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探井土样标签怎么写
Ⅰ 项目二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探井包括圆井和浅井。浅井为坑探工程之一,是从地表向下铅垂方向掘进的一种深度和断面都较小的地质勘探坑道。其断面形状一般为正方形和矩形,断面面积为1.2~2.2m2,深度一般不超过20m。浅井主要用于覆盖区揭露矿化、蚀变带、矿层和物化探、重砂异常。断面形状为圆形的浅井,又称小圆井,主要用于地质填图中遇到第四系覆盖,而槽探又达不到地质目的时,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采集样品,提供编制地质图件所需资料。因其施工方便,在矿区勘查中经常使用。
一、浅井施工
浅井的施工深度较大,为便于井壁支护,一般施工成方井,有时也施工成长方形井。
施工浅井时,为防止井壁支护对所揭露地质现象的遮盖,施工人员应及时通知编录人员及时编录和采样后,再作支护。
二、浅井地质编录的准备工作
1.编录组人员组成
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编录工作,安排并协调其他组员工作。
2.浅井素描图比例尺
用于揭露矿层(体)或地质界线时,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矿种和地质现象,可放大到1∶50。
3.浅井编录壁
浅井第一壁(长壁)一般应垂直矿体走向(与勘探线方向一致)。其第一壁规定如下:正南北向浅井,东壁为第一壁,其余均把北壁作为第一壁。第一壁确定方法与槽探完全一致,各矿区应作统一规定。
浅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垂布设,浅井的基点就是浅井的坐标点(图4-1)。
图4-1 基点、基线布设
4.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浅井工程素描图的展开方法一般是四壁平行展开法及四壁十字展开法,如果地质情况比较简单,也可只画两壁,甚至是一壁。井底素描一般可以不作。
(1)四壁平行展开法
将浅井从工程起点处拆开,四壁按逆时针方向并立展开。如需作井底素描时,应将井底图形画在第一壁的下方。此法能比较直观且完整地表示浅井四壁的地质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图面紧凑而美观,素描及利用资料都比较方便,因而被普遍地采用。
选北壁作第一壁后,北壁不动,从北壁与西壁交线处断开,将西、南、东三个壁同时作逆时针旋转,直至与第一壁构成一个平面,则为浅井四壁展开图(图4-2,图4-3)。
(2)四壁十字展开法
井底在中央,四壁分开,呈十字状。此法缺点是,四壁的地质现象被人为地分割开,图件既费纸又不美观,因此,很少采用。
三、浅井壁地质要素投影方法
浅井壁上各地质要素采用垂直投影方法,基线作铅垂坐标,钢卷尺作水平坐标进行投影作图。
图4-2 四壁展开平面示意图
图4-3 井壁展开剖面示意图
1.点的投影方法
点的投影如图4-4所示,在浅井第一壁和第二壁上分别采了薄片标本b1、b2两块。
图4-4 浅井中点的投影图
b1位置投影,用钢卷尺自b1点呈水平状交于基线1.5m的A点处,A点至b1水平距1.4m,即b1坐标为基线1.5m,水平1.4m。
b2位置投影,用钢卷尺自b2点呈水平状交于第一壁与第二壁交线上B′点,再自B′点水平延长交于基线上B点2.3m处,b2至B′水平距1.5m,即b2坐标(第二壁上)为基线上2.3m,水平1.5m。
最后利用b1、b2坐标数值展绘于浅井展开图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上。
2.界线投影方法
在图4-5中,选北西壁为第一壁,它垂直勘查线方向,所以第一壁和第三壁上反映了铁矿层的走向,第二壁和第四壁平行勘查线方向,壁上表现的是铁矿层的倾斜方向。ABCD及EFGH分别为铁矿层(图4-5A),A、B、C、D、E、F、G、H8个点分别位于浅井四壁的交线上,它们的水平坐标均可视为零值。用点的投影方法,A、B、C、D四点的坐标为投影点:
A点铅直坐标1.8m;B点铅直坐标1.8m;C点铅直坐标4.8m;D 点铅直坐标4.8m。
最后将各点的铅直坐标,在浅井展开图(图4-5B)每两壁交线上分别找到A、B、C、D点的位置,连接相邻投影点构成一条较圆滑的曲线(不能勾成折线),即为浅井展开图上四个壁的铁矿层顶界线,按此方法再依次投影E、F、G、H4个铁矿层底界线点。
图4-5 界线投影示意图
四、浅井素描图的内容及要求
图面上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垂直标尺、方位、分析结果表和责任签。图内应有岩性分层界线、矿层(体)界线、蚀变带、断层及破碎带、样品位置及编号、产状等。
素描图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现象,凡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图上宽(厚)度≥1mm,长度≥3mm者,都应在图上反映(图4-6)。如素描图的比例尺是1∶50,实际地质体宽(厚)度≥5cm,长度≥15cm,素描图上要放大表示。
五、野外编录步骤和要求
1.野外编录步骤
1)确定第一壁。按照矿区统一规定,在浅井工程实地位置,确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时丈量浅井四壁规格。
2)布设基点(木桩)、基线。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汇的井口处,打入编有浅井编号的木桩即为基点,基点亦是浅井的坐标点。基线是用皮尺的零米点固定在木桩(基点)上,并沿第一壁和第四壁铅垂悬挂而成。
3)绘制浅井空白图。作图人员在进入井下之前,丈量井口四壁规格,在方格厘米纸上,按照比例尺将1、2、3、4壁依次展开,同时绘上基点、基线和第一壁方向,即为浅井空白图,作为井下编录使用。
图4-6 浅井素描图
4)记录、采样。在观察地质现象和测量各种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文字记录和采样。文字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同槽探。采样应填写《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表4-1)。
浅井样槽一般布置在反映矿层走向的编录壁上,一般呈铅直状连续布置。当矿层薄、样品数量少时,样槽也可呈斜向(垂直矿层)布置。刻槽样规格类同探槽。
5)投影—编绘素描草图。按照点投影、线投影的方法和要求,对浅井编录壁(两壁或四壁)上各分层界线、矿层(体)界线、断层线等,以及样品、标本、产状位置等地质现象进行投影,将投影点展绘到空白图的相应位置上,然后连接相同性质的投影点构成各类界线,标注样品标本号、产状数据等,形成素描草图。
2.野外编录要求
1)浅井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分段进行。在分段编录的全过程中,要求每次编录的基线布置都应从井口基点处统一从零米开始悬挂皮尺,以保证上次编录末端井深与这次编录的开始井深数据完全吻合,避免重新布设基点出现井深误差。
2)浅井施工、编录及采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块,及时架箱支护。特别是编录、采样时,应安排专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块、掉物伤人。施工及编录人员在井下作业必须佩带安全装备。
3.室内整理
(1)素描图整理
1)根据矿区统一图示图例,完善各岩性层花纹、代号及其他规定的内容。
2)对完善后的素描图,编录人员经自检、互检后,全部上墨。
(2)文字整理
1)应核对文字记录和素描图,以达到文、图完全一致。核对时,应从井口开始逐层进行,检查界线井深、矿层井深、断层井深、岩性与花纹、样品井深及编号、产状位置、数据等是否吻合,如有差错,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修正。
2)检查记录中的地质用语是否恰当、准确,如有错、漏之处,及时改正。
3)对记录中所有数据全部上墨。
将素描图和文字整理完善之后,即可清理样品、登记、送样。
六、圆井施工
圆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过5m,但如果第四系稳定性好、井下不充水或少水,经安全人员实地查看批准,在有预防措施的条件下,圆井深度可适当加深。
圆井揭露至基岩0.3~0.6m深度即视为达到地质目的。当施工条件有利,而且矿层厚度较小,在允许的施工深度内可以揭穿矿层时,圆井可起到浅井的探矿作用,这时,圆井也要求刻槽取样。
七、圆井地质编录准备工作
1.编录组人员组成
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编录工作,安排并协调其他组员工作。
2.基点、基线布设
圆井基点设在勘探线方向与圆井在地表交汇的正北、北西、北东、正东点的井口边。基线自基点用皮尺铅直布设到井底,基线通过的一壁为编录壁。
3.文字记录和作图
依次将基线通过的地质界线、产状、样品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于《圆井地质记录表(附素描图)》(图4-8)中,并作图。由于圆井范围小,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有限,编录时可以作简单的素描图和文字记录。
图4-8 圆井地质记录表(附素描图)
4.圆井展开作图法
圆井地质编录与浅井地质编录基本相同,但素描图的展开方法有异。其做法是,在圆井井口平面上取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连接直径端点组成一个内接于圆周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边即为理想的四个井壁,然后将各段圆弧上的地质现象按地质体的产状分别投影到四个理想的井壁上,在选择正方形的方位时,应使其中的一对边平行于勘探线方向(图4-7)。
图4-7 圆井展开方法示意图
圆井展开方法除上述常用的正方形展开法外,尚有圆周法,即展开后井壁宽度等于圆井的周长,其他与正方形法的编录一致。此外还有剖面法,即沿圆井中平行于勘探线方向(或垂直于地层走向)的直径作一剖面,将圆弧壁上的地质现象按产状投影到剖面上来,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较为简便。
八、探井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1)音像记录表;
2)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3)槽、井、坑探工程采样登记表、送样单;
4)标本登记表;
5)岩矿石标本;
6)鉴定及测试成果;
7)圆井素描图;
8)浅井素描图。
九、附录
表4-1 槽、井、坑探工程采样及分析结果记录表
Ⅱ 工程地质勘探
3.3.2.1 勘探工作综述
(1)勘探点的布设及测量
勘察工作共布置6个工程地质勘察孔,其中北端帮4个,南端帮2个,钻孔坐标及钻孔深度见表3-5,钻孔平面位置见图3-7。
表3-5 钻孔坐标及钻孔深度
图3-7 钻孔位置
图3-8 KT1-1钻孔柱状图
(2)钻探施工
钻探严格控制回次进尺,采用套管护壁、干钻、单动双管金刚石钻进等钻探及取芯工艺,确保岩芯采取率。并按采取的岩土芯结合钻进情况进行地层鉴定、分层与描述。钻进深度和岩土层分层深度的测量误差低于±5cm,同时严格控制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以保证分层精度符合要求。钻孔口径不小于108mm,并满足取样的要求。钻孔施工及探井完成后,均采用水泥砂浆封闭,封孔方法采用泥浆泵注入法,并对场地进行了清污。
(3)取样工作
原状土样采用标准厚壁敞口式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法采取;岩样从岩芯管内或边坡上直接采取。取样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结合岩土性质分布特征执行。
3.3.2.2 勘探成果
本次勘察工作共采集土样720组,岩样640组,绘制钻孔柱状图6张,其中KT1-1钻孔柱状图见图3-8,工程地质剖面图见图3-9至图3-11。
图3-9 剖面1工程地质模型
图3-10 剖面2工程地质模型
图3-11 剖面3工程地质模型
3.3.2.3 钻孔窥视成果
(1)工作原理
钻孔窥视仪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组成。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电脑、三脚架、绞车、滑轮和深度计数器;地下部分包括摄像探头和电缆,摄像探头由CCD摄像机、LED灯、玻璃罩和锥形镜组成。钻孔孔壁经LED光源照亮,CCD摄像机摄取由锥形镜反射的孔壁图象,图象信息经电缆传送至控制器和电脑,整个采集过程由图象采集控制软件系统完成,此系统把采集的图象展开和合并,记录在电脑上。
图3-12 智能钻孔窥视仪及原理
(2)钻孔窥视成果
本次勘察共设立了5个钻孔窥视监测孔,其中北帮3个,南帮2个。
钻孔KT1-1位于安家岭矿北帮西部,其孔内4m以上区域较为破碎(图3-13)。2014年2月,受2号井工矿影响,安家岭矿北帮1310和1280两个弱面发生错动,钻孔KT1-1位于1280弱面下缘,故其完成性较差。其余部分局部破碎,整体完整性较好,说明下部岩层没有发生大规模错动。
图3-13 KT1-1孔内情况
钻孔KT2-1、KT2-2位于安家岭矿北帮东部,目前受2号井影响较小,孔内岩层整体性较好,局部见裂隙发育,见图3-14和图3-15。
图3-14 KT2-1孔内局部裂隙发育
图3-15 KT2-2孔内整体完整性较好
钻孔KT3-1、KT3-2位于安家岭矿南帮中部,工程地质条件好于北帮,通过钻孔电视观察,钻孔KT3-1、KT3-2整体完整性较好,局部裂隙发育,钻孔KT3-2在101.3m处有出水点,见图3-16、图3-17。
图3-16 KT3-1孔内整体完整性较好
图3-17 KT3-2孔内出水
Ⅲ 地质勘察说的土样个数包含岩样吗
地质勘查专用设备制造业市... "地勘报告" 内容简介 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由谁提... 1、前期勘察(踏勘、钻探等等); 2、取样(水样、土样、岩样); 3、汇总资料;
Ⅳ “在探井中取样”的“探井”指的是什么呀
在探井中取样是先在井底或井壁的指定深度处挖一土柱,土柱的直径必须稍大专于取土筒的直径。将土属柱顶面削平,放上两端开口的金属筒并削去筒外多余的土,一面削土一面将筒压入,直到筒已完全套入土柱后切断土柱。削平筒两端的土体,盖上筒盖,用熔蜡密封后贴上标签,注明土样的上下土柱后切断土柱。削平筒两端的土体,盖上筒盖,用熔蜡密封后贴上标签,注明土样的上下方向即可。
Ⅳ 地质勘探取土怎么办 巨匠土壤取样取芯勘探钻机
工程抄地质勘察方法:测绘、勘探、袭岩土测试、长期观测
测绘:将建筑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现象反映在地形图上。是一种在地面进行的勘察方法。
勘探:是一种查明地下地质情况的勘察方法。可分为:(1)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根据导电率、磁性、密度以及弹性波在地下不同地层、介质(水、空洞、岩等)中传播速度的不同来划分岩性、地下水位、溶洞分布等等。指导钻探。(2)钻探:与坑(槽)探配合使用3)触探:即是一种勘探手段,又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原位测试:载荷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现场直接剪切试验。
长期观测。
Ⅵ 如何进行土壤样品的盛装和标签填写
1、土样的风干
在风干室将土样放置于风干盘中,摊成2~3 cm 的薄层,适时地压碎、翻动,拣专出碎石、砂砾、属植物残体。
2、样品粗磨
在磨样室将风干的样品倒在有机玻璃板上,用木锤敲打,用木滚、木棒、有机玻璃棒再次压碎,拣出杂质,混匀,并用四分法取压碎样,过孔径0.25mm(20 目)尼龙筛。过筛后的样品全部置无色聚乙烯薄膜上,并充分搅拌混匀,再采用四分法取其两份,一份交样品库存放,另一份作样品的细磨用。粗磨样可直接用于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等项目的分析。
3、细磨样品
用于细磨的样品再用四分法分成两份,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25mm(60 目)筛,用于农药或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量等项目分析;另一份研磨到全部过孔径0.15mm(100 目)筛,用于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4、样品分装
研磨混匀后的样品,分别装于样品袋或样品瓶,填写土壤标签一式两份,瓶内或袋内一份,瓶外或袋外贴一份。
Ⅶ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探井包括圆井和浅井。圆井主要用于地质填图中遇到第四系覆盖,而槽探又达不到地质目的时,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因其施工方便,在矿区勘查中经常使用。浅井主要用于覆盖区揭露矿化、蚀变带、矿层和物化探、重砂异常。
1. 圆井
圆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过 5m,但如果第四系稳定性好、井下不充水或少水,经安全人员实地查看批准,在有预防措施的条件下,圆井深度可适当加深。圆井揭露至基岩0. 3 ~ 0. 6m 深度即视为达到地质目的。当施工条件有利,而且矿层厚度较小,在允许的施工深度内可以揭穿矿层时,圆井可起到浅井的探矿作用,这时,圆井也要求刻槽取样。
图 6-22 探槽绘图起点方式约定 ( 情况一)
图 6-23 探槽绘图起点方式约定 ( 情况二)
圆井地质编录:
( 1) 基点、基线布设
圆井基点设在勘探线方向与圆井在地表交汇的正北、北西、北东、正东点的井口边。基线自基点用皮尺铅直布设到井底,基线通过的一壁为编录壁。
( 2) 记录和作图
依次将基线通过的地质界线、产状、样品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于 “圆井地质记录表 ( 附素描图) ”( 见图 6-24) 中,并作图。由于圆井范围小,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有限,编录时可以作简单的素描图和文字记录。
图 6-24 圆井地质记录表 ( 附素描图)
2. 浅井
浅井的施工深度较大,为便于井壁支护,一般施工成方井,有时也施工长方形井。施工浅井时,为防止井壁支护对所揭露地质现象的遮盖,施工人员应及时通知编录人员及时编录和采样后,再作支护。
图 6-25 基点、基点基线布设图
( 1) 浅井比例尺与基点布置
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 1∶ 100,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矿种和地质现象,可放大到 1∶ 50。一般浅井编录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各矿区应作统一规定。浅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垂布设 ( 见图 6-25) 。
( 2) 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选北壁作第一壁后,北壁不动,从北壁与西壁交线处断开,将西、南、东三个壁同时作逆时针旋转,直至与第一壁构成一个平面,则为浅井四壁展开图,见图 6-26和图 6-27。
图 6-26 四壁展开平面示意图
图 6-27 井壁展开剖面示意图
( 3) 浅井素描图的内容及要求
1) 图面上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垂直标尺、方位、分析结果表和责任签。图内应有岩性分层界线、矿层 ( 体) 界线、蚀变带、断层及破碎带、样品位置及编号、产状等,见图 6-28。
2) 素描图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现象,凡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图上宽 ( 厚) 度≥1mm,长度≥3mm 者,都应在图上反映。如素描图的比例尺是 1∶ 50,实际地质体宽 ( 厚) 度≥5cm,长度≥15cm,素描图上要夸大表示。
( 4) 野外编录步骤和要求
1) 确定第一壁。按照矿区统一规定,在浅井工程实地位置,确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时丈量浅井四壁规格。
2) 布设基点 ( 木桩) 、基线。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汇的井口处,打入编有浅井编号的木桩即为基点,基点亦是浅井的坐标点。基线是用皮尺的零点固定在木桩 ( 基点) 上,并沿第一壁和第四壁铅垂悬挂而成。
3) 绘制浅井空白图。作图人员在进入井下之前,丈量井口四壁规格,在方格厘米纸上,按照比例尺将 1、2、3、4 壁依次展开,同时绘上基点、基线和第一壁方向,即为浅井空白图,作为井下编录使用。
4) 记录、采样。在观察地质现象和测量各种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文字记录和采样。文字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同槽探。采样应填写 “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
5) 投影 - 编绘素描草图。按照点投影、线投影的方法和要求,对浅井编录壁 ( 两壁或四壁) 上各分层界线、矿层 ( 体) 界线,断层线等以及样品、标本、产状位置等地质现象进行投影,将投影点展绘到空白图的相应位置上,然后连接相同性质的投影点构成各类界线,标注样品标本号、产状数据等,形成素描草图。
6) 浅井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分段进行。在分段编录的全过程中,要求每次编录的基线布置都应从井口基点处统一从零米开始悬挂皮尺,以保证上次编录末端井深与这次编录的开始井深数据完全吻合,避免重新布设基点出现井深误差。
7) 浅井施工、编录及采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块,及时架箱支护。特别是编录、采样时,应安排专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块、掉物伤人。施工及编录人员在井下作业必须佩带安全装备。
3. 数字化圆井 ( 方井) 编录 ( MEMAPGIS)
1) 圆井 ( 方井) 基本信息数据采集。在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菜单栏的室内工程属性数据录入 ( 新建) 中选择圆井 ( 方井) 进入基本信息栏,选择圆井或方井,将工程号、坐标、比例尺等要素填入。
图 6-28 浅井素描图
2) 圆井 ( 方井) 测量数据采集。在工程操作与区域采样菜单栏的工程数据编辑与浏览选择圆井 ( 方井) 数据录入总界面,选择圆井 ( 方井) ,创建勘探线、工程编号目录,在圆井 ( 方井) 编录数据总对话框中按首先分层库,其次是采样、素描、产状、刻槽的顺序录入。
3) 圆井 ( 方井) 分层坐标参数约定 ( 图 6-29) 。
图 6-29 方井坐标系统取值说明
4) 圆井 ( 方井) 工程图编录图及表输出。在圆井 ( 方井) 地质录入菜单中选择素描图,并对其进一步的编辑,从样品管理菜单中选择打印工程输出图和表。
Ⅷ 填写土样标签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有如下内容:样本编号、土壤名称、代表面积、采样日期、采样人、地块名称、采样深度、采样方法、前茬作物、农户姓名等。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放一张。
推荐使用土样标签的格式如下:
Ⅸ 工程勘察中先探井后钻孔和取水样孔作用是什么
说说最复主要的区别制,细节不讨论:
1、探井的孔径很大,有0.5-0.6m,人可以下到井里面,用人工刻土法采取最好的Ⅰ级不扰动土样,这种土样可以做多种试验,并且参数比较准确。但是见水、见砂及碎石之后之后,探井非常难以施工(不是不能施工,而是非常非常困难,施工的代价非常大),并且探井因为是人下去取样,所以深度太深的时候,非常危险,一般都钻的不是很深。
2、当探井施工遇到水、砂、碎石、以及孔深过深的时候,若钻孔深度仍不满足规范要求,那么就要在原探井的位置,接着探井施工的深度,继续用钻机向下钻探,这时就和一般的钻孔没什么区别了,该取样就取样,该做试验就做试验。我的意思是探井能施工的地方,只要钻机可以到位,用钻机也可以施工,但是采取的土样没有探井采取的好。有些特殊的地区(比如湿陷黄土地区),国家规范就规定必须用一定比例探井,来采取探井土样做试验。
Ⅹ 地质勘探中对黏质黄土是怎么描述的
呵呵,是这些内容要你去说明1、土的类别一般的黄土是粘土粉土2、含水率3、在土层的深度和该土的厚度4、有无其他什么物质(有机和无机)5、该土的地耐力,也就是该土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