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化工矿产与地质是什么级别

化工矿产与地质是什么级别

发布时间: 2021-01-21 06:46:01

1. 什么是储量级别储量有哪些级别

什么是储量分类分级?

储量级别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制定的,统一区分和衡量矿产储量精度(或可靠程度)与技术经济可利用性的标准。储量类型与级别划分的目的,是便于国家与矿山企业正确掌握矿产资源,统一矿产储量的计算、审批、统计和用途,更加经济合理地做好矿产地质勘探工作。
一般说来,储量按地质控制精度分级,按技术经济可利用性分类。目前大多数国家均统称为储量/资源分类,把地质精度与经济可行均作为储量/资源分类的因素考虑。储量分类最早起于英国,1944年美国矿业局与地质调查局共同提出了一个储量分类方案,这个方案经过1976、1980年两次修改,形成了在北美和南美广为流行,世界其他国家均参照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这个原则有两个坐标:横坐标代表地质工作的程度,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由高至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两被冠以“探明的”、“推测的”、“假定的”、“假象的”形容词;纵坐标代表储量或资源的经济可利用性,随着技术经济可行性的由高到低,所取得的储量或资源被冠以“经济的”、“边际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形容词。为了区别能从地下体回收的矿产物质与地质圈定的矿物物质,美国这一分级方案又将查明的地下储量分为“储量”和“储量基础”两个概念,前者是可以从地下真正采出的部分,后者是地质圈定的部分,它包含了可采出的储量和由于设计、开采、安全等原因不能采出的部分。按照这一分类体系,矿产资源被分为以下主要类型:储量(探明的、经济的)、推测储量(推测的、经济的)、边界储量(探明的、边际经济的)、推测边际储量(推测的、边际经济的);探明的次经济资源量、推测的次经济资源量、假定的资源量、假想的资源量。
1979年,联合国提出了一个储量资源分类方案。1996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了“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量分类国际框架。这是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评价固体矿产矿床而建立一种广泛的和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所作的最新尝试。同美国1980年的分类方案相比,这个方案用三个坐标轴而不是两个坐标轴来框定储量/资源的类型。第一个是地质轴,表明地质工作阶段,由深而浅为详细勘探、一般勘探、普查、踏勘。第二个为可行性轴,由深而浅为可行性研究/采矿报告、预可行性研究、地质研究。第三个轴为经济轴,由深而浅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内蕴经济的。按照这一体系,可将储量/资源框定为10个类型:证实矿产储量、概略矿产储量(两类)、可行性矿产储量、预可行性矿产资源(两类)、确定矿产资源、推定矿产资源、推测矿产资源、踏勘矿产资源。这一分类体系对各国储量资源分类体系之间的转换与接轨具有重要意义。1960年制定的苏联矿产储量分类规范中,除从经济的角度,将矿产储量分为平衡表内与平衡表外两类外,勘探和研究的程度将矿产储量分为详细探明和详细研究(A、B、C1)的储量,初步评价的储量(C2)和预测储量三类。我国建国初期,暂时采用了苏联的储量级别。1959年,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总则)》。它将固体矿储量分为四类(开采储量、设计储量、远景储量、地质储量)五级(A1、A2、B、C1、C2)。其中开采储量一般为A1级,设计储量一般为A2、B、C1级,远景储量即为C2级。在一段时期内,这一储量分级对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已不能适应我国地质勘探和矿山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1964年后,有关部门曾对上述储量分级进行了多次修订。例如,冶金部在1965年颁发和实行了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的两级储量划分办法;煤炭部将煤矿储量分为普查、详查、精查三级;在1968年以后的全国矿产储量表中,统一按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两级划分方案进行储量统计等等。到1977年,又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和冶金部共同制定了《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先在地质总局所属单位试行);由原国家地质总局、建材总局及石油化工部共同制定了《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试行)》。上述两个规范,根据对矿体不同部分的研究或控制程度及相应的工业用途,将固体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储量,分为A、B、C、D四级,并对各级储量的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同国际接轨的储量/资源分类体系。

2. 化工矿产地质期刊是科技核心期刊吗

他们的资料没有写是科技可心耶,你看下土木工程呗,是rccse核心

3.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什么级别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是中央管理的地质勘查单位,正厅级。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立于1953年,先后隶属于燃料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勘查企业,是煤炭、化工资源勘查及煤炭、化工地质单位的行业管理机构。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下辖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省(区)煤炭地质局、专业局(中心、院)、干部学校、《中煤地质报》社等18个直属单位。

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煤炭地质发展战略,编制煤炭地质勘查、科技研发、结构调整、教育培训等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负责煤炭地质单位中央预决算编制、国有资产及资本运营与管理,负责煤炭资源动态管理等工作。

(3)化工矿产与地质是什么级别扩展阅读: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美国、欧盟、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荷兰、印度尼西亚、蒙古,以及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承担了大批资源勘探、空间测绘、煤层气评价、煤层自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研建等国际工程项目。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组织完成了三次全国煤田预测,预测煤炭资源总量5.6万亿吨;开展了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预测我国煤层气资源量35亿立方米。

累计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0000多件;探明煤炭资源量13000多亿吨,占全国已发现煤炭资源总量的90%以上;提交可供矿井建设利用的煤炭资源量2000多亿吨,占全国可供矿井建设利用储量的90%;提交磷、硫、钾、硼、砷等20多种矿产地质勘查报告600余份。

4. 《矿产与地质》是科技核心期刊吗

是的,论文发表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找向原上草论文了解。

5. 矿产与矿物有什么区别。煤和石油属于矿产还是矿物

矿产是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和岩石,绝大多数为固态,少数为液态和气态。因此,矿产分为固体的、液体的和气体的3类
矿物是指在工业上能从其中提起一种或数种有用金属元素的矿
煤和石油是矿产

6. 矿产地质

(一)矿产地质综合研究

50年代,以编制矿产分布图为主;60年代进入对矿产分布规律的研究。云南省地质局先后编制了1∶100万昆明幅、下关幅、普洱幅、凭祥幅(云南部分)的矿产分布及成矿预测图,并按矿种系列编制成矿规律图,为安排矿产普查提供依据。1964年省地质局编制的1∶50万云南省矿产图,是本省矿产资源第一次汇总反映。1975年,由省地质局牵头,云南省冶金、煤炭、建材等系统的地质单位参加,汇编了全省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材和非金属等矿产的主要矿床的简况。在此基础上,何发荣、杨荆舟主持编写的《云南矿产资源概况》,从矿产资源现状、当今开发利用状况、资源保证程度、开采条件等分析了本省矿产资源形势,以供各级领导、有关业务部门制订计划规划的参考。1980年,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编制了云南省第二代的矿产分布图,共计68个矿种、623处矿产地。云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也编制了1∶50万云南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图,这些图反映了全省矿产资源的总貌。与此同时,成矿远景区划及典型矿床的研究也相继开展起来。1982年,在范承钧的主持下编写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区域矿产志》,重点记述了35个矿种、136个矿床,全面反映了该“三江”区域的矿产情况和基本地质背景,有关矿床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等。1984年,杨荆舟编著的《云南地质与矿产》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从矿产分布、用途、开采技术条件、建设开发条件等方面,综合论证了云南省矿产开发利用的前景,是一本普及地质矿产知识、地方开发矿业的系统读物。1985年,省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的《1986—2000年云南矿业发展战略研究》,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云南省矿业的现状、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为开发本省矿业提供了战略方案和科学依据。

(二)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

1953年,李希勣、范承钧等发表了《云南东川铜矿地质》,1956年,刘锦新等发表了《云南个旧锡矿的特点及成矿规律》,系统总结了东川铜矿和个旧锡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因素。1959年,省地质厅召开了“云南含铜砂岩地质工作现场会”,推动了砂岩型铜矿的地质勘查工作。1962年,李希勣等发表了《试论云南砂(页)岩型铜矿》,论述了该类型铜矿的地质和成矿特征。1960年,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兰坪县金顶发现铅锌矿,后经探明,为一大规模的砂岩型铅锌矿床,伴生镉、铊、银、锗、锶等多种有用元素,储量也很可观。1969年,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对元谋的贫铂矿研究出综合利用的途径:利用贫铂矿富含镁,使之与磷矿石配料,生产钙镁磷肥,使炉渣中铂族和铜、镍元素品位比原矿提高10倍。与此同时,省地质局第十八地质队在弥渡发现一大型贫铜镍的铂钯矿床。1974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昆明工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对滇中砂岩铜矿的沉积相及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总结出成矿模式;1977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刘昌辉也主编出版了《砂岩铜矿——滇中砂岩铜矿床的实践与认识》一书,藉以指导砂岩铜矿的勘查。1979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李树基等编写的《个旧锡矿地质》,从个旧锡矿二十多年来找矿勘探成果中做出总结归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锡矿地质成矿理论,可算是我国首部锡矿地质专著。1979年,云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继云龙槽涧、昌宁薅坝地发现锡矿后,又在梁河县境发现一中型规模的来利山锡矿,后来由点而面开展工作,证实腾冲、梁河一带为滇西地区主要的锡矿成矿带之一。1981年,国家科委下达“滇西锡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的课题,由云南省地质局承担,范承钧、施琳等具体负责;1985年完成本课题的研究,系统总结了滇西锡矿成矿规律,指出滇西地区是一个锡-多金属地球化学省,是东南亚锡矿带的北延;区内可分东、中、西三个锡矿成矿亚带(昌宁—勐海带,泸水—潞西带,腾冲—梁河带),锡矿床主要为云英岩型、电气石英岩型及砂矿型;总结出八个方面找矿标志和识别准则,已取得一定找矿效果,区域地球化学及含锡花岗岩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此同时,西南有色金属地勘公司、昆明工学院由任治机、孙家聪等承担的《滇西锡矿带成矿远景研究》,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找矿方向预测。省地质科研所谭雪春完成的《滇西东部斑岩和斑岩铜矿》的科研专题,对区内斑岩和斑岩铜矿做了系统总结,划分出东、中、西三个斑岩带。1981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桂林冶金地质矿产研究院和桂林地质学院共同完成了国家科委“六五”攻关项目《个旧—大厂锡矿带及其外围地区锡成矿条件、找矿方法及找矿远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2年12月,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在蒙自白牛厂开始钻探,发现一大型银-多金属矿床。

1984年,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在镇源老王寨发现大型金矿。1984年至1987年,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化探及填图)过程中,发现鲁甸乐马厂大型银矿床。

(三)黑色金属矿产

60年代,云南的地质工作重点是铁矿,发现铁矿的势头较好,铁矿地质科研工作相应也有显著进展。花友仁等系统总结了滇中地区赋存于昆阳群中铁矿控矿因素,分了类型;省地质局综合队分析研究了鲁奎山、他达等铁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省地质局物探队分析研究了大红山航磁异常。经钻探验证,在滇中地区探获两个大型铁矿和一个中型铁矿,特别是1966年新平大红山铁矿的发现,使本省铁矿储量在已有基础上翻了一番。1973年,全国火山岩铁(铜)矿产经验交流会在昆明召开,省地质局第九地质队在有关科研单位配合下,系统总结了大红山铁(铜)矿床的地质、矿床、火山岩特征,火山岩与矿体的关系,恢复古火山机制,从理论上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1974年,昆明工学院孙家聪运用地质力学预测安宁杨梅山铁矿隐伏矿体取得良好效果。1978—1980年,冶金工业部组建滇西铁矿科考队,开展了维西—腾冲—梁河铁矿带的远景研究。1979年,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完成了《云南省铁矿成矿规律及其预测》,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分析了云南铁矿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10个成矿带。1985年,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队完成了《云南砚山县斗南锰矿典型矿床研究报告》,详细介绍和剖析了云南省这一富锰低磷、富而不杂的大型优质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四)非金属矿产

60年代前期,省地质厅区域地质测量队在江城县勐野井发现钾盐矿线索,后经第十六地质队勘查,探明为一中型古钾盐矿。这在我国是第一个。同期,省地质厅第十一地质队在姚安发现蓝石棉矿,经勘查为一大型矿床,居全国第一。1975—1982年,云南省地质局与成都地矿所、成都地质学院合作,组成钾盐研究队,开展对思茅地区固体钾盐成矿条件、找矿方向的研究,系统研究了中-新生代红层含盐性、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古地理及成盐条件,提出找盐(钾盐)方向。这是一份学术水平较高又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1—1985年,由云南省地矿局牵头,四川、湖北等省地矿局参加,编制了《扬子地台西部早寒武世成磷区成矿远景区划》,为进一步扩大磷矿普查和择优勘探提供了资料。1982年11月,第五届国际磷块岩讨论会在昆明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学者35人,中国代表46人;会议交流学术论文43篇,反映了世界磷矿地质研究的新成果,以古洋流成矿说占主导地位。1983—1985年,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参加国家科研项目《滇池地区磷资源开发研究》,完成其中的二级课题《滇池地区磷资源形势分析》,为云南省磷矿开发提供了扎实的依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云南建材地质勘探大队汇编全省1∶50万水泥用石灰岩矿产分布图和《云南省水泥资源图册》,为发展水泥工业提供了地质资料。

(五)能源矿产

50年代,集中相当力量从事煤田地质勘探,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也相应出了不少科研成果。1959年,《地质论评》发表丁训范、贾仕成的《云南东部及东北部上二叠纪煤田的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一文;1962年,戴恒贵、赵准的《滇东晚二叠世含煤系地质特征》,黄景行、杨荆舟等的《云南某露天煤矿储量计算方法》,赵纯昭、何世章的《云南晚第三纪煤矿地质概论》,王世英的“云南中生代煤层及煤田地质特征的初步认识》,均发表于省地质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1973年,北京大学等单位组成腾冲地热联合调查组,于1974年10月提交了《云南省腾冲地区地热资源考察报告》,综述了地热区的地质、热显示、流体地球化学、资源利用和近期开发前景论证等内容。1975年,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在昆明市东郊土桥施工TK2钻孔,打出了地下热水,孔深657米,水温48.5℃,这为昆明市区利用地热提供了具体信息。到1985年止,在昆明市区已有热水井17眼,用于沐浴、医疗、工业、农业用水,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万吨,减轻了城市污染。1979年,云南省煤炭工业厅完成《云南煤田预测》一套综合图件,预测全省煤的远景储量575亿吨。1982年,滇黔桂石油地质科研所先后完成《滇黔桂南盘江地区二叠系岩相古地理及含油性初步研究》及《云南楚雄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研究》等成果,是开展石油普查的论证。1984年,核工业部地质局和日本国动力堆与核燃料开发事业团签定了《关于铀矿资源区域普查协议书》,双方议定在腾冲48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开展技术合作,勘查铀矿。1985年,省地矿局地热地质队对腾冲地区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资源评价的调查研究和为编制全省地热区划图而进行的野外调查基本完成。

7. 化工及矿产 与化工原料有什么区别 分别包括什么

简单的理解:化工是个加工过程;矿产是一种资源;化工原料是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资源。
化工主要分:有机和无机,要细分那就很复杂了,矿产分:金属与非金属,化工原料分:大众原料(及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

8. 矿产与地质 是核心期刊吗

一般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2011版中文核心目录你可以去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下载吉林地质 Jilin Geology 主办: 吉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周期: 季刊出版地:

9. 固体矿产与石油地质相比如何

固体矿产:在地表或地壳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现实经济意义或潜在经济意义的固体自然富集物

10.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是指哪些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是指哪些
矿产资源包括石油。
石油属于矿产资源中的能源矿产。
简介:专
矿产资源指经属过地质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天然赋存于地壳内部或地表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呈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体。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按其特点和用途,通常分为四类:
1、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地热等;
2、金属矿产:如铁、锰、铜等;
3、非金属矿产:如金刚石、石灰岩、粘土等;
4、水气矿产:如地下水、矿泉水、二氧化碳气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