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活断层在地质地貌方面有哪些标志
㈠ 活断层的地质标志有哪些
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鉴别标志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 岩土工程
资料来源:筑龙岩土网 点击:104
①地质方面
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据。一般地说,只要见到第四纪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无论是新断层或老断层的复活,均可判定该断层的活动性。需注意与地表滑坡产生的地层错断的区别。
活断层的断层带(面)一般都由松散的破碎物质所组成,而非复活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所以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也可作为鉴别活断层的地质特征。
伴随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当强震过程中沿断裂带常出现地震断层陡坎和地裂缝,是鉴别活断层的霞要依据。非构造的地裂缝一般无一定的方向性。
②地貌方面
活断层分布地段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其一侧为断陷区。而另一侧为隆起区。由于在近期地质时期内断块的长期活动,高耸区和低洼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变化及沉积物厚度的显著差别是活动性断裂存在的重要标志。
走滑型的活断层,常使通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当一系列的河谷向一个方向同步移错时,即可作为确定活断层位置和错动性质的佐证。根据水系移错的距离和堆积物的绝对年龄,即可推算该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等的错开,也是鉴别走滑型活断层的标志。
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数百米,以至上千米。为数不少的活动断裂在地貌上为深切的直线形河谷,当断层两盘相对地升降,则两岸阶地的高度有差别,同一级阶地的高程在断层两侧明显不同。由于阶地形成的时代较夷平面新,所以在鉴定活断层时更为可靠。
此外,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形密集分布
㈡ 断层在野外一般有哪些地形识别标志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沿着断层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同时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
识别断层的标志
①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关键的问题,旅行者应对区域内的地层系统及其分布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旅行准备时查阅地层表、剖面、地层柱状图之类)。
利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不仅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断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重要方法,借此还可以确定断层的性质——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③断层面(带)上的构造特征。这是识别断层的直观证据,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内所能见到的若干构造现象,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断层擦痕:就是断层两侧岩块相互滑动和磨擦时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较为均匀的细密线条组成,或为一系列相间排列的擦脊与擦槽构成。在坚脆岩石的断层擦痕的表面,往往平滑明亮,发光如镜。并常覆以炭质、硅质、铁质或碳酸盐质的薄膜。有时,也在断层的擦面上见到不规则的阶梯状断口,其上覆以纤维状的矿物(如方解石之类)晶体。
断层擦痕对于决定两盘位移方向颇有用处,如用手抚摸时,感到光滑的方向乃是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自粗而细,自深而浅的方向乃示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者利用阶梯状断口,阶梯形陡坡之倾向指示对盘相对滑动的动向。
构造岩:当断层两壁相对移动之时,岩石发生破碎,在强大的压力下,矿物出现定向排列,并有重结晶作用。也就是说,由于动力作用而发生变质,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即称为构造岩。
此外,还有牵引构造:是断层带中的一种伴生构造,它是由于断层两壁发生位移时使地层造成弧形的弯曲现象,可以指示断层的位移方向。
与断层带有关的,还有一种断层的伴生构造,主要是断层旁侧的节理及拖曳褶皱。这些节理常与断层斜交,其锐角所指的方向指示本盘滑动的动向。
其他标志,主要是指地貌或水文上的一些特征,不过,此种地质现象只能说明有断层存在,不易说明其两盘的运动方向,诸如三角面山,河流的突然改向,山脊的突然中断,众多的温泉或泉水的定向分布,小型的火成岩体的入侵及其伴生的变质作用、矿化现象及矿脉的定向分布等等均示断层的存在,特别是从较大的地貌现象所反映的断层特征,有时在航空照片甚至卫星照片上都能看到。
还有一类特大的断层,属于地壳上的深断裂带,就目前所知的这些著名的深断裂带,如西太平洋海沟构成的“深断裂带”,北起千岛群岛,向南经日本、琉球、我国的台湾至菲律宾,长达7000千米以上。又如东非大裂谷,南自莫桑比克向北经坦桑尼亚至乌干达以北,长达6000千米。我国东部郯城(山东)至庐江(安徽)的大断裂,呈东北方向延伸,长达2400千米。还有一条,自浙江丽水至广东海丰的大断裂,长度亦可达500 千米以上。
㈢ 在野外断层识别中,有哪些标志性地貌特征
断层是地壳地表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形态,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美国加州著名的圣安地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断层是由于地壳运动中产生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形成的。
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断层面。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时,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
而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
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断层分类
1、走向滑动断层
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叫走向滑动断层。
走向滑动断层又进一步分为右滑和左滑断层。
这种走向滑动断层也叫右旋或左旋、右行或左行断层,或统称走向断层。
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是一条右旋断层或滑动断层。
2、倾向滑动断层
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3、上盘相对下盘向下运动的倾向滑动断层是正断层。
4、当断层面倾角小于或等于45°,上盘相对下盘作向上运动时,叫冲断层,
5、而若断层面倾角大于45°,则称逆断层。
6、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界于走向滑动断层和倾向滑动断层之间的,叫斜向滑动断层。
7、断层两盘之间的相对位移常被叫作断层落差和平错。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错反映水平位移。
以上所说的断层都有一个共同的运动特点,即在运动中两盘的构造保持着平行。
8、但也可以有这样的断层,相邻两盘块体之间发生了扭动、转动,这样的断层被称为旋转断层或剪状断层。
断层与褶皱
(图片和资料来自360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㈣ 野外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断层活动总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面反映出来,形成了所谓的断层标志,这些标志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地貌标志(1)
断层崖由于断层两盘的相对滑动,断层的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这种陡崖称为断层崖。盆地与山脉间列的盆岭地貌是断层造成一系列陡崖的典型实例。
断层三角面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水流的侵蚀切割,乃形成沿断层走向分布的一系列三角形陡崖,即断层三角面。
地貌标志(2)
错断的山脊往往是断层两盘相对平移的结果。
横切山岭走向的平原与山岭的接触带往往是规模较大的断裂。
串珠状湖泊洼地往往是大断层存在的标志。这些湖泊洼地主要是由断层引起的断陷形成的。
泉水的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念青唐古拉南麓从黑河到当雄一带散布着一串高温温泉(右图),是现代活动断层直接控制的结果。
水系特点断层的存在常常影响水系的发育,引起河流的急剧转向,甚至错断河谷。
构造标志
如果线状或面状地质体在平面上或剖面上突然中断、错开,不再连续,说明有断层存在。右下图示断层造成的构造线不连续现象。为了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测定错开的距离,在野外应尽可能查明错断的对应部分。
构造强化是断层可能存在的重要依据。构造强化现象包括有:岩层产状的急变和变陡;突然出现狭窄的节理化、劈理化带;小褶皱剧增以及挤压破碎和各种擦痕等现象。
构造透镜体是断层作用引起构造强化的一种现象。断层带内或断层面两侧岩石碎裂成大小不一的透镜状角砾块体,长径一般为数十厘米至二、三米。构造透镜体有时单个出现,有时成群产出。构造透镜体一般是挤压作用产出的两组共轭剪节理把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后,其楞角又被磨去形成的。包含透镜体长轴和中轴的平面,或与断层面平行,或与断层面成小角度相交。
在断层带中或断层两侧,有时见到一系列复杂紧闭的等斜小褶皱组成的揉褶带。揉褶带一般产于较弱薄层中,小褶皱轴面有时向一方倾斜,有时陡立,但总的产状常常与断层面斜交,所交锐角一般指示对盘运动方向。
断层岩的发育和较广泛产出也是断层存在的良好判据。
地层标志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岩浆活动和矿化作用标志
大断层尤其是切割很深的大断裂常常是岩浆和热液运移的通道和储聚场所,因此,如果岩体、矿化带或硅化等热液蚀变带沿一条线或带断续分布,常常指示有大断层或断裂带存在。一些放射状或环状岩墙也指示放射状断裂或环状断裂的存在。
岩相和厚度标志
如果一个地区的沉积岩相和厚度沿一条线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是断层活动的结果。断层引起岩相和厚度的急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控制沉积盆地和沉积作用的同沉积断层的活动,引起沉积环境沿着断层发生明显变化,岩相和厚度因而发生显著差异;另一种情况是,断层的远距离推移,使相隔甚远的岩相带直接接触。查明和确定断层是研究断层的基础和前提。在地质调查中,应注意观察、发现和收集指示断层存在的各种标志和迹象,同时结合其他地质条件和背景加以综合分析。
识别断层的标志
①构造(线)不连续。各种地质体,诸如地层、矿层、矿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等都有一定的形状和分布方向。一旦断层发生,它们就会突然中断、错开,即造成构造(线)的不连续现象,这是判断断层现象的直接标志。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很重要的断层证据。虽然褶皱构造也有地层的重复现象,但它是对称性的重复;而断层的地层重复却是单向性的。至于地层的缺失,凡沉积间断或不整合构造也可造成,但这两类地层缺失都是区域性的,而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则是局部性的。关键的问题,旅行者应对区域内的地层系统及其分布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以在旅行准备时查阅地层表、剖面、地层柱状图之类)。
利用地层的重复或缺失不仅是判断断层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判断断层两盘相对动向的重要方法,借此还可以确定断层的性质——正断层,还是逆断层?
③断层面(带)上的构造特征。这是识别断层的直观证据,即在眼前“方寸”之地内所能见到的若干构造现象,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断层擦痕:就是断层两侧岩块相互滑动和磨擦时留下的痕迹,由一系列彼此平行而且较为均匀的细密线条组成,或为一系列相间排列的擦脊与擦槽构成。在坚脆岩石的断层擦痕的表面,往往平滑明亮,发光如镜。并常覆以炭质、硅质、铁质或碳酸盐质的薄膜。有时,也在断层的擦面上见到不规则的阶梯状断口,其上覆以纤维状的矿物(如方解石之类)晶体。
断层擦痕对于决定两盘位移方向颇有用处,如用手抚摸时,感到光滑的方向乃是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自粗而细,自深而浅的方向乃示对盘活动位移的方向。或者利用阶梯状断口,阶梯形陡坡之倾向指示对盘相对滑动的动向。
构造岩:当断层两壁相对移动之时,岩石发生破碎,在强大的压力下,矿物出现定向排列,并有重结晶作用。也就是说,由于动力作用而发生变质,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即称为构造岩。
此外,还有牵引构造:是断层带中的一种伴生构造,它是由于断层两壁发生位移时使地层造成弧形的弯曲现象,可以指示断层的位移方向。
与断层带有关的,还有一种断层的伴生构造,主要是断层旁侧的节理及拖曳褶皱。这些节理常与断层斜交,其锐角所指的方向指示本盘滑动的动向。
其他标志,主要是指地貌或水文上的一些特征,不过,此种地质现象只能说明有断层存在,不易说明其两盘的运动方向,诸如三角面山,河流的突然改向,山脊的突然中断,众多的温泉或泉水的定向分布,小型的火成岩体的入侵及其伴生的变质作用、矿化现象及矿脉的定向分布等等均示断层的存在,特别是从较大的地貌现象所反映的断层特征,有时在航空照片甚至卫星照片上都能看到。
还有一类特大的断层,属于地壳上的深断裂带,就目前所知的这些著名的深断裂带,如西太平洋海沟构成的“深断裂带”,北起千岛群岛,向南经日本、琉球、我国的台湾至菲律宾,长达7000千米以上。又如东非大裂谷,南自莫桑比克向北经坦桑尼亚至乌干达以北,长达6000千米。我国东部郯城(山东)至庐江(安徽)的大断裂,呈东北方向延伸,长达2400千米。还有一条,自浙江丽水至广东海丰的大断裂,长度亦可达500 千米以上。
㈤ 断层的识别标志有哪些
1、地层、岩脉、矿脉等地质体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
2、地层的重复或专缺失属,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3、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
(5)识别活断层在地质地貌方面有哪些标志扩展阅读:
判断断层的形成时间可以采用角度不整合分析法。
被角度不整合面直接覆盖的断层,一般都认为断层活动时代的下限是在被错断的一套地层中最新地层形成之后,上限是在覆盖断层的角度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
上下限的时差,则为断层的活动时代。所以断层时形成于不整合面下伏地层强烈变形的构造运动期。但对于一些较大的而且长期多次活动的断层,其活动时代的下限不能这样简单的判定,还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来确定。
㈥ 野外识别断层的标志有哪些
①地层、岩脉、矿脉等地质体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这是断层走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③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
④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⑤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断层的存在。
(6)识别活断层在地质地貌方面有哪些标志扩展阅读
地壳中岩石的断裂。地壳的挤压力或张力使断裂两侧的岩块发生相对位移。断层的长度可由几公分到数百公里,沿断裂面(断层面)的位移也可由不到1公分到数百公里。
位移往往分布在由无数单个断层组成的断层带内,断层带可宽数百分尺。断层分布不均匀,在某些大区域内一个断层也没有;而一些地区则被各样大小的无数断层所切割。断层有直立的、水平的,或向任何角度倾斜的。断层面上部的岩块称为上盘;下部的称为下盘。
断层面能被磨得很光滑,留下摩擦的条痕称为断层擦痕;断层面两则岩石可能被压碎成细粒黏土状,称为断层泥;如压碎的岩粒较粗,则称为断层角砾。
有时断层邻近的岩层,由于抵抗滑动也会发生褶皱或弯曲。有厚土层的地区断层面通常被覆盖。断层面两侧断块的位移一般根据沉积层或其他标志如矿脉和岩墙来测定(相对于某一平面如海平面的绝对位移一般是测不出的)。
㈦ 野外识别断层的标志有哪些
①地层、岩脉、矿脉等地质体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开。
②地层的重复或缺失内,这是断层走容向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的正断层或逆断层常见的一种现象,在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或二者倾向相同但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的情况下,地层重复表明为正断层,地层缺失则为逆断层。
③擦痕,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可用来鉴别两盘运动方向进而确定断层性质。
④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其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了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
⑤由断层两盘岩石碎块构成的断层角砾岩、断层运动碾磨成粉末状断层泥等的出现表明该处存在断层。
此外还可根据地貌特征(如错断山脊、断层陡崖、水系突然改向)来识别断层的存在。
㈧ 在野外断层识别中,有哪些标志性地貌特征----工程地质学
构造地质 书上有 亲 动动手吧 冬天多活动活动没啥坏处
㈨ 资料: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有哪些鉴别标志
岩土专业资料: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有哪些鉴别标志?
2016-03-28 09:48 来源于网络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①地质方面
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据。一般地说,只要见到第四纪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无论是新断层或老断层的复活,均可判定该断层的活动性。需注意与地表滑坡产生的地层错断的区别。
活断层的断层带(面)一般都由松散的破碎物质所组成,而非复活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所以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也可作为鉴别活断层的地质特征。
伴随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当强震过程中沿断裂带常出现地震断层陡坎和地裂缝,是鉴别活断层的霞要依据。非构造的地裂缝一般无一定的方向性。
②地貌方面
活断层分布地段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其一侧为断陷区。而另一侧为隆起区。由于在近期地质时期内断块的长期活动,高耸区和低洼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变化及沉积物厚度的显著差别是活动性断裂存在的重要标志。
走滑型的活断层,常使通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当一系列的河谷向一个方向同步移错时,即可作为确定活断层位置和错动性质的佐证。根据水系移错的距离和堆积物的绝对年龄,即可推算该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等的错开,也是鉴别走滑型活断层的标志。
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数百米,以至上千米。为数不少的活动断裂在地貌上为深切的直线形河谷,当断层两盘相对地升降,则两岸阶地的高度有差别,同一级阶地的高程在断层两侧明显不同。由于阶地形成的时代较夷平面新,所以在鉴定活断层时更为可靠。
此外,在活动断裂带上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工程动力地质现象常呈线形密集分布。
㈩ 识别活断层在地质,地貌方面有哪些标志
①地质方面
保留在最新沉积物中的地层错开,是鉴别活断层的最可靠依据.一般地说,只要见到第四纪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无论是新断层或老断层的复活,均可判定该断层的活动性.需注意与地表滑坡产生的地层错断的区别.
活断层的断层带(面)一般都由松散的破碎物质所组成,而非复活老断层的破碎带均有不同程度的胶结;所以松散、未胶结的断层破碎带,也可作为鉴别活断层的地质特征.
伴随有强烈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当强震过程中沿断裂带常出现地震断层陡坎和地裂缝,是鉴别活断层的霞要依据.非构造的地裂缝一般无一定的方向性.
②地貌方面
活断层分布地段往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直线相接的部位,其一侧为断陷区.而另一侧为隆起区.由于在近期地质时期内断块的长期活动,高耸区和低洼的平原、盆地分化幅度很大.地貌上的突然变化及沉积物厚度的显著差别是活动性断裂存在的重要标志.
走滑型的活断层,常使通过它的河流、沟谷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当一系列的河谷向一个方向同步移错时,即可作为确定活断层位置和错动性质的佐证.根据水系移错的距离和堆积物的绝对年龄,即可推算该活断层的错动速率.山脊、山谷、阶地和洪积扇等的错开,也是鉴别走滑型活断层的标志.
近期断块的差异升降运动,可使同一级夷平面分离解体,高程相差数百米,以至上千米.为数不少的活动断裂在地貌上为深切的直线形河谷,当断层两盘相对地升降,则两岸阶地的高度有差别,同一级阶地的高程在断层两侧明显不同.由于阶地形成的时代较夷平面新,所以在鉴定活断层时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