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质问题 » 简答地质景观类旅游资源都有哪些

简答地质景观类旅游资源都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1-20 10:52:55

❶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试述我国主要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以黄山为例,分别介绍黄山“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分为 地质地貌景观 气象气候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景观 类型 我国主要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类型:丹霞地貌.风沙地貌.花岗岩地貌.火山地貌,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秀丽,奇松(生物景观)、怪石(地质地貌景观)、云海(气象气候景观)、温泉(水文地理景观)素称黄山“四绝” 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玉屏楼上举世闻名的迎客松,独伸一枝的送客松,始信峰上霸气十足的黑虎松,天都峰上探询云海的探海松——黄山之松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黄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 自古黄山云成海,黄山是云雾之乡,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而登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则可尽收诸海于眼底,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地。 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炭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我们的祖先轩辕皇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

❷ 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地质旅游资源分类现状

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由于分类原则、标准、角度不同,其方案也多种多样。现将主要分类方案简列于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专门的地质古生物遗产景点工作组,于1993年对地质遗迹类型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案。即把地质古生物遗产分为13大类,每一类中分为若干类型,总称为景观类型,这是较全面的一个分类方案。

(1)古生物类,包括动物、植物、生物遗迹、层叠石等。

(2)地貌类,包括洞穴、火山、瀑布、山地、风化地貌、峡湾、岩溶。

(3)古环境类,包括古气候、全球环境变化。

(4)岩石类,包括火成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5)地层类,包括地质事件、层序地层、主要地层界线。

(6)矿物类。

(7)构造类,包括主要区域构造或主要构造现象。

(8)经济地质,包括所有矿床类型:侵入的、喷出的、接触的,如金刚石金伯利岩管、金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坑或采矿。

(9)其他,具有历史意义的地质景点。

(10)相关关系,板块构造。

(11)陨石坑。

(12)大陆和海洋尺度的地质特征,包括板块构造和它的边界等,如大裂谷、岛弧系。

(13)海底地貌,包括大陆架、海底黑烟洞、深海沟、海山、海底断层。

——《旅游地学概论》(陈安泽和卢云亭,1991)一书,将自然旅游资源分为5大组15类,而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其中的岩石圈旅游资源和水圈旅游资源两大组(表2-1)。

表2-1《旅游地学概论》中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资料来源:国家旅游资源开发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中的地质旅游资源分为两类(表2-2)。

表2-2《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地质旅游资源分类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编.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

——《中国旅游地质资源图说明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35种,即:重要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有特殊价值的产物,峰林地质景观,碳酸盐山岳丘陵地质景观,高山钙化地质景观,砂岩峰林地质景观,土林地质景观,丹霞地质景观,雅丹地质景观,沙漠地质景观,花岗岩地质景观,火山及熔岩地质景观,变质岩山岳丘陵地质景观,海岸地质景观,现代山岳冰川地质景观及登山地,古冰川遗迹,冻融地质景观,峡谷,瀑布,河流地质景观,温泉及地热地质景观,具有特殊意义的泉,地震遗迹,崩坡、滑坡、泥石流遗迹,陨石堕落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古采矿、古冶炼遗址,古烧瓷遗址,古窑、岩画及摩崖题刻,其他地质景观,多种地质景观。

——陈安泽研究员提出一个可以满足各类需要的综合性地质景观类型划分方案,把地质景观分为4大类,19类,52亚类:

1.地质构造现象大类

(1)地质类:层形剖面、区域标准剖面、典型沉积层序剖面、事件地层剖面。

(2)构造类:典型全球性构造、典型区域性构造、典型中小型构造。

(3)岩石类:典型火成岩(区、体)、典型沉积物(区)、典型变质岩(区)。

(4)矿物类:典型金属矿物(产地)、典型非金属矿物(产地)。

(5)矿床类:典型金属矿床(坑)、典型非金属矿床(坑)。

2.古生物大类

(1)古人类:古人类遗址。

(2)古动物类:古脊椎动物埋藏地、古无脊椎动物埋藏地。

(3)古植物类:古植物化石埋藏地、古孑遗植物产出地。

(4)古生物群落类:古生物群落埋藏地。

(5)古生物遗迹或可疑古生物遗迹类:古生物遗迹埋藏地、可疑古生物遗迹埋藏地。

3.环境地质现象大类

(1)地震类:古地震遗迹、历史地震遗迹。

(2)火山类:古火山遗迹、现代火山。

(3)冰川类:古冰川遗迹、现代冰川。

(4)陨石坑:古陨石坑、现代陨石坑。

(5)其他环境地质现象类:滑坡遗迹、泥石流遗迹、地面沉降遗迹。

4.风景地貌景观

(1)山石景观类:花岗岩景区(点)、火山岩景区(点)、层状硅铝质岩景区(点)、碳酸盐岩景点(点)、黄土景区(点)、沙积景区(点)、变质岩景区(点)、其他山地景区(点)。

(2)洞穴类:可溶性岩石洞穴、非溶性岩石洞穴。

(3)峡谷类:峡谷景区。

(4)水景类:风景河流、风景湖泊、风景海湾(岸)、瀑布、泉水、温泉、泥石流及泥泉、其他水景。

——《中国地质旅游资源》(冯天驷,1998)一书,将地质旅游资源分类如下:

(1)山岳地貌旅游资源:如①花岗岩地貌景观;②变质岩地貌景观;③火山及熔岩地貌景观;④丹霞地貌景观;⑤砂岩峰林景观;⑥冰山雪峰景观;⑦岩溶山地景观。

(2)岩溶、洞穴旅游资源:①溶洞;②峰林、峰丛;③高山钙华;④其他岩溶景观。

(3)河流、峡谷旅游资源:①风景河段;②峡谷;③漂流河段。

(4)湖泊旅游资源。

(5)泉水旅游资源:①明泉、冷泉;②温泉、矿泉;③奇泉、怪泉。

(6)瀑布旅游资源。

(7)海岸、海岸旅游资源。

(8)冰川旅游资源:①现代冰川;②古冰川遗迹。

(9)风沙地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①沙漠、雅丹地貌;②黄土及土林。

(10)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①重要地质剖面;②典型地质构造;③陨石坑;④地震遗迹;⑤崩塌、滑坡、泥石流遗迹。

(11)重要化石产地及古人类遗址:①重要化石产地;②古人类遗址。

(12)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①典型特殊矿产地;②古采矿、古冶炼、古烧瓷遗址。

(13)重要古代水利工程。

(14)石窟、岩画、摩崖题刻。

(15)奇峰异石。

(16)观赏石。

——《旅游地质学》(杨世瑜和吴志亮,2006)一书对旅游地质资源做了比较细致的思考,将地质旅游资源分为科考/科普性、观赏性、商品性三大类,比较具有创新意义,其具体分类如下:

1.科考/科普性地质旅游资源

(1)地壳演化—地质遗迹类:①地质构造;②地层序列;③地质事件;④古生物;⑤古环境。

(2)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遗迹(新构造运动):①地震遗迹;②地面沉降;③地块抬升;④近代火山活动;⑤陨石及陨石坑;⑥滑坡;⑦泥石流;⑧崩塌;⑨侵蚀沟;⑩坡面侵蚀。

(3)经济地质—人类地质活动遗迹(人类活动对地质的干预):①典型(特色)矿床(类型);②矿产开发遗迹;③典型水利工程。

2.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

(1)第四纪—现代地质景观:①岩类山岳地貌景观;②地质构造地貌景观;③侵蚀/蚀余地貌景观、岩溶景观(喀斯特)、丹霞地貌、峡谷景观、淋溶景观、风蚀景观、洞穴景观、侵蚀阶地、奇峰异石(象形山石);④盆地谷底。

(2)雪山—冰川地质景观:①现代冰川景观·雪山景观·冰川景观·冰碛物景观;②消亡冰川景观(古冰川)。

(3)河流—湖泊景观:①湖泊;②河流;③峡谷;④瀑布;⑤泉;⑥洞;⑦暗河;⑧海(湖)岸;⑨海岛;⑩沙砾石滩。

(4)文物性地质景观:①摩崖字画;②石雕;③石窟;④名人石题(词);⑤石质文物建筑。

3.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

(1)观赏石(天然)。

(2)彩石、宝玉石。

(3)观赏石材。

(4)观赏矿物矿石。

二、本书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我们对地质旅游资源的定义可知,地质旅游资源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学普及价值。为了人们在旅游观光的同时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景观的科学性,本书按照成景的地质作用类型,对地质旅游景观分类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便读者在游览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在感性和理性两方面都能有所收获。

我们根据已有的地学知识,以内外力作用为基础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我们对外力地质作用采用其对地貌改造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我们将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在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时,我们主要以该地质旅游景观所反映的地质作用过程为主要划分依据,对各种地质旅游景观进行分类,其分类具体方案如表2-3。

表2-3地质旅游景观分类表

该分类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有一些景观具有双重属性,不易对其进行简单分类,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今后的研究思考中会对其进行完善。但此分类方法,对于不具备地学素养的一般游人能更好地理解地质旅游,理解景观的科学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而在深层次上实现寓学于游。

❸ 旅游地质资源

工作区从长城纪至第四纪以来,经过漫长时期的地质作用,沧海桑田,地壳变迁,形成今日巍峨壮丽的山川和海湾景色,拥有独特的山岳奇峰峻岭、火山地貌、瀑布、温泉和地震遗迹,还拥有约461km 连绵曲折的海岸,众多的海湾、沙滩、珊瑚礁石和海蚀地貌。这些地质地貌景观,不但造就了壮丽的山川和海湾景色,还对研究海南岛地壳发展史、开发宝贵的地质旅游资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见图2.4)。

2.5.1 山岳景观

调查区内有诸多的奇峰峻岭,地势嵯峨,孤峰耸立,峡谷幽深,山泉清澈,林茂径幽,鸟语花香,是开辟高山地质旅游的理想景点。主要的山岳地质景点有:位于调查区西南部的五指山、黎母岭,南部的白石岭,东部的铜鼓岭等。

(1)五指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五指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横跨调查区内琼中县和区外的五指山市两地区,山峦连绵,层林叠翠,其面积8万多公顷,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整,被列为国家原始森林保护区和国家A级旅游点。五指山是海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山,最高峰为五指中的二指,海拔1867m,山体由海西期花岗岩、燕山期火山岩和长城纪抱板群云母石英片岩、混合岩等组成。因长期的自然因素的强烈侵蚀切割风化,山峰彼此起伏形成锯齿状,形若五指,因此得名。

(2)黎母岭自然景观:位于琼中县境内,地处东西向昌江-琼海构造带与北西向儋州-万宁断裂带交会部位,海拔高度1411m。它是由燕山早期约1.7亿年前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的高大山体。定型于燕山早期,后又经燕山晚期及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抬升作用,黎母岭高高抬起,构成二长花岗岩穹窿山体,成为今日的黎母岭地势嵯峨、峡谷幽深的山岳地貌。黎母岭遍布热带原始森林,林茂径幽,是海南省盛产木材林区之一。它还是省内主要河流南渡江的发源地之一,山泉清澈,水光山色交相辉映,构成瑰丽的山川风光。

(3)鹦哥岭自然景观:位于白沙县境内,与琼中县交界处,地处白垩纪白沙红层盆地的东缘,海拔1811m,是海南第二高山。它是由1.4亿年前下白垩统鹿母湾组巨厚的灰色和紫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组成的高大山体。山体形态各异,多姿多彩,远眺主峰山体形像鹦鹉,形象逼真,故称鹦哥岭。鹦哥岭地区还是南渡江发源地之一,有山有水,瀑布飞溅,山水相映,竹木丛生,山花烂漫,增添了鹦哥岭的姿色和无限生机。

(4)白石岭自然景观:白石岭位于调查区内琼海市万泉河畔,距琼海市嘉积镇约12km,山高水长,八景荟萃,自古享有盛名。白石岭诸峰中以东峰为高峰,海拔293m,是自古以来登高的佳境,故又称登高岭。白石岭群峰由1.05亿年前上白垩统白色和灰白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组成,岩石裸露风化为白色,故称白石岭。登高岭石峰因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态多姿,变幻多端,形成有号称新娘门、新娘房、新娘楼、仙人井、风廊、仙人脚印等景观,让你好奇,让你遐想。因此,白石岭自古至今已成为人们登高览胜的风景胜地。

(5)铜鼓岭自然景观:位于文昌市龙楼镇东约4km 的海滨,距文城镇约40km,是海南名山之一,自古就是旅游胜地,东濒南海,主峰海拔高度338m。地处东西向王五-文教构造带的东端,由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和燕山早期花岗岩构成山体,呈东西向延伸几十千米。构成山体的花岗岩由于受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及王五-文教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的影响,发育断裂、节理、裂隙,在流水作用和风化剥蚀作用下,形成奇形怪石花岗岩的风化地貌景观百余处。在铜鼓岭北面山下是美丽的月亮湾,分布的花岗岩海蚀地貌和细白沙滩,甚为壮观。往北东方向几海里之外有七洲列岛,若隐若现,好似海市蜃楼,景观奇特。

图2.4 海南岛东北部旅游资源分布图

2.5.2 火山地貌、地震遗迹景观

调查区自6500万年前新生代以来,火山喷发频繁,火山岩分布面积超过4000km 2。由于经历多期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一系列的火山口,发育的火山熔岩隧道纵横交错,在火山熔岩台地上,形成了巍峨壮丽的火山地貌奇观。

2.5.2.1 火山口地貌景观

海南岛北部火山岩地区分布的火山群有死火山50多座,三五成群或单峰独秀,如一座座“碉堡”,屹立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甚为壮观。其中,石山马鞍岭火山口、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等是保存最完整、最雄伟的火山奇观。

(1)马鞍岭:位于海口市西南15km 处,它是由两座火山连接而形成状似马鞍的地形。南面的一座规模较大,貌似风炉,古有风炉之称。风炉岭高程222.8m,比高130m,底座成圆形,底径约600m。有一火山口,内径120m,深厚69m,口垣窄,仅2~3m,火口内壁陡(40°~65°),外坡较缓(36°)。可分出火口底、火口内坡、火口垣、火山锥外坡、坡麓陡坎等地貌部位。在火山口的东北面遗留有一个V形开口通道,这是当时火山喷发熔岩浆外溢之出口。火山口陡壁主要由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在火山的熔岩流中可见浮岩、壳状熔岩和绳状熔岩。在火山口底座的火山碎屑岩中,火山集块、火山角砾、火山渣、火山灰等火山碎屑物混杂分布。在风炉岭南麓,有一对寄生火山,状如一幅眼镜,故名眼镜岭。其中靠东的一个以喷气为主,靠西的一个曾有熔岩溢出。马鞍岭北锥(又名包子岭)规模较小,高程189m,比高仅40m,亦有一圆形火山口,内径90m,深6m,锥体由火山渣和玄武岩构成。北锥距南锥约500m,可视为马鞍岭主体(南锥)的外寄生火山。在北锥山腰处有一长近100m 的熔岩隧洞,分上下两层,有天窗、地下水池、熔岩钟乳等,景观奇特,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在马鞍岭东北侧公路两旁分别有1个熔岩塌陷坑和1个比高约10m的熔岩渣锥,裸露着暗红色熔岩渣。马鞍岭属多重火山,是熔岩多次喷发而造成的,寄生火山锥是火山活动经过间歇之后,又有小股岩浆沿火山通道的薄弱部分突破并再次活动所致。马鞍岭距离琼州海峡不远,当轮船驶进海口秀英港,便可眺见其突兀的山峰。马鞍岭火山不仅是海南石山火山群地质公园内的最高山,也是海(口)府(城)城市周边的最高山,在晴空万里的日子里,登马鞍岭火山,近见海府城市高楼林立,如孔雀开屏,远望琼州海峡,碧海蓝天,鱼帆点点,一派迷人的海岛风光,使人心旷神怡。向南望去,火山群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气势磅礴,而群山之间,点缀着热带果林,村寨坐落,炊烟袅袅,使人浮想联翩。马鞍岭火山为琼北火山区最新一期火山喷发的中心,在方圆不足2km 2 的范围内分布有6座火山、1个熔岩隧道和1个塌陷坑,此乃国内外罕见,具有极高的科考、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马鞍岭火山作为地质公园主要景区正在进行建设中。

(2)雷虎岭:位于马鞍岭火山口东南的永兴镇附近。高程168m,比高90m,底径900m,坡度30°。有一火山口,其口径280m,底径50~100m,深80m,内坡坡度50°,北东向缺口。火山垣宽20~30m。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构成,在火口垣和火口内见熔岩岩块。雷虎岭的锥体为火山碎屑岩,厚约42m,其下为凝灰岩和玄武岩,厚约5m,隔风化壳(2m)过渡为玄武岩与气孔状玄武岩互层,厚约35m。因此,雷虎岭是两期火山作用的结果。雷虎岭因形似蹲虎而得名,火山口规模比马鞍岭火山口大近1倍,因此更为雄伟壮观。火山口环壁呈阶梯状,底部宽广平坦,仿如一个天然体育场。从火山口顶部到火山口内底部都有当地农民种植的果树、甘蔗、木薯等农作物,一派田园景色。雷虎岭西北侧有两个熔岩隧洞,洞口相距30m。北边洞口狭小,洞肚较宽,曲折幽深,洞壁火山碎屑岩石犬牙交错,千奇百怪,难以名状。南侧洞口宽10m,高5m,呈拱形。此洞洞中有洞,洞上有洞,洞下也有洞,且洞洞相通,神奇莫测。雷虎岭岭腰有3眼古井,岭上有一座宋代古庙,而岭四周是海南岛最大的荔枝林,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3)罗京盘:位于永兴以南约6km,高程93m,是发育在玄武岩台地上的低平火口,内径900~1000m,深度35m,状如一个巨型运动场。火山口底部平坦,中心位置凸起一个熔岩丘,高7~8m。熔岩丘的中部有一个直径7~11m、深3~4m 的火山口,积水成塘。底部田块呈辐射状,边坡为梯田,呈环状,故形态酷似运动场,也犹如一个小盆地。罗京盘不仅形态相当优美,而且田园景色也十分怡人,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2.5.2.2 火山熔岩隧道景观

火山熔岩隧道是熔岩流表里冷凝速度不一致造成的,即熔岩在流动过程中,表层冷凝成壳,里面的岩流热量不易散失,保持高温而继续流动,当熔岩流来源断绝时,里面岩流脱壳而出,留下隧道状的洞穴。琼北海口的石山镇至十字路镇一带的火山地貌中,发育有30多条火山熔岩隧道。其中石山镇附近分布的“仙人洞”、“卧龙洞”和十字路镇附近分布的“火龙宫”规模最大,最雄伟壮观。隧道因受古地形沟谷控制,有分支交会现象。这些熔岩隧道的火山奇观,不仅造就出仙人洞、卧龙洞和火龙宫等旅游景观,还对地质科学考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仙人洞:位于石山镇荣堂村,因道士在洞内修炼成仙的传说而得名。仙人洞分上、下两段,下段洞中有洞,天外有天,令人扑朔迷离,嗟叹不已。岩壁上吊着、贴着各种各样的熔岩石乳,似落非落,令人惊叹。此洞石奇,水也奇,随时可以听到水滴的清逸声,水滴在不同形质的岩石上发出不同的音调,组成十分美妙的音韵。仙人洞的上段因洞顶多处塌陷而分成数十段熔岩隧洞,因此又名“七十二洞”。这些石洞,有的像互相连接的蜘蛛网;有的像开阔的地下餐馆;有的则好比离奇的古堡宫殿。阳光通过隧洞塌陷所形成的天窗照耀到洞中,使洞中景物一片清明,蔚为壮观。

(2)卧龙洞:位于石山镇儒才岭附近,该洞以平坦宽广而著名,可以同时开进两辆大卡车,容纳1万多人。洞内道路平坦,岩壁光滑发亮,空气清新,冬暖夏凉。

2.5.2.3 地震遗址海底村庄

在琼山区东北海岸的东营、北创港、东寨港和文昌市铺前港等地的波涛之下,隐藏着72个“海底村庄”。这是1605年琼州大地震使陆地沉降于大海所造成的后果。1605年7月13日午夜,琼州发生7.5级大地震,震中在琼山区塔市和文昌市铺前之间。发震断裂为近东西走向的光村-铺前断裂,其北侧块体整个下陷成海,面积逾100km 2,最大坠毁幅达9m。这种震后遗址是考察和研究近代地震的震级及烈度的最好场所。“海底村庄”是一处具有开发潜力的诱人的海底旅游区。

2.5.3 滨海地貌景观

调查区海岸长约461km,海岸类型主要有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岩岸、沙岸和泥岸。海南岛东北部海岸处处风景,旅游资源质量、资源优势非常明显,可视经济水平分期、分批、分档次开发利用。

(1)珊瑚礁海岸主要断续分布于文昌龙楼前港至琼海潭门镇潭门港一带,总长约70km,基本属于和海岸连成一片的岸礁,珊瑚礁的发育从海岸边开始不断向外海发展。它由坚硬的礁盘平台和外缘陡坎组成。礁盘平台一般没有高出潮水面。平台外侧为一陡坎,波浪在陡坎处受阻而激起浪花飞溅。站在岸边高处往外看,白色的浪花带沿陡坎伸展,阻隔着外海汹涌的波涛,使礁盘内浪静波平,宛如水塘,礁盘上长着各种珊瑚,有花珊瑚、蔷薇珊瑚、鹿角珊瑚等珊瑚丛体,种类繁多,奇形怪状,五光十色,宛如水下花园。若能加以保护,建立水面浮亭、横廊等设施,开辟水下花园潜游观光活动,将成为特有的热带旅游资源。

(2)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琼山区东北面的东寨港和文昌清澜港。红树林的生长环境主要为较平静的淤泥、泥沙海湾。琼山区东寨港红树林跨越三江、演丰、演海、塔市4个乡镇的40多个村庄,总面积约35km 2,分布于方圆数十里的浅海滩上。涨潮时,树干没于水中,青翠的点点树冠弄波戏浪,远望像浮在云海间的一片翠绿的森林,有“海上森林”之称;退潮后红树林挺身而出,竖立于淤泥海滩之上,有的气根从树枝上垂吊下来,有的生长出许多支柱根,盘根错节,直插泥滩之中,支撑着浓绿的树冠,姿态奇特而美丽。有的像山羊望云,有的似仙翁观海,有的如巨象吮水,有的若龙宫幻景,令游人神往不已。文昌清澜港红树林是海南省第二个红树林保护区。景色同样美丽迷人,也是热带旅游的一大景观。

(3)岩滩海岸分为玄武岩海岸与花岗岩海岸。玄武岩海岸断断续续分布于临高角至新盈镇头咀港一带和澄迈县桥头镇理善村至龙富村一带;花岗岩海岸分布于文昌木头栏港、铜鼓岭和琼海市东部一带,岩质岸段总长度约70km。岩滩海岸如临高县的临高角景观、文昌市的铜鼓岭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观。

(4)沙质海岸。调查区内岸带主要以沙滩海岸为主,分布于海口、澄迈、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和临高也有零星分布。区内沙岸均是受海水冲刷、搬运、分选形成的细砂、中砂、粗砂、砾砂海岸。沿岸植被都较发育,茂密的木麻黄林、洁白的沙滩、蓝色的大海、绿色的椰树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海岸风景。部分海岸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如海口西海岸带状公园。以下是调查区内部分重要海岸旅游景点的概况。

海口西海岸带状公园:海口西海岸带状公园位于海口市西北部,北临琼州海峡,背靠海口市长秀开发区和长流新区,全长约10km,距海口市中心10多千米,整个海滩就像一条柔软洁白的丝带镶嵌在琼州海峡的边上,海滨沙滩平缓,海水清澈,适宜游泳,是国家级帆板训练基地,现已建成集训练基地、大众游泳场和水上运动休闲、海滨烧烤等旅游休闲、娱乐服务为一体的海滨度假胜地。

东郊椰林:东郊椰林位于文昌市东郊镇,是海南较早的自然观光点,其椰林、沙滩、大海的天生丽质令许多游人为之倾倒,为之流连忘返。东郊椰林风景区占地面积26.5km 2。沿着近2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120多万株椰树形成绿色海洋,和周边的蓝色海洋相互辉映。在壮观的绿色海洋里,有青椰、黄椰、红椰、高椰、良种矮椰等品种。东郊椰林风景区内沙滩平缓,海水清莹,是天然海水泳场,可进行日光浴、海水浴。

临高角:临高角是海南岛突出于琼州海峡的一个岬角,距临高县城10km。岬角三面临海,顶端有250m 长的天然拦潮礁石堤直插大海,古有仙人指路之说。临高角岸上有千米海滩,海水澄澈,白沙洁柔,椰林洒绿,阳光充足,是海南西海岸的优良天然泳场之一。沙滩东西两侧,西边叫“大鹏湾”,风平浪花静;东边波涛滚滚,秋风吹处,涛声不绝,人称“南海秋涛”,是临高县八景之一。

冯家湾:位于文昌市会文镇烟墩圩东南,距文昌市区26km,距琼海市40km,是一个天然海湾。海岸线长2km,湾内海水清碧,海滩平缓,200m以内海水深度不超过2m,波平浪静;海底珊瑚环礁和水下动植物资源丰富;湾外绿树环抱,西边巨石突起。碧海、银波、平沙、椰林、巨岩构成该湾特有的景观。

高隆湾:高隆湾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之一,位于工作区内文昌市清澜开发区境内,距文城镇约15km。高隆湾面临浩瀚的南海,风平浪花缓,水洁沙白,海岸椰林成带,风景秀丽,四季常春,水温宜人。

2.5.4 河流、湖泊及河口地貌景观

(1)万泉河风光:万泉河发源于五指山,全长163km,流经琼中、万宁、屯昌、琼海至博鳌港入海,其上游两岸山峦起伏,峰连壁立,乔木参天,奇伟险峻。有莽莽苍苍的热带天然森林保护区,有许多自然及历史人文景观。万泉河中下游,从石壁镇到椰子寨,河水平缓,再下文曲、温泉、沙美,河岸更是开阔,漫江碧透,水清见底,沙礁可辨,卵石可数。两岸晨昏景色变幻神奇。万泉河段段有景,处处迷人。其中最奇绝的有几处:位于东太农场东北的合口咀,位于嘉积镇西南约12km的白石岭,坐落于嘉积镇西南万泉河弯折处由河泥、河沙冲积而成的沙洲岛,位于距嘉积镇18km 的万泉河入海口。这儿集万泉、九曲、龙滚三水和东屿、鸳鸯、沙坡三岛风光精华于一地,三水汇合,三岛相望,水中有岛,岛有人家,水泛银波,岛撑绿伞,海鸥翔集,渔歌起落,扁舟穿梭,真正的一派南国渔村风景画。

(2)南渡江风光:南渡江为海南第一大河,全长311km,发源于白沙县,斜贯海南岛北部,流经白沙、儋州、琼中、屯昌、澄迈、定安、琼山、海口8个市县区,在海口市三联村流入琼州海峡。

(3)松涛水库:松涛水库是海南最大的人工水库,位于儋州市南丰镇,距那大镇14km,库区北为沙帽岭,南到细水山区,东与琼中县接壤,西与白沙县毗邻,库容水量26.0 ×108 m 3。它以水域辽阔、岛屿众多和独具一格的水乡胜景而著称,被誉为“宝岛明珠”,是海南省重点旅游风景区之一。主坝高80.1m,长730m,中小型堤坝众多。空旷辽阔的库区水面点缀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300多座岛屿,景色奇特秀丽,浮于水面的绿岛和水库四周的青山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宛如一幅迷人的山水画。当旭日升起,水面泛起层层粼粼的红晕。

(4)南丽湖风光:南丽湖位于定安县的中部偏东,距定城镇约30km。南丽湖是天然的水上公园,面积1200hm 2。湖中小岛有13个,面积最大的有39600m 2,最小的有3300m 2。这里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四周胶林环抱,绿树翠竹临岸,山清水秀,明净瑰丽,环境幽静雅逸,气候温和,终年宜泳、宜浴、宜钓。远眺南丽湖,烟波浩渺,水天相连,碧波粼粼,湖面上空丽日融融,白云悠悠,徐风习习,水面云影浮游。

2.5.5 温泉

调查区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有热泉5处,分布于琼海市温泉镇、九曲江乡,儋州兰洋镇,文昌市会文镇和澄迈县红岗农场。其中水温高、流量大、有开发潜力或已开发的有下述3处。

(1)官塘温泉:位于琼海市温泉镇温泉村,距琼海市约5km,热泉出露于中侏罗世花岗岩中的北东向张性断裂上。热矿水B+C级储量6700m 3/d。流量3.3L/s,水温34℃~73℃。泉水形成3个水塘,深1~2m,见气泡有节奏地涌出。泉水无色、透明,具硫磺气味,矿化度0.5g/L、SiO2含量80mg/L、氟含量19.6mg/L,pH 值9.6,属HCO3 -Na型热泉。因氟含量高,水不能饮用。泉水作为医疗热矿水使用,现已开发为官塘温泉旅游度假中心。

(2)蓝洋温泉:位于儋州市兰洋农场,距儋州市16km。热泉处于三叠纪二长花岗岩与石炭系中,沿北西走向断裂在4km距离内有3处泉眼出露。热矿水B+C级储量7000m3/d,水温40℃~83℃以上,流量3.92L/s,有气泡连续冒出。热水无色透明,有H 2S气味,矿化度0.32g/L、SiO 2含量95mg/L,氟含量12mg/L,pH值7.7,属HCO3-Na型热水,现已开发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区内已建温泉公园、兰洋温泉度假村和一批温泉度假设施,这些旅游设施与观光果园、观光花园、观音洞、莲花岭瀑布组成一个特色的温泉旅游度假区。

(3)九曲江温泉:位于琼海市九曲江东南面4.5km 处,距琼海市18km。热泉受分布于下志留统陀烈组中的张性断裂的控制,断裂走向北东20°。泉区为中更新统北海组覆盖,热水是透过北海组冒出来的。热矿水B+C+D级储量10 045.73m3/d,水温72℃以上,流量0.75L/s。无色透明味咸。SiO 2含量150mg/L、偏硅酸83.2~145.6mg/L、锶12.6~24.6m g/L、锂1.07~1.908mg/L、锰0.2780~0.3897mg/L、溴10.0~47.0mg/L、氟0.48~3.12mg/L,矿化度4580~7440mg/L,pH值7.29,可综合命名为:锂具有矿化浓度的氟溴锶硅型低温热矿水,可作为医疗热矿水或旅游温泉度假中心。现正在开发中。

2.5.6 瀑布

区内瀑布景观较少,主要分布于西南山区,落差、流量较大,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仅有琼中县百花岭瀑布。百花岭瀑布位于琼中县城西南面6km,因瀑布喷出的水像花雨而得名。这里山势巍峨,百花岭主峰海拔1100m,山体为海西—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百花岭瀑布源头在海拔700m的第二高峰上,由宽20多米、落差达300m的三级瀑布组成。溪水至此,若天河开阔直下三级,蔚为壮观。各级瀑布形态各异,名曰金龙吐珠、神丹妙药、仙女散花,它们一泻而入深潭,激起一片白雾。

❹ 地质景观资源价值及其评估

一、地质景观的定义

地质景观是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内外地质营力的作用下,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表形态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保留在岩层中的生命遗迹及地质构造遗迹。地质景观具有实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资源。它具有以下特点:①地质景观是地质作用的产物;②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③地质景观具有较高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④地质景观具有资源性质,可以开发利用,转变为社会经济效益[38]。简单地说,地质景观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重大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色。

地质景观资源是城市地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城市旅游事业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开展地质景观资源调查,对于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地质景观资源,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丰富景区的科学内涵,提高旅游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景观资源的分类

由于对地质景观含义的理解不同,划分侧重点不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划分方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便于世界各国申报自然遗产工作,于1993年将有关地质景观资源划分为13类[39];《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把与地质有关的景观类型划分为2大类20个亚类[39];陈安泽先生将地质景观划分为4大类、19类、52亚类[39];我国地质矿产部1994年12月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划分为7类:①典型地层剖面和构造剖面;②重要的古生物化石;③特殊的地质地貌景观;④岩石矿物;⑤独特的水体景观;⑥地质灾害遗迹;⑦其他地质遗迹。城市地质景观资源调查中,分类主要依据《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的划分方案,并参考陈安泽先生地质景观划分方案。

三、地质景观资源价值及评价

地质景观资源评价,是对调查区地质景观资源质量、品位、等级、价值、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开发和保护地质景观资源服务,为地质公园建设和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标准中涉及地质景观评价标准的有3条: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并包括生命纪录的突出模式;代表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的突出模式;含有最好的自然现象形成物和面貌,例如,最重要的生态学的突出模式,具有特别美的地貌景观或具有特别的自然与文化要素相结合的地区。地质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一般划分为4级,即世界级(Ⅰ级):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具有特殊的科学价值;国家级(Ⅱ级):国内具有典型意义,有特殊的科学价值;省级(Ⅲ级):省内具有典型意义,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地(市级)(Ⅳ级):在辖区内有重要保护价值,具有科普教育意义。

1.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分级标准依据地质景观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划分标准,使分级标准与其科学内涵相一致。

2)定量分级与定性分级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性与旅游学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方法

地质景观资源的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也称专家打分法,是传统的方法,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制定打分标准,对地质景观进行打分。定量评价是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主要有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序列综合法、公式法、调查统计法、复杂分析法等。在进行地质景观评价时一般采用数学模型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是在大量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直觉判断与信息资料处理、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地质景观资源评价工作的科学性。

卢云亭先生在进行风景资源评价时,将评价内容归纳为“三、三、六”项,即三大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六项条件: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物或景类的地域组合条件、客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开发投资条件、施工难易条件。张亚立等对旅游资源评价内容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地文景观科学品位的评价体系。郝芳等在对国家地质公园评价时分三个层次,即地质遗迹资源评价(相当于地质景观资源评价)、地质公园评价、地质公园运行评价。并设定不同的评价指标,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40]

国土资源部将地质遗迹评价标准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办法(试行),采用分项计分办法,共分为3类12项48个评分因子(表2-3-1)。在城市地质资源调查中,地质景观资源的评价强调其科学性和自然属性,主要包括地质景观的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性、优美性。

表2-3-1 国家地质公园评分

(1)典型性

指地质景观的类型和它在该类型中的代表性及规模。地质景观类型在国际、国内的代表意义,发育程度和保存完好度,可视景观的密集程度。

(2)稀有性

指主要地质景观在国内外的罕见和珍稀程度,景观的稀有性不但有重要的保护价值,而且对游客有强烈的吸引功能。

(3)优美性

是指主要地质景观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及自然环境对游客感官、休闲游憩活动的愉悦、舒适程度。地质景观的美学评价因子包括科学美、自然美两个方面,尤以自然美为主要评价因素。

(4)科学价值

是指主要地质景观或地质景观组合,在地质科学上具有全国立典或代表意义。《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按科学价值把地质遗迹区划为国家级、省级和县(市)级。国家级地质遗迹必须符合下述三个条件: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的地质证据;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5)系统性和完整性

是指主要地质景观的发育演化阶段系统而完整,并且保存完好。

❺ 地质地貌景观有哪些主要类型

地貌景观有几种:
河流地貌:三峡
冰川地貌:绒布冰川
黄土及风成堆积地回貌:黄土高原,答塔克拉玛干
雅丹地貌:新疆魔鬼城
岩溶地貌:桂林山水
黄土地貌:塬、梁、峁
流水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
风蚀地貌:雅丹地貌(新疆魔鬼城)、新月形沙丘
海岸地貌:基岩海岸(石老人)

❻ 请帮我介绍几种地质景观!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据推测,翠华山山崩由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地质历史上,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构成了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经长期风化作用,也加速了山崩形成。

翠华山山崩分布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 空面。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峻,直冲云霄。“南望终南如 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齐峻峭,好像玉案倒竖,甚为壮观。《关中记》载:“太乙谷东,山峰齐如案,峰腰有金华 洞,洞中常有冉冉行云如瀑则澍雨,故古诗有‘云从玉案峰头 起,雨自金华洞中来’之名句。”夏季,云雾翻滚,或玉带,或花朵,飘忽不定,满山弥漫,天地空灵。玉案行云与雁塔晨钟、杏园赐宴齐名,同为关中胜景。甘湫峰,海拔2045米,是一条长1500 多米,宽260-900米,高差约300多米的山岳,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涛的壮景。翠华峰,海拔1414米,似一巨大的铜 墙铁壁横亘翠华山中,南端被高达200余米的峭壁截切,形成 一条长近千米,高200多米,宽300多米的石坝,堵塞太乙谷。三峰气势恢宏,有玉笋簇生之姿,堡垒踞霄之势,堪称奇绝。特别 是太乙真人,此残峰似一长者凝目远眺,独立峰巅,晴时可见古 都西安之风貌,南五台之佛光。

崩塌石海,总量3亿立方米,石块巨大,集中分布在翠华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叠置,拔地而起,万笏朝天,或雄师望月,或猛虎下山,或仙女撒花,或顽童嬉戏,宛如石头的海洋,波澜起伏,浪击长空。著名景点有剑石、玉兔醉卧、通灵玉玺等,极富阳刚之气。崩塌石海在山崩过程中因石块崩落相 互欹嵌,形成了上百个洞穴,有天洞、冰洞、蝙蝠洞等。其中冰风 二洞最让人称奇,有“华夏八大冰洞”之称,洞内外夏季温差可 达23℃以上,冰洞夏季结冰,冷彻肌骨。冰洞,炎炎酷暑,冰柱倒立;风洞,盛夏六月,凉风习习。风洞是由两块巨石顶端相撑形成,高约近20米,宽2-3米,由于狭管效应和空气对流,洞中常有冷风嗖嗖。《类编长安》载:“冰井在厅(宁陕厅)北太乙玉案山,井深数丈,水落井中结冰暑不消,长安不藏冰,每于夏天于此取冰,谓之冰井。”现山崩主景区还有一夏之春景点,俗称小冰洞,夏季洞内冷气凝结飘向洞外,洞外四周还是鲜花初开芳草萌动的春天,煞是好看。蝙蝠洞洞长100余米,曲折迂回,宽窄不一,空间变换多样,在30米深处,千余只蝙蝠附于洞壁,翅声清晰可辨,为翠华一新奇。有好事者联云:“甘湫水湫湫上有湫,冰洞风洞洞中有洞。”“石室坐地九夏寒,洞奇通天三冬暖。”(陈少默)翠华山各种奇洞遍布丛生,有待进一步探究。

玄关是游览冰、风二洞必经之地,两块巨石耸立,相隔咫尺,天成一线,上有一小桥,行人至此,昂首而望,有天门之感,无限神秘,莫不悚然。十八盘是崩塌石海的北侧边缘,高约200米,莽莽苍苍,巨石遍生,鹰崖瀑布倾泻而出,似一道银练,挂于山川,有中国山水画之感。

堰塞湖,是指由山崩倒塌堵塞河流而形成,在翠华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严重渗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甘湫池池底青草萋萋,牧马其上,有蒙古草原之味。一处在大坪,现由于泥沙堆积,池已被湖水冲积填平,故名大坪。一处在水湫池,系山体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又名天池、澄源池、太乙湖等。此堰塞湖,湖面长600米,宽100-300米,水深5-12米,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可在其上划船,垂钩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翠华山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完整,体现在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个方面。山崩遗迹地质复杂,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群上亚群,本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片岩及混合片麻岩为主。受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影响,本群在翠华山主要为一套混合花岗岩为主,夹有黑云母和少量大理岩,混合岩化作用时期为印支期(陕西省地质局1989年)是国内混合岩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山崩颗粒大,呈锯齿状、肠状等多种断裂,最大者可达60X40X30立方公尺,更是国内外学者进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山崩遗迹历史悠久,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长期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岩体节理不断加宽、加深,以巨大的岩块崩落谷底。崩塌岩块上擦痕、摩擦面等形迹清晰,至今,岩块裂隙仍在发展。目前可在不同部位观察到山崩由孕育、发展、崩塌方式,崩塌体从初期形成→发育→遗迹的完整过程。

❼ 地质景观分类及特征

昌乐县古火山地质景观可划分为矿物岩石景观、新构造运动景观、火山水体景观、火山与熔岩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地质生态景观、人类活动遗迹景观。

(一)岩石地层景观

昌乐火山岩主要有碱性橄榄玄武岩、含橄榄岩包体玄武岩、致密块状玄武岩等,其次见有少量火山角砾岩、火山碎屑岩。其中碱性橄榄玄武岩和含橄榄岩包体玄武岩为该地区蓝宝石的赋矿岩层。由于火山喷发的多期次、间歇性,造成古火山遗迹山体岩性的不唯一性,为该地区岩石地层景观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

1.方山橄榄玄武岩垂直分层景观

方山橄榄玄武岩颜色多为暗绿—黑色,发育斑状结构、粗玄结构、致密块状等;斑晶(0~20%)一般为0.1~0.5mm,最大2~3mm。主要成分为橄榄石,其次为单斜辉石(钛辉石)及少量斜长石,局部含橄榄岩包体,大小不一;基质具粗玄结构和显微半自形粒状结构。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单斜辉石、磁铁矿及少量橄榄石等,有时具褐色玻璃质,副矿物有钛铁矿、磁铁矿和磷灰石等。该处岩层垂直分层较为明显,产状平缓、层理清晰,厚层橄榄玄武岩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产出(图版3-2-7)。根据余晓艳等人(1996)对该处野外产状及岩石结构构造的调查,将该处玄武岩从下至上大致分为8层:

1)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岩石呈褐红色或深紫色,层状构造,气孔发育,内有钙质物充填,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橄榄石、辉石、铁的氧化物等,厚度约10m。

2)致密状橄榄玄武岩,呈灰黑色,致密块状构造,气孔不发育。矿物成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长石等,本层构造作用明显,褶皱、透镜体发育,见有球状风化,风化后岩石呈松散粒状脱落,厚度约15m。

3)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呈灰黑色,层理不明显,气孔发育。受风化较轻微,矿物成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长石等,厚度约1m。

4)致密状橄榄玄武岩,呈紫灰色,球状风化强烈,层理不明显,厚约5m。

5)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呈紫灰色,气孔构造,层理明显。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铁的氧化物等,局部夹紫红色橄榄玄武岩,厚约10m。

6)致密状橄榄玄武岩,呈紫色,层状构造,偶见气孔。矿物成分主要有橄榄石、辉石、长石和铁的氧化物等。岩石节理发育,破碎较厉害,厚约3~5m。

7)伊利石化橄榄玄武岩,呈深灰色,中部有0.5~1.5m风化强烈的黄色、黄绿色深源包体,并含刚玉、辉石等巨晶矿物。其底部和顶部气孔较发育,中部气孔不发育,上部柱状节理发育,厚约10m。

8)气孔状橄榄玄武岩,呈灰黑色块状岩石,气孔发育且气孔较大、较密。主要成分为橄榄石、辉石、铁的氧化物等,厚约12m。

2.火山碎屑岩景观

火山碎屑岩,碎屑大小不均,约1~5cm,呈菱形、次菱形状,主要成分为深黑色致密状玄武岩,其见有橄榄岩包体,大小约2~4mm,并见有少量尖晶石包体,粒度为4mm×5mm,代表了火山喷发沉积相环境。由于长期的剥蚀和风化作用,目前仅在黑山子东山(图版3-2-8)、黑山子东南山、猪山(图版3-2-9)三处保留有该类岩石,已成为该地区古火山旅游资源中的稀缺景观。

3.火山大角砾熔岩景观

研究区内火山大角砾熔岩见于马山北东山南侧挖掘断面处,该山体位于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事处罗圈村东南部,山顶最高点海拔169.09m,为一扁平小山包。山顶平坦,无植被,已开发为石料厂,山体西侧有采坑。北东、东侧主要发育槐树、杨树等植被,山坡以荆科类植物为主。山体上部岩性主要为尧山组深灰色玄武岩,见有多处球状风化;中部为火山角砾熔岩,为牛山组致密状玄武岩角砾被尧山组熔岩所覆盖,角砾较大20~50cm,表层风化强烈(图版3-2-10);底部为牛山组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该处为县内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火山大角砾熔岩,具有较高观赏和研究价值。

(二)矿物岩石景观

县内火山岩内蕴涵着大量的蓝宝石、橄榄石、石榴子石等有较高价值的宝石矿物。昌乐蓝宝石资源丰富,有矿面积达450多平方千米,蕴藏量达数十亿克拉,该地区蓝宝石(图版3-2-11)具有颗粒大、结晶好、净度好、透明度高、色调纯正、亮度较大、饱和度较高、双色性(从截面和侧面看呈不同颜色)和特异宝石多等特点,矿体具有原生矿和砂矿并存特点。昌乐蓝宝石的原生矿产于新近纪尧山组橄榄岩玄武岩和碧玄岩中,与二辉橄榄岩包体和歪长石巨晶伴生,颜色有深蓝色、蓝色、橙色、浅蓝色、蓝灰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黄色、棕黄色、棕褐色等。在蓝色色调系列中,蓝偏紫色者约占70%~80% ,其中又以深暗色者居多。蓝宝石着色往往呈渐变不均匀,但也有截然突变的,即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条带或六边形环带呈规律性相间出现,晶形以六方双锥和板面的聚行最为常见,晶体呈桶状。具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以及较高的经济价值。

(三)新构造运动景观

昌乐辖区内新构造运动的标志除了体现在新近纪古火山地貌外,还有体现在新近纪以来发生的断层构造上。较明显的断层主要见于乔官镇团子山古火山口南侧,分布于火山集块角砾岩中,呈北东向展布,宽约1.5m,长度不详,内充填第四系砂土及砾石,属新断裂构造,是该区新构造运动的见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四)火山水体景观

火山水体景观,主要是指火山口湖、堰塞湖、瀑布、喷泉等地表水与火山地质和地貌结合所形成的新景观。根据调查县内水域面积约20.6km2,主要分布在水库、塘坝、河道。县内发育有丹河、白浪河、于河、桂河四大水系,有32条河流长度超过5km,大中小型水库141座,其中大型1座:高崖水库,中型2座:荆山、马宋水库,小型138座,总库容2.5亿m3。县内火山水体景观主要以火山堰塞湖为主。在新近纪时期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多处堰塞湖,后因长期侵蚀、风化和人工改造,使其与主要河道直流相连,现已建为多处大中型水库,如高崖水库、荆山水库等,可用于游览参观、保健疗养、体育运动、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等,已成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荆山水库景观:荆山水库位于乔官镇,弥河支流大丹河上游,始建于1966年10月,1967年10月建成蓄水,控制流域面积36km2,总库容1210万m3,兴利库容546万m3,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养殖及供水等综合利用于一体的国家重点中型水库。影响下游15km内的胶王公路、胶济铁路、309国道、济青高速公路和昌乐县城,保护下游大丹河两岸22万人口和28万亩耕地。荆山水库四周被古火山所环绕,山体上植被茂盛,四周环视禁不住被其美丽的景色而吸引。宽阔的水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平卧在群山之中,蓝天、白云、绿树、群山的倒影清丽地倒映在湖面上。欣赏水面闪烁的点点波光,水、小船和起伏的远山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画。在近处随便找一座小山爬上去,满山坡的荆子花和酸枣花,感觉被花的清香簇拥着,似是走入诗情画意之境(图版3-2-12)。

近年来,荆山水库根据昌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垂钓、度假等一体的水利风景区,特别是在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过程中,积极把“景观理念”融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全过程,从维护水工程、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弘扬水文化等方面入手,着力抓好水利风景区建设。2011年10月被省水利厅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实现了水利工程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扎实推进了民生水利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五)火山与熔岩景观

1.古火山颈相原生节理景观

昌乐地区的古火山由于受到长期的风化剥蚀作用,上部暴露地表的火山口部分被剥蚀殆尽,目前遗留的主要是地壳浅部的火山通道(即火山颈),其内发育的原生节理,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古火山颈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看点。昌乐地区古火山颈相遗迹主要发育三种节理(刘金华等,2008):面状节理、“倒扇形”柱状节理、“直立形”柱状节理。

面状节理是一种岩浆在冷却过程中内外岩浆形成一定的温度差而产生的平行于岩浆表面的平面状节理,又称为“等温面”,与柱状节理同时发生。面状节理与柱状节理通常呈垂直或近垂直接触,由于面状节理和柱状节理交错从而形成平面上类似于龟裂的现象,节理面中的“龟裂”形状主要有四边、五边和六边,代表了柱状节理横切面形状。该区面状节理多见于二姑山、桃花山、团山子(图版3-2-13)等处。

“倒扇形”柱状节理形态上以古火山口为中心向两边倾斜,中心柱状节理竖直,向两边逐渐倾角增大,在古火山颈横切面上显示部分柱状体的顶端部分由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小,发育至一定高度而消失,剖面上整体呈现为上窄下宽的倒扇形。典型代表为团山子古火山地质遗迹、郝家沟古火山地质遗迹(原北岩古火山)等。

“直立形”柱状节理形态上下均为竖直发育,顶部与底部发育宽度相近,柱状体直径相对均匀,形态规则,常见有五棱柱、六棱柱。典型代表为桃花山古火山地质遗迹、郝家沟古火山地质遗迹(原北岩古火山)(图版3-2-14)、小苍山等。

2.古火山颈棱柱体景观

县内古火山颈地质遗迹中发育着大量的四棱、五棱、六棱柱状体,其中以五棱、六棱柱状体为主,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橄榄玄武岩、深灰色含橄榄岩包体玄武岩、深灰色致密状玄武岩等。其直径大小不一,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不等。依据古火山颈棱柱体直径的大小可分为:小棱柱体古火山颈,棱柱体直径在8~13cm,见于团山子古火山颈;中棱柱体古火山颈,棱柱体直径在15~25cm,多见于桃花山、二姑山、郝家沟古火山颈;大棱柱体古火山颈,棱柱体直径一般大于25cm,见于小苍山(又称刘家山子)(图版3-2-15),该处古火山颈棱柱体为昌乐地区古火山颈棱柱体直径最大者。玄武岩棱柱体粗大而挺拔、排列密集而整齐,横断面多呈较规则的五边形、六边形,犹如刀劈斧削一般,气势非凡、极为壮观。

3.交切火山熔岩景观

交切火山熔岩景观在昌乐地区内主要出现在柱状节理发育的古火山颈里,形态上以一种方向上的玄武岩棱柱体切割另一种方向上的玄武岩棱柱体,由火山二次喷发不同熔岩的相互交切,景观十分罕见。该景观在郝家沟古火山地质遗迹(原北岩古火山)(图版3-2-16)、桃花山等处均有发现。

4.次火山相景观

次火山相是火山物质潜伏于地下的侵入产物,由于岩浆的内压小于上覆围岩的静压力,使岩浆未喷出地表而在近地表处定位、固结形成的地质体,该类型较集中分布于火山活动的强烈地区,一般发生于一个火山喷发期的晚期阶段。它当时并未达地表,因此属于封闭系统,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超浅成岩及隐爆角砾岩等均为次火山岩相。县内仅发现一处冯家沟西北山为该类型古火山地质遗迹,岩石出露主要为深黑色辉长岩,见似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辉石,基质为半晶质(图版3-2-17)。

5.熔岩台地景观

熔岩台地是有火山熔岩喷溢后经风化及河流侵蚀而成,山顶通常呈平台状,主要分布在乔官镇西南靠近临朐县界处。农田不规则地分布在这些熔岩台地上,形成天然的水平梯田。由于地表径流的侵蚀切割,这些熔岩台地并不完整,形成一道道由近水平产出的玄武岩层组成的低缓山梁或孤立的方山。登高远望,熔岩台地就像一个个区域侵蚀面一样展现在眼前,在整体平坦的丘陵地貌上叠加了沟谷纵横、峭壁林立的山区地貌,加上周围的绿色植被和发电风车,不失为游览观光的好去处。如杜家沟西北山(图版3-2-18)。

(六)古生物化石景观

县内火山岩分布区内的古生物化石主要赋存于新近纪临朐群山旺组,该组地层主要由泥岩、页岩、硅藻土、砂岩组成,其内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主要分布在乔官镇姬家庄西山一带。古生物化石主要产出于硅藻土页岩的夹层中,曾发现了许多树叶、花草、鸟、虫等古生物化石,后来又陆续出土了鱼类、蛇类、鹿、狼、兔、古树等动植物古生物化石。

(七)地质生态景观

县内火山岩分布区内植被发育不均衡,品种呈多样性。地势平坦、低缓处,主要为杨树、刺槐树,山坡处主要以松柏、低矮刺槐为主,中间夹着有荆科类、乔科类植物;山顶少有植被覆盖或无植被覆盖,主要为荆科类植物。在观赏风景区内的乔山、黄山、隋姑山、豹山、团山子等地,山顶少有植被,主要生长荆科类、乔科类等低矮植物;山坡植被发育,主要为刺槐、杨树、黑松、松柏、水杉、长叶杉等;山脚处大多为基本农田区,农业种植田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西瓜、苹果、大姜、大葱、芋头、草莓、芦笋、西红柿、辣椒等;形成垂直分布的生态景观,具有较高观赏价值。

区内植被丰富,风景秀丽,是众多野生动物繁衍生息之地。地上有山鸡、野兔、蛇等,天上飞有各种鸟类。嫣然一幅绿草丛生、树木葱郁、鸟语花香的生态美景。

(八)人类活动遗迹景观

1.人工采坑景观

早期昌乐县对古火山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对火山岩的开采及蓝宝石原生矿及砂矿的露天开采,经过近几十年的开采挖掘,已形成许多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采矿坑。近几年随着政府相关部门法律、法规的出台,对古火山地质资源加以有效的保护,废弃矿坑也得到相应的恢复治理,在注重恢复废弃矿坑生态系统的同时突出景观效益,注重合理利用采石遗留的独特地质地貌,利用景观艺术的手法,巧妙融合周边环境,营造独特风貌和人文情趣,所保留的采石遗迹和废旧采矿设备,不仅能作为景观观赏,还能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可进一步分为火山岩采坑景观(图版3-2-19)和蓝宝石原生矿采洞(图版3-2-20)、砂矿采坑景观(图版3-2-21)。

2.探宝挖掘洞景观

方山探宝洞主要分布在县内蓝宝石原生矿产地——方山。位于方山顶东南的探宝洞是最先发生蓝宝石原生矿的地方,洞口外形呈圆拱状,矿洞长约10余千米。洞内蜿蜒崎岖,宽窄不一,洞壁岩石主要为深灰色致密状橄榄玄武岩、深灰色含橄榄岩包体玄武岩,为蓝宝石原生矿的含矿岩层,是旅游探险、寻宝的绝佳去处。

3.防空洞景观

县内有多处防空洞,如方山防空洞(方山战备防空洞)、卧虎山防空洞等,主要分布在玄武岩覆盖区,其中以方山战备防空洞最为著名。方山防空洞(图版3-2-22)位于昌乐县城东南10km方山东南侧山腰间,洞口呈拱形,隐藏于周围茂盛植被之间,防空洞主隧道长近百米,防空洞连接着许多暗道,在曲折蜿蜒的防空洞里穿梭,犹如迷宫般有趣。从主隧道可直通各个掩体室,设有休息室、指挥室、储存室、武器库等多个掩体室,组成一个完整军事防御网,是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

❽ 我国地质地貌景观有哪些主要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

中国地大物博,地质抄形态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较为著名的作为代表。
中国地形呈现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黄土高原,第三级阶梯华北平原。
第一阶梯地形以高原为主,地貌主要是高寒荒漠,戈壁滩,冰川。著名代表新疆罗布泊,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藏北高原。
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和沙漠为主,地貌主要是高原,沙漠,盆地。著名代表新疆塔里木盆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第三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貌主要是低矮山脉,半岛,洼地。著名代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❾ 地质景观资源

地质景观类型多样,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一)火山景观

地球上有1343座活火山,它是由熔岩穿过地壳,上升到地面或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山”,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火山爆发时,伴随着地震和雷鸣般声响与爆炸,滚滚浓烟如原子弹爆炸升起的蘑菇云,熔岩流咆哮奔流,映红天空(图7-32)。世界著名的活火山很多,夏威夷群岛就是由火山缔造的,如今还在不断地溢出岩浆,倾入大海。日本、冰岛都是多火山国家,此外还有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意大利以及南极洲等。

火山喷发的主要形式有中心式、裂隙式和混合式。意大利是世界上研究火山最早的国家,许多火山类型都是以意大利和地中海火山命名的。火山是有寿命的,因此又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与死火山。

一般而言,地球上的地质作用非常缓慢,但火山的形成却很快。当地下岩浆穿过地壳上升时,就发生了火山活动。它主要喷发岩浆、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灰以及水蒸气、二氧化碳、含硫气体等。其喷出物堆积形成火山锥、熔岩台地、熔岩高原、熔岩堰塞湖等地貌景观。

近百年来,人们听到的关于火山喷发的消息,大多是从中国以外的地区传来的。国内有记载的最近一次火山喷发是在西昆仑山的阿什库勒盆地,那里的阿什火山也称卡尔达西火山(图7-33)。1951年5月27日突然一声巨响,一股圆柱形的黑烟直冲天空,随后,许多石块也从火山口中抛出……当时在附近修筑新藏公路的官兵身临其境,新疆日报对此也进行了报道。因火山喷发发生在海拔5000m人迹罕至的高山中,没有造成太大损失。

图7-32 火山爆发

图7-33 卡尔达西火山

中国曾经是一个多火山喷发的国家。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休眠了很长时间,1597年苏醒到1702年的105年间,连续爆发了3次。在我国,成群分布的火山区还有山西大同火山群(图7-34)、台湾大屯火山群、云南腾冲火山群(图7-35)、海南雷琼火山群、青藏高原火山群等。休眠火山再喷发的危险性和可能性依然存在。火山爆发具有一定的周期,火山何时苏醒是火山地质工作者应倍加关注的问题。

图7-34 山西大同火山

图7-35 云南腾冲火山

(二)地热景观

地热景观是指各种奇特的、绚丽多彩的、多姿多态的水热活动景观,如间歇喷泉、喷气孔、蒸气谷、沸喷泉、沸泉群、热水湖以及由各类泉华形成的“石蘑菇”、“天生桥”、“石林”等天然景观,也包括高温地热井放喷时形成的直径达数米、高可达数十米以至百米以上的汽水柱的壮丽景色(图7-36)。地热景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和人类发展进程中在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一旦在天然的或人为的因素如地震、打井、过量开采、筑路、建房等影响下而遭到破坏或消失,要恢复几乎是不可能的,如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的热水湖、92℃泉和河心沸泉等景观在十多年前就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近年来,随着旅游地学的兴起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地热景观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的已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或世界级自然遗产,受到有关法规的保护。

图7-36 地热景观

(三)地震遗迹

与强烈的构造地震活动有关的各种地震地质作用和地震效应等遗迹称为地震遗迹。一般而言,新近发生的地震遗迹清晰、点多;而时代愈久远的地震,随着岁月的磨蚀抚平,只有遗迹残留,且少而模糊。地震遗迹主要包括地裂缝、同发型滑坡、崩塌、地表堰塞湖、陆地(建筑)沉没,桥、塔建筑破坏,甚至劈山移石、地面鼓包、喷水涌沙、大树被地震撕裂等景观现象(图7-37)。

图7-37 地震遗迹(一)

图7-37 地震遗迹(二)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横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历史上有许多强震、大震,地震遗迹很多,尤其是西部各省区都或多或少有分布。但列入自然保护区的,目前仅有海南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中的“海底村庄”遗址。公元1610年琼州大地震使琼山县72个村庄沉没,形成今日东寨港,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陆陷沉海的地震废墟,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

图7-38 陨击作用示意图(杨世瑜等,2007)

(四)陨石坑

陨石是陨星穿过大气层尚未完全烧尽而降落到地面的残余体。它是人类直接认识天体的珍贵样品,具有重要科研价值,也是独特的观赏石。陨石从天外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作用,统称为陨击作用。图7-38表示陨石自天空落到地面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作用。首先高速穿插进入地面(图7-38a,b),产生向下和向周围的侧向压缩(图7-38c,d)。然后把撞击粉碎的岩石物质向高空溅射(图7-38e,f),部分物质回填到陨石撞击坑中和坑的四周。同时,陨击坑四周形成环形高地,陨击坑底部岩石发生了冲击变质作用(出现高温矿物焦石英)和破碎作用,形成击变石、角砾岩和裂隙带。在陨击的中心还会形成反弹的突起,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遗迹景观陨石和陨石坑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如我国新疆(图7-39)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图7-40)就有非常典型的陨石及陨石坑遗迹。

对于陨击坑地质地貌景观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我国起步稍晚,但已初步取得一些重要认识。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和正蓝旗境内的陨石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陨石坑中最大的一个,其周围具有明显的环形地貌特征。多伦坑的生成时代是距今约1.4亿年的侏罗纪和白垩纪之间。其内环、中环和外环的直径分别为8km、82km和170km。内环为8km的安山岩,中环位于环形水系的外侧,地貌上表现为由太古宙花岗岩、变质岩和冲积熔融岩组成的环形山残丘。陨石坑还保存一些罕见的地质现象。多伦陨石坑是保存较好的陨石坑之一,对探索陨击坑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依据。

1993年,我国的遥感科技人员在分析山东栖霞县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时,发现一半圆形的亮环,经分析研究确认为陨星撞击遗迹,命名为唐家泊陨星撞击构造。经实地考察发现,那里有洼地和环形山的特征,中心区域反弹隆起,撞击震碎角砾岩广泛分布,局部岩层无序,中心还发现了震裂锥的熔融角砾岩。

图7-39 新疆铁陨石

图7-40 美国亚利桑那陨石坑

(五)地层与古生物景观

1.典型地质(地层)剖面景观

图7-41 梅树村小歪头山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

我国各个时代的地层出露齐全,并且很有特色,虽然许多剖面属于区域性,但也有不少剖面在国际上具有代表性,许多国内外专家前来考察研究。有些剖面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辽宁大连金石滩剖面,已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例如云南晋宁梅树村剖面(图7-41)位于云南晋宁梅树村附近小歪头山。由白云岩、硅质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等组成。1984~1991年,此剖面曾是全球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剖面的最佳候选者。梅树村动物群富含腹足类、腕足类、软舌螺类等小壳动物化石和遗迹化石,其完整的演化系列和化石分布是国内、外同期地质对比的依据。已发现5万多件标本,共100多种、40多个门类的动物化石。梅树村动物群是在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前的一个重要化石群,是研究5.3亿年以前地球历史和探索生物起源、生物演化的大课堂,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另外,在该剖面附近的海口耳材村、马房等地发现丰富的澄江动物群化石,包括海口鱼、昆明鱼化石。

2.古生物景观

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一般概念中,将第四纪更新世及其以前的生物称为古生物,全新世以后的生物称为今生物。当然,对此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大部分古生物已经绝灭,但有少数古生物物种在其同类大规模绝灭之后还残留至今,称之为孑遗或活化石,如银杏、大熊猫等。古代生物死亡后只有被迅速沉积掩埋,经过石化作用,才能成为化石(图7-42)。化石有大有小,凡是不需要显微镜即能观察清楚的化石称为大化石,需要显微放大后才能看清生物个体和结构构造的化石则称为微体化石。一般能够保存为化石的主要是古生物的硬体部分或者遗迹(足印、爬痕),或者遗物(粪便等),只有在十分特殊的情况下,古生物的软体才有可能保存下来。古生物化石记录了地球生物演化的历史,对研究生物进化、确定地层年代、推断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等,是极为重要的证据。古生物钟即保存有可供计时标志的各种生长纹饰的化石,如树木年轮、珊瑚外壁纹饰等,更具科研价值。例如,对中泥盆世(约3.8亿年前)的珊瑚纹饰研究表明,当时一年大致有399天,13.04个月,当时一天的时数为21.6小时,借此可研究地球旋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结论是当时地球自转速度比现今快。有的化石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和珍贵的旅游商品资源。

图7-42 古生物景观

(1)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事件化石群(澄江动物群)

“地球早期生命演化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当代科学研究热点之一,也是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中的未解之谜。在云南澄江帽天山发现的澄江动物群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见证。它广泛分布于云南东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黑林铺组玉案山段中上部黄绿色页岩中。它不仅包含了现生动物的几乎所有门类,而且还包含了一些已经绝灭的门类,甚至还保存有十分精美的软体化石,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具软躯体、保存最早(比加拿大伯吉斯化石群(中寒武世)还早)、最丰富、最完整的多细胞后生动物化石群,被国际科学界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此外,在贵州台江县发现的“凯里化石群”(中寒武纪)是其后的动物群。

(2)万卷书——山旺古生物化石

位于山东临朐城东的山旺村,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出露的第三纪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已开采多年,岩层中含有1800万年前大量珍贵化石。已发现的化石有十余个门类,400余种,其中有1/3是已绝灭属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以及鱼、蛙、蛇、鸟和已绝灭的犀、貘、鹿等大型哺乳动物的祖先。这些化石不仅个体完整,保存精细,甚至还保存着动物生前挣扎的形态,实属世所罕见。这些化石为研究我国华北东部中新世动物群、古地理、古气候、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硅藻遗体与黏土构成的页岩薄似纸状,风化后会层层翘起,似“书页”状,“页”面上还保存有精细的化石,故称万卷书。目前已建立了山旺化石博物馆。

(3)鸟类化石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发现的鸟类化石种类越来越多。其中最重要的鸟化石产地是辽西地区,所发现的关键化石支持了鸟类是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学说。原始鸟类演化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中华龙鸟期、始祖鸟期、孔子鸟期与真鸟期。四个阶段的代表在辽西都有发现。研究结果表明,从古环境来看,在距今1.4亿年前的晚侏罗世,辽西一带气候潮湿,地形起伏,河溪纵横,陆地生物与水生植物茂盛,为包括鸟类在内的各种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