,往往由于火山的持续喷发,岛屿越来越高,火山岛的地形往往比较崎岖,和大陆岛相比,火山面积要小得多。

2、大陆岛是巨大的地壳运动影响而产生的,所以往往面积较大。世界上那些大面积的岛屿,大多都是大陆岛,比如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日本本州岛、大不列颠岛、台湾岛、海南岛、苏门答腊岛、纽芬兰岛、马达加斯加岛等。

3、珊瑚岛往往海拔很低,有的只有高出海面一两米,珊瑚岛的面积也往往很小,世界上著名的珊瑚岛群岛有马尔代夫群岛、南沙群岛、澳大利大堡礁等。

㈤ 火山岛这样分布的原因

怎么样分布啊
一般来说,地质上环太平洋火山带连接喜马拉雅和阿尔卑斯山火山带,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环大西洋火山带
这是因为这些地带都是地壳不稳定的地方,板块交界处,也是地震带,通常与火山带重合

㈥ 火山岛是个什么个概念是活火山

嘿~复老兄,你的想象力挺丰制富的嘛。
你说的的厦门旁边的火山岛可是触手可及的世界奇观啊。火山岛是第三世纪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华侵蚀而成的地貌景观。现在火山岛可是我们国家唯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公园。
火山岛上还有玄武岩石柱、古火山口、火山喷气口和玄武岩的西瓜皮构造。火山岛还有独具特色的火山地质构造,尤其是南碇岛上的石柱瀑布群,是探奇驴友和摄影者的新大陆呢。
其实,说再多,还不如你自己去火山岛体验一把呗~反正离厦门也才一个小时路程。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够详细,就去绿人网搜搜,里面介绍的挺不错滴。

㈦ 火山岛为何没煤矿

火山岛是在岩浆活复动过程中,在强制大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其组成岩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火山岛整体外观是一座火山,但由于形成于海洋中,只有上部露出海面,就形成了火山岛。

而煤是由地质历史时期的树木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楚,在灼热的、来自地壳深处的岩浆中,不可能存在任何生命,包括树木,因此不可能在火山岛上找到煤矿。

㈧ 简述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的特点和成因

一、大陆岛

1、特点

大陆岛是指在地质构造上同大陆相似或相联系的岛屿。一般位于大陆边缘。大陆岛原为大陆的一部分,后因地壳沉降或海面上升与大陆分离而成岛。如中国的台湾岛、舟山群岛和欧洲的不列颠群岛。

2、成因

大陆岛的形成也有多种原因、大陆岛有的是在古代大陆冰川环境下形成的冰碛丘陵,后因海面上升而成为海洋中的岛屿。有的是由于断层作用或地壳下沉形成的海峡,使原来大陆的一部分被海水分割出去形成的岛屿。在大河河口,由于堆积作用强盛,可形成冲积岛屿。

二、火山岛

1、特点

火山岛(高岛),是由火山喷发物(溶岩、火山灰等)堆积而成的。在环太平洋地区分布较广,火山岛的面积一般都不大,即有单个的火山岛,也有群岛式的火山岛,著名的火山岛群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洋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属大陆岛屿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

2、成因

由于板块运动,海底各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和板块之间生长边界溢出的熔岩流,以后逐渐向上增高,形成了海底火山。海底火山在喷发中不断向上生长,会露出海面形成火山岛。海底火山起初只是沿洋底裂谷溢出的熔岩流,以后逐渐向上增高。

大部分海底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到达海面之前就被海水冷却,不再活动了。所以,人们从来没有真正看到过海底火山爆发的景象。至多,只是看到海底的熔岩泉不断冒出新的岩浆形成新的火成岩。

三、珊瑚岛

1、特点

珊瑚岛的周围环绕着各种色彩缤纷的,风光优美,是普吉岛区内最适合滑水、浮潜、冲浪和航行等水上活动的最佳选择地点之一,是普吉岛南部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

2、成因

珊瑚岛因丰富的珊瑚群生态而得名,小岛的周围环绕着各种色彩缤纷的珊瑚礁,风光优美,是普吉岛区内最适合滑水、浮潜、冲浪和航行等水上活动的最佳选择地点之一。

(8)火山岛为什么地质稳定扩展阅读:

大陆岛的分类:

1、基岩岛

基岩岛多数原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因为地壳沉降或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低地,较高的海滨山地、丘陵出露在海面上,成为岛屿,所以在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方面与邻近的陆地相似。它们主要分布在山地基岩海岸附近。

在浙、闽、粤沿海分布着全国90%的岛屿,尤以浙江最多,我国大部分海岛分布在东海。基岩岛大多由沿海山地陷落而成,岛屿主要由山岭构成,往往以山命名。如长山列岛、舟山群岛、万山群岛等。

2、冲积岛

我国许多入海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冲积成冲积岛。它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河口因流速减慢和在海潮顶托作用下逐渐堆积而成的,所以又叫堆积岛或沙岛。长江河口段沙洲浅滩很多,其中最大的沙洲是崇明岛,面积1.083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三大岛。

㈨ 火山岛资料(求)

一、环太平洋火山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南起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脉,转向西北的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向西南延续的是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以及印度尼西亚群岛,全长4万余公里,呈一向南开口的环形构造系。环太平洋火山带也称环太平洋火环,有活火山512座,其中南美洲笠迪勒拉山系安第斯山南段的30余座活火山,北段有16座活火山,中段尤耶亚科火山海拔6723m,是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再向北为加勒比海地区,沿太平洋沿岸分布着著名的火山有奇里基火山、伊拉苏火山、圣阿纳火山和塔胡木耳科火山。北美洲有活火山90余座,著名的有圣海伦斯火山、拉森火山、雷尼尔火山、沙斯塔火山、胡德火山和散福德火山。在阿留申群岛上最著名的是卡特迈火山和伊利亚姆纳火山。在堪察加半岛上有经常活动的克留契夫火山,向击千岛群岛和日本列岛山岛弧,著名火山分布在日本列岛,如浅间山、岩手山、十胜岳、阿苏山和三原山都是多次喷发的活火山。琉球群岛至台湾岛有众多的火山岛屿,如赤尾屿、钓鱼岛、彭佳屿、澎湖岛、七星岩、兰屿和火烧岛等,都是新代以来形成的火山岛。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可算菲律宾至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火山,如喀拉喀托火山、皮纳图博火山、塔匀火山、坦博拉火山和小安的列斯群岛的培雷火山等,近代曾发生过多次喷发。

环太平洋带,火山活动频繁,据历史资料记载全球现代喷发的火山这里占80%,主要发生在北美、堪察加半岛、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南部包括苏门答腊。爪哇诸岛构成的弧-海沟系,火山近400座,其中129座是活火山,这里仅1966-1970年5年间,就有22座火山喷发,此外海底火山喷发也经常发生,致使一些新的火山岛屿出露海面。

二、大洋中脊火山带

大洋中脊也称大洋裂谷,它在全球呈“W”形展布,从北极盆穿过冰岛,到南大西洋,这一段是等分了大西洋壳,并和两岸海岸线平行。向南绕非洲的南端转向NE与印度洋中脊相接。印度洋中脊向北延伸到非洲大陆北端与东非裂谷相接。向南绕澳大利亚东去,与太平洋中脊南端相边,太平洋中脊偏向太平洋东部,向北延促又进入北极区海域,整个大洋中脊构成了“W”形图案,成为全球性的大洋裂谷,总长8万余公里。大洋裂谷中部多为隆起的海岭,比两侧海原高出2-3公里,故称其为大洋中脊,在海岭中央又多有宽20-30公里,深1-2公里的地堑,所以又称其为大洋裂谷。大洋内的火山就集中分布在大洋裂谷带上,人们称其为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洋底岩石年龄测定,说明大洋裂谷形成较早,但张裂扩大和激烈活动是在中生代到新生代,尤其第四纪以来更为活跃,突出表现在火山活动上。

大洋中脊火山带火山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多集中于大西洋裂谷,北起格陵兰岛,经冰岛、亚速尔群岛至佛得角群岛,该段长达万余公里,海岭由玄武岩组成,是沿大洋裂谷火山喷发的产物。由于火山多为海底喷发,不易被人们发现,据有关资料记载,大西洋中脊仅有60余座活火山。冰岛位于大西洋中脊,冰岛上的火山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岛上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0余座,人们称其为火山岛。据地质学家S、Thorarinsson(1960)统计,在近1000a内,大约发生了200多次火山喷发,平均5a喷发一次。著名的活火山有海克拉火山,从1104年以来有过20多次大的喷发。拉基火山于1783年的一次喷发为人们所目睹,从25公里长的裂缝里溢出的熔岩达12公里以上,熔岩流覆盖面积约565平方公里,熔岩流长达70多公里,造成了重大灾害。1963年在冰岛南部海域火山喷发,这次喷发一直延续到1967年,产生了一个新的岛屿-苏特塞火山岛,高出海面约150m,面积2.8平方公里。6a之后,在该岛东北32公里处的维斯特曼群岛的海迈岛火山又有一次较大的喷发。这些火山的喷发,反映了在大西洋裂谷火山喷发的特点。

三、东非裂谷火山带

东非裂谷是大陆最大裂谷带,分为两支:裂谷带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经马拉维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中部,至红海北端,长约5800公里,再往北与西亚的约旦河谷相接;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喀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阿尔伯特湖,至阿伯特尼罗河谷,长约1700公里。裂谷带一般深达1000-2000m,宽30-300公里,形成一系列狭长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如埃塞俄比亚高原东侧大裂谷带中的阿萨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0m,是非洲陆地上的最低点。

现代火山活动中心集中在三个地区,一是乌干达-卢旺达-扎伊尔边界的西裂谷系,自1912-1977年就有过13次火山喷发,尼拉贡戈火山至今仍在活动;二是埃塞俄比亚阿费尔(阿曼)坳陷的埃尔塔火山和阿夫代拉火山,自1960-1977年曾发生过多次喷发;三是坦桑尼亚纳特龙(坦桑)湖南部的格高雷(Grgory)裂谷上的伦盖(坦桑)火山,自1954到1966年曾有过多次喷发,喷出岩为碳酸盐岩类,有较高含量的碳酸钠,为世界所罕见。位于肯尼图尔卡纳湖南端的特雷基火山在80-90年代间也曾多次喷发。现代火山活动区,温泉广泛发育,火山喷气活动明显,多为水蒸气和含硫气体,这是火山现今的活动迹象。

四、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该火山带分布于横贯欧亚的纬向构造带内,西起比利牛斯岛,经阿尔卑斯山脉至喜马拉雅山,全长10余万公里。这一纬向构造带是南北挤压形成的纬向褶皱隆起带,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在该带火山分布不均匀,纬向构造带的西段,由于南北挤压力的作用,在形成纬向构造隆起带的同时,形成了经向张裂和裂谷带,如其南侧的纵贯南北的东非裂谷系,顺两构造带过渡段,因断陷而形成了内陆海-地中海、红海和亚丁湾等,这里的火山活动也别具特色,出现了众多世界著名的火山,如意大利的威苏维火山。埃特纳火山、乌尔卡诺火山和斯特朗博利火山等等,爱琴海内的一些岛屿也是火山岛,活动性强,据意大利历史记载的火山喷发就有130多次,爆发强度大,特征典型,世界火山喷发类型就是以上述火山来命名的,岩性属于钙碱性系列,以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中段火山活动表现微弱,在东段喜马拉雅山北麓火山活动又加强,在隆起和地块的边缘分布着若干火山群,如麻克哈错火山群、卡尔达西火山群、涌波错火山群、乌兰拉湖火山群、可可西里火山群和腾冲火山群等等,共有火山100多座,其中中国的卡尔达西火山和可可西里火山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曾有过喷发,岩性为安山岩和碱性玄武岩类。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