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漳县地区地质成果有哪些

漳县地区地质成果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1-21 17:44:13

『壹』 地质研究成果

深钻和超深钻井揭示的地层剖面反映了35亿~16亿年前的地史特征和元古宙、太古宙的代表性岩石。第一次在一个连续的剖面中详细研究了古老岩石变质作用的按区分布特性。建立了可靠的地球化学剖面(图5.9)。在地壳深处发现了矿化地下水并揭示了其水文地质分布特征。证明气体对于地壳大型构造带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氢和氦的作用随深度增加而增强。

在科拉超深井钻进初期,在贝辰加杂岩下部曾遇到破碎区和低温热液硫化成矿区。进一步钻进和综合研究6~12千米井段获取的岩心后又有了新的发现。钻井在科拉系列岩石中揭露了铜-镍的硫化矿化作用,发现了在中元古代遭受分层变质作用的含铁石英岩和钛铁矿。第一次通过直接观察证实了,低温退化变质作用和热液成矿过程不仅局限于大陆地壳的近地表部分,也会发生在深部区域。

重大成果之一是在9500~11000米深处发现了金的成矿作用。对岩心的放射性分析表明,这里金的浓度比其克拉克值(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含量的平均数——译注)高好几倍。在总长度430米的井段内都发现了这种情况,其金的含量超过0.1克/吨,在个别试样中达2.0~6.7克/吨。详细的矿相学和射线光谱研究表明,自然金中包含了25%~26%的银,从组成上看它更接近于银金矿。这些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古大陆地壳中成矿过程的传统理念,证明了即使在矿区深部通过详细研究仍可以有新的发现,找到未知类型的矿苗。

图5.9 不同地质区块的地壳构造与各超深钻井的位置

СГ-3—科拉超深井;м—穆龙套井;у—乌拉尔井;к—库班超深井;в⁃р—别尔塔-罗热尔斯井;Ⅰ—用大洋钻探船打的钻井;Ⅱ—在大陆架上打的深井;1—水圈;2—大洋沉积层;3—大陆沉积层;4—嵌入褶皱带;5—火山作用形成的凹地;6—前寒武纪结晶岩;7—大陆玄武岩层;8—大洋玄武岩层;9—上地幔;10—深部断裂

业已确定,岩石应力状态突变的界限往往与温度梯度和热流的阶梯式变化相吻合。在钻进过程中没有遇到玄武岩层,可以确认,在钻井穿越的地震波速度突变的界面上有些岩石缺失了,造成缺失的原因是变质过程中含矿水合物中的水被析出了。

从萨阿特累超深井的资料中也获得了不少有意义的数据,该超深井位于外高加索的库林斯克洼地,深度超过8200米。该井的成果之一是在3530~4100米的玄武岩基底顶板见到了厚度达570米的多孔熔岩充填和凝灰角砾岩。该区段岩石的孔隙率特别高(14%),来水量大,碘元素富集。大量显示表明,该地区存在着来自陆源地层的地下水渗流,这些地下水可能实现碳氢化合物的搬运。由此可以认为,实际上库林斯克山间洼地埋藏的整个中生代喷发岩顶板曲面可能就是石油、天然气聚集的储层。

在超深井中获得的岩石成分、物理性质和井内过程的数据有助于我们用全新的观点来解释地面和井内地球物理获得的资料。现已证实,在地下深处存在着形成固体矿产、石油、天然气工业储量的可能性,这对于进一步发展成矿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对科拉超深井的资料进行全面研究后可得出这样的结论,陆壳前寒武系在30亿~16亿年前的地质时间间隔里发生了重大的演化,并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反映该演化的大容量模型。

『贰』 地面地质调查及主要成果

(一)地面地质调查历程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先后有李四光(1922)、王竹泉(1924)、翁文灏和计荣森(1932)、谢家荣(1947)、徐嘉炜(1956)、张文堂(1962)、华德昌(1965)等在合肥盆地做过地层研究工作,325地质队(1974)等在合肥盆地及其周边进行过地质调查。

1958年,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勘探大队安徽区队成立,以合肥盆地为重点进行了1:20万石油地质调查。

1999年,胜利石油管理局介入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之后,为配合地震解释及综合研究,于2000年与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协作,进行了8条区域地质廊带剖面(1:5000)的测制(图1-3),其中东西向4条,自西向东为HF99-620、650、700、748线,南北向4条,自南而北为HF99-317、340、365、396线,累计180km。2001年又协作完成了大别山山前150km地质廊带剖面(1∶5000)的测制工作(图1-3)。

图1-3合肥盆地区域地质调柘测线位置图

(二)区域地质调查的主要成果

2000~2001年,在合肥盆地及其周边累计完成330km的地面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

(1)通过系统的ESR测年,结合沉积相的研究,确定了霍山一带侏罗系三尖铺组(J1+2s)、凤凰台组(J3f)与肥西一带的侏罗系防虎山组(J1f)、圆筒山(J2y)、周公山组(J3z)属于同期异相沉积。

(2)通过岩性组合、砾石成分、接触关系、沉积相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毛坦厂组(K1m)火山岩与沉火山碎屑岩、沉积岩之间呈穿插接触关系。

(3)证实了霍山县团山一带下白垩统黑石渡组(K1h)与下伏中—下侏罗统三尖铺组(J1+2s)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4)发现和确定了盆地内早白垩世地层中存在近EW向小背斜(长丰双墩、定远土山背斜)及北NE向复式背斜(如定远雨林集复式背斜)。其成因与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带等的活动有关。

以往关于盆地内中、新生界褶皱的资料极少,本次工作发现的一些褶皱构造如下:

周家凹向斜:位于六安市南27km左右,HF99-650线中部。核部为晚侏罗世凤凰台组(J3f),翼部为中—下侏罗统三尖铺组(J1+2s),长度估计在20km以上,轴迹方向近EW向,向西抬起。由于古新世定远组(Ed)的覆盖,致使北翼出露不全,南翼倾角10°~20°,北翼倾角10°~15°,轴面直立,为直立褶皱。

紫蓬山向斜:位于肥西县城西15km的紫蓬山,HF99-700线中段北部。核部、翼部地层均为上侏罗统周公山组(J3z),轴迹方向近EW向,向西仰起,估计长度大于3km。由于第四系覆盖,致使北翼地层出露不全。南翼倾角以20°~35°为主,北翼倾角10°~15°,轴面微向南倾,为直立褶曲。

双墩背斜:位于长丰县双墩集附近,亦称为吴山庙鼻状构造。核部、翼部地层均由下白垩统朱巷组(K1z)构成,长约11km,宽10km,轴迹方向近EW,向东倾伏,北翼倾角为10°左右,向东转折端倾角为100~280,由于第四系覆盖,南翼情况尚不明确。

南店子背斜:位于定远县南东12km南店子。核部地层为上白垩统响导铺组(K2x),翼部地层为上白垩统张桥组(K2z)。轴迹方向为60°,向南西倾伏,估计长度6km。由于第四系覆盖,致使地层出露较差,仅据零星露头点确定,南东翼为10°,北西翼倾角为9°,轴面直立,为直立褶曲。

土山背斜:位于定远县南东12km处的土山。核部、翼部地层均为上白垩统响导铺组(K2x),轴迹方向为105°,向西倾伏。由于第四系覆盖,展布长度不明。北翼倾角为20°,南翼倾角为10°,轴面略向南倾,为直立褶曲。该褶曲系当地群众挖水渠时揭露整个核部(图版Ⅱ-1)。

雨林集背斜:位于定远县城东17km的雨林集。核部地层为下白垩统朱巷组(K1z),翼部由上白垩统响导铺组(K2x)构成,宽8km,长约10km,轴迹呈NE向,向南倾伏。由于第四系覆盖而展布情况不明,往北被下第三系定远组(Ed)覆盖而不清楚。东翼倾角为10°左右,西翼倾角为14°左右,轴面近直立,为直立褶曲。

(5)通过剖面测制和走向追索,肯定了合肥盆地北缘在西三十里店以北近EW向定远断裂的存在,该断层导致了定远早三纪盆地北部的不完整,否定了该断裂为同沉积断层的看法,推测应属于第三纪之后的断层。

(6)首次在肥西县周公山一带发现了一系列较平缓、与层面交角不大的顺层滑覆构造,不仅在地层产状向北倾的较平缓地层中发育,而且在地层南倾的较平缓地层中亦发现了向北的滑覆面,表明这期滑覆应早于肥西-韩摆渡断裂以北的侏罗纪地层中近EW向向斜的形成时间。

(7)发现了霍邱县白大山以南青白臼系刘老碑组存在一系列变形,而往北不足10km的霍邱县四十里长山一带在相同层位中未见此现象,结合HF99-748线刘老碑组也未出现变形的实际,可以肯定该处变形与肥中断裂的活动有关。

(8)通过工作,肯定了印支面以下存在由南向北的推覆构造,其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应与大别造山带仰冲推覆有关。

(9)首次在合肥盆地南缘霍山县与儿街东的下白垩统黑石渡组砂岩裂隙中发现了沥青,为确定合肥盆地的油气勘探前景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10)在盆地南缘的金寨县、霍山县等地发现了与大别造山带冲断作用有关的地质现象,为研究大别造山带与合肥盆地之间的耦合关系奠定了基础。

『叁』 (一)地质调查成果主要类型

1.地学图件

包括地质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图像等各类图件。地质图是地质调查机构最主要的产品之一。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质图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地质科学理论不断更新,地质调查技术不断进步,地质图需要及时更新与换代。

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利用基础数据资料生成众多类型的专题图件。

2.地学数据库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以纸介质为载体的地质调查产品逐步发展为纸介质产品与数字化产品共存,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例如,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地球物理数据库、全国地质年代数据库等是地学信息服务的重要产品,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往往拥有包括多专业、海量数据的各类数据库。

3.矿产资源报告

各国地质调查机构都承担国内外矿产资源分析、预测研究任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每年都要出版《Minerals Yearbook》、《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等。

4.系列出版物和专题报告

发达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一般非常重视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出版各类专题报告、专著、论文。为了宣传地学基础知识,还编写地学科普读物。例如,美国地质调查局采用情况通报(Fact Sheets)、公开文件报告(Open-File Reports)、通告(Circulars)、展板(Posters)、论文(Papers)等形式发布成果;加拿大地质调查局有公开文件(Open Files)、当前研究(Current Research)、通报(Bulletins)、综合报告(Miscel1aneous Reports)、论文(Papers)、经济地质报告(Economic Geology Reports)和论文集(Memoirs)等平台提供研究成果;英国有《Earthwise》、《Earthworks》等刊物。

『肆』 甘肃漳县的地质结构。

一、地质
漳县地处黄土高原陇西地台和秦岭山地交汇过渡地带,西秦岭山地占全县总面积的71.9% ,陇西地台占28.1% 。在地质构造上隶属于秦岭构造带的西段。
(一)地层
以南部贵清山和西南部遮阳山两大地质范围为代表,出露的地层主要是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特别是二叠系地层出露较全,层序完整,化石丰富,生物门类齐全。
上泥盆统大草滩群位于遮阳山东南部、贵清山北部,命名剖面位于遮阳山西南酒店子——大草滩村间。分为上、下段。下段为黄褐、紫红色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夹粉砂岩、砾岩及少量紫红色粉含铁石英砂岩,厚约1600m。上段为紫红色粉、细砂岩,夹长石石英砂岩、页岩、灰岩及砂质灰岩,厚约700——1500m。
上泥盆统——下石岩统王家店组分布于西方景、王家店一带。为暗灰、绿灰色粉细砂岩、砂岩、页岩,夹少量薄层泥质灰岩。该地层与上覆下二叠统和下伏西汉水组均为不整合接触。含植物化石Letophtoeum.rhombicum,Archaeocatamites.tonginternos以及亚鳞木属的Subtepidodenolron Cf.等。
二叠统山场里组下部为肉红色夹浅灰色厚层块状亮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浅灰色厚层块状亮晶碎屑生物灰岩,台地边缘浅滩相沉积,含少量蜕类化石。与下伏大草滩群断层接触,在部分地区与下伏王家店组不整合接触。顶部覆盖第四系,层位位于东扎口组以下。典型剖面位于漳县草地河乡东2km处。
下叠统东扎口组下部为紫红色块状含砾泥质粉砂岩、灰绿色中厚层含砾细砂岩杂色钙质砾岩;上部深灰色中厚层泥晶灰岩、砂质灰岩,夹泥灰岩、钙质灰岩、钙质粉砂质泥岩。上部蜓类化石丰富,下部仅少量出现。底部与下伏大草滩群断层接触。典型剖面位于漳县金钟乡崖下村东扎沟沟口。
二叠统崖下组深灰色、灰黑色夹浅灰色厚层块状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见燧石结核及条带,中部夹杂色钙质泥岩、泥夹岩,局部含泥砾。以开阔台地相沉积为主,间有半局限台地、台地潮坪和浅滩相沉积。蜓类化石极为丰富,并有少量珊瑚化石出现。与下伏东扎口组整合接触。典型剖面位于漳县金钟乡崖下村东扎沟沟口。
下二叠统杨家河组灰白色、浅灰色中层块状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内碎屑灰岩夹泥晶生物碎屑灰岩,上部夹紫红色块状亮晶生物——内碎屑灰岩。以台地边缘浅滩相、半局限台地相为主。蜓类、有孔虫化极为丰富。与下伏崖下组整合接触。典型剖面位于漳县草地河乡杨家河。
下夺叠统姜家里组下部为黄褐色是薄层泥岩、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夹黄色页岩。上部为紫红色泥页岩及粉沙泥晶灰岩,向上渐变为钙质细砂岩。主要为开阔台地相沉积。化石以脱足类、珊瑚化石为主,蜓类、菊石化石很少。与下伏杨家河组整合接触。上覆第四系。典型剖面位于漳县草滩乡姜家里村。
上二叠统石关组灰色和紫红色薄——厚层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鲕粒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为开阔台地组、边缘浅滩相和局限台地相沉积。化石以腕足类为主,还有蜓类、珊瑚、菊石等。与上下地层接触关系不明。典型剖面位于漳县殪虎桥乡石关村。
第三系主要为砖红色、紫红色松散砾岩、砂岩、粉砂岩及少量页岩,为内陆湖盆相沉积。第四系残积、坡积、冲积、洪积层及洞穴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山坡谷地和岩溶洞穴中。
盐井地层根据盐井盐矿地质钻探资料显示,岩盐矿体整合于新第三系临夏组第三岩段地层中。盐层顶板埋深70——176m,底板埋深190——390米。远在自垩纪,这一带是一个数百平方公里的内陆咸水湖,经数十次反复干枯,形成了大范围岩盐矿藏,并随地质变迁埋入地下,在地下形成不透层,将盐矿保存下来,属内陆湖相沉积,探明有开采价值的就有10多层。在地质变化过程中,沿漳河河床将地壳和盐矿折断,致使盐井一带地壳翘起,埋层较浅,使岩盐表层的卤水顺地质裂缝渗出,出现了较大的露头盐泉,其余则深埋地下,不易发现。
地层岩性境内出露的侵入岩体较少,主要呈岩脉状产出。
崖底下花岗斑岩岩脉位于金钟乡崖底下。地理坐标:东经104°13′20″北纬34°48′4″。花岗斑岩岩脉产于上泥盆统—下石统砂岩夹页岩不纯灰岩中,岩脉沿走向30°方向的断层侵入。岩脉宽约5m。产状为120°<30——40°。在岩脉上盘的砂裂隙中发育含铜重晶石脉2条,沿砂岩裂隙侵入。长与宽分别为:80m、4.8 m和104m、1.88m。前者矿脉质纯,含铜0.01——0.03%。
北沟寺正上长岩侵入体位于大草滩乡北沟寺村,地理坐标:东经104°13′49″,北纬34°4′41″。为灰白色正长岩,块状构造,等粒结构。产于东坪——北沟寺断层北侧,呈岩株状,直径约1400m。与下石炭统巴都组、下二叠统山场里组侵入接触,西南侧与上泥盆统大草滩群断层接触。

『伍』 地质成果

一、地质成果概述及成果分类

(一)地质成果概述

地质成果是地勘单位在我国领域内通过合法勘查活动,按规定申请登记后获得的可供进一步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勘查成果及与之相应的探矿权和优先采矿权的总称。它既不同于实物资产,也有别于无形资产,是一种与自然矿床(矿体)等资源型资产及探矿权、采矿权密不可分的知识性、信息性资产。

(二)地质成果分类

按其性质、用途不同,可以分为:

1.矿产地勘查报告

矿产地勘查报告,是指在特定区域或成矿区带或已知矿产地,按照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所取得的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表述的阶段性勘查报告或最终勘查报告。按地质工作阶段(或工作程度)不同,划分为:

(1)地质普查成果,包括固体矿产普查报告;石油及海洋地质初查、概查、普查报告;1∶20万及小于1∶20万比例尺(不含区调)的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概查、普查报告。

(2)地质详查报告,包括固体矿产详查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石油及海洋地质详查报告。

(3)地质勘探成果,包括固体矿产地质勘探报告;石油及海洋地质初勘、详勘、早期开发、油气田开发地质报告;水文地质勘探报告。

2.有价值的勘查资料

有价值的勘查资料,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勘查资料:

(1)以进行了地质勘查成果登记为基准,最早独立说明某一矿产地的地质状况,可作为矿产地发现权的证据。

(2)为其他地勘成果做出重大突破的不可缺少的早期成果。

(3)由某种勘探手段而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料成果。

(4)能作为勘查登记的唯一依据。

3.实物成果

实物成果是指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取得的可以单独评估入账的实物成果,具体包括:

(1)新发现的矿产地(点)、水源地;

(2)工业用油气井(探采井);

(3)探采结合扩孔水文成井。

地质成果按其所有权不同,可以分为:

(1)地勘单位自有地质成果,是指地勘单位使用自筹资金(包括主管部门投入的资金)等进行地质勘查工作,依法取得矿权的地质成果。

(2)国家地质成果,是指地勘单位使用国家预算资金(包括中央及省级财政预算)进行地质勘查工作,其矿权属于国家的地质成果。

在现行会计制度中将地质成果视作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这主要是从地质成果具有无形资产的某些特性来考虑的:①地勘单位主要是承担国家预算内地勘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地勘单位不存在地质成果作为资产入账问题。地勘单位承担的社会地勘工作,除了以地质成果作为交换条件的地质项目外,也是一种劳务性的承发包关系,也不涉及地质成果入账问题。②地勘单位自筹地勘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是以对外转让或投资为前提的,地勘单位报经批准将地质成果对外转让或用于投资,既是国家对地勘单位的追加投入,也是一种资产让渡行为。因此,必须将地质成果作为资产入账。③用于转让或投资的地质成果,同购入或自行开发取得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在获得目的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出让,后者是为了持有。④地质成果实际上是地勘单位的工作成果,类似于企业的产成品,属于存货范畴。正因为如上原因,现行制度将地质成果视同地勘单位的一种特殊产品核算是合适的,并不是否定地质成果所具有的无形资产属性,也不构成与财务制度的矛盾;同时也便于与会计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范围一致。

二、地质成果的计价

(一)地质成果的计价

地质成果的计价是指地质成果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地勘单位拥有的各项地质成果并不是全部计价入账,只是用于自行开发、转让或向其他单位投资的地质成果,才予以计价入账。也就是说,地勘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勘查工作取得的地质成果以及报经批准用于对外转让或投资的国家地质成果,才应作为资产计价入账。因为地勘单位的自有地质成果,主要是用于自行开发、对外转让和投资;地勘单位使用国家预算资金取得的成果,在授权给地勘单位进行对外转让或投资时,既是国家对地勘单位的资产投入,也是国家对该项地质成果所有权的让渡,所以,都应该作为资产计价入账。

地勘单位的地质成果一般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地质成果的实际成本是指在取得地质成果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勘查、申请登记及为获得探矿权、优先采矿权所支付的总成本费用。按其来源不同,可作以下处理:

(1)地勘单位使用自筹资金自行勘查取得的,按其地质项目总成本以及申请登记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价入账。

(2)地勘单位购入的地质成果,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即买价及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税费计价入账。

(3)地勘单位报经批准由国家作为资产投入用于对外投资或转让的国家地质成果,按评估确认价值或协议计价入账。

(二)地质成果入账时间

地勘单位应作为资产计价入账的地质成果,其入账时间也不同:

(1)地勘单位经批准准予转让、对外投资的国家地质成果,在转让、投资行为确立、产权发生转移时,按评估确认价值或协议价计价入账;平时以备查簿形式登记反映。

(2)购入的地质成果,在取得产权时,按实际支付价款加上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税费计价入账。

(3)地勘单位自有地质成果,应于申请登记被主管机关批准后,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入账。

三、地质成果的会计处理

(一)科目设置

地勘单位应设置“地质成果”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借方登记由各种渠道取得的地质成果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地质成果转让、投资等的减少数,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地质成果的结存数。

(二)地质成果取得

(1)自筹资金取得的地质成果。地勘单位通过自筹资金进行地质勘查取得的地质成果,其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应先在“地勘生产”科目进行归集,待地质项目完成验收、报告已备案,按规定的程序申请登记后,再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地勘生产”科目。

(2)国家批准转入的地质成果。地勘单位报经批准用于对外投资或转让的国家地质成果,由于其实际成本费用已作为国家地勘工作支出由国家预算拨款核销,因此,地勘单位在取得国家授权时,应对该项地质成果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确认,以其评估确认价值作为地质成果入账价值。批准确认时,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国家基金”科目。

(3)购入的地质成果。地勘单位购入地质成果,按实际支付价款及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税费计价入账。会计处理为,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三)地质成果转让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成果使用管理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依法取得的矿产资源勘查成果实行有偿使用;有偿转让地质勘查成果必须经有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转让价格以资产评估确认价值为基础,本着自愿、协商的原则确定。由于地勘单位地质成果的转让方式不一样,其转让收入的确定、会计处理方法也不一样。

(1)地勘单位以拍卖、出售等形式转让自有地质成果,以收取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凭据时确认收入的实现。按实际收取的转让价款,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科目,贷记“经营收入——地质成果转让收入”科目;同时,按地质成果账面价值,结转地质成果实际成本,借记“经营成本——地质成果转让成本”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发生的交易费用及上缴税金,分别借记“经营费用”、“经营税金及附加”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2)地勘单位报经批准,用国家地质成果对外进行有偿转让时,应在地质成果资料正式移交受让方验收签证同时收取价款或取得收取价款凭据时,确认转让收入的实现。由于国家地质成果资料转让实现的收入必须先扣除原已由国家预算拨款核销的实际成本(作为转增国家基金)后,其剩余部分才作为经营收入处理;如果没有剩余或者转让价格低于实际成本时,则应将全额转入国家基金。因此,其账务处理与转让自有地质成果账务处理是不一样的。将地质成果入账并计算差额(净收入)时,借记“地质成果”,贷记“国家基金”、“经营收入——地质成果转让收入”;支付交易费时,借记“经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到转让价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如低于实际成本,则按转让价款全额转入国家基金即可。

(四)地质成果长期投资

1.科目设置及核算方法

地勘单位以自有或国家地质成果作为投出资产,与其他单位联营或折价入股,或者投给多种经营企业,应在“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核算。核算内容应包括地质成果的投出、收益和收回等。视其对被投资单位有实际控制权与否,如有实际控制权,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反之则采用成本法核算。

2.在成本法下地质成果对外投资的核算

(1)地质成果投资投出的核算

① 以自有地质成果进行投资,按合同价或协议确定价值,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当合同价或协议价大于地质成果账面价值时,按合同价借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地质成果”科目,按其合同价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地勘发展基金”科目;当合同或协议价小于地质成果账面价值时,按合同价借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地勘发展基金”科目,按地质成果账面价值贷记“地质成果”科目。

② 以国家地质成果投资,按评估确认价借记“地质成果”科目,贷记“国家基金”科目;同时,借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地质成果”科目。

(2)地质成果投资收益的核算

地勘单位以地质成果进行长期投资取得的收益,主要是联营单位分来的利润收入或被投资单位派发的股利。这两部分收益与其他长期投资收益一样,在“投资收益”科目中进行核算。收到联营单位分来的利润或被投资单位派发的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3)地质成果投资收回的核算

地勘单位用地质成果对外进行投资,联营期满或转让股权收回投资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投资的账面金额贷记“长期投资”科目;收回金额与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如属自有地质成果,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如属国家地质成果,借记或贷记“国家基金”科目。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① 以自有地质成果进行长期投资,当收回的投资金额大于该项地质成果投资的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当收回的投资金额小于该项地质成果投资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投资收益”,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科目。

② 以国家地质成果进行长期投资,当收回的投资金额大于该项地质成果投资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国家基金”科目;当收回的金额小于该项地质成果账面价值时,按实际收回金额,借记有关资产科目,按其差额,借记“国家基金”科目,按账面价值,贷记“长期投资”科目。

3.在权益法下地质成果对外投资的核算

地勘单位采用权益法进行地质成果投资的核算,其会计处理方法与成本法有所不同,可参照长期投资中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在此不再赘述。

(五)地质成果摊销的会计处理

1.地质成果摊销期限的确定

地勘单位已登记入账的地质成果用于自行开发的,应在其收益期限内平均等额摊销。由于开发性地质成果的受益期限与矿产地有效开采年限密切相关,一般可根据预计矿山服务年限加以确定,没有服务年限的,按预计受益期限不短于10年期间内摊销。

2.地质成果摊销的账务处理

地勘单位自行开发的地质成果,应从开始开发利用之月起,在其有效服务年限内分期等额摊入管理费用。其账务处理为:地质成果转入自行开发利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先转入无形资产,再按每月地质成果的应摊销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摊销”科目。

『陆』 关于甘肃漳县关于地质 地貌 气候 经济的资料

请到漳县政府网看看,回网址:答http://www.zhangxian.gansu.gov.cn

『柒』 钻探地质成果

4.2.4.1 地层

该孔穿过地层为第四系及侏罗系、二叠系山西组和太原组(图4.19)。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叙述如下:

图4.19 预测区YJ验证井岩相、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综合柱状图

(1)第四系(Q)(0~312.00m)

厚312.00m。根据取心及测井资料,该段岩性主要为黏土、砂质黏土、细砂。

(2)侏罗系(J)(312.00~1730.0m)

底深1730.0m,厚1418.00m。岩性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及沉积于底部的砾岩组成。其中,侏罗系底部的砾岩岩性为紫红色、灰白色,块状,砾石成分主要石英岩、灰岩、燧石结核,粒径0.50~ 5.00cm,分选度较差,磨圆度较差。

(3)山西组(P1s)(1730.0~1769.80m)

底深1769.80m,厚39.80m。岩性主要由泥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

(4)太原组(P1t)(1769.80~1781.50m)

底深1781.50(未透),厚度大于1 1.70m。据测井资料,岩性主要由泥岩组成。

4.2.4.2 煤层

(1)2

2煤层底板深1738.65m,厚0.45m,不可采。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

(2)3

3煤层底板深1760.90m,煤层结构为5.35(0.65)1.75,纯煤厚7.10m。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夹矸为0.65的泥岩。

4.2.4.3 煤质

(1)物理性质和宏观煤岩特征

1)物理性质:3煤层呈黑色,黑色-褐黑色条痕,玻璃光泽,阶梯状、眼球状断口,内、外生裂隙发育,裂隙面充填方解石薄膜和星点、薄片状黄铁矿。3煤层煤类为1/3焦煤,容重为1.38。

2煤不可采、不是预测重点煤层。

2)宏观煤岩特征与结构:3煤层以亮煤、半亮煤为主,夹少量镜煤和丝炭,属半光亮-光亮型煤,细-中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

(2)煤的显微煤岩特征

1)凝胶化组分:3煤以镜质基质体为主,均质镜质体次之,间夹少量结构镜质体和充填状、条带状微粒体。

2)稳定组分:均以数量不等的小孢子群和薄壁角质体为主,其他稳定组分偶尔见到,其含量在山西组煤层中大于太原组。

3)无机组分:以分散粒状、包腔充填状黏土为主;氧化物类似粒状石英分布于黏土之中;硫化物类含量次于氧化物类,以星点状黄铁矿出现;碳酸盐类含量最小,以片状、脉状方解石充填于裂隙之中。各矿物杂质组合属黏土-氧化物-硫化物-碳酸盐。

(3)化学性质

本孔3煤层为1/3焦煤,化验时分为3层进行化验分析,其煤质特征见表4.7和附表2。预测区3煤层自然倾向特征、对CO2反应活性特征,可造性和煤尘特征见附表3至附表6。

表4.7 预测区3煤层煤质特征

注:括号内数字表示样品数。

4.2.4.4 煤层气

通过对所测的1件样品测试结果分析(附表7),3煤层煤层气成分均以氮气为主,占88.33%;有少量二氧化碳,占1.87%;甲烷含量为0。根据 《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说明》,该井田煤层气应属二氧化碳—氮气带范围(CH4 < 10%)(表4.8)。

表4.8 预测区3煤层瓦斯测定

4.2.4.5 油苗

本验证井(YJ1)在1000~1100m侏罗系灰色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内有大量油苗显示(图4.20),这对预测区及其外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图4.20 验证井(YJ)侏罗系油苗显示(1000~1100m)

预测区油气饱和烃色谱对比(图4.21)和色参数对比(表4.9)说明,1046m和1071 m油岩特征一致,Pr/Ph(姥鲛烷/植烷)小于1000m裂缝油,而前者Ph/nC18大于后者,表明前者具更强的还原水环境。

图4.21 预测区油气饱和烃气相色谱对比

表4.9 预测区油气饱和烃色参数对比

注:OEP:奇偶优势;CPI:偶碳优势。

预测区油气饱和烃色质对比(图4.22)、烃萜烷热演化参数和环境及母质参数对比(图4.23)说明原油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1000m原油母质略差于下部原油,泥岩最好;1000m原油盐度略低于下部原油,泥岩最高。

图4.22 预测区油气饱和烃色质对比

图4.23 预测区油气饱和烃萜烷热演化参数、环境及母质参数

综合油气饱和烃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预测区原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以1000m处原油为代表,具有高Pr/Ph比值和低γ蜡烷丰度的特征;二类以1046m和1071m处原油为代表,具有与前者相反的特征。由于煤成油Pr/Ph(姥鲛烷/植烷)一般>2.0,属于氧化环境,所以,预测区两类原油明显不同于煤成油(图4.24),应来自湖相泥岩。下部两个原油与1046m处粉砂质泥岩抽提物有一定相似性,但该泥岩样品有机碳含量仅有0.49%,生烃潜量只有0.78mg/g,属于非常差烃源岩,难以生成大规模原油,原油应主要来自有机质丰度高的沉积中心区。

图4.24 典型煤成油饱和烃气相色谱图(石炭-二叠纪残殖煤加温350℃时)

4.2.4.6 地温

对本孔进行了2次简易测温工作(表4.10,表4.11),平均地温梯度为1.9℃/100m。煤系地层地温梯度为1.8℃/100m。该区有开发地热资源的潜力。

表4.10 杨集预测区YJ验证孔测温记录(第一次)

表4.11 杨集预测勘探区YJ孔井测温记录表(第二次)

『捌』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评估

成果评估属于项目的后评价的组成内容,是指成果经过验收以后,根据项目成果的使用效果,对项目的立项、施工、管理、验收等全部环节进行系统评价的过程,属于项目收尾的管理部分。截至目前,地质调查项目管理的过程还没有延伸到项目的后评估,只是项目终结以后,将成果资料汇交到指定的专门管理部门即完成了一个项目的周期。

一、项目成果评估的种类和程序

成果评估通常是在项目完成以后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对于业主来讲,项目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业主通过对该项目的管理和执行找出项目各个环节的不足,从而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因此,项目成果的评估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果评估一般可分为跟踪评估、实施效果评价和成果影响评估。

(1)跟踪评估 项目开始实施后到项目完成验收之前任何一个时点的评估,主要是考查和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调整、设计调整、目标调整等对项目预期效益的作用和影响。

(2)成果评估 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所称的项目实施效果评价(project performance audit report),相当于地质调查的成果评估,是在项目完成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项目的评价。通常认为,生产性企业在项目完成以后2年左右,基础设施行业在项目完成以后5年左右,社会基础设施行业可能更长一些。这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成果使用的效果程度、成果使用中的经验教训等。

(3)成果影响评估 是在成果评估报告以后的一种评估,主要评估成果使用以后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影响。

二、项目成果评估的内容

成果评估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立项决策评价 立项决策评价主要是对项目的根本性问题进行评价。如项目调研是否具有一定的力度、项目策划是否具有成效、项目是否应该立项并实施、项目决策程序是否科学等,其中要害的是调研力度和决策是否科学。

(2)项目实施评价 项目实施评价包括设计、施工、测试、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实施过程好坏的评估。可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持续改进。

(3)运行管理评价 主要是对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物资管理、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等进行评估。如果说项目的施工直接关系到项目质量的话,那么项目的运行管理直接影响费用和项目周期控制问题。

(4)应用效果评价 地质调查项目的成果最终的目的是提供给需求成果的部门或人使用,同时项目承担单位还应评价内部收益等效益指标。

(5)项目影响评价 主要包括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影响3个方面的评价。

(6)项目持续性评价 是指项目的投入完成以后,项目的既定目标是否还能继续,是否还能持续地发展下去,项目业主是否愿意继续实现既定的目标,项目是否具有重复性,即是否可以在未来以同样的方式开展同类的项目等。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等组织常把项目的可持续性视为其援助项目成败的关键之一,要求对援助项目进行单独的持续性分析和评价。项目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本国政府的政策;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地方参与程度;财务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生态因素;其他因素等等。

成果评估一般可以分为以下9个步骤(图7-1)。

图7-1 成果评估的步骤

三、项目成果评估的方法

(1)调查统计预测法 对项目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成果使用以后的综合效果运用预测原理进行评估。通常分为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分析、预测4个阶段,预测是获得评估结论必不可少的阶段。

(2)对比法 是根据项目成果使用以后的前后对比、预测和实际发生值的对比、有无项目的对比等,判断并分析成果使用的综合效果。

(3)逻辑框架法 是美国国际开发署1970年开发出来的一种专门用于项目后评价的方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简称LFA。其基本模式如表7-1所示。

表7-1 LPA的基本模式

甘华鸣在《项目管理》一书中,以某农业项目为例,说明了项目的前提条件与目标层次之间的因果关系(图7-2)。

图7-2 某农业项目的假定条件

(4)专家评审与使用者的评价相结合 目前,地质调查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后,进行原本档案归档和成果报告汇交后,一般可以公开使用和借阅。然而,每年有多少使用者,使用者对成果和原始资料给予如何评价,还需要我们成果管理部门认真分析和思考,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进行及时跟踪,以便指导今后的立项与计划管理。例如,澳大利亚地质调查管理部门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他们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水工环地质评价工作成果完成后,对使用者在借阅资料的同时,发放评价表,要求使用者对成果及原始资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成果管理部门定期对使用者评价进行分析和整理,对质量较差的地质成果的主要责任者,将限制他们从事地质工作的机会,或者从事次要的工作,他们也将失去提升的机会;对于很少有人过问的地质成果,负责立项和规划的部门就要认真研究和思考,及时调整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5)成果引用率统计与分析 借鉴科技期刊评比办法,对成果引用率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用取得的成果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减少人为因素,减少管理成本,增加成果管理对项目立项与实施的指导作用。

(6)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制定相关标准及管理程序 上述措施只是设想,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有必要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或者将现有的质量体系加以改进,把成果跟踪管理纳入到现有地调项目管理中,制定成果跟踪的时间、方法、程序和标准,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依据,使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更加主动地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

『玖』 主要地质成果

1.2005年勘查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勘查工作北起万家坡矿段P45线,南止于坝头上矿段P65线,属以往铂族元素找矿的空白地带和处女地。但所施工的5条勘探线共计6个钻孔,除ZK615孔因钻进深度未达含矿部位未发现PGE而外,其余钻孔均不同程度的发现了矿体,显示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突破了前人找矿范围,扩大了矿床规模。

2)在勘查范围内,除坝头上岩体有部分露头之外,区内地表主要出露第四系覆盖层。深部钻探工程除ZK613孔分布于岩体露头之上外,其余5个钻孔均分布于盖层区内,在盖层区钻探工作成功地发现了铂矿体,为今后在盖层区内寻找盲矿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经验。

3)坝头上岩体属新街岩体第三堆积旋回,在第三堆积旋回岩体内发现铂矿体尚属首次,新增了矿体产出位置,扩大了矿床规模。

4)2005年勘查工作所获得的矿体,单层厚度和品位较前有所提高,ZK651钻孔揭露的单矿体最大穿越厚度13.8m,厚5.83m,ZK613孔5件样品Pt+Pd平均品位达1.304g/t。

2.基本地质认识

通过2005年勘查工作,结合矿区以往勘查成果,可以认为:

1)新街一带新发现的矿体与新街、万家坡矿段产出形式一致,呈多层状、叠瓦式产出,产状与岩体一致,为240°,∠62°~65°。矿石品位较前有所提高,单层厚度增大,矿体具有变富变厚趋势。

2)在含矿岩体顶、底部位及中部,后期辉绿辉长岩脉穿插较为频繁,底部尚见辉绿岩脉与石英正长岩脉穿插混染现象(ZK651孔)。在岩体西部的石英正长岩分布区(ZK615孔),其正长岩之下也有含矿岩体存在。在含矿岩体与上覆正长岩的接触带,出现含矿岩体与玄武岩、正长岩相互混染的现象。这种不同岩类的混染作用有利于成矿。

3)矿体与顶底板围岩大多呈渐变过渡,矿体与围岩岩性一致,与新街矿段和万家坡矿段相比较,前者矿体内大多有成分复杂的硫化物产出,而坝头上矿段硫化物少见,属难识别矿体。

4)含矿岩石粒度和岩性与矿区其他矿段有差异,坝头上矿段含矿岩石粒度一般较细,以中、细粒居多,岩石固结程度和硬度小,岩性以含橄辉长岩为主,含橄辉石岩次之,在矿区内属一种新的含矿岩石类型。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