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地质夹层是什么
Ⅰ 什么叫夹层平面图
夹层:来
夹层一般层高不超过2.5m,它在自商用房时可以不算入层数。就是不懂的人一般叫它做“阁楼”,而且一般都是坡屋面才有的。就是楼顶上的最上层,但一般不住的那层。
夹屋平面图的画法:
画3层平面图时,给夹层的的投影轮廓线,并用虚线表示。但这种方法,夹层不能复杂。或者,给夹层单独画平面图,注明是3层半夹层,并给出夹层标高。
Ⅱ 在建筑施工中所说的”夹层”是什么意思
建筑夹层也可叫技术层、设备层。一般用来布置专用的管线和设备。
它是版位于两自然层之间权的楼层,是房屋内部空间的局部层次,如一栋房屋从外部看是两层楼房,从内部看是三层,这三层中间的一层就叫做夹层。
建筑设置夹层的一般是高层建筑或者某些大型共用多层建筑。设置夹层的建筑一般配备良好的共用设施,如中央空调、中央控制室,建筑的智能化和共用性很强,所以用到的设备较多,为了美观和方便布置,需要设置夹层用来放置这些共用设备。
另外在高层建筑中,根据消防要求还需要设置避难层,发生火灾可以集中到这些楼层中。
设备夹层和避难夹层都比自然层要矮一些,主要考虑是为了节约成本。
Ⅲ 公路隧道围岩分为6级,但是这六级如何用肉眼来分辨,每级间有何不同的特征
如果是在勘察现场还是比较困难的,仅能判定个大概,那就是看地形地貌和岩性,陡坎较多,说明岩石硬度大,围岩相对就好,地形比较平缓,围岩等级也高不了。施工过程中可以凭观测判定围岩分级的,比较大的概念是(指铁路基本分级,要根据出水量修正):I级围岩节理间距一般大于1m,层状岩层为巨厚层(h>1.0m)或厚层(0.5<h≤1.0m);II级围岩节理间距一般大于0.4m,层状岩层为中厚层(0.1<h≤0.5m)或厚层(0.5<h≤1.0m);III级围岩节理3组以上,不规则,呈X型或米字形,以构造型风化型为主,多数L<0.4m,大部分为张开节理(3≤b<5mm),部分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块状,有层状软弱面(或夹层),但其产状及组合关系尚不致产生滑动;层状岩层为薄层(h≤0.1m)或中厚层,层间结合差,多有分离现象,硬、软质岩石互层IV级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很严重(位于断层破碎带内,岩体破碎呈块、碎石、角砾状,有的甚至呈粉未泥土状,结构面极发育),节理很发育〔节理3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L<0.2m,以张开节理为主(3≤b<5mm),有个别宽张节理(b≥5mm),一般均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碎裂状〕;层状软弱面(或夹层)已基本被破坏V级围岩石质围岩位于挤压强烈的断裂带内,裂隙杂乱,呈石夹土或土夹石状;一般第四系的半干硬至硬塑的黏性土及稍湿至潮湿的一般碎石土、卵石土、圆砾土、角砾土及黄土(Q3、Q4)VI级围岩软塑状黏性土及潮湿、饱和的粉细砂等简单地说:节理间距分别为大于1
m、大于0.4m
、0.2m到0.4m间、多数L<0.2m分别对应公路的V至II类围岩
Ⅳ 隧道里的 什么是二级围岩、三级围岩。。。
Ⅱ类:岩石新鲜或微风化,受构海影响一般。节理裂隙稍发育或发育。有少量软弱结构面、层间结合差。断层破碎带宽<0.5米、与洞向斜交或正交、岩体呈块状砌体或层状砌体结构 。
Ⅲ类:岩石微风化或弱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裂隙发育、部分张开充泥。软弱结构面分布较多、断层破碎带<1米,与洞线斜交或平行、岩石呈碎石状镶嵌结构。
(4)隧道地质夹层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围岩分级
围岩分级是指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和岩石强度等指标将无限的岩体序列划分为具有不同稳定程度的有限个类别,即将稳定性相似的一些围岩划归为一类,将全部的围岩划分为若干类。在围岩分类的基础上再依照每一类围岩的稳定程度给出最佳的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设计。
围岩分类是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是进行科学管理及正确评价经济效益、确定结构上的荷载(松散荷载)、确定衬砌结构的类型及尺寸、制定劳动定额、材料消耗标准等的基础。
二、分类原则
第Ⅰ类
与岩性有关的要素。例如分为硬岩、软岩、膨胀性岩等,其分类指标是采用岩石强度和变形性质等,如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变形模量或弹性波速度等。
第Ⅱ类
与地质构造有关的要素。如软弱结构面的分布与性态、风化程度等。其分类指标采用岩石质量指标、地质因素评分法等等。这些指标实质上是对岩体完整性或结构状态的评价。这类指标在划分围岩的类别中一般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Ⅲ类
与地下水有关的要素。
Ⅳ 什么是夹层
夹层就是原材质的里面夹杂了其他的不同材质的东西。
Ⅵ 有地质夹层的时候容易卡钻吗
没夹层也会卡钻的,孔底渣子太多会卡钻,掉块会卡钻,溶洞会卡钻,等等,卡钻的情况太多了。
Ⅶ 建筑楼层里的夹层是什么
建筑夹层也可叫技术层、设备层。一般用来布置专用的管线和设备。
它是位于两自然层之间的楼层,是房屋内部空间的局部层次,如一栋房屋从外部看是两层楼房,从内部看是三层,这三层中间的一层就叫做夹层。
建筑设置夹层的一般是高层建筑或者某些大型共用多层建筑。设置夹层的建筑一般配备良好的共用设施,如中央空调、中央控制室,建筑的智能化和共用性很强,所以用到的设备较多,为了美观和方便布置,需要设置夹层用来放置这些共用设备。
另外在高层建筑中,根据消防要求还需要设置避难层,发生火灾可以集中到这些楼层中。
(7)隧道地质夹层是什么扩展阅读
设置中间设备层有以下特点:
(1)为了支承设备重量,要求中间设备层的地板结构承载能力比标准层大,而考虑到设备系统的布置方式不同,中间设备层的层高会低于或高于标准层。
(2)施工时,需要预埋管道附件(支架)或留孔、留洞,结构上需考虑防水、防振措施。
(3)从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来看,设备竖井应处理层间分隔;但从设备系统自身的布置要求来看,层间分隔增加了设备系统的复杂性,需处理好相互关系。
(4)标准层中插入设备层增加了施工的复杂程度。
从国内外高层建筑的情况来看,采用中间设备层有利于设备系统(特别是空凋和给水排水设施)的布置和管理。一般情况下,每10~20层(通常为15层)设一层中间设备层,设备层高度以能满足各种设备及其管道的布置要求为准。
Ⅷ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各种方法、原理及使用条件
包括:HSP、TSP、TGP、TRT、TST、负视速度等各种方法。
1、TSP隧道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在隧道围岩以排列方式激发弹性波,弹性波在向三维空间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声阻抗界面,即地质岩性变化的界面、构造破碎带、岩溶和岩溶发育带等,会产生弹性波的反射现象,
这种反射波被布置在隧道围岩内的检波装置接收下来,输入到仪器中进行信号的放大、数字采集和处理, 实现 拾取掌子面前方岩体中的反射波信息,达到预报的目的。其中TSP、TGP、TRT应用的是反射理论,尚需在小孔径偏移成像病态问题方面进行努力。
2、TST隧道
该方法充分认识三维波场的复杂性,能进行方向滤波,仅保留掌子面前方的回波,避免现行超前预报方法中虚报、误报率高的技术缺陷。能准确确定掌子面前方围岩波速分布,为岩体工程类别判定提供依据,同时避免现行方法预报位置不准确的缺陷。
TST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TST隧道超前预报技术是国内外唯一的实现了地下三维波场识别与分离的超前预报技术,有效消除侧向波和面波干扰,保证成像的真实性;
TST是唯一的实现了围岩波速精确分析的超前预报技术,保证构造定位的精确性;
TST是建立在逆散射成像原理基础上的超前预报技术,与传统的反射地震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运用了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不但可精确确定地质构造的位置,同时获得围岩力学性状的空间变化;
TST采用独特专业设计的观测方式,保证观测数据同时满足围岩波速分析、三维波场分离和方向滤波的需要。
3、HSP隧道
该方法和地震波探测原理基本相同,其原理是建立在弹性波理论的基础上,传播过程遵循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和费马原理。本方法探测的物理前提是岩体间或不同地质体间明显的声学特性差异。测试时,在隧道施工掌子面或边墙一点发射低频声波信号,在另一点接收反射波信号。
采用时域、频域分析探测反射波信号,进一步根据隧道施工掌子面地质调查、地面地质调查及利用一隧道超前施工段地质情况推测另一平行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的预报方法,
便可了解前方岩体的变化情况,探测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岩性分界、断层、岩体破碎带、软弱夹层、以及岩溶等不良地质体的规模、性质及延伸情况等。
(8)隧道地质夹层是什么扩展阅读
目的
开挖前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对于隧洞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超前预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及其围岩结构的完整性与含水的可能性,为正确选择开挖断面、支护设计参数和优化施工方案提供依据,并为预防隧洞涌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事故及时提供信息,使工程单位提前做好施工准备,
保证施工安全,同时还可节约大量资金。所以隧洞超前预报对于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节约投资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超前地质预报应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
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Ⅸ 建筑中夹层算不算层数有规范说明吗
建筑中的夹层不计算层数。 在建筑设计中夹层的高度如果超过2.2米时候是计入建筑面专积的。建筑夹属层也可叫技术层、设备层。
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顶板下表面至楼面的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净高不足1.20m的部位不应计算面积。
(9)隧道地质夹层是什么扩展阅读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 里“建筑物里的设备管道夹层不计算建筑面积。建筑物内的室内楼梯间、电梯井、观光电梯井、提物井、管道井、通风排气竖井、道、附墙烟囱应按建筑物的自然层计算,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水箱间、电梯机房等,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
在建筑设计中夹层的高度如果超过2.2米时候是计入建筑面积的。建筑夹层也可叫技术层、设备层。一般用来布置专用的管线和设备。它是位于两自然层之间的楼层,是房屋内部空间的局部层次,如一栋房屋从外部看是两层楼房,从内部看是三层,这三层中间的一层就叫做夹层。
Ⅹ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内容有哪些
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有:
1 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
——地层岩性,如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
——地质构造,特别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构造等。
——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高地应力、高地温、高岩温等发育情况。
——地下水,特别是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地带等。
2 对照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预报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对事故的影响程度。
3 预报可能出现的不良地质及其对施工的影响,以及处理措施:
——可能出现的塌方、滑动的部位、形式、规模、及发展趋势,提出处理措施。
——可能出现突然涌水的地点、涌水量大小、地下水泥砂含量及对事故的影响。
——软岩内鼓、片帮掉块地段及对施工的影响。
——岩体突然开裂或原有裂隙逐渐加宽的位置及其危害程度。
——对隧道将要穿过不稳定岩层、较大断层作出预报,以便及时改变施工方法或做应急措施。
——隧道附近或穿过瓦斯地段的岩(煤)层中,预报瓦斯影响范围。
4 位移量测中发现围岩变形速率加快时,应预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5 浅埋隧道地面出现下沉或裂缝时,预报对隧道稳定和施工的影响程度。
6 隧道施工中由于措施不当,可能造成围岩失稳,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