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上海地下地质什么结构

上海地下地质什么结构

发布时间: 2021-01-21 11:41:43

⑴ 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的一份材料透露,上海的地面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不足历史上最高年均沉降量的10%。
据介绍,由于采取了地下水开采的控制措施,并用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层,上海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已降至约10
毫米,而历史上最高的年均沉降量是110毫米。从1965年起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累计回灌水量达到6亿立方米,这期间上海积累地面沉降量仅为0.218米。据专家说,这个成绩在国内沿海城市中“属领先水平”。
上海从1921年起出现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沉了1.69米,这是上海历史上地面沉降最快的时期。据记载,上海从1860年开始开采地下水,至上世纪60年代初年开采量达到2亿立方米,为历史最高峰。
上海是国内最早认识地面沉降危害的城市之一。1965年起对地下水开采实行控制,年开采量开始下降。虽然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地下水开采又有抬头现象,但供水管理部门及时推行了计划用水的措施,而且加快郊区的自来水制水和管网建设,在农村地区提高自来水对地下水的替代率,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下降的势头较为稳定,目前年开采量已降至9635万立方米,仅为历史最高年份的46%。上海还采用了向地下水层回灌自来水的办法,使地下水位抬高,达到恢复土层弹性,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据专家说,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建筑物建设施工以及沿海城市特有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变化。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上海还在大力控制高楼的过度建设,这些措施都与控制地面沉降有关。
地面沉降是沿海城市的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具有累进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其影响将长期发生作用。上海濒江临海,易遭台风、暴雨、大潮以及长江和太湖流域洪水的侵袭,加之日渐明显的海平面上升趋势,控制地面沉降对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更是显得至关紧要”

⑵ 地下水层什么构造

一、潜水
潜水资源抄丰富,天然补给量16.96亿立方米/年。开采资源7.49亿立方米/年(平均布井法)。潜水层分布广泛,是地下第一个含水层,以河口—滨海相沉积为主,含水层岩性为亚砂土、粉细砂、亚粘土组成。水化学结构为重碳酸—氯型,矿化度1~3克/升微咸水,沿海地区有超过3克/升的半咸水,总硬度18~30德国度。潜水层岩性细,厚度薄,单井出水量不大。
二、承压水
承压水始采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商旗昌洋行在院内开凿第一口深水井,井深76.8米(252英尺)。上海地区有5层地下深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总量5.71亿立方米/年,其中淡水资源量2.07亿立方米/年。第二至五承压水总开采资源约5.708亿立方米/年,其中75%的开采资源集中在第二、四承压水层。

⑶ 上海地质特点

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米。陆地最高处为松江天马山103米,全境最高处为大金山岛104米。
上海为冲击平原,土质非常松软。

⑷ 上海市地质环境背景

上海市东临东海,北靠长江,西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南面杭州湾,系江、河、湖、海动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广袤堆积平原,以长江泥沙堆积为主。全市地势平坦,略成东高西低的倾斜状平原,海岸线长449.66Km。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基底由前震旦纪变质岩系、震旦和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以及新生代陆相、海相交替碎屑岩组成。晚第三纪以来,区内新构造运动持续不均匀沉积,相继沉积了200~350m厚的第四纪松散碎屑沉积地层。据钻孔资料,埋深150m以下地层为下更新世,岩性为杂色粘土和砂互层,属河流-湖泊相沉积;埋深150m以上属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沉积,岩性主要为灰色粘土和灰色砂、粉砂相间,属海陆互层沉积。第四纪地层既储存了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又是产生各种环境工程问题的主要地质载体。地表以下至75m范围内,分布有三层高含水量、高孔隙比、以海相沉积为主的软弱粘性土地层,其中40m以浅的两层淤泥质饱和软粘性土层更具明显流变特性。这样的地层结构使得上海成为典型的软土地基地区,工程基础施工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易诱发或加剧土体的固结压缩。

第四纪地层是上海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赋存场所。根据含水层特征,地下水含水系统可划分为1个潜水含水层和5个承压水含水层。据《中国地下水资源》(上海卷),上海市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为2.03亿m3,开采资源模数为0.5万~9.6万m3/Km2

⑸ 上海地铁在地面上行使的有那几条线在什么段是地下什么段是地上

跟据现有情况,地抄面及高架段大致如下:

1号线:汶水路-富锦路,锦江乐园-莘庄
2号线:远东大道-浦东国际机场,龙阳路-张江高科间一段
3号线:江杨北路-上海南站
4号线:宝山路-虹桥路
5号线:闵行开发区-莘庄
6号线:港城路-五莲路
7号线:美兰湖-上海大学
8号线:芦恒路-航天博物馆
9号线:九亭-松江新城
10号线:无
11号线:马陆-嘉定北/安亭
13号线:暂无

⑹ 常见地质灾害有哪些 常见的地质结构有哪些

常见的抄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地震、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地裂缝、沙漠化、水土流失、煤田地下火灾、水体污染.此外,还有滑坡、泥石流、冻胀、冰融、盐渍化、浸没、海水倒灌、冲刷、沼泽化、淤积、崩塌、热害等.
地质构造是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主要的地质构造有:
1.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
2.断层:包括地垒和地堑!

⑺ 上海地质的介绍

本刊是一个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集地质论坛、城市建设与发展、水文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地学科普、改革与管理、旅游地质等多个栏目,集科学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刊物。

⑻ 上海的地面下沉

据来自上海市水务局的一份材料透露,上海的地面沉降已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不足历史上最高年均沉降量的10%。
据介绍,由于采取了地下水开采的控制措施,并用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层,上海目前的年均地面沉降量已降至约10 毫米,而历史上最高的年均沉降量是110毫米。从1965年起实施地下水人工回灌,累计回灌水量达到6亿立方米,这期间上海积累地面沉降量仅为0.218米。据专家说,这个成绩在国内沿海城市中“属领先水平”。

上海从1921年起出现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至1965年市区地面平均下沉了1.69米,这是上海历史上地面沉降最快的时期。据记载,上海从1860年开始开采地下水,至上世纪60年代初年开采量达到2亿立方米,为历史最高峰。

上海是国内最早认识地面沉降危害的城市之一。1965年起对地下水开采实行控制,年开量开始下降。虽然上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地下水开采又有抬头现象,但供水管理部门及时推行了计划用水的措施,而且加快郊区的自来水制水和管网建设,在农村地区提高自来水对地下水的替代率,近年来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下降的势头较为稳定,目前年开采量已降至9635万立方米,仅为历史最高年份的46%。上海还采用了向地下水层回灌自来水的办法,使地下水位抬高,达到恢复土层弹性,控制地面沉降的目的。

据专家说,影响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地下水开采,市政工程建设,大型建筑物建设施工以及沿海城市特有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变化。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上海还在大力控制高楼的过度建设,这些措施都与控制地面沉降有关。

地面沉降是沿海城市的一种缓变的地质灾害,具有累进和不可逆转的特性,其影响将长期发生作用。上海濒江临海,易遭台风、暴雨、大潮以及长江和太湖流域洪水的侵袭,加之日渐明显的海平面上升趋势,控制地面沉降对上海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更是显得至关紧要”

⑼ 上海地震最近还会不会有上海的地质结构最大会发生几级地震

余震会有的,但上海的地质构造不会发生较大震级地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