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石的地质怎么样
1. 花岗岩建造系列的地质特征
一、混合岩建造
从我们编制的吴川-四会断裂带花岗岩建造系列分布图(附图二)可见,混合岩建造占花岗岩出露面积比例较小,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荔枝顶、合水—庙龙、思贺一带,在中部肇庆南的云龙山和广宁四会的石涧—五和等地也有分布。本区混合岩具有典型的混合岩结构构造,岩相变化大,成分与结构不均匀,有非常典型的条带、条痕、条纹、角砾、云朵和三色体等构造,例如石涧—五和混合岩,具条带构造、肠状构造、三色体构造等,局部可见白云母或二云母伟晶岩团块或岩脉,后者切过片麻理,明显晚于混合岩,有时还可见更晚的石英脉等,构成混合岩→伟晶岩→石英脉的演化关系。混合岩虽然成分和结构很不均匀,但主要成分相当于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有时还有白云母、角闪石、夕线石、石榴子石、电气石等。岩体或岩田中残留变质原岩比较明显,呈条或带状分布,有的已改造成所谓“基体”—变质岩残留体。变质的原始岩石多是变质较深的震旦系或更老的变质地层,即云开群,包括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片岩、斜长变粒岩、角闪石英片岩及石榴子石—夕线石—石英片岩等,为一套达到中低级变质程度的绿片—角闪岩相或角闪岩相岩石。变质岩与混合岩的关系多是渐变过渡关系,常为断层接触,尤其石涧—五和混合岩最为明显。
二、深熔花岗岩建造
深熔花岗岩建造在本区出露较少,仅零星分布在混合岩中,如石涧—五和混合岩田中,有永泰、蚌溪、白花等深熔花岗岩;肇庆南的腰古一带有云龙山深熔花岗岩;西南部与混合岩共生的仅有思贺、合水—庙龙等少部分深熔花岗岩。这些岩石的特点是,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比较均匀,为中细粒至中粗粒和等粒或似斑状结构。矿物成分有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有时见石榴子石、堇青石、夕线石、红柱石和白云母等。岩体与变质围岩或混合岩的界线往往比较清楚,部分地区还可见接触变质现象。岩体内部还有残留体或捕虏体,主要为变质围岩或混合岩,成分以云母质岩石为主;岩石中的斜长石偏中性,黑云母呈棕红色,与变质岩很相似,说明多属变质残晶。这些现象均表明,其形成时属深熔“晶粥”或塑性体已有迁移的他地型侵入体。同时,这类岩石的矿化比较弱,这也是特点之一。侵入体的结构比较简单,仅有中细粒黑云母或斑状(眼球状)花岗岩→细粒花岗岩→伟晶岩→石英脉的形成顺序和演化关系。
以上叙述说明,深熔花岗岩建造的侵入顺序简单,岩性均一和单一,分相不明显,与混合岩、变质岩空间分布密切,许多矿化、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类似于混合岩。黑云母特征几乎完全与混合岩、变质岩相同,均为棕红色,属还原性较强的一种铁质黑云母,代表了岩体定位比较深和相对还原条件下主要为“晶粥”所形成的一种深熔花岗岩体。
三、岩浆花岗岩建造
岩浆花岗岩建造是本区最主要的花岗岩建造,占研究区花岗岩70%~80%以上。按花岗岩系列Ⅰ与系列Ⅱ阐述该建造的地质和岩石基本特征。
1.浅源南岭系列(系列Ⅰ)花岗岩
系列Ⅰ花岗岩在本区最发育,占岩浆建造的80%以上,多呈大岩基产出,包括诸广山、贵东、大东山、佛岗、江屯、石牛头、村头、大尖山、新兴和圹口等,还有无数小岩体,如锡山、鹦鹉岭、小南山、莘蓬、西陀口和小坑等。几个大岩基主要由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或二长花岗岩组成,小岩体多由中细粒黑云母或二云母花岗岩构成,有时晚期还有白云母、二云母或钠长石细粒花岗岩。岩体除有分相外,不同岩石多表现为先后侵入接触关系,大体构成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或钠长石花岗岩→伟晶岩、细晶岩的先后侵入演化顺序。因此,岩体结构比较复杂,多呈复式侵入体。岩体与围岩界线多数情况下比较清楚,外接触带常有接触变质晕带,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系列Ⅰ岩体,晚期花岗岩体自交代作用频繁,包括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白云母化、云英岩化等,许多小岩体常发育钨、锡、铌、钽等矿化。凡此说明,系列Ⅰ花岗岩为岩浆产物,其特点是岩体的岩石偏酸富碱,多期多阶段分异较好,晚期岩体含水较多,发育自交代与成矿的热液活动,多数属于比混合岩、深熔花岗岩建造定位浅的一类岩浆花岗岩建造,许多矿化、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指示,它应属物质来源较浅的南岭系列花岗岩。
2.深源长江系列(系列Ⅱ)花岗岩
从花岗岩分布图(附图二)可见,系列Ⅱ花岗岩分布面积比系列Ⅰ花岗岩小,仅占岩浆建造花岗岩出露的15%~20%。不过沿断裂带自北而南断续均有分布,如诸广山的扶溪、贵东和大东山的小坑(宝坑)、大宝山,佛岗的禾云与联合、四会等,以及黄田、伍村、屋背岭、轮水、岗美、石菉、黑石岗、马山和小良等岩体,在断裂带中相当普遍出露,仅仅规模相对小而已;从图上还可看出,系列Ⅱ花岗岩分布与该断裂带有密切联系。
组成岩体的岩石比较复杂,主要为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肉红色钾长花岗岩等。岩石结构以中粒至细粒为主,有时为斑岩或玢岩浅成侵入体(英安斑岩、闪长玢岩)。因此,岩性比较偏中性。常含闪长质或石英闪长质包体,后者多数岩性上比主岩更偏中性,甚至达到基性岩程度,这表明有基性岩浆的参与。许多岩体,均可见到自早到晚有闪长岩(辉长岩、闪长岩、辉石二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正长岩)→伟晶岩、细晶岩的侵入顺序,同系列Ⅰ花岗岩类似,也多构成复式侵入体,岩体内部比较复杂。岩体与围岩沉积岩、变质岩和花岗岩等的接触界线清楚。岩体有时具分相特征,边缘相为细粒或斑岩结构,外接触带有不甚发育的接触变质晕,有时还有夕卡岩。成矿以铜、金、铁、钼为特征,常有铅锌矿矿化。
从岩性、包体、岩体结构、侵入顺序、与围岩关系、成矿特点等,均可看出系列Ⅱ花岗岩具有岩浆建造特征,同时受NNE—NE向断裂带控制明显,结合有时出现辉长岩包体或侵入体,以及浅定位的斑岩特征等,说明它应属岩浆建造中的深源长江系列花岗岩。
2. 花岗岩是怎样形成的
在熔化的抄岩浆的复杂的结晶过程当袭中,地球上比较活跃的原子都聚集在它的上层;这儿强烈带电的硅和铝的微小离子比较多;这儿碱性的钾和钠这一类单数原子也不少,还有不少的容易逸散的含水化合物。这些熔化的岩浆生成的岩石,即为我们所说的花岗岩。花岗岩在地球表面上占的面积非常大,它就是漂在玄武岩上的大陆。
3. 花岗石是怎样形成的
花岗石是一种由火山爆发的熔岩在受到相当的压力的熔融状态下隆起至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火成岩)。
花岗石以石英、长石和云母为主要成分。其中长石含量为40%~60%,石英含量为20%~40%,其颜色决定于所含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岩质坚硬密实。
(3)花岗石的地质怎么样扩展阅读:
花岗岩是独一无二的材料,这些的物理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多孔性/渗透性:花岗岩的物理渗透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0.2%~4%之间。
热稳定性:花岗岩具有高强度的耐热稳定性,它不会因为外界温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花岗岩因其密度很高而不会因温度及空气成份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花岗岩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因此很广泛的被运用在储备化学腐蚀品上。
延展性:花岗岩的延展系数范围4.7×10-6~9.0×10-6。
颜色:花岗岩的颜色及材质都是高度一致的。
硬度:花岗岩是最硬的建筑材料,也由于它的超强硬度而使它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成份:花岗岩主要由石英及正长石及微斜长石组成,最原始的花岗岩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给成:长石石英黑云母。各成份所占的比例一般由颜色及材质决定,但一般是长石所占的比例是65%~90%,石英10%~60%,黑云母10%~15%。
4. 花岗岩地质特征
攀枝花地区海西晚期岩浆岩属于攀西岩浆岩带的一部分,以基性-超基性岩为主,伴有碱性岩和花岗岩,组成双峰式裂谷岩浆岩组合。岩浆活动明显受构造控制,集中分布在金河-箐河(金河-箐河断裂)、红格-米易(安宁河断裂)、二滩-攀枝花(攀枝花断裂)和金归塘断裂带上。其中米易-红格岩浆岩带由基性-超基性、碱性正长岩和花岗岩组成“三位一体”的组合。
关于这些岩浆岩形成年代数据变化较大。其中,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较多可以归纳为三个年龄组:186~288Ma,306~392Ma,400~560Ma。峨眉山玄武岩Ar-Ar法年龄数据为218.6~283Ma。结合与玄武岩的关系,认为以海西晚期即(260±20)Ma较为合适(马玉孝等,2001)。
关于其中碱性岩和花岗岩岩体的时代颇有分歧,已获得的同位素年龄有:红格正长岩中黑云母K-Ar法年龄257.8Ma,霞石正长伟晶岩中锆石U-Pb年龄237Ma,二滩歪碱正长岩全岩Rb-Sr等时年龄214Ma,粗面岩为211Ma(成都地质学院,1984)。
花岗岩年龄数据变化较大,红格大平子花岗岩的U-Pb年龄为291Ma,棉花地钾长花岗岩为274Ma(宜昌所,1984),攀枝花营盘梁子黑云母二长花岗岩Rb-Sr等时年龄为253.37Ma(成都地质学院,1984)。1∶5万区调报告(同德幅、猛狼坝幅、攀枝花幅、金江幅,1∶5万区调报告,四川地矿局,成都理工学院,1999)称为矮郎河花岗岩序列和营盘梁子序列。
营盘梁子序列主要分布在攀枝花构造岩浆带,由多个大小不等的岩体组成,侵入在海西基性-超基性岩和大田石英闪长岩中,沉积盖层为三叠系。岩石类型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斑岩和钾长花岗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斜长石为更长石,钾长石为条纹微斜长石,从早期到晚期,岩体的钾长石含量增多,明显向富钾方向演变;岩体就位深度变浅,岩石多具有斑状结构;放射性强度逐渐升高。
矮郎河序列主要分布在红格以东红格层状岩体及碱性岩的东侧和南部,包括矮郎河花岗岩体等,侵入在震旦系以及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体和碱性岩体,沉积盖层为上三叠统宝顶组。该序列岩浆活动起始和结束时间都略晚于营盘梁子(马玉孝等,2001)。矮郎河花岗岩系列早期以二长花岗岩为主,晚期以钾长花岗岩为主,后期为钾长花岗斑岩。分为几个岩石单元组,其中与铀矿化有关的是棉花地单元(T1Mηγ),主要分布于棉花地至半箐一带,向北延至米易垭口附近。
该区近NNW-SN向构造发育,同时发育近南北向韧性剪切带。岩体由于南北向构造影响,普遍发育碎裂结构及云英岩化,局部发育带状糜棱岩化,形成片麻状构造。
在会理、米易地区,沿昔格达断裂(安宁河断裂)南北向分布的碱性岩和花岗岩其时代为海西晚-印支早期花岗岩体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岩体和地层受到后期近南北向展布的韧-脆性构造和韧性剪切构造影响,发生强烈变形,形成片麻状构造以及糜棱岩化面理。
5. 花岗岩地质地貌是什么地质那年代形成的
花岗岩是深成的岩浆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成。其凝结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 3Km 以下。在旅游地学上,对石灰岩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作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描述,而对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的分类描述则很不够。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花岗岩是深成的岩浆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炽热的岩浆上升失热冷凝而成。其凝结的部位,一般都在距地表 3Km 以下。花岗岩岩浆冷凝成岩并隆起成山,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冷凝成岩和深成阶段
花岗岩岩浆从地下深处向上侵入,到达地壳的一定部位(一般在 3km 以下)而冷凝结晶,形成岩体。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体积要发生收缩,从而在花岗岩体中产生裂隙,即“原生节理”。花岗岩中的原生节理一般有三组,彼此近于垂直,三个方向的节理把岩体切割成大大小小的近似的立方体、长方体的块体。这些节理裂隙则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部分发育成为断裂构造。
第二阶段
上升到接近地表风化阶段
花岗岩体接近地表,地下水作用增强。在地下水作用下,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长石变成了粘土矿物。这种变化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被原生节理切割成的立方体、长方体的棱角处。久而久之,受原生节理切割而成的立方、长方形的块体,就变成了一个个不太规则的球体,称为“球状风化”,形成的球状岩块称之为“石蛋”。
第三阶段
继续上升出露地表,形成山地并接近剥蚀阶段
花岗岩地貌 - 形式
三清山式
三清山地处古地质板块间不安分的碰撞对接带,褶皱和断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经过燕山运动、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山岳进一步大幅度抬升,位于岩体顶部的地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掉,岩体逐渐被暴露出地表。山体不断抬升,伴随水力侵蚀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悬殊。再加上三清山的断层、节理及裂隙异常发育,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刷形成了三清山所特有的花岗岩峰林景观。
黄山式
黄山式花岗岩景观,属于构造侵蚀与冰川侵蚀叠加地质成因。主要是在区域性块状隆升背景上,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所以景区较大,后又受冰川刨蚀,山势俊俏。以大型浑圆状和部分锥状山峰相对较少、且分布稀散,其花岗岩峰林景观规模不大、且残留于岩体的中下部。从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而言,黄山式晚于三清山式,早于华山式。
华山式
华山式以构造切割冲刷侵蚀作用为主,以高峰陡崖绝壁山体景观为特色,以险峻着称。安徽的天柱山也是类似于华山式的花岗岩景观。
泰山式
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浑圆雄厚山体与陡坡、崖壁组合景观为特色,以雄伟着称。花岗岩地貌演化发展的阶段,泰山式晚于华山式、早于普陀山式。类似于泰山式的花岗岩景观有湖南衡山等,但不如泰山雄伟。
普陀山式
普陀山式花岗岩的成因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作用有关,以浑圆状花岗岩低丘和花岗岩石蛋景观为特色。类似的花岗岩景观还有福建的鼓浪屿、万石山、平潭岛等。这类花岗岩景观以海蚀风化作用为主,化学风化作用较强,以大型球状风化丘陵和多种石蛋、柱状石林和石峰造型为多。
花岗岩地貌 - 旅游景观
在旅游地学上,对石灰岩岩溶地貌的旅游景观作了较为详细的分类和描述,而对花岗岩地貌的旅游景观的分类描述则很不够,现将花岗岩地貌旅游景观作如下分类。
石蛋及其垒砌造型
花岗岩球状风化形成的石蛋,虽近于球状,但形态各异,分布于山巅溪涧,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成了旅游区的重要景观和神话、传说的源泉。如黄山顶部的猴子观海、华山西峰顶的劈山救母石、福建平潭岛南寨石景区的骆驼石、神龟石、鸳鸯石、厦门的日光岩和海南岛的鹿回头等。 石蛋垒砌造型,也是花岗岩
地貌旅游景区的重要景观,例如鸡公山顶的雄鸡、碴岈山的八戒醉酒和双猴望月、平潭岛上的海潭天神[等。
石柱、孤峰及峰林
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花岗岩峰林显得极为雄伟壮观。如黄山切割深达 500-1000 米,形成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 70 多座。华山则是东西南北中五峰对峙局面。另外,天柱山的天柱峰和九华山的观普峰也都
是非常典型的峰林地貌。
绝壁、陡崖
花岗岩体中或边缘发育有断裂构造时, 由于断裂带岩石破碎, 抗风化能力变弱,或由于断裂的抬升,在花岗岩体的周边或内部产生悬崖绝壁。另外,流水沿直立节理冲刷,也会产生高差较小的陡崖。绝壁和陡崖为花岗岩地貌增添了险俊的美感。这一点在华山体现最为明显。华山之险,名冠群山,是因为华山四周均是绝壁,从东峰沿长峰至石楼峰更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崖壁,被称之为“华山仙掌”。
一线天
当流水沿花岗岩体中近于直立的剪切裂隙冲刷下切时,形成近于直立的沟壑,沟壑越来越深,形成两壁夹峙,向上看蓝天如一线,这就是一线天。我国花岗岩山岳,如黄山,九华山,华山、太姥山、天柱山、碴岈山、千山和平潭岛的将军山等,都有一线天景观。
洞穴、石窟
花岗岩是不易溶解的岩石,因此不能形成在石灰岩地区常见的溶洞。但雨水沿花岗岩体内断裂冲刷,断裂上盘岩块的崩塌,能形成不规则的堆石洞。另外,石蛋地貌发育的地区,石蛋间的空隙也可以构成岩洞。如黄山的水帘洞、莲花洞、鳌鱼洞,崂山的白云洞、明霞洞,太姥山的璇矶洞,罗浮山的朱明洞,碴岈山的万人洞
泉、温泉、矿泉
“自古名山多聚泉”, 泉是花岗岩山地的重要旅游景观。 著名的有崂山的矿泉、黄山的温泉和骊山的温泉等。花岗岩一般含有极少量的放射性元素。因此,从花岗岩中流出的泉水一般均含有少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具放射性的氡气, 这些泉水可饮可浴,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也是宝贵的水资源。
瀑布
我国的花岗岩地貌大多出现在雨水充沛的东部地区,山高水高,所以在花岗岩峰林地貌发育或较为发育的山岳地区,一般都有瀑布出现。如黄山的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崂山的靛缸瀑布、龙潭瀑布,太姥山的龙并瀑布和九龙祭瀑布,九华山的桃崖瀑布、织绵瀑布和龙池瀑布,罗浮山的白漓瀑布、白水门瀑布和黄龙洞瀑布等。
花岗岩地貌 - 我国分布
总论
我国的花岗岩山地分布广泛,集中分布在云贵高原和燕山山脉以东的第二、三级地形阶梯上。以海拔2500m以下的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其他一些山地也有分布。
具体
中国的许多名山,如东北的大、小兴安岭,辽宁千山、医巫闾山、凤凰山,山东的泰山、崂山、峄山,陕西的华山、太白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浙江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湖南的衡山、九嶷山,江西三清山,河南鸡公山,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广东罗浮山,广西桂平西山、猫儿山,湖北九宫山、黄冈陵,江苏的灵岩山、天平山,天津的盘山,北京云蒙山,河北老岭,宁夏贺兰山,甘肃祁连山,四川贡嘎山,海南大洲岛、铜鼓岭、七星岭、五指山等等,几乎全部或大部分为花岗岩所组成。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6. 花岗岩属于什么岩石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或者火成岩。根据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内质岩三容类。花岗岩属于火成岩(岩浆岩),石灰石属于沉积岩,而大理石则属于变质岩。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橄榄石、云母等矿物成份组成。莫氏硬度在6度以上,肖氏硬度在60—90之间,光泽及颜色与所含矿物成份有很大关系,可谓千变万化。
7. 花岗岩地质问题
旁边的村庄有多远啊? 如果不是构造 断裂 发育 花岗岩 富水性 很不好 主要也内是裂隙水
这个得容看区域构造图啊 做做物探勘查
砂岩地层 看埋藏厚度了。
如果花岗岩不厚 看看 深部是不是有其他 富水地层 如灰岩白云岩。
8. 地质背景及花岗岩的地质特征
祁漫塔格地区的地层出露较齐全,主要包括古元古代金水口群中深变质岩系;中元古代到新元古代冰沟群浅变质岩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早古生代滩间山群中浅变质岩、陆源碎屑岩、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晚古生代晚泥盆世陆源碎屑岩、生物碎屑灰岩及中酸性火山岩;早石炭世碎屑岩、含生物碎屑碳酸盐岩;晚石炭世和石炭-二叠纪含生物碎屑碳酸盐岩;中生代晚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岩;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陆相碎屑岩及广泛发育的第四纪地层。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以EW(或NWW)、NE、NW和向北突出的弧形断裂构成区域性断裂构造的主体,其中EW(或NWW)向断裂由那陵格勒隐伏断裂、昆中断裂和鲸鱼湖断裂组成,构成区内规模宏大的断裂构造系,并形成该区主体构造格局。NE向断裂由阿尔金断裂、白干湖-大通沟断裂、鸭子泉蛇绿混杂岩带及韧性剪切带组成。
祁漫塔格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尤以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特别是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花岗岩类岩浆活动最为频繁和强烈。花岗岩类岩石的空间分布近NWW-SEE向或EW向,而且由北向南、由西向东花岗岩的时代具有由老变新的趋势。早古生代晚期及晚古生代早期的花岗岩体主要出露在祁漫塔格山北坡鸭子泉断裂以北地区;晚古生代中期的花岗岩广泛分布于祁漫塔格山及求勉雷克地区;晚古生代晚期的花岗岩主要出露在祁漫塔格山南缘和鸭子泉断裂和大九坝断裂带上;而早中生代花岗岩集中出露在祁漫塔格山以南。
岩石类型包括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及正长花岗岩等,其中尤以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布范围最广。
9. 花岗岩形成的地质作用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故丙为岩内浆,乙为岩浆容岩.又因为指向甲的箭头表示外力作用,故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即为图中的乙,指向岩浆岩的地质作用是冷却凝固作用,即图中的③.
故选:B.
10. 花岗岩形成的地质过程
A、华山为花岗岩山体,是岩浆活动形成的,所以形成过程应该有岩浆回活动,故不符合题意;答
B、华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
C、华山为花岗岩山体,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的侵入岩.形成侵入岩后,经地壳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下,形成了华山山体景观.所以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地表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故正确;
D、华山为花岗岩山体,先形成花岗岩,所以过程应该是先形成岩浆岩,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