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上怎么表示产状
A. 地质体基本产状
地质体是泛指任何成因的天然岩石体,包括沉积成因的层状岩石和喷出成因的层状火山岩,以及侵位成因的岩浆岩体。地质体的规模可大可小,形态多种多样,结构更是复杂多变。
虽然地壳中地质体的成因、规模、形态、结构差别极大,但从几何学的观点看,各种地质体的构造都可归纳为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面状构造有层理、节理、断层等,以及一些只有几何意义的结构面,如褶皱的轴面等。线状构造包括所有呈线状习性的构造和各种平面间的交线,如褶皱枢纽、轴迹和线理等。为了确定和表示面状构造及线状构造的空间状态,建立了产状要素的概念。
产状要素是用来规定面状构造或线状构造在三维空间的产出状态的,用其与水平参考面和地理方位间的关系来表示。
( 一)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平面的产状是以其在空间的延伸方位及其倾斜程度来确定的。任何面状构造或地质体界面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的数据表示。
1. 走向
倾斜平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 ( 图 2 - 18 中之 AOB) ,走向线两端延伸的方向( 地理方位) 即为该平面的走向 ( strike) 。一走向线两端的方位相差 180°,通常以其 NE或 NW 端的方位来表示。任何一个平面都有无数条相互平行的、不同高度的走向线。
2. 倾向
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斜线叫倾斜线 ( 图 2 - 18 中之 OD) ,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平面倾斜的方位即倾向 ( direction of dip) ( 图 2 -18 中之 OD') 。
图 2 -18 倾斜岩层产状要素
图 2 -19 视倾角、真倾角的关系
3. 倾角
倾角 ( dip angle) 是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 ( 图 2 -18及图 2 -19 中之 α) ,即为在垂直该平面走向的横剖面上量度的该平面与水平面间的二面角。
当观察剖面与岩层走向斜交时,岩层与该剖面的交迹线,叫视倾斜线 ( 图 2 - 19 中之 HD、HC) ,视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线间的夹角 ( 图 2 - 19 中之 β、β') 称为视倾角 ( apparent dip angle) ,也叫假倾角。视倾角的值小于倾角的值。
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如图 2 -19 所示,可用数学式表示为: tanβ = tanα·cosω。当视倾向越偏离倾向时,视倾角越小; 当视倾向平行走向时,视倾角等于零。我们可用赤平投影、查表或列线图等简便的方法求出已知面状构造在任一方向剖面上的视倾角。
面状构造三要素的文字表示方法,目前还不统一,但由于地质罗盘的方位标记有的用象限角表示,有的用 360°的圆周角表示,所以,文字表示方法最基本的也有两种:
◎ 象限角表示法: 用走向∠倾角、倾向象限表示。方位分别用四个象限来表示,如要表示走向北东 60°、倾向 150°、倾角 40° ( 图 2 -20a) ,则写成 N60°E∠SE40°,即走向为北偏东 60°,倾角为 40°,向南东倾斜。N30°W∠SW25°表示走向北偏西 30°,倾角为25°,向南西倾斜。
图 2 -20 产状三要素的两种表示方法示意图
◎ 方位角表示法: 用倾向方位角∠倾角表示。如 330°∠35° ( 也可写 NW30°∠35°) ,表示倾向是 ( 从正磁北顺时针测量的方位角) 330°,倾角为 35° ( 图 2 - 20b) ; 又如15°∠40°表示倾向方位为 15° ( 北东 15°) ,倾角 40°。这种表示法只记倾向和倾角,使用较简便,野外常用方位角法。
在地质图上常用特定的符号来表示岩层面的产状。常用的产状符号及其代表意义如下:
构造地质学
长线为走向 ( 线) ,短线示倾向,数字表示倾角,长、短线要按实际方位标绘在图上;构造地质学
水平岩层 ( 倾角为 0° ~5°) ;构造地质学
直立岩层,箭头指向新岩层,长线表示走向;构造地质学
倒转岩层,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为倾角,长线表示走向。量测或求算面状产状的方法较多,但是大体上可分为直接量测和间接求算两种情况:①直接量测是在野外出露的岩层层面或断层面上直接用罗盘测量产状数据,这是常用而简便的方法。②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不能在野外直接测量岩层面产状,而要根据有关资料间接求得。产状要素的间接求法又可分为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
( 二)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直线的产状是指直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倾斜程度。直线的产状要素包括倾伏向和倾伏角或用其所在平面的侧伏角和侧伏向来表示。
1. 倾伏向 ( 指向)
倾伏向 ( direction of plunge) 是指某一直线在空间的延伸方向,即某一倾斜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示的该直线向下倾斜的方位,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 ( 图 2 -21a 中之 NE40°) 。
图 2 -21 线状构造的倾伏和侧伏
图 2 -22 四川苍溪观音寨中侏罗统水平岩层( 据李承三)
2. 倾伏角
倾伏角 ( plunge angle) 是指直线的倾斜角,即直线与其水平投影线间所夹之锐角( 图 2 - 22a 中之 γ) 。
3. 侧伏角和侧伏向
当线状构造包含在某一倾斜平面内时,此线与该平面走向线间所夹的锐角即为此线在那个面上的侧伏角 ( pitch) ( 图 2 -21b 中之 θ) 。侧 伏 方 向 或 侧 伏 向 ( direction ofpitch) 就是构成上述锐夹角的走向线的那一端的大致方向,如图 2 -21b 中的 40°NE,即表示侧伏角为 40°及构成 40°夹角的走向线一端的大致走向朝北东,即侧伏向北东。
B. 地质图中岩层产状中的倾向怎么确定
对的,要理解倾向是什么,才能完全搞懂这个问题。
倾向是岩层层面面向的版那个方向,用方位权角表达,方位角是以正北为0度,顺时针旋转到倾向线时所转的角度a,它的范围是0-360度。所以:
1、如果在地质图中你测量的角度a始终是从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的那个角度,那么无论什么情况,a=倾向,根本不用360去减。
2、但是,如果象你在图中显示的那样,是始终测量倾向线与正北方向的夹角(而且是小于180度的那个角),那么情况复杂了点:如果a是锐角,则倾向线一定是位于第一或第四象限,前者a=倾向,后者360-a=倾向;如果a是钝角则倾向线一定位于第二或第三象限,前者a=倾向,后者360-a=倾向
3、图中,四个倾向分别是42,316,240,117度,第二、三个需要用360减,其余两个不用。因为这四个倾向线分别位于第一、四、三、二象限,用上面所解释的应该懂了吧。
4、JJJBSB兄说正北是0,东是90,南是180,西是270,完全正确,但不知道四个倾向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除第一个45度外,其余都不对
C. 不同岩层产状在普通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岩层来产状是岩层在空间产出的源状态和方位的总称.除水平岩层成水平状态产出外,一切倾斜岩层的产状均以其走向、倾向和倾角表示,称为岩层产状三要素.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或岩层面上的水平线即该岩层的走向线,其两端所指的方向为岩层的走向,可由两个相差180°的方位角来表示,如NE30°与SW210°.垂直走向线沿倾斜层面向下方所引直线为岩层倾斜线,倾斜线的水平投影线所指的层面倾斜方向就是岩层的倾向.走向与倾向相差90°.岩层的倾斜线与其水平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即岩层的(真)倾角.所以,岩层的倾角就是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层面(迹线)与水平面(迹线)之间的夹角.
在地质图上的表现:会在图中有方向箭头标出倾向倾角,走向图中可现.
D. 如何在地质图上求岩层产状要素,厚度,以及埋深
三点法求产状
2.原理: (1)在同一倾斜岩层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连 线上可以找到一点,其高程与中间点的高程相 同,连接二点就可以得到倾斜岩层的走向线; (2)过最高点或最低点作一走向线,由于知 道两走向线之间的距离和高差,从而就可以求 出倾斜岩层的产状。
E. 怎样画地层产状
国标:长线长5mm、表示地层走向。
短线长1mm、表示地层的倾向。
一般在右上角(但没有刻内意的规定)标容注岩层的倾角。记住标倾角的时候不要那个圆圈(就是说只要数字比如45,就OK了不要45右上角的那个表示度的圆圈45°就错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F. 地质图怎么看啊分别代表什么我只知道有产状,但是其他圈圈分别是什么啊,还有里边点点,还有全白的地
C2,C3,P,T3,J1,J2的时代一次变新。分别代表:中石炭,晚石炭,二叠纪,三叠纪,早侏罗和中侏罗世,。
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的岩性。
上面两圈闭是盆地(中间老四周新);瞎编两是穹窿(中间新四周老)
G. 地质图脉线产状如何标示
画个⊥这样的标志,上面这个线方向指明倾向,旁边标注倾角。
H. 地质地形图上怎么把产状投到上面,假如倾向125度.倾角33度
直接在地质图上找你测产状的点标上就行了
I. 怎么看这张地质图里面标注角度的符号(有图)T T
地图正上方一般为正北(除非有特殊说明)。以正北方为0度,顺时钟方向确定角度。T两端出头的是走向,一端出头的是倾向。 走向用量角器量一下,倾向图上标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