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怎么调查
❶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到底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7月日正式成立。加挂“全国地质资料馆”的牌子。负责管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
发展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局级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方向、发展战略、境外地质工作规划和部署研究,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接受上级委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等有关重大专项进行技术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现有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副高级职称47人;博士45人,硕士68人;离退休职工100人。现设处室25个(不含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国土资源部十三陵培训中心),其中综合管理处室5个,业务处室17个,其他处室3个。
发展研究中心参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等重要文件的研究
起草工作。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提供支撑工作,为部、局机关提供了大量情报资料。编辑《中国地质》和《地质通报》,为地勘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交流平台。建
设了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库,为地质工作走出去提供信息服务。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国家地质空间数据网格服务系统、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
统等;先后牵头完成了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数十个不同比例尺、不同主题的数据库建设工作;牵头完成一批地质信息化标准的编制;建设并维护地调局的
网络系统和网站,对地质调查信息化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承担地质资料接收与保管工作,努力实施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工作。支撑完成的全国矿业权实地核
查、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获国土资源部通报表扬;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等专项提供卓有成效的业务支撑。
发展研究中心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2002年~2008年连续7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
明单位”,2009年获“2008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2004年建成部“合格职工之家”,2006年成功创建部“先进职工之家”。
2005年至今连续7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0~2011年继续保持“首都文明单位”和“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❷ 勘察中工程地质调查怎么写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第九章
保证措施
按地调局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填写。
呵呵,很容易搜到
❸ 怎样对一个地方进行地质调查
我们刚刚跑完一个川东北的露头,华蓥山主要也是碳酸盐岩,希望能帮到你。
碳酸盐岩野外研究一般应收集如下资料:
1.岩层的组成;2岩层的厚度;3岩层的颜色;4岩层的上下接触关系;5岩石的颗粒成分,大小,分布,含量,形状,排列方向,颗粒的填集方式;6基质的成分,分布,含量;7胶结物的类型,含量,分布; 8沉积构造的类型,产状;9层面构造;10生物化石的类型,含量;11与古水流有关的资料(交错层理,底痕,由方向的化石,砾石,颗粒等) 12与古气候有关的标志物(古土壤,钙质红土,燧石);13藻叠层石(是碳酸盐岩重要的生物沉积构造)14采集样品(岩性,沉积构造,生物化石,物性等方面);15拍照素描;
另外还针对鄂尔多斯碳酸盐岩增加了以下几点观察内容:
1古岩溶现象碳酸盐岩剖面观察
研究古岩溶特点,分析控制古岩溶发育的主要因素,探讨古岩溶与储层发育之间的关系。
2岩溶典型地貌(喀斯特地形)的观察
碳酸盐岩可溶蚀地层暴露区的大小和地形特征影响水文系统的类型。出露区的范围越大,能够汇集的地下水量规模越大。在更大的系统中,淡水流量和地下水的流动由诸如裂缝、裂隙、洞穴的通道所支配。
3岩溶相关的洞穴系统的观察
由具溶蚀性的地下流体溶解基岩而形成的裂隙,大小从几毫米到足以供人进入的数百公里的通道系统。
4古溶洞充填物的观察
河流搬运而至的碎屑有机沉积物,动植物化石等
最后通过地质条件、古气候条件等的类比分析,建立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原模型。
另外,现在多雨,出外一定要注意安全!
❹ 中国地质调查局怎么样
简介:中国地质调查局是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调查规划,负责统一部署版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权、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自然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信息服务机构,是拥有专业化地质调查队伍的事业实体,是国家地质基础信息资料等公益性产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者,通过地质调查、地学科技创新和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注册资本:194万人民币
❺ 工程地质调查怎么弄
地质类型的调查问卷 如果你要做线上调查 介绍个免费的调查平台 网题你可以去搜下!
❻ 地质调查局工作怎么样
中国地质调查局,是全国地质行业福利待遇最好的单位,即使不在总局,在下属的6个调查中心,工资也非常高,而且不管地质行业多不景气,这几个地方都没有后顾之忧,福利待遇只会越来越好。
❼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怎么样
简介:中国地抄质大学(武汉)地袭质调查研究院(以下简称地调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直属二级单位,全面负责管理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各大区项目办委托(或招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组织实施的和参加实施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各大区项目办委托(或招标)其他地调项目实施单位的地质调查项目(以下简称地调项目)。为了适应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需要,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资质要求暂行规定》精神,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决定,成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地大发[2000]21号)。自2000年5月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正式以学校下设的直属二级事业单位开始运作。中地大(汉)发[2000]21号、地大发[2004]023号、人字[2000]25号文和人字[2001]18号文分别聘任了地调院相关管理人员。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❽ 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怎么样
简介:陕西地来质调查中心成立自于1997年,原名陕西地质调查院,1999年属地化后更名为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主要从事区域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 现有职工人员299人,其中地质工程技术干部249人,占职工总数的83.28%。其中教授级高级职称18人、高级职称94人、中级职称110人,中级以下职称27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7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7人。
❾ 地质调查报告怎么写
第一章 前言
1、项目来源
2、任务目标
第二章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2、国内研究现状
3、项目组研究基础
方法研究项目应说明项目组已有成果及其先进性;
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应说明现有仪器设备的性能、技术指标;
4、实验区概况
方法仪器的试验、示范区项目应说明所选区域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况及特征,岩矿石物性等。 第三章 研究内容
1、研究内容
方法研究项目应先说明方法原理再阐述具体内容。
2、关键技术与技术创新
3、主要技术指标
方法研究项目应先说明所研究方法与原有方法相比较优越性体现在何处(尽量使用量化指标)及软件功能;
仪器设备研制和方法仪器的试验、示范区项目应列明具体的技术指标或技术要求;
4、主要实物工作量
试验、示范区项目应说明方法仪器种类、测区面积、比例尺、剖面长度、测点数、采集样品数、测试样品数等。
第四章 技术路线
1、研究方案
2、试验方法
3、工作(工艺)流程图
第五章 预期成果
1、成果内容
拟提交报告、图件、数据、实物、软件的名称及数量。
2、提交时间
第六章 人员组成
1、项目负责人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已取得主要成果(重点是与所承担项目相关的成果)
项目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称、所学专业、项目中分工
2、协作单位分工及协作关系
第七章 计划进度
说明项目的起止时间,阶段任务(或子课题)的起止时间。
第八章 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要求编写。
第九章 保证措施
按地调局质量监督部门的要求填写。
❿ 旅游地质调查面积怎么确定
1.自然地理概况 林甸县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北部,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距省城哈尔滨市275千米,015国道贯穿全境,是通往满洲里、黑河、绥芬河及俄罗斯的交通要道。全县幅员面积3746平方千米,辖2镇6乡,6个农林牧苇场,总人口25.8万人。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耕地190万亩,草原150万亩,水域面积32万亩,苇塘面积48万亩,湿地315万亩,林甸县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4℃,年平均降水量412毫米,无霜期129天。另外,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有部分地区位于林甸县。 2.林甸县地热资源概况 林甸地区从地质结构上看,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喇嘛甸子构造以北,乌裕尔河凹陷之南。该区1960~1990年,大庆石油管理局经过30年的油气勘探,区内共打油气勘探井13眼,经测试除个别井有微量天然气显示外,其余均以产水为主,而且水温较高,能够自喷。1997年由大庆市地热办组织科研部门对林甸县地热资源特征进行了评价研究,并且经国内地热专家评审鉴定后一致认为:林甸地热田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经详细研究,证明了林甸地区聚集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静态储量1810亿立方米。其特点:一是储量大。林甸地热田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自中生代以来,松辽盆地由于多次构造运动断裂发育,形成广厚砂岩分布区,巨厚的砂层,良好的孔渗性,使林甸县幅员面积内地下均有地热,初步确定林甸县地热资源静态储量1810亿立方米;二是中低温。林甸县地热资源埋藏相对较浅,一般为900~2400米。从目前已开发的地热井测试,井口温度恒定在40~90℃之间;三是有补给。经研究认为,由于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出露,屡受降水渗入,使林甸地热田成为具有一定补给的地热田;四是水质好。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林甸县已开凿的地热井水质化验鉴定,水中含有硅、锶、镍、锂、锌、硒、碘、锰、铁、铜、硼等20多种微量元素,并且是含碘品位较高的碳酸钠型矿泉水,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五是压力大。从已开凿的地热井证实,井口压力为0.4~0.5兆帕,压力大,可常年自喷,单井日自溢水量在1500立方米以上。 [编辑本段]地热资源管理 林甸县地热资源是黑龙江省继煤、木、粮、油后发现的第五大资源。自1997年以来,始终把地热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围绕创建“温泉之乡”,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致力于地热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工作,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到2003年末,全县已有地热井21眼,其中新凿地热井8眼,油气勘探井改造13眼。已开发利用的地热井7眼(林4井、林深1井、林热1井、林热2井、林热3井、林热4井和李3井),应用于温泉旅游、地热供暖、洗浴疗养、矿泉水生产及种植养殖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林甸县围绕创建“温泉之乡”,促进了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并且已经构筑起了地热经济产业雏形,愈来愈展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对林甸县旅游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具备了“温泉之乡”命名条件。截止到2003年末,已完成了地热普查、详查、勘探等项工作;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实现地热供暖30.5万平方米,居民生活供热水3610户;开发温泉旅游度假村五处,其中:温泉洗浴疗养中心4处,室内温泉游泳馆1处。年可接纳游客50万人次;完成一处地热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兴建了年产10万吨医疗保健型矿泉水厂。2003年全县地热开发项目实现总收入2.4亿元。全年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旅游业实现总收入4,000万元。与温泉旅游开发前199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倍和9.5倍。地热资源的开发和温泉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该县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一批依托地热资源开发的食品、饮料、医药饮品等项目相继上马投产,商、饮、服及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改善和扩大。据统计,2003年二三产业实现总收入4.2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20.2%,比1996年增长了33.3%。目前,地热开发和温泉旅游在地方经济中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加快促进了林甸县创建“温泉之乡”的步伐。 (一)创建“温泉之乡”,推动了地热资源勘查进程 大庆市林甸地区是松辽盆地大规模勘探开发最早的地热田。地热田的发现始于1960年~1990年,经过大庆石油管理局三十年的油气勘探,发现该区有地热显示。为了加快林甸地热资源的勘查,改变勘查工作无人做“上游”的局面,1997年,由政府牵头,出资开始进行地热勘查工作。经过八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林甸地热田的勘查工作。2002年,围绕创建“温泉之乡”,进一步加快了地热资源勘查进程。目前,林甸地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已经历了普查、详查、勘探、边界区域调查等4个阶段,走出了一条科学的勘探开发发展之路。 1.普查阶段(1997~1998) 1997年大庆市成立地热课题研究组,开始对大庆市林甸县地区地热资源进行普查工作,收集整理了13眼油气勘探井的钻井、地质录井、试井、实验室化验分析资料,采集了3眼井的水样,对15项水质指标进行了化验分析,开展了测温调查,重力详查和其他地球物理探测工作,经过详细研究,在等温线图上,圈出了林甸地区地热异常区。1998年,在林甸县城内开凿了第一眼地热勘探井——林热1井,井深2718米。在1300—1680米井段,已揭露出水温54℃,自溢水量1200立方米/日地热水,在1700~2718米井段也发现赋存水温60~70℃、水量700~800立方米/日的地热水。完成了大庆市林甸地热田地质普查阶段,证实了林甸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 2.详查阶段(1999~2000) 地热普查之后,在进一步开展地热钻探的同时,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加强了地球物理勘探。基本查明林甸地热田地质构造,比较准确地划定断裂位置,圈定了地热流体富集区;查明地热田内地温场空间变化,计算出热储温度及地热储量;并对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解释。在这个阶段,共施工地热勘探井2眼(林热2井和林热3井),总进尺4056米,根据对测井资料和测温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油气勘探井分析资料,得出了林甸地热田进入储水砂层,地热增温率为3.5℃/100米,确定了林甸地热田储量、可采量,完成了林甸地热田183平方千米的地热详查,2001年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地热详查报告。 3.勘探阶段(2001~2002) 勘探阶段是地热田确立阶段。在加快地热钻探,获取详实地质资料的同时,依托详查工作成果,加强地质研究,查明了热流体成因,补给途径,计算出地热田使用年限。林甸地热田勘探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浅层勘探(井深2000米以下)。期间共钻地热井6眼,井深1800~2050米,完成了林甸地热田浅层勘探;二是深部勘探(2000~3000米)。2002年1月为了探明林甸地区地热深部资源状况,在县城南部完成了一眼深部地热勘探井,井深3000米。至此,林甸地热田勘探工作结束。结论:林甸地热田面积3746平方千米,地热田有较充足的水源补给,2000米以浅中低温(40~54℃)地热水水量充足、水质优,较适合开发利用;深部地热资源,水温高(井底温度101℃/3000米),水量小,开发利用成本较高,不易于开发。 4.边界区域调查阶段(2002—2003年) 边界区域调查是确定地热田面积的依据,在详查阶段,已经完成了林甸县南部李3井和鱼13井、北部林深1井和4井、东部鱼1井等5眼油气勘探井的研究工作,确定了林甸地热田南、北、东三向边界区域位置。为了确定地热田西部边界,2002年在林甸县西部边界边缘(扎龙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开凿了一眼边界区域调查井——林热7井,井深1850米,水温52℃,日自溢水量60立方米,确定了地热田西部边界,完成了林甸地热田边界区域调查工作。 (二)创建“温泉之乡”,推动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 1.温泉旅游不断发展和壮大 围绕创建“温泉之乡”,结合林甸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优越,地热资源丰富。为了实现资源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合理搭配,更好发挥资源优势,本着认真规划,强化管理的原则,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三个”转变,即:由政府开发向社会化开发转变,由分散、小规模开发向规模化开发转变,由粗放型开发向特色型开发转变。目前,林甸县温泉旅游业已由1986年建成的黑龙江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疗养院,发展成为以温泉疗养、温泉保健、温泉度假、温泉观光、温泉游泳等为主的旅游景区。先后建设了祥泉、阳光、邮政洗浴疗养中心和天兴温泉游泳馆(大厦)5个大型温泉旅游度假项目,形成了各具规模、各显特色、互促发展的温泉旅游格局,显示出林甸温泉旅游的规模效应。2003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0万人次,2003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000万元。温泉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不但使林甸经济取得了较好收益,而且通过开发旅游,提高了城市品位,使外界更加了解和认识了林甸;游客、商贾纷纷到林甸旅游、观光、兴办实业,促进了经济繁荣。1996年以来,吸引了液态奶、干菜、大豆蛋白三个依托地热资源的工业项目;2003年第三产业实现总产值2.9亿元,是1996年的2倍,其中:全县建筑业实现总产值1.5亿元,是1996年的6.2倍。 (1)黑龙江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疗养院:该疗养院是最早利用林4井,由黑龙江省民政厅于1986年兴建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疗养院,已由初始的占地3万平方米,投资1500万元,年接纳游客不足5万人的小规模疗养院,扩大到目前占地15万平方米,累计投资8000万元,年可接纳游客15万人次的大型综合性疗养院。目前该疗养院已建成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集饮疗、洗疗、健身、娱乐、会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景区。2003年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全年实现总收入1300万元。 (2)温泉疗养洗浴中心项目:林热1井地热水水质具有医疗、保健、祛病之功效,对风湿、类风湿、痛风、神经衰弱、皮肤病有显著疗效。1999年,在县城内兴建了以洗浴、疗养、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的三个温泉综合服务项目——祥泉洗浴中心、阳光洗浴广场和邮政职工培训中心;项目中设有桑拿浴、冲浪浴、豪华浴、疗养室及高中低档客房和餐饮服务部。经营几年来,规模和档次逐步扩大,接待游客能力已达5万人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天兴大厦:林甸县天兴大厦是一家集餐饮、温泉洗浴、游泳馆、客房、会议、疗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温泉度假场所,是东北三省最大的室内温泉游泳馆,大厦利用天然温泉,开展旅游特色服务。天兴大厦一期工程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主体工程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主楼共六层。设有游泳馆,泳池长50米,宽25米,深水区2.7米,浅水区0.7米,面积为1250平方米,是东北三省最大的室内温泉游泳馆。在一层和二层还分别设有豪华温泉男女洗浴。设有桑拿、盐浴、蒸汽和按摩等服务项目。并且设有面积为670平方米的休息大厅和演播大厅。大厦设有面积为320平方米的餐厅,内设豪华包房,可容纳500人就餐。大厦客房部设有各式客房,可入住150人。大厦六层设有面积为240平方米可容纳200人的会议室。温泉旅游的发展和壮大,有力地促进了“温泉之乡”的建设步伐。 2.新型能源利用规模逐步扩大 为了搞好林甸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围绕“温泉之乡”建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林甸实际。1999年经过与天津大学和天津甘泉集团公司共同合作,利用林热1井,由天津大学设计利用地热,采用“钛板间接换热”技术,成功地进行了地热采暖试验,首批供暖面积4万平方米,在室外温度-28℃时,室内温度能达到18~21℃。完全可满足供暖标准,并且降低了大气污染。2000年9月,在林热1井采暖试验的成功基础上,依靠科技,应用低温辐射供暖技术进行地热供暖,继续扩大地热采暖面积,利用林热1井、林热3井和林热4井进行城市集中供暖。到2003年末,全县已实现地热供暖30.5万平方米,占林甸县城市集中供暖的51%。每年可节约燃煤47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1吨,减少烟尘排放75吨,节约污染治理费220万元。 3.生活用水普及千家万户 林甸县地热水中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适合家庭生活用水。1999年利用林热1井接通300户居民生活用水,林甸县地热水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老百姓随时可用上祛病健身的温泉水。普通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洗上温泉浴,实现了家家拥有“华清池”的梦想。到目前,已接通居民生活用水3610多户,年可实现收入150万元。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4.农业种植应用已获成功 199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的指导下,利用地热资源,开发建设了84栋地热日光温室,每栋占地330平方米,在室外气温低于-27℃时,温室内温度可保持16℃,比普通温室高10℃左右,保证了名优特菜的周年生产和亚热带植物品种的引进。目前已成功引进和种植了绿菜花,结球莴苣、美国西芹、食用仙人掌、芦荟等名优特菜和食用菌、油桃、毛桃等反季节蔬果。结果:地热日光温室比普通温室可提高产量3~4倍,同时,每栋年可节约燃煤4~6吨,生产安全期增加了3个月,既降低了成本,又消除了污染,保证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地热种植的成功,不但为地热应用开辟了新领域,而且也为北方高寒地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5.特种水产养殖扎根北国 1999年,在林深1井建成了6个地热温流水养殖试验池,进行热带鱼养殖试验。经过一年的攻关,利用地热养殖松蒲鲤、日本锦鲤、白昌鱼、罗非鱼、武昌鱼、地图鱼获得成功。据监测,6种鱼平均日增分别为3.2克、1.53克、3.5克、1.3克、3.0克、2.5克,比普通水养鱼日增重高10%~20%。通过对所养鱼类的20多种营养成分以及钙和其他矿物质含量的化验分析,其各项指标均高于普通水养殖鱼类。2001年,在李3井实施了国家星火项目——寒地地热在保护地农业产业中的应用。利用李3井地热资源,开发建设了1000平方米地热温流水鱼池,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埃及胡子鲶鱼,同时进行鱼苗繁育试验。经过两年的养殖和试验,目前,埃及胡子鲶鱼每年可养殖两轮,实现了每立方米水体周年产量达到了100千克,并成功地完成了鱼苗繁育。2003年实现收入220万元。地热养殖的成功,不仅实现了“南鱼北养”,而且为林甸县建成东北地区特种鱼苗繁育基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地热水溶气得到了综合开发利用 林甸县靠近大庆油田的产油区,南部的地热井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气。水溶气不但给地热直接开发利用带来了难度,而且还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造成大气污染。针对这一情况,2002年委托大庆石油学院,对林甸县地热水溶气形成机理及储量进行了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南部李3井和林热6井含有大量可燃性水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具备开发利用价值。同年6月,在李3井实施了地热水溶气分离项目,将分离的水溶气用于地热再加温,可使地热水增温10~20℃,既消除了污染,又提高了地热水的开发利用价值。 7.矿泉水开发名誉全国 根据林甸县地热水对人体具有一定保健作用,可用于生产医疗保健型矿泉水的特点。2000年投资4000万元在林深1井兴建了年产10万吨圣福尔矿泉水项目。投产后,产品得到了中国矿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认可和好评,被推荐为绿色饮品。现已在哈尔滨、大连、齐齐哈尔等市建立了30多处销售网点。2003年实现产值2.1亿元。目前,该项目扩建工程正在紧张进行,拟引进两条意大利生产线,年产量达到30万~50万吨。同时正在研究开发富氟矿泉水,准备打入国内外低氟地区。2002年,按照《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经过与有关专家研究,决定利用现有地热井,寻找饮用天然矿泉水水层,开发天然饮用矿泉水。2003年7月在林热2井实施了矿泉水勘查项目,9月份项目实施完毕,在600~800米层段找到了符合饮用天然矿泉水水层,为下步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8.替代产业方兴未艾 黑龙江省是石油和煤炭生产大省,林甸县隶属于大庆市,目前在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石油和煤炭作为夕阳产业,从事石油和煤炭开采和加工的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替代产业。地热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经过林甸县几年来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为林甸县经济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而且也为石油、煤炭生产和加工企业找到了一条新的替代产业,同时也为松辽盆地乃至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的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利用起到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