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修建隧道选什么地质构造

修建隧道选什么地质构造

发布时间: 2021-01-21 00:08:34

Ⅰ 褶皱地区挖隧道应选择的地质构造是

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背斜地质构造。原因(1)背斜岩层弯曲呈穹窿状,比较稳固,不易塌方。为向斜岩层两翼向上弯曲,打隧道时将中部岩层挖去后,很容易塌方;(2)向斜是储水构造,打隧道可能会出现漏水现象。

地理必修一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现实指导意义:_储油_储水_下方建隧道

背斜 储油 向斜 储水 背斜 下方建隧道

原因:
1、由于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且油、气的密度比水小,专所以背斜常是属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2、向斜储水相反。因为水与石油的密度不一样。
3、背斜处岩层向 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

Ⅲ 隧道应建在什么地质构造上,为什么

背斜。
原因是:一背斜的拱形结构没有被破坏,安全性好;二是不容易储存地下水。

Ⅳ 地理题。 1.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短层向斜背斜) 2,如果要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1,A是断层,B是向斜,C是背斜。
2,C,天然的拱形结构,地下水没有办法在此聚集,且稳定性好。岩石受过挤压,破碎层度大,易于挖掘。
还望采纳。

Ⅳ 地形,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及地应力等,对隧道和地下硐室选址有何影响

洞室(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公路、铁路等交通隧道,地铁隧道,引水隧道,地下硐室); 地下洞室包围于岩土体介质中,在洞室开挖与建设中破 坏了岩体原始平衡条件,会出现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 如塌方、突水、冒顶、片帮、底鼓等。因此,在规划与 选址阶段,需要进行稳定性评价。
1,地层岩性-成因、时代、岩性、产 状、成岩作用特点、变质特点、风化特征、 软弱夹层、接触带、物理力学性质等;
2,地 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的分布与特征。 对于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 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对建筑安全影响较 大,需要详细而深入研究;
3,水文地质条件 -要查明成因、埋藏、分布、动态变化、化 学成分等;
4,地表地质作用-是现代地表地质作用的反 映,与建筑区地形、气候、岩性、构造、地下水 和地表水相互作用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滑坡、崩 塌、岩溶、泥石流、风砂移动、河流冲刷与沉积 等,对评价建筑物稳定性与预测工程地质条件变 化意义重大;
5,地形地貌-地形指地表高低起 伏状况、山坡陡缓程度、沟谷宽窄程度等,地貌 指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时代。如平原区、丘陵区, 如地形起伏、土层薄厚情况、地下水埋藏特征与 地表地质作用均具有不同特征,影响建筑物场地 与线路选择。

Ⅵ 如何理解地下工程的选址应避免工程走向与岩层走向交角太小甚至平行的地质构造

注意来,说的是岩层走向,而不是岩层自倾向。
如果地下工程跟岩层走向平行,如果是隧道的话,那么整个隧道都都会处在顺向坡,逆向坡的环境里,如果岩层的倾角小的话,那就是最危险的情况了。
如果隧道垂直于岩层走向,瞬间就穿过岩层了,隧道也能短一些。

Ⅶ 论述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

以道桥专业为例
一、 边坡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边坡中的各种结构面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软弱结构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斜坡稳定起着很大作用。这种关系多种多样,稳定性也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平叠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为水平的。这种斜坡一般比较稳定。)

2. 顺向坡(主要是指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边坡面的走向平行或比较接近,且倾向一致的边坡。)

3. 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这种边坡一般是稳定的。)

4. 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与坡面走向成斜交关系。其交角越小,稳定性越差.)

5. 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坡面走向近于垂直。这类边坡稳定性较好,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滑坡)

二、隧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水平或倾斜不大的岩层(较坚硬的厚层岩层中较为稳定, 软硬相间的岩层中易发生坍方)

2.直立岩层(坚硬岩层、地下水很少,一般是较稳定的,层薄又有软弱夹层,只要有少量的地下水活动,也会造成较大的地层压力,将有掉块和坍塌冒顶的可能。)

3.倾斜岩层(岩层倾斜角度的大小和岩层的性质是影响隧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有时在一个断面上出现几种岩层,或者出现不整合面或断层破碎带等,这时地层压力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是巨大的,同时地下水常沿此活动,在设计施工中都得慎重处理。

4.褶曲(在褶曲地段修筑隧道,最好选在翼部通过或横穿褶曲轴。在选线中对于千枚岩以及粘土岩等地层的褶曲层,应予避开。因为这些岩层石墨化后形成滑面,易引起滑塌。)

5.断层(应尽量避开大断裂带;若条件不允许时,线路中线也应与断层走向尽量直交。)

三、桥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1.桥址的选择

选择桥址时,应首先搞清楚地质构造,特别是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更是重要。对大的构造线及断层破碎带、岩层软弱带等一定要调查分析,研究其与桥址的关系;

2.桥墩位置的布置(桥墩一般不宜放置在断层破碎带上。)

3.桥基的稳定性(岩层的产状、偏力、断层破碎带、软弱带对桥基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1)当岩层产状倾向下游,其中又有软弱夹层时会因水的冲蚀影响到基础的稳定性,如果软弱夹层较厚,会使基础受力不均,产生不均匀沉陷以致发生破裂现象;

(2)若地基位于断层破碎带,一般是不稳定的,应加以特别处理,否则会出现不均匀沉陷或产生基础滑动;

(3)当两种不同岩层接触,其接触面较陡时,基础最好设计在单一岩层上,因接触面一般是软弱带。

Ⅷ 隧道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包括哪些内容

隧道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包括内容如下:
1、岩性:是最基本的地质资料。主要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风化程度等。新建狗磨湾隧道所见到的均是石英云母片岩,呈灰色—灰黑色,层状构造,片理发育,风化轻微—颇重,含绢云母,有滑腻感。
2、断层:是地壳上主要的构造痕迹,它的形成、特性及规模决定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对隧道施工影响极大,是开挖时发生塌方的主要地质原因之一。主要描述断层位置、产状、断层破碎带宽度及构造类型、断层性质及其与其它断层的关系、派生节理产状、密度及充填物等。在开挖面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断距很小的断层。
3、贯穿性节理:是造成块体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描述节理产状、密度、宽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特征(光滑、粗糙、起伏不平)、出露位置等。在开挖面调查中,曾多次发现贯通性非常好的节理,发生过几次块体塌方,由于我们进行超前预报,提醒施工人员注意,提前采取必要的措施,因此,没有造成大塌方。
4、岩脉:岩脉侵入的位置往往是地壳的薄弱点。我们主要描述岩脉的岩性,出露位置、宽度、接触关系、破碎情况、风化程度等。在开挖面调查中,我们所见到的大多是石英岩脉,风化轻微,呈透镜状或线状穿插于围岩中,杂乱无规则,造成围岩非常破碎。
5、水:水增加了隧道施工难度。地层渗水影响喷射混凝土的质量;若在断层带内岩体破碎,或节理被次生粘土充填地段有水,则会大大降低围岩的自稳能力,增加坍塌的可能。我们主要描述出水点位置及其与断层和节理的关系、出水状态(滴、流、涌)、水味、水色、水温、出水点附近有无沉淀物等。同时了解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对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可能存在水力联系的地方进行了地下水动态观测,提前确定施工中的排水措施,以防止造成涌水事故。

Ⅸ 地质构造对隧道工程有什么影响

这个影响的因素还是值得工程师考虑的,所以影响很大.例如地质为断层、背斜等结构类型的都不合适修建隧道.

Ⅹ 背斜向斜的区别,判定方法

一、性质不同抄

1、背斜:岩层发生袭褶曲时,形状向上凸起者。

2、向斜:属于褶曲的基本形态之一,与背斜相对。

二、特点不同

1、背斜: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部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这一点是其与向斜的根本区别)。但是,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经长期侵蚀后反而可能成为山岭,相应的背斜却会因岩石拉张易被侵蚀而形成谷地。

2、向斜:向斜为褶曲构造之一部分,两翼指向上方,中央向下屈曲。其在褶弯内之岩层,愈往中央,愈为年轻。向斜之两翼,如向同一方向倾斜,曰转倒褶曲;如两翼之倾斜,几近水平,或作水平状态,曰偃卧褶曲。向斜与背斜相连,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壳岩层,呈现波状。

三、背斜和向斜的判定:

1、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

2、向斜: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