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什么是水文地质条件

什么是水文地质条件

发布时间: 2021-01-22 11:58:55

『壹』 水文地质条件的介绍

通常把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称为水文地质问题,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条件回称为水文地质答条件。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贰』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

A
答案解析:
[试题解抄析]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光滑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地下水常常作为城市用水的水源,特别是在远离江河湖泊或地面水水量不足而水质有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城市,调查并探明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地下水的流向对城市布局有影响,而且地下水的开采对城市的防汛与排水,以及地面建筑及各项管网工程都有着重大影响。地面水体的情况,属于水文条件的评价内容,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城市布局及建设投资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之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分析,随时掌握水情动态,研究规划对策。

『叁』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什么

通常把与地下水来有关的问源题称为水文地质问题,把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条件称为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肆』 水文地质条件的分类

水文来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自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逐渐扩展到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海洋水。
① 传统水文学按研究的水体来进行划分: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冰川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水文地质学)、土壤水文学、大气水文学等。
② 由水文学采用的实验方法,派生出三个分支学科: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
③ 由水文研究内容分为:水文学原理、水文预报、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地理学、河流动力学等。
④ 作为应用科学,水文学分为: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城市水文学等。
⑤ 随新科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引进,出现新分支:随机水文学、模糊水文学、灰色系统水文学、遥感水文学、同位素水文学等。

『伍』 什么是水文地质

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问题的科学。

『陆』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

B
答案解析:
水文地质条件一般是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包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柒』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依据水文地质的调查分析,主要分析是否有井泉露头,水位、补给的源头是内什么?含水层的厚容度和岩性?区域水文地质的特征如何?地质资料的分析注意地层岩性的特点和导水性、渗透性、保温性、热导率等指标,基本判断该区断裂的分布和走向,可能赋存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和特征。

『捌』 水文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区别

水文条件
水体的水位、水量、流速、水质及流向的变化;降水量、蒸发量及历史水情;河流的宽度、深度、河床结构等等。
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成分、岩层和岩体的产出状态、接触关系,地球的构造发育史、生物进化史、气候变迁史,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分布规律等。并且有不同地质的年代表。

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地下水经常作为城市用水的水源,特别是在远离江河湖泊或地面水水量不足,而水质又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城市,调查并探明地下水资源尤为重要。
分类:按成因与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能作为城市水源)。
潜水:地表渗水形成,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因此潜水水位及其水的流动状态与地面的状况有关,埋深也因各地的地面蒸发、地质构造(如隔水层距地面的深度)和地形等不同而相差悬殊。
承压水:两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由于有隔水项板,承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小,也不易受地面污染,因此成为远离江河城市主要水源。
地下漏斗: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形成“漏斗”;
危害:使漏斗外围的污染物质流向漏斗中心,使水质变坏;严重时造成水源枯竭并引起地面沉陷,形成碟形洼地,对城市的防汛与排水均不利,也会对地面建筑及各项管网工程造成破坏。
地下水的流向对城市布局也有影响,如:对地下水有污染的一些建设项目不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方向,以尽量减少水体污染。

一般报告中不会单独写水文条件、地质条件,一般会将水文地质条件一起叙述。

『玖』 水文地质条件

1.含水层及其特征

在矿区,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包括侏罗-三叠系阿加德兹群砂岩含水层系统和二叠系伊泽固安达组长石砂岩含水层系统。

图8-9 研究区花岗岩的分布与铀的来源示意图

第一含水层系统侏罗-三叠系阿加德兹群砂岩层在阿泽里克穹窿中部缺失,主要分布在以穹窿断裂构造带为界的外部地区。在穹窿西翼、北翼和东翼,阿加德兹群砂岩层均出露地表,呈狭长带状,与大气降水相连,在雨季有一定的降水补给。该含水层受穹窿和断裂构造作用的影响,地下水在部分地段富存。在穹窿东翼,阿加德兹群砂岩与其顶部阿萨乌阿组砂岩出露地表,区域断裂形成的次级断裂和裂隙发育,成为导水和阻水构造,在其附近形成泉群。阿泽里克村附近的泉群就是在次级断裂裂隙的导通下出露地表形成众多涌泉。在穹窿北翼,IR矿床区,该含水层埋深达200m以上。在穹窿西翼和西北翼G矿床和T矿床分布区,含水层系统部分出露地表,沿岩层倾向逐渐变深,主矿体含水层系统埋深分别为60m和70m以下。在穹窿南翼,由于地层整体下沉,该含水层系统深埋于地下。受区域性地下水补给作用,在断裂构造的阻隔作用下,南翼成为很好的含水层储水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

第二含水层系统为二叠系伊泽固安达组长石砂岩含水层。该含水层系统在穹窿核部为潜水含水层,在穹窿核部,因伊泽固安达组砂岩含水层隔水顶板被剥蚀,砂岩大面积出露地表,成为潜水含水层。Gueleli村东部和Teguida-In-Tessoum村附近出现的涌泉,即为该含水层地下水。而在矿区其他部位,该含水层系统均深埋于地下,为深层承压含水层。在穹窿南部,该层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埋深在200m以下。

2.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在矿区,分布有T矿、G矿和IR矿3个矿床。这3个矿床含铀矿层均为下白垩统阿萨乌阿组砂岩层,该岩层多为致密粉砂岩和细砂岩,其透水性较弱,含水量较少。而其底部则为矿区的第一含水层阿加德兹群砂岩含水层,为承压含水层,其承压水头高度较高,均接近地表,部分地段高出地表。

(1)T矿床水文地质

在T矿床,含水层岩性为细砂岩、(中)细粒砂岩、(中)粗粒砂岩,厚度在7.5~14.6m之间。在矿床范围内随着岩层走向其深度逐渐加深,厚度有所变化,岩性总体变化不大。从T矿床岩心取样资料来看,该岩层断裂裂隙不发育,而节理、层理发育,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岩石组成颗粒逐渐变粗,且胶结固化度降低,孔隙度增大,表明含水层越往底部渗透性越好,储水能力越优良。

T矿床含水层顶板隔水层主要为白垩系泥岩、粉砂质泥岩,沿走向及倾向岩性变化不大。从整体上看(除穹隆顶部被剥蚀外)含水层隔水顶板厚度较大,胶结固化程度较高,隔水性较好。而含水层隔水底板也为泥岩和粉砂质泥岩,胶结较致密。

T矿床含矿层地下水为承压水。根据T矿床内水文孔SHW-T2资料,T矿床顶板地下埋深为68.93m,地下水承压水位为地面以下11.7m。

T矿床地下水为弱碱性微咸水,pH值为8.8,水温23.9℃,无色透明,总矿化度为2.27g/L,总硬度为78.4mg/L,属软水。按地下水离子成分含量,其水质类型为Cl-HCO3-Na型,即氯重碳酸钠型水;按成因类型分类,其地下水类型为NaHCO3型,为苏打化区地下水,表明为陆相成因。

(2)G矿床水文地质

G矿床位于背斜构造西翼,区域性阿泽里克断裂构造西端的尾部。由于受东西向区块的挤压,断裂构造末端变异、错断,断距达750m,次级构造发育且无序,呈网格状展布。由于矿床含水层地下水为区域性补给,这些构造无疑加大了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含水层厚度加厚为13.5~23.1m。

G矿床含矿层阿萨乌阿组砂岩含水层因受构造作用,从地表出露处沿岩层倾向逐步埋深于地下深部。其隔水顶板与区域地质条件相同,为白垩系伊腊泽尔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是良好的隔水层顶板;其底部因与矿区第一含水层侏罗-三叠系阿加德兹群砂岩含水层连通,涌水量较大,受次级构造影响,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G矿床第一含水层地下水为承压水。根据SHW-G2水文孔资料,其顶板埋深为59.50m,承压水位高度溢出地表,为承压自流。地下水为弱碱性咸水,无色透明,pH值为8.6,水温28℃,矿化度为6.57g/L,总硬度为40.24mg/L,属极软水。按地下水离子成分含量,其水质类型为Cl-Na型,即氯化钠型水;按成因类型分类,其地下水类型为NaHCO3型,为苏打化区地下水,表明为陆相成因。

(3)IR矿床水文地质

在IR矿,含矿层分布于下白垩统下部阿萨乌阿组的砂岩中,其底部为侏罗-三叠系阿加德兹群砂岩第一含水层;顶部为白垩系伊腊泽尔组红褐色泥岩,沿岩层倾向逐渐加深,至主矿床顶板埋深在190多米,是良好的隔水顶板。在近地表的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孔隙度较大,但是其上部多为隔水较好的黏土层,含水量极少。

IR矿分为两个含水层:其一为第四系洪积含水层,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地下水位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雨季地下涌水量增加,枯水期地下涌水量减少;其二为阿萨乌阿组砂岩弱含水层,从不同水文孔承压水头高度不同情况来看,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来自底部侏罗-三叠系阿加德兹群砂岩组第一含水层越流补给和区域性地下水补给。

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中)细粒砂岩和(中)粗粒砂岩。在矿床范围内只在深度和厚度上有所变化,岩性变化不大。从岩心地质编录资料来看,断裂构造不甚发育,节理、层理发育,充填物多为钙质,含水层厚8~16m,沿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岩石颗粒逐渐变粗,且自上而下胶结固化度降低,空隙度加大。

顶底板隔水层岩性主要为灰色泥岩、灰褐色粉砂质泥岩,硅质胶结,沿走向及倾向上岩性变化不大,从整体上看顶板厚3~5m,大于底板厚度,胶结固化程度高,底板次之。

IR矿床地下水为弱碱性咸水,无色透明,pH值为8.4,水温23.60℃,矿化度为9.06g/L,总硬度为78.4mg/L,属软水。按地下水离子成分含量,其水质类型为Cl-Na型,即氯化钠型水;按成因类型分类,其地下水类型为NaHCO3型,为苏打化区地下水。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