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质设计
㈠ 地质项目设计
地质项目设计是根据地质工作目标和各类规范、规程要求,对地质项目的具体体现,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各项目的依据,是地质勘查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勘查工作的所有投入都是依据地质项目设计所确定的任务及工程量来安排的,因此地质项目设计的优劣在地质勘查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质项目设计由地质设计(勘查方案)、施工设计和设计预算组成。地质设计、施工设计是其技术部分,设计预算是其经济部分。勘查方案是编制地质设计、设计概算的基础;地质设计是编制施工设计和设计预算的依据。
一、勘查方案
(1)为编制技术经济合理的勘查方案,首先要对已有的各种地质资料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对其可靠性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然后进行多方案对比,选择最优的勘查方案。
(2)勘查方案应根据勘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如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明确提出各种勘探手段的具体任务,对各项勘探工程的布置、实物工作量作出相应的安排,并编制方案概算。
(3)方案概算:依据勘查方案确定的各项工程量和有关收费标准(或定额)进行编制。方案概算是勘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地质主管部门安排地质工作费用、控制设计概算及勘查方案招标的依据。
二、地质设计
(1)地质设计的编制应根据已批准的勘查方案,从实际出发,布置各种勘探工程,做到目的明确,部署恰当,经济合理。
(2)地质设计中所布置的各项实物工作量的位置、数量、要求等,都应当分别具体落实,并明确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3)地质设计中所规定的各项勘探工程质量指标,既要符合有关规定,满足地质任务的需要,又要注意经济技术合理。
(4)地质设计中必须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要结合勘查工作开展有关地质问题的专题研究,以提高地质报告的研究程度。
三、施工设计
(1)施工设计是为达到地质设计目的,保证地质设计任务实现,而采用各种手段的技术、工艺选择和为施工全过程部署的技术文件,它是在遵循地质规律和地质勘查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为完成一个地质勘查项目任务应采取的技术方案。它是根据批准的地质设计,结合工作区内施工条件(包括地质条件),按照不同的勘查手段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艺,确定优化的施工部署,以保证各项勘查工程设计的地质目的、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达到地质设计要求。各种勘查手段的施工设计可分别编制、统一汇总。
(2)施工设计的编制依据是经过优化并获得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的地质设计。
(3)施工设计的编制应在现场踏勘和认真分析以往勘查施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比较后择优编制,施工设计应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措施上具体,确保勘查项目设计中地质任务的完成。
(4)施工设计一般由勘查项目的施工单位组织编制,报经主管单位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批准。
四、设计预算
(1)设计预算是按照经济规律要求,根据技术设计和预算标准及有关基础定额反映同一地质勘查项目任务所需要的人、财、物的经济方案,它是编制项目计划和确定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招投标、签订项目合同并对项目进行监督的依据。
(2)设计预算的编制依据是下达的项目任务书、批准的地质设计、施工设计和上级有关政策性文件、权威部门颁布的预算标准和有关基础性定额资料、其他相关资料(如地形等级、岩石级别、地质复杂程度等)。
(3)勘查项目设计预算包括自立项其至汇交地质报告止的全部工作内容。按工作项目(手段)包括:①地形测绘;②地质测量;③物化遥;④槽井探;⑤坑探;⑥钻探;⑦岩矿测试;⑧工地建筑;⑨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⑩其他地质工作。
(4)设计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①符合现行政策、法规、办法;②实事求是、依据充分、公平合理;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④不漏项、不重项。
(5)设计预算应报项目主管单位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进行评审和确认。审查确认后的设计预算一般不得调整和变更,但遇下列情况准予调整:
① 由于设计地质任务变动或因地质条件与原设计发生重大变化,地质设计需作重大修改,勘查项目预算总额增减5%以上;
② 因不可抗拒或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经济损失超过项目预算总额3%以上;
③ 国家政策有重大调整;
④ 其他影响设计预算难以执行的重大因素。
(6)不同资金来源的地质项目,其预算包含的内容不完全一致,如预算内财政资金项目一般不包含利润、税金和管理费用;而社会资金项目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考虑合法利润(社会或行业平均水平)、税金及合理分摊的管理费用。
五、设计优化
对于一个完整的地质勘查项目,投入资金的多少首先取决于设计,因此设计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设计的优化不仅是对客观地质体或地质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地质成果不可忽视的环节。
(1)地质设计的优化是在一定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分析研究、合理推断,在对客观地质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对下一步地质勘查工作作出总的合理布置。在勘查过程中,随着地质资料的不断积累,认识的不断深化,地质设计也应不断地加以调整,因此,地质设计的优化,应贯穿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全过程。
(2)地质设计的优化,应以国家颁布的各类专业规范、规程为准则,结合勘查工作区的具体条件,为完成勘查工作的地质任务,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运用地质科学理论进行合理的推断,适时调整地质勘查工作。
(3)地质设计优化的重点是研究勘探手段的合理使用和各种工程量的合理布置。要根据地质任务要求,处理好各种手段的有效配合,合理安排各种手段和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不断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经济效益,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佳地质成果。
㈡ 地质和设计有什么关系
建筑工程设计要先进行地质勘察撑握地形后,才能进行设计。
㈢ 钻井地质设计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1 首先来是依据地质设计做源出相应的钻井工程设计
2 地质设计中的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层简介和钻探目的会给施工方提供很多参数数据,为钻探奠定基础。
3 地质设计中会有一些针对地质录井方面的一些要求和规范,起到一个施工规范标准的作用。
4 会有一些已钻井的复杂情况的描述,可以做一些地质预告。
㈣ 土体地质工程设计问题
1.土体地质工程设计中不确定因素
土体地质工程设计中的困难在于:①地质模型难于准确地给定;②工程地质力学参数难于准确地给定;③粘性土降水很难做到符合设计要求;④施工质量也常常达不到设计要求。以基坑工程来说,目前基坑工程是有风险的。原因在于:
(1)目前对基坑边坡破坏机制还不都很清楚,这表明目前基坑设计在理论上还不成熟,用什么理论进行支护设计,还不是很清楚;
(2)目前取得的土体力学参数与实际相差很大,有的说土体强度试验结果可能比实际低了30%左右;有的说土体的湿度具有控制作用,而土体中的湿度是很难搞清楚的,试验结果到底是高还是低很难说清;就变形模量来说,目前实验室测得的变形参数仅为几十至几百MPa,而反分析得到的可高达1000~1200MPa。原因可能在于试验取样时把土体受的围压取消了,这就造成试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目前看来,比较好的办法是采用变形监测反分析的方法来取得这些参数。
(3)目前对土体中应力(即地应力)还不清楚,现在在设计中都是采用γh来估算土体中应力,实际上并不一定都符合实际。土体中除有自重应力外还有构造应力,著者在北京市航空干部管理学院主楼基坑下4m深处淤泥层中就见到过“X”节理,这是土体中水平地应力为第一主应力的表现,垂直地应力为第二主应力,这表明土体中确实存在有构造应力。看来需要进行土体中的地应力测量。
(4)土体结构,在土体地质工程建设中土体结构常不被重视,这是土体地质工程建设中出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软夹层层状结构更具有特殊意义,这种结构常被误认为层状结构,而且软夹层常不连续,而且厚薄不均,极不稳定,但是它是极为重要的土体结构单元。
(5)地下水也是很难搞清楚的一项土体赋存环境因素:①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②地下水探测技术还不能把所有的隔水层和含水层都搞清楚,很难给出可靠的地下水模型,这样一来,就给土体地质工程设计带来不确定性。
在进行土体地质工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因素,不要以确定论观点看待设计结果。
2.土体力学分析方法问题
(1)土体破坏机制:土体地质工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土体力学分析。土体力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主要决定于力学模型。力学模型确定的正确与否则决定于对土体破坏机制的判断。目前采用的土体力学模型多数是采用库仑—莫尔模型,实际上是认为土体破坏机制是剪破坏,这不完全符合实际。实际是土体破坏机制受土体结构控制。在土体结构控制下土体有多种破坏机制,也就是说有多种力学模型,详见“土体结构控制论和土体力学原理”部分。
(2)土体力学介质及土体力学分析方法:目前土体力学分析主要是用单一的连续介质力学方法。这并不符合土体实际,土体实际是具有多种力学介质,应该采用相应的力学方法进行力学分析。在第四章“土体结构控制论与土体力学原理”内谈到过,土体至少具有三种力学介质和三种力学分析方法。这是由土体地质特点或者说土体结构特点决定的。
㈤ 高速公路地质设计图中S和T是什么意思
S志留系地层;T三叠纪地层。表示不同时代的岩石。
㈥ 勘察院、设计院、地质局和地质队有什么区别
20年以前,区别很大,现在本质上没太多区别,或者说与你有关的工作没什么区回别答。
首先说一下,勘察设计院和勘察院,前者字面上的含义是说除勘察主业之外,还包括一些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和咨询之类的更高含金量的业务范围。而勘察院通常以各类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地质勘查业务为主。如果是纯粹的设计院,即名称中不带勘察两字的,则是以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咨询等为主、不包括或只有处于从属地位的地质勘察部门。
地质局通常管理若干个地质队。凡是地质局下属的什么什么队,都是地质队。282大队,就是282地质队。地质队的上级就是地质局,或叫勘查局。
虽说从内容上说,已经没什么区别了。但是这些单位的历史不同,故而单位的“气质”和现状往往也有一些不同的共性。计划经济时代,地质队都是做地质勘查的队伍,以钻探队伍,地质找矿等业务为主,属于流动单位,多位于艰苦地区,最好的也不过是远离当时的城市建成区之外(为了每天能多几毛钱的补贴),改革后地质队勘探工作被大幅削减,出现大批的地质队转到工程勘察业务上来。通常会保留部分地质勘探业务。未完,工作忙
㈦ 结构设计需要地质勘查的哪些内容
勘察报告很厚,应该快速找出对基础设计实际有用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应该重点看的内容和数据:
1、 直接看结束语和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该土质的好坏。一般认为不小于180Kpa的为好土,低于180Kpa的土可认为土质不好。
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采用一些地基处理方式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 结合钻探点号看地质剖面图,并一次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了报告所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高层范围内,以此确定基础埋深。对于局部未进入持力层的小部分回填土,可在验槽时与勘察单位共同协商,采取局部清除,用级配砂石替换等方法处理。
3、 看结束语或建议中对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别。
这条很重要,没有的话要让勘察单位重新补充且明确液化判别。
4、 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在设计地下构件如地下砼外墙配筋时要用到,来计算外墙受到的水压力。
当估计建筑物有可能抗浮不满足要求时,一般要用到抗浮水位。
5、 对于结束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必要时将其转写进基础的一般说明中。
如: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槽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应妥善选择降水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降水开始后需经设计人员同意方可停止,等。
6、 了解结束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尤其是建筑场地类别,在电算时要用到。
7、 了解持力层土质下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如果有,需验算一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㈧ 哪种地质设计中给的系数最高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回伴生矿床。在世界上,岩金答、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
㈨ 工程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的区别
设计是施工的要求、目的、蓝本,是施工工程不能违反的总纲。工程地质勘察是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总提出的要求进行施工。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是大脑,工程地质勘察是手脚。一般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的是机关、设计院人员是甲方;工程地质勘察是施工方,要上工程具体施工,是乙方。
㈩ 地质勘察设计研究院是什么
一般都是做岩土工程勘察,桩基施工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