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地质条件为什么复杂
㈠ 云南省的地质地貌特征有哪些
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在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云南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云南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云南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昆明坝(763.6平方公里)、洱海坝(601平方公里)、昭鲁坝(524.76平方公里)、曲沾坝(435.82平方公里)、固东坝(432.79平方公里)、嵩明坝(414.6平方公里)、平远街坝(406.88平方公里)、盈江坝(339.99平方公里)、蒙自坝(217平方公里)。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㈡ 云南的地形特征
云南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面积
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 97°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全省东西最大横距 864.9 公里 ,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 ,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国境线长 4061 公里 ,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云南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
2001 年末,云南省总人口 4287.4 万人。除汉族外,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种,其中 15 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1/3 。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个少数民族中,有 13 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云南省辖 16 个地、州、市,其中 8 个民族自治州, 5 个省辖市, 3 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 128 个,其中 29 个民族自治县。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大理、楚雄、 保山、丽江、思茅、景洪、瑞丽等。
三、地形和地貌
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 ;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交汇处,海拔仅 76.4 米 。两地直线距离为 900 公里 ,高低相差 6000 多米。
云南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地形小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2000 米 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西南部海拔一般在 1500 — 2200 米 ,西北部一般在 3000 — 4000 米 。西南部只是到了边境地区,地势才渐趋和缓,这里河谷开阔,一般海拔在 800 — 1000 米 ,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 米 以下,形成云南的主要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地貌有五个特征:
一是高原波状起伏。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 10% ,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二是高山峡谷相间。滇西北有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为澜沧江与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极其雄伟壮观的地貌形态。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 1000 米 ,其中怒江峡谷南北长 300 余公里,人称“东方大峡谷”。在 5000 米 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 3000 余米,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 12 公里 ,高差竟然达到 4760 米 ,在 10 余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这全国所罕见。
三是地势 阶梯递降。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没公里递降 6 米 。
四是断陷盆地错落。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这种地貌云南随处可见。云南有面积在 1 平方公里的大小坝子 1442 个,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 49 个,最大的坝子是陆良坝子,其次是昆明坝子。
五是江河纵横、湖泊棋布。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湖泊棋布的特色、山系主要有乌蒙山、横断山、哀牢山、无量山等。云南有大小河流 600 多条,分别属于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长江)、元江(红河)和南盘江(珠江)六大水系。这些河流分别注入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多数具有落差大、水流急的特点,水能资源极其丰富。其中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为国际河流。云南有 40 多个高原湖泊,较著名的湖泊有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阳宗海、程海、泸沽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群山之间,显得格外瑰丽晶莹。
四、气候类型及特点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冬季受干燥的大陆季风控制,夏季盛行湿润的海洋季风,气候主要属低纬山原季风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七个气候类型。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大等原因,立体气候特点显著。最突出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差异明显。夏季,阴雨天气多,太阳光被云层遮蔽,温度不够高,最热天一般在 19 - 22 摄氏度 之间。冬季,受干暖流控制,晴天多,日照充足,温度较高,最冷月均温度在 6 - 8 摄氏度 以上,年温差一般只有 10 - 12 摄氏度 ,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从一天的温度变化看,早晚较凉,中午教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 12 - 20 摄氏度 。全省大部分地区水量在 1000 毫米 以上,但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分配极 不均匀。 85 %的雨量集中在 5 - 10 月的雨季,尤其以 6 、 7 、 8 三个月最多。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降水只占全年 15 %。降水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最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达 2200 - 2700 毫米 ,最少的地方年降水量只有 580 毫米 。由于水平方向纬度增加与海拔增加相吻合,全省 8 个纬度间呈现出寒、温、热三带气候。一般来说,高度每上升 100 米 ,温度即降低 0. 6 ℃ 左右。因此,“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成为云南气候多样性的生动写照。
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 300 - 330 天,中部的昆明、玉溪、楚雄等地 250 天,比较冷的昭通和丽江也可达 210 - 220 天。此外,云南光照条件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 90 - 150 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区。
云南的上述气候特点,适宜多种生物生长,为全省创新农业,开发生物资源和生产特色产品奠定了良好基础。
㈢ 云南地质灾害的成因包括哪几个方面
来云南地质灾害的源成因:
1、板块运动,是云南省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云南处于太平洋、印度洋、亚欧三大板块交汇处,形成高山、河谷的落差大,易发生地震、洪灾、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受季风和热带气旋影响,导致云南多雨现象。云南省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太平洋水汽影响,导致每年9月,云南就进入雨季,而且诱发洪灾、泥石流。
3、森林遭到砍伐或利用不合理,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特别是西双版纳,出现大面积砍伐热带雨林的情况。泥石流,不是雨量大导致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了,土壤经不起雨水冲刷而致使泥石流多发。
㈣ 为什么云南地理条件这么好还这么穷
确切说应该是云南的气候比较好,降水丰富气候温暖水热条件好,但是云南的地理位置并不好,交通不方便,这是制约云南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㈤ 云南区位有什么特点如何辩证看待云南的区位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全省处于北纬30°以南的低纬度地带。从面积看,云南全省东西横跨864.9公里,南北纵跨990公里,总面积为394,000多平方公里,仅次于新疆、西藏、青海、黑龙江、四川、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居全国第八位。从地形看,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河流为南北走向。滇西地区为横断山脉纵谷区,主要由高黎贡山、怒山、及云岭等高大狭长的山脉与怒江、澜沧江及金沙江等几条深切河床的大江相间而成,这些河床多作南北向,自古以来就是云南和青藏高原连接的天然通道,云南的许多古老居民就是沿着这一条通道迁徙并进入云南的。优越的气候条件:云南虽处低纬度地区,但地势较高,因此省内大部分坝区的气候虽有温凉之更迭,却无寒暑之剧变,所有“四季如春”之称。至于横断山脉峡谷区因地形高度不同,形成了气候及动、植物垂直、立体分布的特点。好不夸张地讲:全国其他省份具有的气候云南省一应俱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气候均可在云南一省范围内见到。真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带来了多样的农业和劳作方式以及生息方式。好山好水:云南山多水也多,山水如同骨架与经脉。从西至东南,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六大水系贯穿全省,干流长达5000多公里,主要支流180多条,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形成独特的所谓“帚形”或称“扇形水系”。与大小江河相连通的是30多个湖泊和无数的池塘、水库。云南的水能资源占全国水利蕴藏量的1/5,可能开发率达70%,居全国首位。因此,日本人给云南一个特别的称号:“亚洲的水塔”。资源富饶:由于云南高原地处东亚大陆板块与印度冈瓦纳板块交接带,地层齐全,地质结构复杂,使云南成为世界上自然景观最齐全而又独具特色的区域之一。境内动植物和矿物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矿物王国”(亦称“有色金属王国”)。总之,云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旅游风景区,再加上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矿物王国”等多项桂冠,所以云南是中国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是上天赐给云南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众所周知,中国有56个民族,而云南就有26个,居多民族省份之冠。在云南,平均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由于迁徙、移民、战争、戌边等原因,逐步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彼此交错和相互融合的状况。由于民族众多,所以语言、经济、文化、社会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也就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换句话说:云南还是中国人种的基因库,是人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云南有四大特点,那便是:多山水、多气候、多民族、多资源。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云南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自然就有别的地方所没有的特点。云南人可说是真正的“山里人”,是“大山的儿子”,所以大多数的云南人都有高原的情怀——纯朴、善良;有山地民族的本色——热情、诚恳;有古人类的遗风——粗犷、豪放;有大山浇筑的精神——坚韧不拔、耿直忠厚、乐观豪迈、能歌善舞。总之,云南人老实、忠厚、善良,兼具勇敢、豪爽的特征。 所以云南人一般都不会主动算计别人,更不会主动攻击对方。云南人的处世心态可以概括为:“别人敬我一尺,我就敬别人一丈”。如果外地人懂得尊重云南人,他一定会交到许多云南的好朋友。(转载自网络)
㈥ 急求云南省地质地貌情况简介
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在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云南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云南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云南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云南昆明坝(763.6平方公里)、洱海坝(601平方公里)、云南昭鲁坝(524.76平方公里)、云南曲沾坝(435.82平方公里)、云南固东坝(432.79平方公里)、嵩明坝(414.6平方公里)、平远街坝(406.88平方公里)、云南盈江坝(339.99平方公里)、云南蒙自坝(217平方公里)。
㈦ 云南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
云南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
和山体滑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云南正好在地震内带上
和日本一样
都是在容还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常年4级以下的地震很多
山体滑坡是因为云南山林过度开发
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连续几天阴雨的天气就会有大大小小的滑坡出现
主要分布
地震主要分布在云南全境
除少数几个城市少有
如下关(也就是大理了)昆明(市内)少有发生外
其他地区都常有发生
㈧ 云南省地貌特征
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在2000米上下。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等风景旅游区。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在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云南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云南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云南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昆明坝(763.6平方公里)、洱海坝(601平方公里)、昭鲁坝(524.76平方公里)、曲沾坝(435.82平方公里)、固东坝(432.79平方公里)、嵩明坝(414.6平方公里)、平远街坝(406.88平方公里)、盈江坝(339.99平方公里)、蒙自坝(217平方公里)。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㈨ 【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云南作为湿润地区却又时有干旱发生的原因
一是特殊抄的地理位置影响。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经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省略
三是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4%,坝子(河谷、盆地)仅占6%,地势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6600多米,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另外,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很大。全省岩溶面积11万平方公里,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是环境污染
㈩ 云南地理特点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个气候类型。 云南的地貌,以云南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丘北普者黑、罗平多依河、宜良九乡溶洞、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弥勒白龙洞等风景旅游区。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海拔在3000米~4000米;云南西南部海拔在1500米~2200米;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海拔只在800米~1000米,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在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土壤层较厚,多为经济发达区。云南全省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云南陆良县,面积为771.99平方公里。云南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昆明坝(763.6平方公里)、洱海坝(601平方公里)、昭鲁坝(524.76平方公里)、曲沾坝(435.82平方公里)、固东坝(432.79平方公里)、嵩明坝(414.6平方公里)、平远街坝(406.88平方公里)、盈江坝(339.99平方公里)、蒙自坝(217平方公里)。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