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水文地质测井报告怎么编写

水文地质测井报告怎么编写

发布时间: 2021-01-21 14:54:49

⑴ 求水文地质勘察报告的相关资料

我有 规范
和提纲

⑵ 申请优质祥查地质报告怎么写

固体矿产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提纲, 固体, 矿产, 编写
1、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列出任务书或委任书的文号,并说明任务要求。
1.2 位置、交通
说明矿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行政辖区、工作范围、面积、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及主要城镇的名称和距离(附位置交通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简要说明矿区地形、地貌、水系、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基岩裸露情况、气候条件、人口、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业、农业、矿产开发等经济地理概况。
1.4 以往工作评述
说明历次工作的单位、时间、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质量、成果、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次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本次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列表)、投资总额、取得的主要成果。
2、矿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背景
简要说明矿区(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基本特征、区域矿产分布的一般规律。
2.2 矿区地层
详细说明矿区(床)地层层序、厚度、时代、岩性、岩石物性、岩相等特征及其与矿产分布的关系。
2.3 矿区构造
说明矿区(床)构造基本形态及其复杂程度;列表说明控制矿床、矿体(层)形成,破坏矿体完整和影响井田(矿区)的较大褶曲、断层的性质、产状、形态、落差、褶幅、复合关系及分布范围。
2.4 矿区岩浆活动
说明矿区(床)岩浆活动情况,岩浆岩的种类、时代、分布情况;岩体的形态、产状及其与矿床生成、破坏的关系。
2.5 矿区变质岩
说明矿区(床)各种变质岩类、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的特征及其与矿体(层)富集分布的关系。
2.6 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说明矿区(床)岩(矿)石物性特征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3、矿床特征
3.1 矿体(层)
说明矿床分布范围,矿体(层)数量、总厚度,列表说明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延深、厚度、品位及其变化系数。
3.2 矿体(层)围岩及夹石
说明矿体(层)顶、底板围岩和矿体(层)内部夹石、古隆起、砂矿基底、冲刷和陷落柱等的数量、规模、形态、岩性、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特征及其对矿体(层)连续性和矿石质量的影响。
3.3 矿石质量
说明各矿体(层)各类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和生成顺序;列表说明矿石化学成份、主要有益级份和有害组份含量,简要说明其变化规律。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叙述。
3.4 矿石类型和品级
说明矿体(层)的淋失带、风化带、氧化带、混合(过渡)带、次生富集带、燃烧带和原生带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3.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3.5.1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简要说明各类矿石采样种类、方法及样品代表性、以及加工、试验种类、方法和试验结果。
3.5.2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试验结果,说明矿石中有用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对邻近有同类矿床的生产矿山,可进行类比评价,说明类比结果。
3.6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简要说明矿床探矿因素、成因类型、工业类型、矿体(层)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评价矿床的发展远景。
3.7 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评价
简要说明矿区(床)范围内其他共生有益矿产综合评价的结果,提出综合勘探和综合利用的意见。
4、矿区(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矿区水文地质
4.1.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简要说明矿区(床)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区域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其特征。
4.1.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说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埋藏条件。
说明矿区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导水性、含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说明矿区(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水质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其与地表水(含老窿积水)和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说明矿区(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确定矿区(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指出矿区(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并说明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
4.2 矿区(床)供水条件
简要说明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
4.3 矿区工程地质
4.3.1
说明工程地质岩组特征,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和软岩、软弱夹层的岩性、物质组份、水理性能、结构构造、蚀变、风化程度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和力学强度(列表)。
4.3.2
断裂构造工程地质特征
说明断层、节理、裂隙及软弱结构面的特征、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等。
4.3.3
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综合评述矿体顶、底板和采矿工作系统范围内岩、矿石稳固性、露采边坡稳定性、砂矿顶板和底板基岩可挖性,指出影响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可能出现的危险地段。
4.4 环境地质及生产安全条件
4.4.1
环境地质
简要说明矿区及其周围的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活动状况,预测其对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4.4.2
生产安全条件
a.说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地下热水、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成份、含量、强度、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人身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
b.说明恒温带深度和地温梯度,预测地温正常区和异常区分布范围。
c.说明可燃矿产的自燃情况和可燃性(测试结果列表)及其对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5、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5.1 详查工作布置的合理性
论述矿产勘探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和手段、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5.2 地形和工程测量及其质量
扼要说明测量坐标系统、控制等级、地形和工程测量方法、范围、面积及质量。
5.3 地质填图质量
说明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或第四纪地质地貌图的比例尺、填制方法及其质量。
5.4 探矿工程质量
说明钻探、坑探等探矿工程各项质量情况(列表说明)及其对地质效果的影响。
5.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及其质量
说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内容、方法和质量及其对矿区(床)评价的影响。
5.6 物探和化探工作及其质量
说明物探(包括测井)化探的方法、比例尺(点距)、参数测定、异常的圈定解释和主要成果质量。
5.7 采样、测试工作及其质量
5.7.1
采样工作
说明各类样品的采集、加工方法及其质量。
5.7.2
岩矿鉴定工作
说明岩矿、煤岩、重砂鉴定的质量。
5.7.3
化验、分析工作
说明各种样品分析项目、化验测试方法、内外检数量(列表)及其质量评述。
5.7.4
其他测试工作
说明影响生产安全的有害元素、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自燃、地温等测定方法及其质量。
说明物理性能样品种类、测定方法和质量。
6、资源/储量计算
6.1 资源/储量计算的范围及工业指标
说明矿床资源/储量计算的边界、垂深(标高)、工业指标及其确定依据。
6.2 计算方法
说明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其确定依据,说明圈定矿体(层)及确定矿石类型的原则。
6.3 资源/储量类别和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的条件。
6.4 资源/储量计算结果
列表说明各类别资源/储量计算结果及其所占比例。
6.5 其他伴生组份和共生矿产的资源/储量
计算方法及结果(列表)
7、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
7.1 矿床开发的基本条件
说明国家或地方对该矿产的需求程度、矿床资源/储量规模、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开采技术条件以及交通、电力、供水等条件,指出矿床开发的可能性。
7.2 技术经济评价
说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选用及其依据,从未来矿山企业经济(微观)角度初步评述矿体(区)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已做国民经济宏观效益分析的,应叙述其结果),提出是否进行勘探的意见。
8、结论
8.1 详查工作程度及主要成果
8.2 详查工作主要经验和问题
8.3 对今后勘探工作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剖面图,必要时附地层综合柱状图或区域主要矿产分布图)
2、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含地层剖面和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工程分布图)
3、勘探线剖面图(或含储量计算剖面图)
4、含矿岩系柱状对比图及矿体(层)对比图
5、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6、储量计算图(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
7、坑道平面图或矿体水平切面图(中段平面图)
8、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9、区域水文地质图(含水文地质剖面和柱状图)
10、矿区水文地质图(含柱状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
11、钻孔抽水综合成果图
12、矿区实际材料图
13、矿区测量网(点)展开图
14、矿区(床)采样分布图
15、钻孔柱状图或钻孔柱状表
二、必要时应附的图件
1、矿区(床)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2、矿区(床)基岩地质图
3、矿区(床)构造图
4、矿区(床)纵剖面图
5、岩石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6、矿体(层)纵投影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7、矿体(层)水平投影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8、矿体(层)厚度或品位等值线图
9、其他有益矿产储量计算有关图件
10、物探参数定量解释图和变化规律图或柱状曲线对比图
11、矿区工程地质图(含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12、矿区岩溶发育程度图
13、矿区地表水质等值线图
1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15、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曲线对比图
16、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线图
17、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的曲线图
18矿坑涌水量计算图(附剖面图)
19、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或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20、老窿分布图及生产矿井平面图
21、槽、坑道、井地质素描图和物探成果图
22、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或典型钻孔工程地质编录柱状图)
附表
1、探矿工程(钻、坑、井、槽)质量一览表(不含矿体(层)综合成果时,应另编矿体(层)综合成果表)。
2、矿石、岩石物性性能及其他有关测定的结果表。
3、储量计算表。
包括:工程、剖面、块段的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块段及矿体(层)储量计算综合表、矿区(床)储量计算总表;其他有益矿产储量计算有关表格。
4、其他应附的表格。
图册
含照片图版等。附件
1、主管部门下达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2、矿石选、冶、加工试验

⑶ 矿井水文地质划分报告包括什么内容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害事故,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煤矿防治水规定》第12条规定所有煤矿都必须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煤矿企业、矿井根据确定的水文地质类型制订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类型确定,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应在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矿床勘探、矿井建设生产各阶段所获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编写。至少应当包括本规定的七项内容。
一、矿井及井田概况
(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概述煤矿开发情况,包括矿井投产年限、设计年生产能力、现今实际产量;矿井开拓方式、生产水平及主要开采煤层。
(二)位置、交通。概述井田位置、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坐标、长、宽、面积、边界及四邻关系。通过矿区或临近城镇的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和机场的距离。附矿区交通位置图。
(三)地形地貌。概述井田地形地貌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总体地形和有代表性地点,如井口、工业场地内主要建筑物等标高。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
(四)气象、水文。概述矿区及其临近地区地表水体发育状况,包括江、河、湖、水库、沟渠、坑塘池沼等。河流应指出其所属水系,并根据水文站资料分别说明其平均、最大、最小流量及历史最高洪水位等。湖泊、水库等则应指出其分布范围和面积。
说明矿区所属气候区。根据区内和相邻地区气象站资料,给出区内降水分布,包括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和最小降水量以及降水集中的月份。还应指出年平均、年最大蒸发量;最高、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最大冻土深度;年平均气压等。资料齐全时应附气象资料汇总表或月平均降水量、蒸气量、相对湿度、温度曲线图(插表和插图)。
(五)地震。概述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大震级及地震烈度等。
(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概述井下各水平排水设施,包括水仓容积,排水泵型号、台数;排水管路直径、趟数;井下最大排水能力;是否具有抗灾能力;是否满足疏水降压的要求等。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按普查、详查、勘探、建井和矿井生产或改扩建几个不同阶段分门别类总结已完成的地质、水文地质工作成果,指出各类报告的名称及完成时间。
(一)预查、普查、详查、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按时间顺序(由老到新)总结“报告”或重要图纸,包括完成年限、完成单位和报告主要内容及结论。
(二)矿区地震勘探及其他物探工作评述。其主要内容包括完成单位、勘探时间、勘探范围、测线长度和物理点的密度。概述物探的主要地质和水文地质成果,特别是地震勘探对各种构造的控制情况。
(三)矿井建设、开拓、采掘、延伸、改扩建时期的水文地质补充勘探、试验、研究资料或专门报告评述。总结水文地质工作成果(报告)的完成时间、完成单位和主要内容。详细说明矿区存在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对以往的水文地质和防治水工作进行综合评述。
三、地质概况
(一)地层。按井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和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描述。某些“系”的地层可再按“统”、“组”细划。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厚度、岩性、分布与埋藏条件;煤系、可采煤层及储量描述包括煤系地层和主要可采煤层。
(二)构造。按照《中国大地构造纲要》的划分,给出地质构造隶属关系。对褶曲构造逐一进行描述,内容包括背斜、向斜、单斜、地堑和地垒等。对背、向斜应给出轴向、产状等。对区内的断裂构造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包括断层的数量、编号、展布方向、倾向、倾角、性质、落差和延伸长度等。附断层发育一览表和构造纲要图等。
(三)岩浆岩。描述井田内岩浆岩的时代、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及其与煤层和主要含水层的关系。
四、区域水文地质
主要描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名称、范围、边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强径流带展布规律及岩溶泉群流量等。特别应指出矿区所处地下水系统的具体位置。附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示意图。
五、矿井水文地质
(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描述矿井四周边界的构成,一般是指断层、隐伏露头、火成岩体和人为边界等。分析边界可能造成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和矿区以外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二)含水层。按由新到老的顺序对含水层逐一进行描述。其内容主要包括:含水层的名称、产状、分布、厚度(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岩性及其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地下水位标高、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水化学类型、矿化度、总硬度等。
指出含水层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其与其他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岩溶裂隙含水层还应指出岩溶发育情况和钻孔涌水量、泥浆消耗量、单位吸水量等。特别应指出岩溶陷落柱存在与发育状况。附主要充水含水层等水位线图等。
(三)隔水层。按由新到老的顺序逐一描述,重点是构成煤层顶、底板的隔水层。其内容主要包括:岩性、分布、厚度(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物理力学指标和阻隔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的有关信息。
(四)矿井充水条件。矿井充水条件主要是指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和充水强度。充水水源是指矿井水来源;充水通道是指水源进入矿井的通道。对各种可能的充水水源,如大气降水、地表水、老窑水和地下水等,可能的充水通道,如断层和裂隙密集带、陷落柱、煤层顶底板破坏形成的通道、未封堵和封堵不良的钻孔及岩溶塌陷等,进行详细描述并列表加以说明。
(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详细描述井田及其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包括位置、积水范围和体积、水头压力,以及与其他水源的联系等。必要时进行专顼调研。
(六)矿井充水状况。对井下涌(突)水点进行调查,描述涌(突)水点位置、水量和水质变化规,以及涌(突)水点处理情况。统计分析矿井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涌水量包括井筒残留水量、巷道涌水量、工作面涌水量和老空区来水量等。
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表2 -1所列内容,评价水害对矿井生产影响的大小并进行等级划分。
(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评价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表2 -1的规定,对不同煤层的开采,按照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及补给条件、富水性、矿井及周边老窑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突水量,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进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同一矿区不同煤层开采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可以不同。
(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说明矿井存在的主要水害问题和应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⑷ 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

地质钻孔数据库中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见表3.7。

表3.7 水文地质钻孔(井)电测井数据表

(1)钻孔(井)编号:同表3.2。

(2)测井方法名称:参见GB/T9649。

(3)测井起始深度:指测井起始点的深度值,单位为m。

(4)测井终止深度:指测井终止点的深度值,单位为m。

(5)测井日期:按GB/T7408—2005日期完全表示法的YYYYMMDD基本格式填写。

(6)测井曲线名称:指利用测井数据绘制的测井曲线名称,参见GB/T9649。

(7)电极距:电极电位系的电极距为不成对电极到成对电极与其相邻的一个电极之距离,梯度电极的电极距为记录点到不成对电极的距离。

(8)电极系类型:电极系即为电法测井时通过电缆放入井中的一组电极,按电极系结构特点和电极之间的排列方式进行分类,参见GB/T9649。

(9)电极系结构:指电极系的电极排列方式。

(10)测井曲线图编号:指电测井曲线图的编号。

(11)深度比例尺:指图中单位距离所代表的井深实际长度。

(12)测井曲线横向比例尺:指测井曲线在横坐标上每厘米所代表的各种曲线数值。

(13)含水层顶界面深度:指通过物探方法测得的潜水位或承压含水层顶板的埋深值,单位为m。

(14)含水层底界面深度:指通过物探方法测得的潜水位或承压含水层底板的埋深值,单位为m。

(15)咸淡水面埋深:指在地下淡水与地下咸水同时存在的地区咸水与淡水之间交界的埋深值,单位为m。

(16)质量评定等级:指单孔全部原始测井曲线资料质量的评定。分为:1优良,2合格,3废品。

(17)备注:指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

⑸ 地质报告怎么写

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附录!
(规范性附录)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 ’绪论
!" ’"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 ’"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
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
!" ’"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
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
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
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
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
度。
!" ’" &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
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 #" $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
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
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
不必列出本表)。
!" %区域地质
以#& $’ ’’’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 & %’’
’’’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
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 (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
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 )矿体(层)地质
!" )" #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
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
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 )" %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
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
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
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
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 )" (矿石类型和品级
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
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
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 )"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
(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 "!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
向。
!! "!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
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 #!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
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
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 #!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
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 #!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
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
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
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
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
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水文地质
!! $! %!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
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
!! $! %!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
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
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
床充水的影响程度。
!! $! %!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
计的矿坑涌水量。
!! "! #!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
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
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 "! %工程地质
!! "! %!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
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
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
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
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
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
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
题。
!! "! %!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
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提出防治意见。
!! "! )环境地质
!! "! )!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
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
污染问题。
!! "! )!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
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 "! )!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
!! "! )!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
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
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 "! )!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
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
!! "! )!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 "!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
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
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
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 "!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
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
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
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 "!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
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 "!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 "!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
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 "! )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
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
值(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
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
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
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 *资源$储量估算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 "!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 "!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积质量(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 "!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
外推的原则。
!! "! ’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
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 "!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
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 "! "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
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
表说明。
!! "!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 *! +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
!! *! #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 *! %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
的概况。
!! *! &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
!! *! ’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
!! *! (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
取。
!! *! )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 #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
!! "! "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
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 $%结论
!! $%, $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
论性的评述。
!! $%! &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
!! $%! ’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
!! $%! (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
!! $%! )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
!! $%! *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 $$附图
!! $$! $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
!! $$! &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阶段)
!! $$! ’区域地质图
!! $$! (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
置)
!! $$! )矿区实际材料图
!! $$! *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
!! $$! +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
!! $$! #采样平面图
!! $$! "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
!! $$! $%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
!! $$! $$矿体(层)纵剖面图
!! $$! $&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
!! $$! $’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
!! $$! $(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
!! $$! $)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
!! $$! $*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
!! $$! $+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
!! $$! $#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 ""!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 ""! $%区域水文地质图
!! ""! $"矿区水文地质图
!! "", $$矿区工程地质图
!! ""! $&矿区环境地质图
!! ""! $’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 ""! $(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
!! ""! $+矿坑涌水量计算图
!! ""! $#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
!! ""! &%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
!! ""! &"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
!! ""! &$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 ""! &&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
!! ""! &’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
!! ""! &(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
!! ""! &)等温线图
!! "$附表
!! "$! "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
!! "$! $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
!! "$! &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和外部检查分析、光
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
!! "$! ’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
!! "$! (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
!! "$! )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
!! "$! *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
!! "$! +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
!! "$! #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
!! "$! "%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
!! "$! ""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
!! "$! "$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
!! "$! "&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
!! "$! "’气象资料综合表!! "#! "$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
!! "#! "%矿坑涌水量计算表
!! "#! "&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
!! "#! "’水质分析成果表
!! "#! "(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
!! "#! #)瓦斯测量结果表
!! "#! #"地温测量结果表
!! "#! ##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 "*附件
!! "*!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
!! "*! #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 "*! *工业指标推荐报告。
!! "*! +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
!! "*! $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 "*! %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
!! "*! &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
!! "*! ’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
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
!! "*! (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
!! "*! ")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
之后补入)。
!! "*! ""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
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
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⑹ 地质报告怎么写

用以前的模板格式写

⑺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谁编写是由矿井自己编写还是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写请业内人事帮忙。

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

⑻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怎么做

需要有水文勘探及报告编制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
主要内容如下:
前 言
一、专矿井及井田概况
(一属)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二)位置与交通
(三)地形、地貌
(四)气象、水文
(五)地震
(六)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二、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一)不同勘探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成果评述
(二)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三、地质概况
(一)地层
(二)构造
(三)含水地层
(四)岩浆岩
四、区域水文地质
(一)区域含水岩组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二)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五、矿井水文地质
(一)井田边界及其水力性质
(二)含水层
(三)隔水层
(四)矿井充水条件
(五)井田及周边地区老窑水分布状况
(六)矿井充水状况
六、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一)对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的评价
(二)对矿井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的评价
七、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一)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
(二)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⑼ 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水文地质钻探除了完成钻孔取心任务外,还需在钻探过程中及时发现版所揭露的岩层和权含水层(带),并在钻探现场采集各种水文地质信息数据。因此,必须进行钻进过程中的水文地质观测工作。钻进过程中水文地质观测的主要项目有:

(1)观测冲洗液的消耗量及颜色、稠度等特性的变化,并记录其增减变化量及位置。

(2)观测钻孔中的水位变化。当发现含水层时,要求停钻测定初见水位和天然稳定水位。

(3)及时描述岩心,统计岩心采取率;测量裂隙率或岩溶率。

(4)测量钻孔的水温变化。

(5)观测和记录钻孔的涌水、涌砂、涌气现象,及其起止深度及数量。

(6)观测和记录钻进速度、孔底压力及钻具突然下落(掉钻)、孔壁坍塌、缩径等现象和位置。

(7)按钻孔设计书的要求及时采集水、气、岩、土样品。

(8)在钻进工作结束后,按要求进行综合性的水文地质物探测井工作。

(9)记录钻孔封闭情况和洗井的时间和含砂量变化。

以上钻进过程中观测到的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和重要现象,均要求反映在终孔后编制的水文地质钻孔综合成果图表中。

⑽ 地质详查报告的编写要求

固体矿产详查报告编写提纲
提纲, 固体, 矿产, 编写
1、绪论
1.1 工作目的任务
列出任务书或委任书的文号,并说明任务要求。
1.2 位置、交通
说明矿区地理位置、地理坐标、行政辖区、工作范围、面积、距矿区最近的车站、码头及主要城镇的名称和距离(附位置交通图)。
1.3 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
简要说明矿区地形、地貌、水系、绝对高度及相对高度、基岩裸露情况、气候条件、人口、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业、农业、矿产开发等经济地理概况。
1.4 以往工作评述
说明历次工作的单位、时间、内容、使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作量、质量、成果、结论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次工作情况
简要说明本次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列表)、投资总额、取得的主要成果。
2、矿区地质
2.1 区域地质背景
简要说明矿区(床)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区域地质基本特征、区域矿产分布的一般规律。
2.2 矿区地层
详细说明矿区(床)地层层序、厚度、时代、岩性、岩石物性、岩相等特征及其与矿产分布的关系。
2.3 矿区构造
说明矿区(床)构造基本形态及其复杂程度;列表说明控制矿床、矿体(层)形成,破坏矿体完整和影响井田(矿区)的较大褶曲、断层的性质、产状、形态、落差、褶幅、复合关系及分布范围。
2.4 矿区岩浆活动
说明矿区(床)岩浆活动情况,岩浆岩的种类、时代、分布情况;岩体的形态、产状及其与矿床生成、破坏的关系。
2.5 矿区变质岩
说明矿区(床)各种变质岩类、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的特征及其与矿体(层)富集分布的关系。
2.6 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说明矿区(床)岩(矿)石物性特征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3、矿床特征
3.1 矿体(层)
说明矿床分布范围,矿体(层)数量、总厚度,列表说明工业矿体(层)的产状、形态、长度、延深、厚度、品位及其变化系数。
3.2 矿体(层)围岩及夹石
说明矿体(层)顶、底板围岩和矿体(层)内部夹石、古隆起、砂矿基底、冲刷和陷落柱等的数量、规模、形态、岩性、矿物成份、化学成份特征及其对矿体(层)连续性和矿石质量的影响。
3.3 矿石质量
说明各矿体(层)各类矿石的矿物成份,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和生成顺序;列表说明矿石化学成份、主要有益级份和有害组份含量,简要说明其变化规律。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叙述。
3.4 矿石类型和品级
说明矿体(层)的淋失带、风化带、氧化带、混合(过渡)带、次生富集带、燃烧带和原生带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3.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3.5.1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
简要说明各类矿石采样种类、方法及样品代表性、以及加工、试验种类、方法和试验结果。
3.5.2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试验结果,说明矿石中有用组份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对邻近有同类矿床的生产矿山,可进行类比评价,说明类比结果。
3.6 矿床类型及找矿标志
简要说明矿床探矿因素、成因类型、工业类型、矿体(层)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评价矿床的发展远景。
3.7 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评价
简要说明矿区(床)范围内其他共生有益矿产综合评价的结果,提出综合勘探和综合利用的意见。
4、矿区(床)开采技术条件
4.1 矿区水文地质
4.1.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简要说明矿区(床)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中的位置,区域含、隔水层的分布及其特征。
4.1.2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说明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埋藏条件。
说明矿区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带的分布规律、发育程度、导水性、含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说明矿区(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性、水质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其与地表水(含老窿积水)和含水层的水力联系。
说明矿区(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确定矿区(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指出矿区(床)开采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并说明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果。
4.2 矿区(床)供水条件
简要说明可供利用的供水水源的水量、水质和利用条件。
4.3 矿区工程地质
4.3.1
说明工程地质岩组特征,矿体(层)及其顶、底板和软岩、软弱夹层的岩性、物质组份、水理性能、结构构造、蚀变、风化程度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和力学强度(列表)。
4.3.2
断裂构造工程地质特征
说明断层、节理、裂隙及软弱结构面的特征、发育程度及其组合关系、岩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等。
4.3.3
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
综合评述矿体顶、底板和采矿工作系统范围内岩、矿石稳固性、露采边坡稳定性、砂矿顶板和底板基岩可挖性,指出影响开采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可能出现的危险地段。
4.4 环境地质及生产安全条件
4.4.1
环境地质
简要说明矿区及其周围的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活动状况,预测其对矿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4.4.2
生产安全条件
a.说明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地下热水、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成份、含量、强度、分布规律及其对生产、人身安全可能产生的影响。
b.说明恒温带深度和地温梯度,预测地温正常区和异常区分布范围。
c.说明可燃矿产的自燃情况和可燃性(测试结果列表)及其对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5、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5.1 详查工作布置的合理性
论述矿产勘探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和手段、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5.2 地形和工程测量及其质量
扼要说明测量坐标系统、控制等级、地形和工程测量方法、范围、面积及质量。
5.3 地质填图质量
说明矿区、矿床地形地质图或第四纪地质地貌图的比例尺、填制方法及其质量。
5.4 探矿工程质量
说明钻探、坑探等探矿工程各项质量情况(列表说明)及其对地质效果的影响。
5.5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及其质量
说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工作内容、方法和质量及其对矿区(床)评价的影响。
5.6 物探和化探工作及其质量
说明物探(包括测井)化探的方法、比例尺(点距)、参数测定、异常的圈定解释和主要成果质量。
5.7 采样、测试工作及其质量
5.7.1
采样工作
说明各类样品的采集、加工方法及其质量。
5.7.2
岩矿鉴定工作
说明岩矿、煤岩、重砂鉴定的质量。
5.7.3
化验、分析工作
说明各种样品分析项目、化验测试方法、内外检数量(列表)及其质量评述。
5.7.4
其他测试工作
说明影响生产安全的有害元素、放射性、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自燃、地温等测定方法及其质量。
说明物理性能样品种类、测定方法和质量。
6、资源/储量计算
6.1 资源/储量计算的范围及工业指标
说明矿床资源/储量计算的边界、垂深(标高)、工业指标及其确定依据。
6.2 计算方法
说明资源/储量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其确定依据,说明圈定矿体(层)及确定矿石类型的原则。
6.3 资源/储量类别和块段划分
说明资源/储量类型和块段划分的条件。
6.4 资源/储量计算结果
列表说明各类别资源/储量计算结果及其所占比例。
6.5 其他伴生组份和共生矿产的资源/储量
计算方法及结果(列表)
7、矿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
7.1 矿床开发的基本条件
说明国家或地方对该矿产的需求程度、矿床资源/储量规模、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开采技术条件以及交通、电力、供水等条件,指出矿床开发的可能性。
7.2 技术经济评价
说明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指标的选用及其依据,从未来矿山企业经济(微观)角度初步评述矿体(区)开发的经济可行性(已做国民经济宏观效益分析的,应叙述其结果),提出是否进行勘探的意见。
8、结论
8.1 详查工作程度及主要成果
8.2 详查工作主要经验和问题
8.3 对今后勘探工作建议
附图
一、一般应附图件
1、区域地质图(附剖面图,必要时附地层综合柱状图或区域主要矿产分布图)
2、矿区(床)地形地质图(含地层剖面和地层综合柱状图及工程分布图)
3、勘探线剖面图(或含储量计算剖面图)
4、含矿岩系柱状对比图及矿体(层)对比图
5、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6、储量计算图(水平或垂直纵投影图)
7、坑道平面图或矿体水平切面图(中段平面图)
8、物探、化探成果图(包括平面图和综合剖面图)
9、区域水文地质图(含水文地质剖面和柱状图)
10、矿区水文地质图(含柱状图)及水文地质剖面图
11、钻孔抽水综合成果图
12、矿区实际材料图
13、矿区测量网(点)展开图
14、矿区(床)采样分布图
15、钻孔柱状图或钻孔柱状表
二、必要时应附的图件
1、矿区(床)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
2、矿区(床)基岩地质图
3、矿区(床)构造图
4、矿区(床)纵剖面图
5、岩石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
6、矿体(层)纵投影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7、矿体(层)水平投影图(或含储量计算图)
8、矿体(层)厚度或品位等值线图
9、其他有益矿产储量计算有关图件
10、物探参数定量解释图和变化规律图或柱状曲线对比图
11、矿区工程地质图(含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12、矿区岩溶发育程度图
13、矿区地表水质等值线图
1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
15、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曲线对比图
16、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线图
17、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的曲线图
18矿坑涌水量计算图(附剖面图)
19、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或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20、老窿分布图及生产矿井平面图
21、槽、坑道、井地质素描图和物探成果图
22、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或典型钻孔工程地质编录柱状图)
附表
1、探矿工程(钻、坑、井、槽)质量一览表(不含矿体(层)综合成果时,应另编矿体(层)综合成果表)。
2、矿石、岩石物性性能及其他有关测定的结果表。
3、储量计算表。
包括:工程、剖面、块段的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块段及矿体(层)储量计算综合表、矿区(床)储量计算总表;其他有益矿产储量计算有关表格。
4、其他应附的表格。
图册
含照片图版等。附件
1、主管部门下达的储量计算工业指标。2、矿石选、冶、加工试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