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普查业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⑴ 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普查内容都包括什么
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版性别、年龄、民族、国籍权、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
⑵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概述
一、地质勘查行业的概念
地质勘查行业简称地勘行业,是指从事地质勘查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的总称。地质勘查行业是以客观地质体为对象,应用各种地质工作方法和勘查手段查明地质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质矿产资源、地质资料和劳务,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产业。
产业、行业、部门是三个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产业是同类生产性企业、部门、行业的总称。它是介于社会经济宏观总量与微观细胞(企业、家庭)之间的中观层次,可以大到按第一、二、三次产业分类的产业(如农业、工业),也可以小到为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合,即狭义的产业概念与行业概念相同。地勘产业属狭义产业概念,故地勘行业概念与地勘产业概念相同。
产业、行业、部门归根结蒂都是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的集合。某种产业、行业、部门能不能形成和延续存在,取决于组成它们的企、事业单位数量及其相对稳定性。我国学习前苏联设置一个独立的部门——地质(或地矿)部,并实行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来管理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发展到60年代,我国已有上千个稳定的地勘单位,从而,既形成了地质(或地矿)部门,又形成了地勘行业和地勘产业。正是由于这一客观存在,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两次(即1984年和1992年)行业或产业分类中,都划出了地质普查勘探业。1988年和1993年两次政府机构改革时,国务院还将地勘行业管理职能赋予了地矿主管部门。在目前我国政府组织管理形式的现状下,我国地勘行业的作业、管辖范围分别分散在包括以地质勘查为主业的地矿部以及冶金、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核工业、黄金、建材、化工以及轻工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当中。
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概念
地勘行业管理,是指地矿主管部门对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实行统一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的归口管理。地勘行业管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适应地质勘查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而建立的。地勘行业管理是在地勘行业领域内,破除传统的部门和系统各自独立、封闭的行政管理界线,实行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统一的、全方位的地勘工作全程管理。根据1988年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对各部门政府职能的划分,已明确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作为地勘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使和承担对全地勘行业具体的行业管理职责和相应的工作任务,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地勘行业及与其相关的社会事务进行间接引导的宏观管理,以体现国家的意志和行业要求,通过对国家地勘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实施,进行宏观调控,组织编制和制定各项有关规划、计划以及工作标准、规范、规程,协调、理顺相关关系,对地勘行业生产活动的监督、地勘单位资质认证、项目和成果登记、行业综合统计、提供公众服务以及在其职权范围内的其他具体事项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促使地勘行业和地勘经济健康、有序、持续、协调发展,以体现地勘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应有地位与作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体制的深化改革,对地勘行业及其管理的概念、涵义及其作业、管辖范围与内容的确定也将不断地趋于科学与合理,并且将在管理体制、形式和内容等有关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使地勘行业管理更加符合和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为了使地勘行业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各项比例关系中占有其适当的位置,促进和保证地勘行业和地矿经济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从地勘行业的特点及其组织管理形式的现状出发,就需要深入探索、寻求一种既符合地勘行业发展规律又适应现实需要的科学合理、执行有效的政府管理组织形式和手段。鉴于地勘行业管理属于政府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的形式之一,在我国地勘行业形成与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地勘工作不断深化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证明了在地矿行政管理中,对地勘行业采取行业管理的形式是适宜和有效的。
⑶ 什么是普查普查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说出我国近十年来开展的普查的名称(
普查是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一专般是调查属属于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但也可以调查某些时期现象的总量,乃至调查一些并非总量的指标。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普查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最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具体讲不清楚,你可以参考这个网址
http://ke..com/view/587176.htm
⑷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系
一、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统筹政府指导与市场调节,统筹监督管理与信息服务。面向全行业,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地质勘查市场环境,引导各类地质勘查企业和单位依法开展地质勘查活动,提高勘查作业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地质勘查整体水平,增强地质勘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功能。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要统筹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重点要促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地勘新体制、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勘查要素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要超脱传统的部门管理、项目管理,重点在“知情、协调、引导、服务”上下功夫,反映行业诉求,协调有关政策,提供信息服务。
三要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勘查市场秩序。平等对待各类勘查市场主体,协调各类勘查主体共同维护好市场秩序。
四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等各类中介机构的作用。通过委托授权等形式,将行业管理中的一些事务性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学会等组织承担完成,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制
(一)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制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制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两级管理。中央一级由国土资源部代表国家履行中央级地勘行业管理职能;地方一级由各省、市、自治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履行地方级地勘行业管理职能。
2006年12月8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88号,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了中央和地方两级地勘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国土资源部重点研究制定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规划、政策、技术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强化勘查市场监督管理和信息服务,指导地方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重点加强本地区地质勘查行业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指导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改革与发展。市(地)、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下,协助做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有关工作,为地质勘查业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现行体制下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框架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与一些发达国家行业管理相比,我国行业管理有其鲜明的特点,这决定了我国在现行体制下地勘行业管理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现行体制地勘行业管理基本框架
基于目前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地质勘查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行业协会、中介市场发育不到位,地勘行业体制尚处于转型之中,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决定了我国目前的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主要是“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学会—勘查主体”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是行业管理的主体,勘查主体是被管理的客体,而行业协会/学会则具有双重身份,即在遵守和执行政府规范时,它同勘查主体一样是被管理的客体,但在组织本行业成员实行行业自律时,它又是行业管理的主体。当然,同为行业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学会的管理职能、作用、方式和方法是根本不同的。从当前我国行业管理方式看,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属于政府主导型的行业管理。
(三)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目标框架
当我国地勘管理体制逐步健全与完善后,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基本框架将逐步调整变化,其框架形成过程即为协会行业自律性加强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目标框架
如图2所示,随着我国地勘行业管理日渐成熟,行业协会/学会将逐步从政府框架中分离出来,成为行业自律型中介组织,政府与行定协会/学会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托方和被委托方是平等的法律主体。这时地勘行业管理将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行业自律型管理。
三、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对象
(一)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系及构成
过去地勘行业管理是对地勘局及地勘单位直接控制的封闭系统的管理,具有很强的部门管理色彩。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行业管理无论从体制上、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当前加强地勘行业管理已不是对原有方式下地勘行业管理的加强,而是要实现行业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即从政府直接带队伍,转变为政事、政企分离,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以政策法规、行业规范和服务等对地勘行业活动进行调控。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系主要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如图3 所示。
图3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系构成
地勘行业管理的主体为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两级政府部门。
地勘行业管理的客体是指从事地质勘查的法人经济实体,包括从事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的事业法人以及从事商业性矿产勘查的企业法人(包括国有和民营企业)等。
(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和服务对象
从地质勘查行业管理体系构成来看,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对象是整个地质勘查产业活动的主体,包括地质勘查投资主体(投资者和勘查主体、中介机构等)、勘查作业主体、其他从事地质勘查相关业务的市场主体等,包括相关企业(矿山企业、民营企业、地勘企业等)、有关事业单位(主要是地质调查事业单位和国有地勘单位等)、地质类院校和科研单位以及服务于地质勘查活动的各类中介组织及其人员。
四、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一)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内容
地勘行业管理是对从事地质勘查活动进行调控、规范和监督管理,为地勘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其主要任务或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①研究制订地质勘查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②研究制订促进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③完善和推广地质勘查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④建立健全地质勘查市场准入机制;⑤强化地质勘查行业信息服务;⑥加强对地质勘查市场的引导与监管;⑦推动地质勘查行业的交流与联系。
(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手段
地勘行业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服务等多种手段,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面的协同参与。
1.法律手段
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执法和经济司法来管理经济的一种方法。当前亟须加强完善行业技术规范、制定行业发展的鼓励政策、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矿产勘查市场培育与监管4个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完善。
2.经济手段
是指政府运用经济政策、法规、经济合同等方法管理经济的一种手段。目前重点要加强地勘基金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勘查投资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有序进入地质勘查市场。要落实《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管理暂行办法》,努力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通过与财政、金融部门协调沟通,探索建立我国矿产勘查的资本市场。
3.行政手段
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机构,运用行政权力来组织和管理经济的一种方法。通过勘查资质管理、行业准入条件、矿业权审批等手段有效调节勘查市场。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勘查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准入与交易行为。
4.信息引导
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信息服务、行业指导规划等引导勘查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当前急需开展行业发展战略研究,组织制订地质勘查行业发展规划。二要加快建立地勘行业统计制度,为行业管理和信息服务奠定基础。三要通过组织行业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交流,积极引导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⑸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内涵
一、地质勘查行业
(一)地质勘查行业
1.行业
行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也可以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有的认为行业是多个独立的同类企业的集合体;也有观点认为,行业是产品按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不同作用和生产过程中的特点来划分的类别。前者是把企业作为行业组成的基本单元,后者是把产品作为行业组成的基本单位的标志。总之,企业是行业组成的主体。
在我国词典或词海中,对“行业”的解释一般都指一种职业的类别,如《汉语大辞典》给出的定义“原指商业中的类别,后亦称职业”。在我国,行业划分的依据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是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对行业进行划分的,即每一个行业类别都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共分了20个门类98大类。
行业是商品社会中,用以体现社会分工类别的一个广泛通用的概念。行业管理中所说的“行业”,应有3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行业是属于经济活动的社会分类;二是行业是商品生产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且不断变化的社会分工系统;三是行业是以专业化技术为基础,以该类专业化企业为主体的许多独立生产经营单位的集合体。
2.地质勘查行业
地质勘查行业是指从事地质勘查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总称。地质勘查行业是以客观地质体为对象,应用各种地质工作方法和勘查手段查明地质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地质矿产资源、地质资料和劳务,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行业。广义的地质勘查行业,是指整个地勘系统内的产业的总称,包括地质勘查业、工程勘查与施工业、矿产开发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等。狭义的地质勘查行业,仅指地质勘查业,包括矿产地质勘查(能源矿产地质勘查和固体矿产勘查其他矿产地质勘查)、基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技术服务等。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地质勘查业列在第M门类(即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第78大类;《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国统字〔2003〕14号)将地质勘查业划入“第三产业”。这两种划分,都仅强调了地质勘查业的基础服务产业地位。但随着我国地质勘查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地质工作划分为“两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地质工作以后,地质勘查属性有了根本的变化。因此,单纯将地质勘查行业列入第三产业已不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应区别看待。公益性地质工作作为一种基础的、服务性的公益性工作理应列入第三产业;但具有商业性质的地质勘查在国际上一般是作为矿业的一部分,应随矿业开发一同列入第二产业,与矿业一起构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完整的“产业链”。
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
1.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是指按行业规划、按行业组织、按行业协调以及按行业沟通的一种产业管理体制。是旨在促进某一个行业发展的一系列相关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总称。
行业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政策导向、法规约束和企业自律,对行业体系及其经济行为进行合理组织、协调、规范和服务,达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的一种社会化的系统管理。其实现形式为:以行业内所有独立的法人实体为对象,以精干的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众多的中介组织为管理主体,以产业政策、行政规章、行业自律与协调服务为主要内容,以间接调控、规范引导为手段,覆盖全社会同行业企业的开放性的管理体制。
2.地质勘查行业管理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是指地质勘查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对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进行调控、规范和监督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提供信息服务,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实施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活动。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
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适应地质勘查产业的改革和发展而建立和不断完善的。现行的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是在地勘行业领域内,破除传统的各自独立、封闭运行的行政管理部门界线,实行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统一的地质勘查工作的全程管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以及体制的深化改革,地质勘查行业管理的内涵及其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内容等也将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我国地质勘查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⑹ 地质中普查设计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这个抄跟具体勘查的袭矿种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普查工作要求的是达到对相应矿区和矿体的相应内容的大致查明,包括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物化特征、矿体及矿石的特征等,做设计的话主要针对这些目的去布置工作,手段主要可以分为面上和点上的,面上的比如中比例尺测量、填图、勘查线测量、物化探工作等、点上的主要有槽探、钻探、坑探、取样等等,工作手段及网度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你要达到的勘查精度和对应矿区矿体的勘查类型,一般都可以灵活的适当变动。设计的话主要是要编制报告,过程一般是首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野外踏勘,大致了解矿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气候、交通、地形、人文环境等等,设计包括文字报告和图件两部分,相应的内容在相关规范中都可以找得到,报告的提纲一般为:绪论、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工作布置、资源/储量预估算、经费预算、结论;图件一般需要:工作布置图、设计剖面图、资源/储量预估算图等其它必要图件。实际也不是很复杂,可以参考相应的模版。
⑺ 地质勘查的产业定位
1.我国地质勘查业属于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表12-1),我国地质勘查业属于第三产业或第二产业,如专业技术服务业,或采矿业。
表12-1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地质勘查业是以地球表层为调查对象的行业,但正是它的服务对象才是真正形成和推动地质勘查的发展推动力。如图12-1。
图12-1 地质勘查业的服务对象
从横向看,地质勘查业是个独立的行业;从纵向看,它又分属不同的产业或行业,而且是这个产业的组成部分。例如,矿产勘查和矿产开发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采掘业。
2.地质勘查业的3种产品
这里所说的产品,是指地勘单位可以直接取得收入的地质成果和技术劳务。主要分以下3种:
(1)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它是一种用益物权,反映的是可供勘查和开发的不同探明程度矿产资源储量。地质报告是它的说明书。
(2)非矿地质报告,包括各种专业的地质勘查报告。有的按调查手段分,有的按用途分。
(3)地质勘查的工程手段(实物工作量)。统称技术劳务,如地质、钻探、测试等。
3.矿产勘查从来都是地质勘查的主要工作内容
在计划经济时期,矿产勘查投入占地勘费的90%左右,它的产品既包括探矿权、采矿权,也包括各种实物工作量。今后10年,它仍将占地质勘查投入的绝大部分,同时地质环境勘查投入会逐步增大。
⑻ 地质矿产普查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你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吗 如果是就该知道工作内容 野外工作 具体内容也要看你所在单位做什么
⑼ 地质勘查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绪言
一、工作目的和任务
二、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三、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一以往基础地质工作
二以往矿产勘查开发工作
三以往其它地质工作
四、本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矿产地质填图
二物探工作
三化探工作
四遥感调查工作
五矿产检查工作
六综合研究工作
七本次工作取得的成果
第二章成矿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质背景
二、地层条件
三、岩浆岩条件(火山岩和侵入岩)
四、构造条件
五、变质作用条件
第三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特征
一、地球物理特征
一物性特征
二地球物理场特征
三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二、地球化学特征
一地球化学场特征
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三、遥感异常特征
第四章区域矿产
一、概况
二、金属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三、非金属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四、能源矿产矿床(点)地质特征
第五章矿产检查
一、矿产检查工作分述
二、新发现矿产地各论
第六章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
一、成矿规律
一矿床(点)空间展布特征
二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三成矿区(带)的划分
二、主要矿种的找矿模型
一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二找矿标志分析
三找矿模型建立
三、矿产预测
一远景区的圈定
二远景区分类及特征
三找矿靶区的优选及特征
四矿产资源远景评价
第七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一、地质填图工作
二、物探工作
三、化探工作
四、遥感工作
五、矿产检查工作
六、探矿工程
七、其它工作
第八章结论
一、主要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三、今后工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