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从地质作用角度分为哪些山

从地质作用角度分为哪些山

发布时间: 2021-01-21 13:39:26

⑴ 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分为哪两类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专源可以分属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阳能。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地表形态就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着。
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很迅速,很激烈,例如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泥石流等,可以在瞬间发生,使地面产生剧变,并往往造成自然灾害。有些则进行得十分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但年长日久,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⑵ 3.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A 谷地下蚀出露老地层,说明外力剥蚀严重,应该是可以的
B 内力作用主要与山地平原有关,不知道看得出看不出
C 砂岩主要是陆相沉积和海陆交互沉积,有可能有化石
D 不合适,石灰岩会溶于水

⑶ 从地质属性的角度对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涉及众多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它们一方面存在形态学、动力学上的差异,另一方面某些现象和过程又往往具有地质学上的同源性和成因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从地质属性的角度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是目前大多采用的办法,常见的分类方案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

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和地质现象出现的时间先后,可以将地质环境问题划分为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和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1.原生地质环境问题

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地质作用直接引起的,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如火山喷发、地震、滑坡、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除此之外,在地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些地质产物或不良的背景条件,如影响工程基础稳定性的淤泥质软土触变、冻土冻融、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以及导致地方病发生的水土化学组分异常等都属于原生地质环境问题。

2.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包括两类:一是人类活动导致或诱发的;二是由其他地质或非地质作用派生的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前者有地下水污染、次生盐渍化、坑道突水、岩爆及人为工程活动为诱因的滑坡、崩塌、地震等;后者指的是灾害链,如地震、洪水暴发引起的崩塌、滑坡等。

(二)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

从地质作用、过程的驱动力来源上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前者主要包括火山喷发、地震;后者包括了除前者以外的其他所有有害的地质现象和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在许多情况下,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发生有其内动力作用的背景,如地震诱发山体的崩塌、滑坡等,所以,地壳稳定性差的地区,外动力地质作用也会十分活跃,地质环境问题发生的频率较高。

(三)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

从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来考察,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分为突发的和渐进发生的两类。前者与地质环境系统以突变的形式失稳有关,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坑道突水、瓦斯突出与爆炸、岩爆等;后者是地质环境系统渐变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

除上述分类外,也有人从地质环境系统组分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将地质环境问题归纳为水盐失调、岩土体变形、生态退化三个方面。

⑷ 论述地表的地质组成特点有哪些(从岩石角度)

岩石的基本特点是所有的岩石都是混合物。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有机岩,而不是矿物。

岩石,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矿物聚合体,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岩石有三态:固态、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岩石根据其成因、构造和化学成分分类,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火成岩
火成岩又称岩浆岩,它是因地壳变动,熔融的岩浆由地壳内部上升后冷却而成。火成岩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占地壳总质量的89%。火成岩根据岩浆冷却条件的不同,又分为深成岩、喷出岩和火山岩三种。
1.深成岩
深成岩是岩浆在地壳深处,在很大的覆盖压力下缓慢冷却而成的岩石,其特性是:构造致密,容重大,抗压强度高,吸水率小,抗冻性好、耐磨性和耐久性好。例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闪长岩、檄揽岩等。
2.喷出岩
喷出岩是熔融的岩浆喷出地表后,在压力降低、迅速冷却的条件下形成的岩石,如建筑上使用的玄武岩、安山岩等。当喷出岩形成较厚的岩层时,其结构致密特性近似深成岩,若形成的岩层较薄时,则形成的岩石常呈多孔结构,近于火山岩。
3.火山岩
火山岩又称火山碎屑岩。火山岩是火山爆发时,岩浆被喷到空中,经急速冷却后落下而形成的碎屑岩石,如火山灰、浮石等。火山岩都是轻质多孔结构的材料,其中火山灰被大量用作水泥的混合材,而浮石可用作轻质骨料,以配制轻骨料混凝土用作墙体材料。

二、沉积岩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沉积岩是由原来的母岩风化后,经过风吹搬迁、流水冲移而沉积和再造岩等作用,在离地表不太深处形成的岩石。沉积岩为层状构造,其各层的成分、结构、颜色、层厚等均不相同,与火成岩相比,其特性是:结构致密性较差,容重较小,孔隙率及吸水率均较大,强度较低,耐久性也较差。
1.机械沉积岩
风化后的岩石碎屑在流水、风、冰川等作用下,经搬迁、沉积、固结(多为自然胶结物固结)而成。如常用的砂岩、砾岩、火山凝灰岩、粘土岩等。此外,还有砂、卵石等(未经固结)。
2.化学沉积岩
由岩石风化后溶于水而形成的溶液、胶体经搬迁沉淀而成。如常用的石膏、菱镁矿、某些石灰岩等。
3.生物沉积岩
由海水或淡水中的生物残骸沉积而成。常用约有石灰岩、硅藻土等。
沉积岩虽仅占地壳总质量的5%,但在地球上分布极广,约占地壳表面积的75%,加之藏于地表不太深处,故易于开采。沉积岩用途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石灰岩。石灰岩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更是配制普通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材料。石灰岩也是修筑堤坝和铺筑道路的原材料。

三、变质岩
变质岩是由原生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等变化作用后而形成的岩石,其中沉积岩变质后,性能变好,结构变得致密,坚实耐久,如石灰岩(沉积岩)变质为大理石;而火成岩经变质后,性质反而变差,如花岗岩(深成岩)变质成的片麻岩,易产生分层剥落,使耐久性变差。

⑸ 高原地区从地质作用角度怎样形成的过程

举例子吧~

形成年代较短的高原一般比较平坦,而年代较长的则因长期受风化侵蚀,比较低矮,而看起来和山地一样。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端实际就是这种象山的高原,或称台地。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现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次亚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9个发展阶段
(1)震旦纪时期:青藏高原分为古冈瓦纳大陆与祁连海两个主体,古冈瓦纳大陆处于西边,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一带,祁连海位处青藏高原东部,即现在的昆仑山脉与祁连山山脉一带;
(2)寒武纪到奥陶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下沉,祁连海向其扩展,原特提斯洋范围大大收缩;
(3)奥陶纪到志留纪时期:古冈瓦纳大陆进一步下沉,祁连海逐渐消失,原祁连海位置抬升;
(4)泥盆纪到二叠纪:出现冈瓦纳古陆和中特提斯海洋及欧亚大陆,青藏高原中部再次下沉为海洋;
(5)二叠纪到三叠纪:原祁连海中部和东部一带再次上升为大陆,西部则下沉为深海,冈瓦纳古陆的浅海与其相连;
(6)侏罗纪:中特提斯海已抬升为陆地,海洋向西部和北部扩张,形成新特提斯;
(7)侏罗纪到白垩纪:新特提斯收缩,拉轨岗日首先隆起,南面形成小面积的海域;
(8)白垩纪到早第三纪:新特提斯全部闭合,欧亚大陆基本成型;
(9)第三纪:由于欧亚板块激烈碰撞,促使大规模的火山和地震的活动,使青藏高原的抬升急剧加剧。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边缘的喜马拉雅山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但是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大的,据地质学家考证,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一带原来是一片大海,后来大陆板块碰撞抬升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并且这最高的高原和山脉在地质历史时代还处在婴儿期,还会继续增高。
黄土高原的形成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⑹ 从地质的角度分析横断山脉形成的原因

横断山脉位于中国西部地槽区与介于上述地槽区和中国东部地台区之间的内康滇地轴。

印支运动(容晚二叠世至三叠纪之间的构造期)使区内褶皱隆起成陆,并形成一系列断陷盆地。

盆地中堆积有侏罗系、白垩系地层。燕山运动又发生褶皱和断裂。

直到第三纪中期,地壳缓慢上升,经受了长期剥蚀夷平,形成广阔夷平面。

第三纪末期至第四纪初期,构造运动异常活跃,统一的夷平面变形、解体,岭谷高差趋于明显。

第四纪经历多次冰川作用。区内丘状高原面和山顶面可连接为一个统一的“基面”,“基面”上有山岭,下为河谷和盆地;横断山脉岭谷高差悬殊。


邛崃山岭脊海拔3000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其东南坡相对高差达5000余米。

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为横断山脉最高峰。

其东坡从大渡河谷底到山顶水平距离仅29公里,而相对高差竟达6400米。

沙鲁里山海拔一般在5000米以上,北部的高峰雀儿山海拔6168米。

其西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即所谓三江并流),相距最近处在北纬27°30′附近,直线距离仅76公里。三江江面狭窄,两岸陡峻,属典型的“V”字型深切峡谷,尤以金沙江石鼓附近的虎跳峡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

⑺ (16分)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


(1)(8分)断块山(2分)洪积—冲积平原(2分)①内力作用形成断层,(1分)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 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1分) ②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1分)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1分)
(2)(8分)①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 (2分)②湿地的功能减弱,环境效益降低。(2分)③人口增多,入湖污水增多;(2分) ④林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⑤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增多,人地关系恶化;(2分)⑥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2分) (答对4点即可)

高中地理中从地质作用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

分内力和外抄力,内力就是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通常都是一个很长周期内的沧海变桑田(比如青藏高原冻土里发现有贝壳,可推断其原先是海洋,受板块挤压变成的高山);另一种是外力因素,比如风蚀(蘑菇石),海蚀(海蚀柱),河流冲击(牛角湖),河流堆积(冲积扇平原)等

⑼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贺兰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图6中鄂尔多斯高原和贺

(1)自然原因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等方面分析的.宁夏平原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回地势平坦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位于贺兰山以东,受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山脉遏制西部的沙漠东移.
(2)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3)工业的深加工会产生经济效益,也会产生环境效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副产品和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故答案为:
(1)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位于贺兰山以东,受山地阻挡,冬季风影响小;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山脉遏制西部的沙漠东移.
(2)内力作用:处于断层下陷地带,形成谷地.外力作用:流水的搬运、沉积,形成冲积平原.
(3)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副产品和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⑽ 从地质角度,象鼻山是怎样形成的

这是复一种地质作用 起先这是一座和制平时没什么两样的山 可能会更好看一点 不知道什么时候河水也就是漓江水开始流过山的旁边 冲刷山体 在加上其他地质作用比如风和雨 然后岩石也就是石头开始塌下 形成一个洞穴 专业一点说行成天生桥 后面河水有可能改一点方向变缓了 那没塌的部分和漓江加起来就像大象在吸水一样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